(小学部)中文科工作计划.pdf
1徳會啟學校 2007-2008(小學部)中文科工作計劃 一.目標 1.培養學生閱語體文的能。2.培養學生寫作的基本能,使能運用語體文表情達意。3.培養學生溝通的能,並養成善用剩餘聽學習語言及言語的習慣。4.指導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使能書寫正確、整齊、端正和迅速。5.培養學生思考和想像。6.提高學生學習本科的興趣和自學的能。7.指導學生從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充實生活經驗,培養學生道德觀,並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所認。二.現況分析 1.有條件:1.1 教師有教育局的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域課程指引、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及其他考資依循,故有明確目標。1.2 校方有同的學習材供教師考,可幫助教師準備及製作教學資,提高教學效能。1.3 本校教師工作認真、負責,對中國語文教學抱有熱誠。1.4 學校推早計劃、廣泛閱獎計劃及手語輔助閱計劃,有助營造自由閱氣氛及培養好閱習慣。1.5 圖書有圖書設置外,課室亦設置各與學科有關的圖書,有助配合科目學習及培養學生的閱興趣。1.6 中文週之舉辦能提高學生對學習本科的興趣及能。1.7 校方積極鼓教師與各進修課程。1.8 小學全部課室已設置電腦投影機,可全面使用電子課本,也可運用其他的教學軟件進學與教。2.面對的問題 2.1 學生因聽覺有問題,影響學習,以致學生的語文能低於一般水平。2.2 部分學生家長礙於工作關係或本身知水平,未能對子在學 業提供適當的指導及跟進,故學生的成績未如想。2 2.3 學生的質素差。2.4 學生欠缺主動學習的動機,過於倚賴教師,自學能低。2.5 學生對外界事物的經驗及觀察足,欠缺深層解的能及寫作能低。2.6 語文教師工作繁重。三.本工作目標 1.配合中文科新課程的推,檢視及修訂中文科校本課程。2.推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3.培養學生好的閱習慣。4.培養學生對語文閱及寫作的興趣和習慣。5.提高學生對語文解、思考、分析和欣賞的能。6.應用資訊科技於中文科進學與教。7.提高師專業承擔。8.提供生活化的課程及學習活動,讓學生能愉快地學習中文。9.透過進專題研習,提高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10.增強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推動多元化及互動的學習。四.本工作計劃及事 1.根據學習重點配合中文科的課程發展。2.製訂中文科第一學習階段及第二學習階段的課程框架。3.配合中文科新課程,進單元教學設計及修訂中文科校本課程,設計生活化的課程及學習活動,讓學生能愉快地學習。4.推科任教師共同備課及互相觀課,分享教學心得。5.推早計劃及廣泛閱獎計劃,有助培養學生的好閱習慣及提升語文水平。6.鼓學生透過對話冊與師溝通,提升寫作的能。7.鼓學生在長假期與教師通訊。8.鼓科任教師加與中文科教學有關的研討會及工作坊。9.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包括考書籍及電腦教學軟件。10.積極運用資訊科技應用於中文科教學,鼓教師加有關資訊科技的工作坊和研討會。11.舉中文週活動,提高學生對本科的興趣。32007-2008 事:項目 月份9 月10月 11 月12月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佈置課室壁報?進早計劃及廣泛閱獎計劃?進專題研習?中文週活動?共同備課?添購考資?添購中文電腦輔助教學軟件?清點中文科教學資源?檢討工作計劃?清點圖書?五.評估 1.於共同備課時,由科任教師檢討教學的成效。2.透過分科會議,由科任教師反映學生的表現及成效。3.透過課業、測驗、專題研習、觀察及考試,評估學生的語文水平。4.於分科會議時由科任教師反映教學資源及電腦軟件是否適合及檢討成效。.財政預算(附件一)七 小組成員 敖潔雲、譚芳、潘詩、區佩欣、翠霞、少艾 4(2007-2008 年度)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 科務小組/工作小組:小學中文組 組長/負責人:敖潔雲 項目 內容 申請費用 校方專用 舉辦活動、比賽(1)中文週活動$300(代用券)(2)(3)教具、設 備、儀器(1)教具及教學用品$500 (2)(3)考書籍(1)中文科考書籍$500 (2)(3)其他(1)對話冊$200 (2)(3)總計$300(代用券)$1200(現)備註:校長批核簽署:_ 日期:_ 備註:(1)所有財政務算申請人如能提供較具體資,校方能充份考慮及批款。(2)舉辦活動或比賽費用指有關物及一般消耗用品,原則上校方能津貼教職員及學生飲品/膳食費用。(3)請填寫活動名稱,如有需要請附上活動計劃書。(4)請出教具、設備、儀器名稱及用途,如有需要請附價目表/報價單。(5)請出考書籍別/名稱,如有需要請附價目表/報價單(6)其他項目包括:印刷費用、入場費、攝影費交通費用等(7)各奬品以統一奬學生制的代用劵形式另處。English Annual Plan 2007-2008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Plan Implementation Date Outcomes Success Indicators Assessment Pupils will be able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academic performance 1.Story telling/Shared Reading(Big Books)Whole year Pupils will be able to read and view for enjoyment.60%of the pupils are able to read/view for enjoyment.Formative/diagnostic assessment through games,worksheets and activities 2.Extensive Reading Scheme Whole year Pupils will be able to read and view for information and enjoyment and should be able to access,process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in learning.1.60%of the pupils are able to read/view for enjoyment.2.40%of the pupils are able to access,process and use the information.Through book reports(formative/diagnostic assessment)3.Phonological Awareness Programme(lunch break/morning assembly)Whole year The pupils will be able to use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use information fo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60%of P.3/P.6 pupils are able to use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use information fo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Formative assessment through the pronunciation,games,group acting and oral practice 4.Theme-based project work 1st term Pupil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o give expression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deas.80%of the pupils of each class ar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o express ideas and share experiences.Through games,worksheets,activities,mini projects and outings.5.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English week)A.ERS activities B.Sports/Booth games C.Spelling Angel 2nd term Pupils will increase their self confidence and enhanc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90%of pupil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se activities and increase in self confidence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can be observed.To observe pupils performance and attendance to these activities and their feedback or self evaluation.6.Teach P.4-P.6 pupils to acquire the skill of consulting dictionary Whole year P.4-P.6 pupils will be able to consult dictionary independently.80%of the P.4-P.6 pupils are able to consult dictionary independently.Through games,worksheets and activities.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ies to plan innovative language lessons(away from 1.collaborative planning Whole year Teacher will be able to share information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80%of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shared information in their own lessons.Through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sharing sessions.2.Dissemination of meeting Whole year Teacher will be able to revise the shared information and apply it into their own lessons.70%of the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revise and apply the shared information in their own lessons.Through future sharing sessions and peer observation textbooks)3.Information sessions from advisory teacher Whole year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revise the shared information and apply it into their own lessons 70%of the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revise and apply the shared information in their own lessons.Through future sharing sessions and peer observation (2006-2007 年度)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 科務小組/工作小組:小學英文組 組長/負責人:楊自娟 項目 內容 申請費用 校方專用 舉辦活動、比賽(1)英文週$100(代用劵)(2)擴展性閱活動$100(代用劵)(3)字遊戲$100(代用劵)教具、設 備、儀器(1)擴音器(播放音碟用)$550 (2)(3)考書籍(1)大本圖書 Big books$330 (2)詩歌/拼音教學 Rhymes/Phonics$330 (3)其他(1)教學活動的物品及消耗性用品$110 (2)(3)總計$1,620 備註:校長批核簽署:_ 日期:_備註:(1)所有財政務算申請人如能提供較具體資,校方能充份考慮及批款。(2)舉辦活動或比賽費用指有關物及一般消耗用品,原則上校方能津貼教職員及學生飲品/膳食費用。(3)請填寫活動名稱,如有需要請附上活動計劃書。(4)請出教具、設備、儀器名稱及用途,如有需要請附價目表/報價單。(5)請出考書籍別/名稱,如有需要請附價目表/報價單(6)其他項目包括:印刷費用、入場費、攝影費交通費用等(7)各奬品以統一奬學生制的代用劵形式另處。1德會啟學校 2007-2008(小學部)學科工作計劃 一.目標 1.引起學生對學學習的興趣;2.誘導學解及掌握學的基本概和計算技巧;3.發展學生的思維、傳意、解難及創造能;4.培養學生的 字感 和 空間感;欣賞和圖形規及結構;5.透過基礎學知,加强終身學習的能。二.現況分析 1.有條件:1.1 教育局 學教育學習域學課程指引 提供的 課程綱要及校本的教學指引、學課程內容,有助教師計劃教學工作。1.2 本校教師大部份均受過特殊教育師資訓,工作認真、負責任、具豐富敎育經驗。1.3 學科課程內容較生活化,如教導學生學習加減乘除的計算或錢使用等,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很有幫助。1.4 本科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包括教育電視、教育局考資、考書本、整妥當的工作紙及教材、配合課程的教學電子課本光碟,供教師考使用,以提高教學的質素。1.5 本科每級每一教學單元有配合課程的評估測驗,有一致的評估方法。1.6 小學部課室均設有電腦投影機,可使用電子課本進教學,亦有資訊科技小組支援教師用資訊科技進教學。1.7 學科教具尚算足夠。1.8 校方積極鼓教師加有關課程的研討會、工作坊及進修課程,提升專業水平。2.面對的問題 2.1 學生家庭背景平平,部分家長因本身知水平或工作關係,未能對子的學業提供適當的指導及跟進,以致學生的成績未如想。2.2 學生的質素差,個別差大。2.3 學生因聽覺問題,語文能低於一般水平,故解決學問題時產生困難,特別在應用題方面表現最弱。2.4 學生欠缺主動學習的動機,過於倚賴教師,自學能低。22.5 學生的學思考及推能足夠。2.6 學生的遺忘高,容將學過的內容忘記。2.7 教師工作重,課節及雜務繁多。三.本工作目標 1.配合本主題發揮互愛,創建和諧校園,讓學生有愉快的學習環境。2.加強學生閱與學科有關的圖書,繼續擴展性閲。3.提昇學生溝通/表達能。4.改善課堂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5.進教師同儕觀課的安排。6.課室裝置 I.T.設備,在學與教過程中,提高學生使用資訊科技能及興趣。7.編排校本課程和調適課程內容:根據教育局課程改革向及 2000 的學教育學習域學課程指引,審視小一至小校本課程及編整智障組校本課程,內容作出調適或修訂,以配合學生的學習差和同能的需要。8.用多元化形式評估學生學習:評估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除紙筆測驗形式外,可用其它方法如觀察、報告、討、BCA 網上評估、專題研習或探究活動等。9.多作跨科形式的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透過活動、互動去學習學。10.提高學生基本運算的能:各班每節學課進心算習,加強學生基本運算的能。11.設置學角:在學中選取適合的單元,設置學角與教學內容有關,使學習活動生活化,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12.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A.添置適合的教具及考書籍。B.添置適合的學電腦軟件,配合資訊科技學習。13.設學週。(方案一)四.本工作計劃及事 1.校方本已按學生能編組調適課程以照顧學生個別差。2.配合課程的擴展性閱資源庫,鼓學生多作學科的閱。3.配合課程指導學生填寫非語文科目詞彙庫。34.多運用 I.T 設備,提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5.科任與圖書主任密絡,購買有關學科考書,鼓學生從閱中學習。6.用多元化形式評估學生學習:評估學生學習成果除紙筆測驗形式外,可用其它方法如觀察、報告、討、BCA 網上評估、專題研習或探究活動等。7.多作跨科形式的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透過活動、互動去學習學。8.在學的學與教過程中多運用資訊科技進學習。9.提高學生基本運算的能:各班每節學課進心算習,加強學生基本運算的能。10.設置學角:在學中選取適合的單元,設置學角與教學內容有關,使學習活動生活化,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11.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A.添置適合的教具及考書籍。B.添置適合的學電腦軟件,配合資訊科技學習。12.鼓同工多加與本科有關的研討會和工作坊,解課程發展向。13.有系統存放研討會資,讓同工分享。14.推同儕觀課,透過互相觀摩、交和分享,提升教學技巧。15.設學週。(方案一)事 項目 2007 2008 910 11 12123 4 5 67修訂校本課程?編訂智障組校本課程?調適教學內容?專題研習、跨科全方位學習?學週活動?添置教具、考書籍及電腦軟件?設置學角?五.評估方法 1.用多元化形式評估,透過課堂表現、課業、家課、觀察、報告、討、測驗、BCA 網上評估、專題研習、探究活動、圖形設計/製作、4資或據蒐集及考試等評估,作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2.檢討學科教學,透過分科會議,由學科科任教師反映有關教學內容、學生反應及學習情況的成效意。3.於分科會議時,由科任教師反映購置的教具、教學資源及電腦軟件是否設合學生的需要及檢討成效。4.每個學學習單元進評估,每一學生有進展性的評估紀。5 檢討學週,透過分科會議,由學科科任教師反映意並討學週活動的成效。.財政預算(附件)七.小組成員 少艾師、朱素霞師、汪碧怡師、何姵慧師、詠芬主任 52007-2008(小學部)學科工作計劃 方案一:學週 一.目的:1.提高學生對學的興趣。2.讓學生透過有趣的遊戲,鞏固學的知。3.讓學生善用電腦輔助軟件學習學。二.注意事項:1.學週進專題遊戲。2.各科任師於學週前換壁報,配合學週各項活動。三.施方法 1.時間 1.1 學週於上學期舉。1.2 學週的活動堂舉。2.方法 2.1 設專題活動,包括學的學習範疇。(、圖形與空間、據處、代)2.2 可用電腦軟件配合活動。四.財政預算 活動奬品 代用劵 400 分 五.評估方法 1.各與活動的同學,均獲獎。.小組成員 少艾師、朱素霞師、汪碧怡師、何姵慧師、詠芬主任 6檔案編號:(3a)002.02(2007-2008 年度)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2007-2008 年度)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 科務小組/工作小組:學組 組長/負責人:詠芬 項目 內容 申請費用備註 校方專用 舉 辦 活 動、比 賽(1)學週活動 400 分 代用劵 教 具、設 備、儀 器(1)教具$500 考 書 籍(1)考書$200 (2)(3)(4)(5)其 他(1)消耗性用品$150 (2)(3)總計 400 分$850 代用劵 現 德會啟學校 2007-2008(小學部)常科工作計劃 一、目標:1.德會啟學校 2007-2008(小學部)常科工作計劃 一、目標:1.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和別人,以及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 2.解自己的成長和發育,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自己和別人,以及重視和諧的人際關係 2.學到探究能解自己的社會、其過去的發展和現今的特徵,並關注社會未的轉變;3.學到探究能解自己的社會、其過去的發展和現今的特徵,並關注社會未的轉變;3.關心家人、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4.關心家人、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4.對研習物質世界、能源運用、生物、地球以至宇宙間事物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並培養探和研究的能找出有關答案;5.對研習物質世界、能源運用、生物、地球以至宇宙間事物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並培養探和研究的能找出有關答案;5.對探科技世界產生興趣;6.對探科技世界產生興趣;6.善用資源,致環境保育;7.善用資源,致環境保育;7.解科技發展對人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二、現況分折:1.解科技發展對人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二、現況分折:1.有條件 1.1 學生對常科的求知慾強。1.2 學生積極與常科之活動。1.3 課室已設置電腦投影機並可即時上網,方教師使用資訊科技進教 學。1.4 常科有電子課本及其他 I T 教材作教學之用。1.5 本科有較充足的教具及教材套作輔助教學之用。1.6 本科大部份師均受過特殊教育師資訓,具豐富教學經驗。1.7 校方積極鼓師加有關常科之研討會、工作坊,提升專業增長。2.面對問題 2.1 學生語文能差,影響對課文內容的解。2.2 學生程差,部分學生除疾外,兼有其他弱能,自學能較低,影 響教師施教。2.3 學生對一般資訊接收能較差,影響常科的學習。2.4 部份教師首次任教常科新課程,需要時間解及實踐新課程內容。三、本工作目標:1.本常科會進科本或跨科專題研習。2.透過全方位學習增加學生生活體驗,提高學生對常科的學習興趣。3.運用資訊科技進互動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4.透過學與教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有條件 1.1 學生對常科的求知慾強。1.2 學生積極與常科之活動。1.3 課室已設置電腦投影機並可即時上網,方教師使用資訊科技進教 學。1.4 常科有電子課本及其他 I T 教材作教學之用。1.5 本科有較充足的教具及教材套作輔助教學之用。1.6 本科大部份師均受過特殊教育師資訓,具豐富教學經驗。1.7 校方積極鼓師加有關常科之研討會、工作坊,提升專業增長。2.面對問題 2.1 學生語文能差,影響對課文內容的解。2.2 學生程差,部分學生除疾外,兼有其他弱能,自學能較低,影 響教師施教。2.3 學生對一般資訊接收能較差,影響常科的學習。2.4 部份教師首次任教常科新課程,需要時間解及實踐新課程內容。三、本工作目標:1.本常科會進科本或跨科專題研習。2.透過全方位學習增加學生生活體驗,提高學生對常科的學習興趣。3.運用資訊科技進互動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4.透過學與教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5.透過德育的訓提高學生的公民意。6.培養學生多閱各型的課外物,提升學生閱的能。7.透過種植的活動加強學生環保的意。四、本工作計劃及事:1.5.透過德育的訓提高學生的公民意。6.培養學生多閱各型的課外物,提升學生閱的能。7.透過種植的活動加強學生環保的意。四、本工作計劃及事:1.鼓常科科本或跨科進專題研習。2.鼓常科科本或跨科進專題研習。2.科任按學習單元的需要,或配合專題研習,安排學生全方位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經。3.科任按學習單元的需要,或配合專題研習,安排學生全方位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經。3.應用資訊科技進學與教。4.應用資訊科技進學與教。4.舉常週活動。5.舉常週活動。5.進公民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公民教育的意。6.進公民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公民教育的意。6.鼓學生多借閱與常科有關的課外書籍。7.鼓學生多借閱與常科有關的課外書籍。7.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具、考書籍及電腦軟件。8.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具、考書籍及電腦軟件。8.舉一人一花種植活動。本事:項目 月份 9 10 11 12 12 3 4 5 6 7 舉一人一花種植活動。本事:項目 月份 9 10 11 12 12 3 4 5 6 7 戶外學習活動?戶外學習活動?專題研習?專題研習?常週?常週?一人一花種植活動?一人一花種植活動?五、評估方法:1.五、評估方法:1.透過種植活動,並展出化校園的植物。2.透過種植活動,並展出化校園的植物。2.透過專題研習觀察評估及評估學生的表現。3.透過專題研習觀察評估及評估學生的表現。3.在每次户外學習後,作檢討報告。4.在每次户外學習後,作檢討報告。4.在本科會議中由科任師檢討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成效。5.在本科會議中由科任師檢討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成效。5.透過製作學習冊、進展性評估及考試評估學生的表現。6.透過製作學習冊、進展性評估及考試評估學生的表現。6.透過閱報告解學生閱的情況。、財政預算:附頁 七、小組成員 詠芬、朱素霞、胡燕美、潘詩、楊自娟 透過閱報告解學生閱的情況。、財政預算:附頁 七、小組成員 詠芬、朱素霞、胡燕美、潘詩、楊自娟(2007-2008)常組財政預算申請表(2007-2008)常組財政預算申請表 科務小組/工作小組:小學部常組 組長/負責人:朱素霞 項目 內容 申請費用備註 校方專用舉 辦 活 動、比 賽(1)常週活動 400 元 (2)常問答比賽 100 分 代用券 (3)(4)(5)教 具、設 備、儀 器(1)教具及儀器 600 元 (2)(3)(4)(5)考 書 籍(1)考書 300 元 (2)(3)(4)其 他(1)學生專題研習製作物 300 元 (2)花盆、花及花肥 400 元 (3)總計 2000 元100 元 現 代用劵 2007-2008 (小學部)電腦科工作計劃2007-2008 (小學部)電腦科工作計劃 一.目的 一.目的:1.讓學生用資訊科技有效地掌握處資訊的能。2.讓學生透過使用資訊科技,可以積極地尋找相關資訊,處學習上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二.階段目標 二.階段目標:1.第一階段:小一至小三:1.第一階段:小一至小三 1.1 知道如何操作電腦及相關裝置 1.2 認到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3 有興趣運用資訊科技作為學習工具 2.第二階段:小四至小 2.第二階段:小四至小 2.1 使用資訊科技作為學習工具輔助學習 2.2 透過電腦網絡獲取資訊 2.3 學習處資訊的簡單技巧 2.4 發展溝通技巧,以進協作學習 2.5 關注與資訊科技應用相關之各種問題 三.現況分析 三.現況分析 1.1.有條件:有條件:1.1 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有濃厚興趣,求知慾強 1.2 學生積極加運用資訊科技學習的活動 1.3 教育局提供的科技教育學習域課程指引及出版社的考資,有助教師計劃教學工作 1.4 本校每班人較少,故基本上學生可以一人一機,師亦於掌握 學生的需要及個別的差 1.5 本校的電腦及網絡皆新,有師教學 2.2.面對的問題面對的問題 2.1 學生因聽覺受損,引致學習及教學上遇有困難 2.2 部分學生有多種弱能,影響操作控制鼠及電腦的能 2.3 學生的質素差,個別差大 四.本工作目標 四.本工作目標 1.培養學生對使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 2.提高學生操作電腦及相關裝置的能 3.鼓學生使用資訊科技工具輔助學習 4.培養學生學習處資訊的簡單技巧 5.配合課程,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活動 6.鼓學生使用資訊科技進各比賽 五.本工作計劃及事五.本工作計劃及事 1.照教育局提供的科技教育學習域課程指引編訂小一至小之電腦科教學內容及進 2.提高學生對操作電腦的基本技巧,師在各班每節課均讓學生運用電腦學習,提供機會讓學生實習控制電腦的基本技巧 3.於校內舉各資訊科技比賽 4.與校外的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 5.添置適合的教學資源 A.添置適合的教具及考書籍 B.添置適合的電腦軟件,配合資訊科技學習 6.編訂校本課程 事 2007 2008 事 2007 2008 9 101112 1 2 3 4 5 6 9 101112 1 2 3 4 5 6 編訂各級課程及進評估?編訂校本課程?添購工具書及考資?添購電腦科輔助教學軟件?進【我是小小設計師】?進【專題簡報製作】比賽?進【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檢討工作計劃?清點軟件及教具?.評估.評估 1.1.透過課堂觀察、考核及工作紙,評估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能。2.【我是小小設計師】比賽:2.【我是小小設計師】比賽:P.1P.3 學生運用小畫家繪製心意卡。每班設優獎名。3.【專題簡報製作】比賽:3.【專題簡報製作】比賽:P.4P.6 學生自選有趣的主題,學習製作簡報,並於課堂與同學分享。每 班選出優奬名。3.【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3.【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P.1P.6 學生按照計劃的內容完成挑戰項目,取得証書或獎章 七.財政預算 七.財政預算(附頁)(附頁)八.小組成員小組成員:朱素霞、潘詩 (2007-2008)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2007-2008)各組財政預算申請表 科務小組:(小學部)電腦科 組長:朱素霞 項目 內容 申請費用 備註 校方專用 舉辦活動、比賽(1)我是小小設計師比賽 60 分(代用券)優獎每班 2 名 共 6 名 (2)專題簡報製作比賽 40 分(代用券)優獎每班 2 名 共 4 名 (3)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加費用$600 15 人 X$40 (4)資訊科技挑戰獎計劃取獎章費用$500 教具、設備、儀器 (1)教具及互動光碟$300 (2)(3)(4)(5)考書籍(1)考書籍$200 (2)(3)其 他(1)USB Flash Drive(USB 手指)$700 每班 1 條 (2)(3)總計$2300 100 分 現 代用劵 1德會啟學校 2007-2008 中小學音科工作計劃 1.目標:培養學生達致音科四大學習目標。1.1 培養創意及想像。透過音創作活動,以基本的彈奏器技巧,發揮創作思維。1.2 發展技能與過程。認音的元素,並用剩餘聽學習歌唱,或以手語表達歌曲內容;及發展器彈奏技巧,提高學生的專注、協調能和節奏感,並從中得到趣。1.3 培養評賞音的能。培養對音的覺察、認知能和欣賞能。1.4 認藝術的情境。學生認音與日常生活和文化的關係。2.現況分析 2.1 有條件 2.1.1 音室具有基本設備,裝有氣,環境靜,電腦、電視及電子琴的音響可接擴音器,輸出適當的音,有聽障學童聽音。2.1.2 具有經驗和熱誠的聽障學童音教師。2.1.3 配戴碼耳機及已接受耳蝸移植的聽障學童,改善他們對聲音的聽。2.1.4 音室的一部電腦中,已安裝 Finale 音軟件,可供創作音 及網上學習,有於教與學。2.1.5 音組已購備較多的節奏器,設備充足 2.1.6 網上已積某些的教學課件,作輔助教學用途。2.2 面對問題 2.2.1 未有專為聽障學童而設計的音室,配合聽障學童在聽上的需要。2.2.2 學生在課堂中被抽發音,影響對本科學習的完整性。2.2.3 入中小學部部分新生或插班生,程差或從未接受音教育,無教與學,需要面對某些困難。2.2.4 由於學生沒有合適的教科書,需由師花時間預備所有教材及習作。2.2.5 中學部未能編排相節的課節,難有充裕時間讓學生進創作和學習彈奏有音高器。22.2.6 缺乏聽障學童教師進修的音訓課程及考資,教師的專業發展。2.2.7 外間少有為聽障學童而設的音活動鼓學生接觸音。3.本特別工作:3.1 根據中央課程的建議,分三個學習階段,四大學習目標,配合聽覺弱 能學童的需要、音的能和興趣,繼續修訂小學校本音課程。3.2 根據中央課程的建議修訂進表及評估表,促進評估學習。3.3 配合校方推擴展性閱計劃,教師尋找本科的閱資及製作工 作紙,鼓學生多閱。3.4 配合非語文詞彙,增強學生對音科詞彙的學習。3.5 培養學生的創意、想像和彈奏器的技巧。3.6 要求學生誦歌詞時的咬字和節奏感,促進他們的發音和語文能。3.7 安排學生加音欣賞會,擴闊音視野,培養評賞音的能。3.8 設節奏和中國鼓小組,發揮學生的音潛能。3.9 加強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在音學習和欣賞,擴闊學習音的域。3.10 繼續運用打譜軟件改編有需要修改的歌曲和製作工作紙。3.11 配合校方本主題發揮互愛,創建和諧校園擬訂工作計劃。4.本工作事及財政預算:日期(月/)事由 9/2007 1011121/20082 3 4 5 6 7 財政預算換音室內外壁報?/點算器?/添購/維修器及設備?$1000 整教具及教學資?$300 設小學興趣小組?(由小學活動組支付)$200 購置音器材?$500 購買擴展性閱材?$300 校內音活動(小學)?$200 校外音活動(中/小學)1.跳躍音符伴成長學生音會(日期未定,能否被接納由舉辦的機構決定)。2.帶學生與合適的音活動或音會。(或需校方津貼費用)。(看實際需要而定)總$2500 3 5.評估:分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以重點評估學科知、九種共通能、價值觀和態作記或評分。5.1 進展性評估(促進學習評估)每學期觀察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與學習水平,習作或作專題研習時的表現,記在學生學習表現進展性評估記表,給予等級或評語記。5.2 總結性評估(學習評估)在考試前一、週進指定歌曲或重點(如:譜/聽/節奏/歌唱/器彈奏等)考核該學期的學習,按同重點及比重計算成績而給予等級或評語。6.小組成員:胡燕美師、少艾師。德會啟學校德會啟學校 2007-2008 中/小學體育科工作計劃 2007-2008 中/小學體育科工作計劃 一.目標:一.目標:1.透過體育活動,增進兒童之健康,促進經、肌肉、骨骼及身體各部官能,使身體獲得全面的發展及好的體能,有助創建及體驗美善生活。2.培養兒童的高尚品德,有公正態及好進取的體育。3.讓兒童明白互助合作在團體生活中的重要,培養對團體有責任感及歸屬感。4.培養對優美動作及儀態的欣賞,並培養兒童的優美體態。5.加強他們的觀察、分析、判斷、適應和創作能。6.培養體育活動的能與興趣,願意積極與運動和體魄鍛,養成日後有休閒活動的習慣。7.掌握基本運動的技能知。8.增強對安全知的解。9.營造和諧上課氣氛,加強溝通,發展多元活動。10.配合體適能活動,推動發展全校性體能計劃。二.現況分析:二.現況分析:1.有條件:1.1.大部份學生對體育活動很有興趣,上課積極與。1.2.學生人較少,師於掌握學生的需要和體能差。部份高級的學生已養成休閒活動的習慣,使體育技巧 進步少。請外界教示範同的運動項目,增加學生對運動的興趣。1.5 外借士德體育上課,增加學生的對體育課的興趣及擴闊視野 2.面對的困難:2.1.部份學生體能較弱,影響學習進。2.2.高級生較被動,對體育欠積極。2.3.普遍學生大重視這科。2.4.雨天操場面積較小,低級及雨天上課時頗受限制。2.5.部份學生體能差甚大,進活動時,較難配合此學生 的需要。2.6 上課時因要抽調學生進發音,影響個別學生上體育課的次及全班合作性訓。2.7、三班合班上課,集隊時費少時間。2.8 合班上課程相差較大,影響學習進。2.9 四班一同上課十分混,場地運用夠。2.10 每組學生上課男生比平均。2.11 其中班級只能上一節體育課,有損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本工作目標:三.本工作目標:1.發展學生的體能,鍛體格。2.培養學生與活動的興趣及有積極的態。3.提高學生的運動技巧及能。4.訓學生上體育課的紀。5.配合本的主題,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為、判斷及合作,體驗美善的生活。6.培養學生欣賞優美動作的能。7.培養學生意與休閒活動的習慣。8.運用資訊科技輔助體育科教學。9.增強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推動多元化學習。10.透過運動示範增加學生對體育科的興趣。12.鼓學生多閱有關運動方面的書籍,提升學生的體育知。13.規定學生最少加一項本校運動會的比賽及鼓學生加校 外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功感。14.建學生在體育科的語文知。四.本工作計劃及事:四.本工作計劃及事:項目 2006 2007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1.加入體適能訓及考核?2.關注學生上體育課的紀?3.加校外賽(田徑項目)(視情況而定)4.鼓休閒時與市政局舉辦的運動項目?5.舉辦體育示範?6.購買體育器材?7.購買考書及用具?8.跳繩訓?9.排球訓?10.運會?11.介紹奧運?五.評估:五.評估:1.課堂中觀察學生的投入和表現,作出紀。2.課堂中觀察學生的技巧及能,作出紀。3.透過成績考核評估學生能否達到標準。4.透過本科定期會議,檢討學生的表現。5.透過同方面(a-e)評估學生達標準與否。a.10%穿着整齊運動服上課 b.10%上課次 c.30%上課態(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