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999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2000-02-24 199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步实施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不断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运行态势。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已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递增。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62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437.3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为10.3:46.1:4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426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遭受严重旱灾,粮食、水果减产,给一些重灾区、重灾户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受亚洲金融危机等滞后因素影响,投资需求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完全摆脱困境等。 一、农业1999年,大连市在遭受严重旱灾的不利条件下,紧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两项主要任务开展工作,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亿元(现价总产值为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产值28.2亿元,下降6.7%;林业产值0.5亿元,增长5 %;牧业产值24.9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77.5亿元,增长8.6%。种植业受旱灾影响较重,完成粮豆总产量111.3万吨、水果总产量78.9万吨,分别下降24.6%和17.3%;蔬菜总产量202.5万吨,增长0.5%。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完成造林面积2122公顷,低产林改造14212公顷,“四旁”植树1616万株;铺种草坪66.3万平方米,栽植花卉90.4万株;新建园林式村庄102个、花园式单位305个。畜牧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分别完成肉、蛋、奶类总产量27.4万吨、14.8万吨和5.8万吨,增长4.6%、9.6%和9.4%;猪、牛、羊、家禽出栏数分别为202.7万头、10.36万头、9.88万只和3531万只,增长5.1%、0.3%、4%和7.9%。渔业生产走势良好。完成市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养殖产量111万吨,增长15.6%。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改造中低产田3.6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5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万公顷,治理河道272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0座。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完成机播面积11.9万公顷、机耕面积19.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22.1%;化肥施用量(折纯)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精品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实施“三带一区”(黄海大道经济带、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旅顺北路经济带和甘井子区都市农业区)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151项新建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精品工程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全市农村共签订合同外资7.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二、工业 1999年,大连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水平稳步回升。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完成工业总产值1930.5亿元(现价),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轻工业产值755.2亿元,重工业产值117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4.1%;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35.7亿元,增长12.9%;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94.8亿元,增长18.5%。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和出口供货能力稳步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产销率为97.1%,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84.4亿元,增长19.3%,产销率为97.8%,提高1.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34.1亿元,增长22.4%,产销率为99.7%,提高4.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8.9亿元,增长70.4%,产销率为91.1%,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96.9亿元,增长2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83亿元,增长24%;股份制企业完成7.2亿元,增长20.6%。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增势较为强劲,全年完成工业产值693.4亿元,增长21.5%;产销率为98.5%,提高2.9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221.1亿元,增长16.7%。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部分原材料和加工业产品产量扭转了上年的下降局面,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大宗性及高附加值性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主要产品产量仍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水泥、花岗石板材、普通中型钢分别增长6.7 %、10.7倍和58.3%;纯碱、原盐分别增长4.2%和60.2%;布、纱、呢绒分别增长4.6%、27 %和81.2%;机车、改装汽车分别增长3.6%和75.8%;汽油、煤油、柴油分别增长9.7%、57.2%和18.6%;农用化肥、化学农药、农药乳剂分别增长13.5%、24.6%和15.8%;高精度机床、制冷空调设备分别增长3倍和2.8倍;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录像机分别增长81.5%、1.5倍和38.8%等。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总额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11%,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7.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初见成效。27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了10个百分点和21.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3%,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9年,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规模,但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2.7亿元,比上年下降15.5。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按隶属关系划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77.6亿元,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5.1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76.7:23.3调整为79.7:20.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11.2亿元,非国有单位完成111.5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45.2:54.8调整为49.9:50.1; 按产业结构划分(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一、二、 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2亿元、39.3亿元和143亿元,构成比重由上年的0.5:27.3:72.2调整为0.1:21.5:78.4。 1999年,全市投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建设项目725个, 其中新开工项目494个,比上年增长12.5%; 全部投产(使用)项目448个,比上年增长9,项目投产率为61.8;新增固定资产19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5.4。新增年生产能力主要有:录像机150万部, 碟片350万张,程控电话交换机9万线,柴油机制造1 万台,扩建沿海港口码头吞吐能力80万吨等。 1999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42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7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47.6。 住宅建设和销售额持续增长。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额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住宅施工面积752.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8.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1和1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38.4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7.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2.1和17.3; 商品房屋销售额55.9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48.2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9.4。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安居工程投资额10.1亿元,住宅竣工面积96.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和2.5倍;完成住宅销售面积54.8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额10.4亿元,分别增长91.5和1.4倍。 四、交通、邮电业 1999年,大连市交通运输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止降为升。全市完成客运总量1.1 亿人次,旅客周转量76.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 3和9.7。其中,铁路完成1827万人次和30亿人公里,分别增长0.7和3.3;公路完成8595万人次和2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0.01和3.2;水路完成579万人次和11.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6.7和58。全市完成货运总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60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30。其中,铁路完成2216万吨和115.9亿吨公里,分别下降8.3和增长3.2;公路完成1.5 亿吨和33.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2和3.1;水路完成2418万吨和443.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0.4和44.6。沿海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83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90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2.6%,其中大连港为656万人次和8505万吨,分别增长3.3和13.2。民用航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3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27.8,其中出港118万人次和3.3万吨,分别增长11.4%和30。 1999年,大连市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4.9亿元,分别增长6.3和38.4。 在邮政业务中,完成函件量3494万件,包裹71.2万件;特快专递92.7万件,增长7.6 ; 集邮2044万枚,增长0.2。 年末邮政储蓄余额31.9亿元,增长15.8。在电信业务中,完成本地区电话通话量26.8亿次、长途电话通话量1.7亿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 7和12.1;城乡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增长24.4和1倍。住宅电话普及率为47部/百户,其中城市为66部/百户。五、商业、物价1999年,大连市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8亿元,可比增长14.5%。从消费品类别观察,吃的零售额为250.6亿元,增长4.9%;穿的零售额为65.5亿元,增长22.2%;用的零售额为125.9亿元,增长11.6%;烧的零售额为6亿元,增长11.9%。按销售地区划分,城市的零售额为411.1亿元,增长9.1%;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为36.9亿元,增长8.8%。行业消费仍以贸易业为主,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构成比重为73.0:11.9:0.7:14.4。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批发额275亿元,下降5.5%;商品零售额72亿元,增长16.1%。 1999年,大连市物价水平继续呈现稳中有降态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4.7%,同比指数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同比指数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下降4.0%,衣着类下降7.2%,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1%,医疗保健用品类上涨3.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6.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6.5%,居住类上升5.9%,服务项目类上升18.5%。 六、对外经济 1999年,大连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据大连海关统计,全市自营进出口商品总值6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自营出口40.6亿美元,增长17.7%。在全市自营出口总值中,国有外贸企业出口5.07亿美元,增长8.6%;国有自营生产企业出口4.48亿美元,下降12.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0.2亿美元,增长24.6%。全市出口商品供货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机电产品供货191.3亿元,增长14.2%。 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高。1999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39项,比上年增长36.4%;合同外资金额24.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3.2亿美元,分别下降1.5%和6.5%。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新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中,单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70个大项目,合同外资金额14.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0.6%;平均单项投资规模39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6万美元。全年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198次,增资额为3.7亿美元。年内,共有22家跨国公司来连投资兴办企业,其中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6家。截至年末,全市共有146家跨国公司在连投资,其中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50家。外商投资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截至年末,全市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096家(其中工商登记注册企业5799家),合同外资额179.9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79亿美元。已投产(营业)的3850家外商投资企业,年内共完成产值454亿元,上缴各种税金2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6%和14.1%。 国际旅游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事业取得新进展。1999年全市共接待来自16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过夜旅游者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外国人20万人次,增长30.1%;创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增长17%。全年共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838项,比上年增加143项;合同金额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8%,为全市再就业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1999年,完成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完成预算的106.3%。其中,市本级完成33.4亿元,增长6.7%;县(市)区级完成37.5亿元,增长13.6%(其中开发区完成9亿元,增长10.1%;保税区完成1.15亿元,增长19.1%)。在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总量中,各项税收为63.1亿元,增长10.2%,构成比重为89%。完成市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84.8亿元,增长6.3%。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1.4%,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16.5%,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3.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11.3%。 金融秩序比较稳定。1999年,大连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22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55.7亿元,比年初增长9.7%。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121.5亿元,比年初增长12.3%。全市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40.9亿元,比上年少投3.7亿元。年末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为23.3亿美元,各项外汇贷款余额为28.4亿美元。 保险事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保险业承保总额35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2%。全年保费收入21.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分别下降6.1%和增长20%。 八、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1999年,大连市继续保持“全国环保模范城”称号。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提前一年完成空气和水质“双达标”任务,总投资2.82亿元,削减COD排放量1.1万吨、烟尘排放量13万吨、粉尘排放量3.1万吨、SO2排放量2550吨。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均达100%。共审批建设项目2796项,验收竣工项目1842项。环境监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3383个单位进行了环境执法检查,查处违法案件888件。共拆除、并网、换炉、查封1吨以下燃煤设施1687台,拆除烟囱860根;对4.5万台机动车辆进行了尾气排放情况检查,路检合格率由上年的70%提高到80%;各级环保监测部门累计完成各项监测数据100万个;群众信访解决处理率及满意率均达100%。历时3年的中日两国最大的环保技术合作项目建设“大连环境示范区”开发调查工作圆满结束,“中日环保合作示范城”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 1999年,大连市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建项目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全长31.8公里的旅顺南路拓宽改造工程,综合整治了东北路、华北路北段、中山路黑石礁段、滨海路、海防路、疏港路。新建了海之韵、华乐等20个广场,对希望广场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百年城雕,在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星海广场新建了大型组合式音乐喷泉。建成了煤气新厂、广电中心、市民健身中心、新妇产医院等,全面改造了周水子国际机场候机楼、大连港客运站;奔德大厦、世界贸易大厦等已封顶,锦绣大厦、宏孚大厦等已竣工。对101个旧小区进行了治理改造,锦绣四小区被国家授予“金牌小区”。基本建成近百万吨仓容的南关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北良公司的3个大型粮食专用泊位。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8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市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新发展煤气用户23020户、液化气用户8205户,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5%。 九、科技、教育 1999年,大连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进一步确立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中的先导地位。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76项(国家级项目35项,市级项目241项),其中攻关与科学研究计划139项,星火计划30项,火炬计划24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48项,新产品试制计划35项。申请专利961项,被国家授予专利权602项。有240项科技成果通过了技术鉴定,100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806项,成交金额7.1亿元。引进外国专家重点项目141项,聘请外国专家223人,邀请来连工作和指导的外国专家4000人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4135万元,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5亿元,企业自筹投入科技活动经费6亿元。学术交流及科学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市科协及所属各学会举办学术会议151次,其中国际学术交流会议5次;举办学术报告会1338次、科普讲座1051次、青少年科技竞赛112次、科普展览264次、专题科普宣传250次;制作科技声像制品196种,出版科技报刊、图书等98种,发行75.5万册(份)。圣亚海洋世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实验室被列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年创效益1.9亿元。在第十一届“科普之冬”活动中,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830期、科普展览215次、科普大赛197次,印发科普资料35万份。完成“金桥工程”项目128项,提供科技咨询709项,完成技术咨询合同458项。 1999年,大连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4.8%;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1696人,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87095人;全市有13624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和644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9413名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考入成人高等学校;148896人次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23%;在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含研究生)为69884人,其中市地方大学在校生为111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9%;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6所,在校生10257人。非学历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助学性质的民办高等学校13所,在学人数0.8万人;非学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600余个,在学人数15万人。中小学校舍面貌不断完善,全面整修了城区25所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了10所“马路操场”,开工新建了1所寄宿制普通高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1999年,大连市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15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4个,电影放映单位615个。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创作、排演剧(节)目13部,演出1100场;举办99新人新剧展演活动,推出剧(节)目10台,演出18场;在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国际奖2项、国家级奖2项、大区级奖9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区(市)县举办各类广场(社区)活动4000余场,观众达百万人次。全市共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1139种,1522万册(盘);发行报纸19305万份,459991千印张; 发行期刊784万册,24839千印张;销售图书4314万册,销售额2.2亿元;电影公司发行影片122部,放映3.3万场。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查获“法轮功”等各类违禁书刊35万册、非法音像制品20万盘。大力实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 1999年,大连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79个,其中医院246所(含乡镇卫生院115所);医院床位25838张,卫生技术人员32435人,每千人口分别拥有医院床位4.74张、医生2.54人;医院门诊急救和病房抢救成功率分别达到95.8和90.9。儿童计划免疫率、孕产妇与儿童保健管理率居于全国先进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93岁,比上年增加0.18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已有8个县(市)区66个乡镇635个行政村的72.3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医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市有140项新技术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并应用于临床;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34项,获省政府奖9项、市政府奖22项;有25个学科被评为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院患者人均住院日由上年的13.4天降至12.7天,术前人均住院日由上年的3.3天降至3天。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68.74,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6.05,分别比上年提高3.91个和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大连卫生设备、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品展览会暨科技成果展,实现意向合同金额2500万元,实际成交额945万元。 1999年,大连市体育事业喜获丰收。大连籍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世界大赛中共获金牌38枚,其中女子举重运动员3次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4枚,自行车运动员夺得世界及亚洲比赛金牌8枚,游泳运动员夺得全国比赛金牌2枚;在全国第四届城运会上,市体育代表团共夺得金牌12枚、银牌20枚、铜牌18枚,奖牌总数位居各计划单列市之首。大连市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被省政府授予“全民健身先进市”称号,并有4个社区荣获“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内对100所体育人才重点学校予以命名挂牌;先后组织了烟花爆竹迎春体育文化活动、赏槐会万人风筝放飞等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国际马拉松比赛。 十一、社会治安、质量监督 1999年,大连市公安机关通过完善巡警快速反应机制,发展壮大以保安服务为主体的群众性治安力量,大力推广先进技防措施,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发生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治安案件,比上年下降12%。市内4区巡警实行综合执法,完成“110”接处警70776次,并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2364名;“110”报警服务系统进一步向农村、海上延伸,全市农村已有90个乡镇建立了快速反应接处警机制。技术防范力度持续扩大。新安装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2060樘;在1058个金融单位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了联网报警系统;组建了护运中心,承担着全市10家银行的29个支行、近400个储蓄网点取、送款的武装押运任务。 1999年,大连市质量监督、标准化和计量工作继续推进。全市共有19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年内对2033个企业、3293个批次的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为91.5%。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的力度,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45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值总额2747.2万元,立案1674件,现场处罚2769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结案率为95.9%,罚没款总额578万元。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2771项、食品标签备案2466个;办理组织机构代码16125户,发展条码系统成员142户。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9个,年内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9万台(件),受检率为9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1999年,大连市年末户籍人口为5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5.6万人,人口比重为50.54%;非农业人口269.7万人,人口比重为49.46%。计划生育率为99.8%,比计划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 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390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74元,比上年增长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3.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681元,比上年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8%。 1999年,大连市民政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已提高到221元,共发放保障金2445.2万元;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普遍建立,向农村特困户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价值2774万元;全市共发放各种救济款(物)价值8720万元;普遍实行了义务兵优待金县(市)级统筹制度,全市拥军优属保障资金达到1000万元。由各级政府和集体兴办的9所综合性福利院和122所敬老院,在软、硬件建设上新增投资额2075万元。全市国家办福利机构共设置床位5830张,收养各类人员4792人;17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共设置床位1500张。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全年共安置1433名残疾人就业,举办了12次残疾人就业洽谈会;举办残疾人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3992人次;持助残疾人家庭5300户。 注:()本公报各项统计指标值为年度快报数据。()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间:2001-02-10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一、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4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17.1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值488.3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为9.5:46.5: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25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按年末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47美元。二、财政、金融业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完成预算的109.9%。其中, 市本级34.25亿元,增长7.9%;县(市)区级43.35亿元,增长19.8%(其中开发区、保税区和金石滩度假区完成12.17亿元,增长19.4%)。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收为72.3亿元,增长14.6%,占财政收入总量的93.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基本建设、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支援农村生产等各项专项支出44.7亿元,增长12.4%。 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374.7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7.6亿元,比年初增长2.6%。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62.5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全市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32.5亿元,比上年少投8.3亿元。年末各项外币存款余额为28.1亿美元,各项外币贷款余额为18.7亿美元。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壮大。年内,大连市农村信用联合社、深圳发展银行大连分行相继成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等4家资产管理公司均已在连设立分支机构,剥离不良贷款97.3亿元,债转股36.8亿元。货币市场发展迅速。成立了立足本市、面向东北、辐射全国的大连市票据贴现市场和融资代理市场;全年累计办理贴现165亿元、再贴现122.4亿元,分别占东北地区的28%和37.7%;代理融资132.1亿元,占东北地区的56.3%;外汇交易额11.9亿美元,位居计划单列市之首。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期货合约3496万手,成交额7817亿元,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额的64%和49%,位居世界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第9位。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按隶属关系划分,地方项目投资233.5亿元,增长31.4%;中央项目投资35.1亿元,下降22.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100.4亿元,下降9.7%;非国有单位投资168.1亿元,增长50.6%。按投资渠道划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6.6亿元,增长7.5%;更新改造投资37.7亿元,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106.9亿元,增长58.1%。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投资总量中(不含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和5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亿元,增长3.4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8亿元,增长26.6%,其中工业投资48.7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0.5亿元,增长26.1%。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0.1:21.5:78.4调整为0.4:21.5:78.1。 投资效益持续提高。全市投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796个,比上年增长9.3%,其中新开工项目559个,增长13.2%;全部投产(使用)项目536个,增长19.6%,项目投产率为67.3%。新增年生产能力主要有:化学农药7000吨,中成药2730吨,服装60万件,程控交换机17万线,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2个、吞吐量450万吨,中小学校学生席位5260个、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等。 住宅建设及销售市场繁荣活跃。全市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41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48.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2.7%和33.3%;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15.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47.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3.2%和40.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39.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6.6%和8.9%;商品房屋销售额73.2亿元,其中住宅56.7亿元,分别增长31.2%和17.7%。四、对外经贸 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据大连海关统计,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商品总值1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4%。其中,进口49.95亿美元,增长71.4%;出口52.14亿美元,增长28.4%。在全市自营出口总值中,国有外贸企业出口5.8亿美元,增长12%;国有生产企业出口4.3亿美元,下降4.2%;集体企业出口7045万美元,增长17.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1.2亿美元,增长36.3%。全市出口商品供货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机电产品供货198.1亿元,增长3.6%。利用外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706项,实际使用外资13.3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利用外资合同697项,比上年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13.06亿美元,增长11.2%。在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单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有54个。年内,225家外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合同外资金额)8亿美元,增资额比上年增长1.1倍。 外商投资企业效益水平显著提高。已投产(营业)的3930家外商投资企业,年内完成产值57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税63.9亿元,增长1.6倍,其中利润28.4亿元,增长10.5倍。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877项,比上年增加39项;合同金额2.25亿美元,增长2.7%;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9.1%。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82万人次,增长20.5%。 国际旅游事业再创佳绩。全年共接待17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过夜旅游者3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外国人27.8万人次,增长38.9%;创旅游外汇收入2.34亿美元,增长30%。五、农业 在遭受严重旱灾的不利条件下,农业经济仍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92.9亿元,比上年增加4.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4亿元,林业产值1.4亿元,牧业产值38.4亿元,渔业产值89亿元。 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水果减产。完成粮食总产量106.3万吨,下降4.4%;水果总产量72.8万吨,下降7.7%;蔬菜总产量223.4万吨,增长10.3%。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低产林改造面积14071公顷,“四旁”植树90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2%。牧业生产较为稳定。完成肉类总产量26.2万吨,下降4.2%;禽蛋总产量15万吨,增长1.3%;奶类总产量6.6万吨,增长13.5%。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完成市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05.7万吨,增长2.9%。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8.6万吨,增长6.8%;海洋捕捞产量86.4万吨,下降2.2%。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0.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机耕面积19.9万公顷,增长0.7%;机播面积11.4万公顷,下降4.1%;化肥施用量(折纯)12.4万吨,下降10.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改造中低产田2.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万公顷,治理河道435.7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2座。农业精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黄海大道经济带新建精品工程31项,总投资4亿元。引进农业新品种226个,推广新技术60项。六、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7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较为紧密。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79.8亿元,产销率为98.23%。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892.7亿元,产销率98.22,提高0.1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销售产值641.7亿元,产销率99.93%,提高2.0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销售产值473.1亿元,产销率98.41%,下降2.24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供货能力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大中型工业企业306亿元,增长36.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49.4亿元,增长4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260.9亿元,增长44.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6亿元,增长103.8%,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60.4%,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8.1%。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与三年脱困目标如期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一大批小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经营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增长25.5%。在产品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