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神华宁煤集团百灵煤矿年产量为180万吨矿井设计说明书.doc

    • 资源ID:50837461       资源大小:4.90MB        全文页数:1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神华宁煤集团百灵煤矿年产量为180万吨矿井设计说明书.doc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设计摘 要本设计是根据神华宁煤集团百灵煤矿的实际情况对其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设计矿井的井田面积为7938.42,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有四层,本设计的第六组煤共四个分层,分为61 ,62 ,63 ,64分层,总的工业储量20455万t,设计储量为18963万t,可采储量为14434万t,矿井服务年限为57.3年,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资料依据。设计年产量为180万吨矿井,井田内煤层赋存较浅,倾角平均为13.5°,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矿井涌水量一般。六煤组共分61、62、63、64分层,61全区发育,最大可采厚度5.1m,平均4.0m,62最大可采厚度10.05m,平均7.3m,以上两分层从走向看中部厚,往南北逐渐变薄,63最大可采厚度12.5m,平均9m,64最大可采厚度为11.4m,平均8.0m。南部厚,往北变薄,但从钻孔看变化不大。本设计采用双斜井单水平开拓,矿井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用全部跨落法来处理采空区,主要对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矿井排水,矿井通风以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设计,对矿井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进行了设备选型计算,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和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进行了有关说明。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区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开拓方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矿井排水;矿井通风。 目录前 言1第一篇 矿井通风设计部分2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1.1 矿区概况21.1.1 井田地理位置、交通运输、隶属单位21.1.2 矿区地形地貌21.1.3 河流、沼泽、湖泊的分布范围21.1.4 气象与地震21.1.5 矿区的勘探程度和开发现状41.2 井田地质特征41.2.1 井田地层的层位关系41.2.2 地质构造51.2.3 含煤系及地层特征61.2.4 表土层及风化层的深度61.2.5 煤层总数及可采总数61.2.6 水文地质61.3 煤质及煤层特征71.3.1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71.3.2 各煤层赋存状态81.3.3 各煤层顶底板岩性81.3.4 煤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爆炸性和含水性91.3.5 煤的牌号、工业分析及工业用途91.3.6 井田的勘探程度9第二章 井田开拓102.1 井田境界及储量102.1.1井田境界102.1.2 井田的储量11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2.2.1 矿井的年产量,并确定矿井的服务年限132.2.2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产量增加的可能性142.2.3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142.3 井田开拓142.3.1概述142.3.2 井田开拓162.4 井筒特征222.4.1井筒断面尺寸222.4.2 水平高度的确定242.4.3 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252.5 井底车场及硐室272.5.1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272.5.2井底车场位置292.5.3井底车场硐室292.6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302.6.1开采顺序302.6.2采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312.6.3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31第三章 矿井、大巷运输及排水34概述343.1 矿井提升343.1.1主井提升设备的选择343.1.2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343.2 大巷运输353.2.1 大巷运输方式353.2.2运输平巷中运输设备的选择363.3 矿井排水383.3.1概述383.3.2 排水设备选型选择383.3.4检验计算:40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414.1 采煤方法的选择414.1.1 选择依据414.1.2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424.1.3 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424.1.4采煤方法的确定434.1.5设计煤层的赋存条件、煤层结构及围岩情况43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34.2.1 采区走向长度的确定434.2.2 采区在矿井中的位置及界限454.2.3 采区的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64.2.4 采区形式464.2.5 采区上(下)山数目、位置及用途464.2.6 采区区段划分474.2.7 采区巷道布置484.2.8 层间联系504.2.9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504.2.10 采区硐室位置、断面尺寸及支护方式514.2.11 采准系统及主要生产系统524.2.12 开采顺序524.3 回采工艺设计524.3.1 综采机组的设备选型7524.3.2 配套设备的选型544.3.3 回采工艺的确定554.3.4 循环方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584.3.5 机电设备表604.3.6 技术经济指标表61第五章 采区通风设计625.1 采区通风设计625.1.1 采区通风系统的确定625.1.2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655.2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计685.2.1 设计原则及步骤685.2.2 掘进通风方法685.2.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及设计69第六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71概述71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716.1.1 通风方法的选择726.2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736.2.1矿井需风量计算736.2.2 风量的分配77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786.3.1 计算原则786.3.2 计算方法826.3.3 计算等积孔826.4 通风设备的选择836.4.1 矿井主要扇风机选型计算836.4.2 电动机选型计算846.4.3总耗电量85第二篇 专题部分87前 言87第一章 矿井概况881.1 交通位置881.2 自然地理881.2.1 地形地貌881.2.2 气象881.3 地质特征与煤层赋存891.3.1 地质构造891.3.2 煤层891.3.3 瓦斯891.4 矿井开拓与开采901.4.1 煤炭储量及矿井生产能力901.4.2 矿井开拓及开采901.4.3 矿井通风90第二章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902.1 煤层瓦斯基础参数912.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912.2.1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912.2.2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932.2.3 采区瓦斯涌出量预测952.2.4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95第三章 瓦斯抽放必要性与可行性963.1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963.2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973.2.1 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的条件973.2.2 瓦斯抽放的必要性973.3 抽放瓦斯的可行性98第四章 瓦斯抽放方法的选择984.1 瓦斯抽放方法概述984.1.1 回采工作面瓦斯来源及构成984.1.2 瓦斯抽放方法的确定994.1.3 抽放瓦斯参数设计994.1.4 抽放瓦斯方法的确定994.2 抽放瓦斯效果预计1004.3 建立抽放系统的类型1004.4 抽放施工设计、检测仪表及施工量101第五章 瓦斯抽放管路布置及选型1015.1 抽放管路布置及选型1015.1.1 瓦斯抽放管路系统的选择原则1015.1.2 瓦斯管路敷设路线1015.1.3 瓦斯抽放管径选择1025.1.4 瓦斯管的连接方式1025.1.5 管网阻力计算1025.1.6 管路敷设及附属装置1035.2 抽放设备布置及选型1055.2.1 选型原则1055.2.2 抽放泵流量计算1055.2.3 瓦斯抽放泵压力计算1055.2.4 瓦斯泵的真空度计算()1055.2.5 抽放泵选型1065.2.6 瓦斯抽放泵房主要附属设施1075.3 抽放管路、设备的安装要求108第六章 瓦斯抽放泵站1086.1 瓦斯抽放硐室设备布置1086.2 抽放系统及抽放泵站安全措施1086.2.1 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管理1086.2.2 抽放泵站安全措施109第七章 管理与规章制度1107.1 管理制度1107.2 规章制度1107.3 设计的主要依据111致 谢112参考文献113IX前 言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一次能量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煤炭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作为安全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很荣幸能够为祖国煤炭事业尽一份力。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把大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使所学知识一体化,是我们踏入工作岗位的过度环节,设计过程中的所学知识很可能被直接带到马上的工作岗位上,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设计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内容,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该说明书为神化宁煤集团百灵煤矿1.8Mt/a新井设计,在所收集地质材料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并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论述了本设计的合理性,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内容。同时说明书图文并茂,使设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和同学的悉心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设计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第一篇 矿井通风设计部分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井田地理位置、交通运输、隶属单位百灵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呼鲁斯太矿区的北段,距石炭井矿区西约20km。井田南北走向长约5km(含备用区),东西倾斜宽约3km,面积约为15km2。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呼鲁斯太镇北约2km处。东距石嘴山市(大武口)64km,至乌达市77km,西至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86km。详见图11.交通地理图。1.1.2 矿区地形地貌百灵矿井田内为低矮丘陵地形,丘陵多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高程最高+1600m左右,南东高程最低+1510m左右。矿区四周环山,山势险峻,为矿区的天然屏障。1.1.3 河流、沼泽、湖泊的分布范围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仅在西南边界处有一条呼鲁斯太沟,该沟平时干枯无水,但雨季到来时流量会很大,故井下开采时应予以设防。此外,在井田西部的边界附近,有一座中田水库,现已干涸废弃不用。1.1.4 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雨量稀少,年降雨量在150200mm左右,雨季约在七、八、九月份之间。年平均蒸发量2371mm,相当于年降雨量的十二倍。年平均温度为7,月平均气温一月份最低为-10,七月份最高为22。日温差最高达27。极限最低温度为-27,极限最高温度为33。霜期、降雪期、结冰期从十月份起至翌年四月份止,冻结深度一般为1.0m左右。年平均风速为4m/s,最高风速为40m/s,夏季多东南风,其它季节多西北风。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1990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的地震烈度值为度区。图11交通地理图1.1.5 矿区的勘探程度和开发现状百灵矿矿区历经三次及局部补勘、井检,总计工程量为7938.42,本设计主要依据是一九八五年四月由内蒙古勘探公司一九七七年以前提出的三个精查报告基础上重新编制的“百灵矿矿区140水平地质报告”,本设计的第六组煤共四个分层,分为61 ,62 ,63 ,64分层,总的工业储量20455万t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资料依据。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层的层位关系由钻口控制,所见地层自下而上有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杏园组,元宝山组(为主要含煤层地),白垩系下统孙家湾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其地层特征详见综合柱状图及井田地质特征表。表11,图12。表11井田地质特征表地 层 时 代地 层 特 征界系统组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全区普遍发育,上部为风积沙(局部赋存)中部为黄褐色亚沙土,下部为褐色亚沙土(含钙质结核)厚度为2.1531.5m,一般10m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孙家湾组本组地层普遍发育,岩性以紫红色、灰绿色砾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及砂砾质泥岩,最大控制厚度为500m侏罗系上统元宝山组以粉砂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夹薄层中粗砾岩,局部有砂砾岩,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从上至下有51,52 ,53煤层,层间夹有黑色泥岩,灰色粉砂岩及薄层粗砂岩,全组总厚度约231363m,一般为300m,其下与杏园组正合接触。杏园组全区发育,厚400余m,岩性以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为主,上部夹有薄煤层,不可采。图12 综合柱状图1.2.2 地质构造呼鲁斯太煤田位于贺兰山脉东北部位,区域构造极为复杂。其构造形成原属向斜,后被F1 、 F2两断层切割成一扇形盆地,含煤地层由东南走向(N 15°40°W)向北东走向(N 20°45°E),呈弧形展布,煤系地层呈缓单斜构造,倾角6°15°,最大为18°,经钻口和电测曲线对比推断,本区内断层共有2条,以F44 、F46两大断层为区内主干断层,断层的产状规分布于煤田的南侧,区内未发现区域变质或侵入变质现象。地质条件简单。表12 断层特征表断层编号性质产状落差走向长度备注走向倾向倾角MmF44走向正断层N25°ENW50°045900基本可靠F46走向正断层N10°WSW55°030300基本可靠1.2.3 含煤系及地层特征本设计的六组煤中上五组不可采,六组可采。从61 ,62 两分层看,从走向中部厚,往南北逐步变薄,63,64分层南部厚,往北略微变薄,但从钻孔看,变化不大,整个四层煤厚度均匀。1.2.4 表土层及风化层的深度区内的表土层较薄,由第四纪亚粘土及风化砂所构成,其中第四纪亚粘土在整个井田均有分布,厚度015m,东南厚,北部薄,颜色黄红,风积砂均匀分布于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粉砂岩为主,颗粒细而均匀,厚度在03.39m,井田表土层平均厚度10m。风化带分布于煤层露头一带,其深度在原风化剥蚀带的底界基础上,再向下延伸15m,因而确定风化带为20m,不计储量。1.2.5 煤层总数及可采总数本区煤层岩性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含煤地层最大深度452 m,一般300m,共含六个煤组,其中一、二、三、四、五煤组均不可采,本设计的第六组煤全区发育,六煤组分为61、62、63、64分层,均为可采煤层。1.2.6 水文地质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势,全区被第四系风积砂掩盖,煤层露头一带为缓丘,矿区地势较高,河流远离井田,周围有大面积透水性微弱的第四系亚粘土覆盖,各含水层透水性微弱,断层导水性差,年降水量较小,补给能力有限,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含水情况如下:a、第四系空隙含水层(1)风积砂孔隙含水层:分布于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砂为主,颗粒细而均匀,厚度在02.313.39m,渗透系数为3.6×10-48.06×10-2m/d。(2)第四系亚粘土孔隙含水层:在井田浅部均有分布,厚度015m,东南厚北部薄,颜色黄红,潜水位517m,第四系中部和底部夹有砂、砂砾含水层透镜体,仅局部发育,厚度03.92m,涌水量0.130.015公升/秒m ,渗透系数0.2561.525m/d,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水。b、基岩孔隙裂隙含水层(1)白垩系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层:超复煤系之上,厚度0500m,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砾,泥质胶结,涌水量0.00066公升/s.m,渗透系数为0.0028m/d。(2)煤系地层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变化规律为中、北部颗粒粗,东南部变细,全区含水层平均厚度129m,渗透系数为0.073m/d。(3)五煤组裂隙含水层:由砂岩、泥岩交替组成,东北厚,西南薄,区内厚度3150m,涌水量0.01150.035公升/s.m,渗透系数为0.974m/d。c、第四系潜水层:本区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由015m,这样,第四系亚粘土潜水层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补给基岩,而基岩含水层承压水头有些地方超过顶板1214m,因此,两类不同性质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含水层间的相互补给,另外,沙丘的地区昼夜温差而产生的凝结水也有补给。该区断层落差较少,破碎带为砂质泥充填根据简易水文,其冲洗液消耗量甚小,矿井见断层时水量不会有显著变化,断层透水性微弱。1.3 煤质及煤层特征1.3.1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煤层走向主体为南北走向,由南北走向分别逐渐偏为南西和北西方向,整体呈弧形,井田中央倾向基岩本为正西,呈扇形状态,倾角在6°15°之间,平均为13.5°左右,可采煤层间距见图13。图13可采煤层及间距1.3.2 各煤层赋存状态六煤组共分61、62、63、64分层,61全区发育,最大可采厚度5.1m,平均4.0m,62最大可采厚度10.05m,平均7.3m,以上两分层从走向看中部厚,往南北逐渐变薄,63最大可采厚度12.5m,平均9m,64最大可采厚度为11.4m,平均8.0m。南部厚,往北变薄,但从钻孔看变化不大。1.3.3 各煤层顶底板岩性井田内各煤层的伪顶多为薄层泥岩,直接顶一般为砂泥岩或粉砂岩,底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次之。区内虽然岩性变化大,但有一定规律,即由南往北,由下向上岩性逐渐由细变粗,北部和中部较稳定,各类砂岩层理不甚发育,破碎易风化,具有较强的膨胀性,遇水后即软化,断裂带附近层间滑动发育,其内的巷道围岩不稳定,易冒落变形,位于煤层间的巷道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破坏。 百灵矿矿区大部分岩石为软岩,风化岩硬为松软,含水率一般在14%左右,孔隙率一般在31%左右,抗压强度在39/cm2 ,含煤系内岩石多数遇水软化,泥岩中含有大量蒙脱石,其膨胀性强,水稳性差,详见岩石物力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13表13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类别岩性数 值比重g/Cm3开然容重g/Cm3含水率 %孔隙率 %抗压强度Mpa普氏系数 f备 注风化带砂岩最大2.712.1418.4038.052.731.05风化带位于第四系与基岩界面以下2040m最小2.531.859.3124.030.3810.40算术平均2.612.0213.4831.541.3140.70泥岩最大2.662.2237.7034.751.5400.77最小1.901.7411.4723.650.4430.40算术平均2.472.0219.6130.690.9040.60一般砂岩最大2.792.5514.8532.609.9802.16本栏为风化带以下的抗压强度小于100kg/cm2的岩石最小2.491.941.207.200.300.33算术平均2.622.199.022.404.2471.33泥岩最大2.692.3017.5836.754.2701.34最小2.521.985.3020.500.920.58算术平均2.632.199.1524.062.3680.97硬岩砂岩最大3.343.318.902.9076.407.59指抗压强度大于100kg/cm2的岩石最小2.541.960.552.0010.202.18算术平均2.772.513.5312.5024.03.631.3.4 煤的含瓦斯性、自燃性、爆炸性和含水性本井田煤层瓦斯含量较小,据化验资料, CH4为8.34% CO 2为4.19% N2为87.47%,生产矿井测定为低沼气矿井,本区由于煤燃点低,易自燃发火,煤尘试验结果为火焰长度40mm,岩粉量55%,具有爆炸性。1.3.5 煤的牌号、工业分析及工业用途1、煤的牌号为褐煤。2、主要用途为火力发电及动力用煤。3、煤的工业分析见表14。表 14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目项值数原 煤 工 业 分 析水分灰分挥发分粘结性发热量发热量Wg %Ag %Rr %Qf D WQ r D W最小8.396.5036.77135206600最大24.1532.5346.19159767452平均15.7015.1642.86149556902值数目项原 煤 元 素 分 析硫碳氢氮Sg%Cr%Hr%Nr%最小0.5847.293.180.70最大4.2475.395.801.01平均2.2472.424.820.89煤的容重:本井田的第六煤组煤质基本一致,都为褐煤。这里取1.3t/m 3。1.3.6 井田的勘探程度目前,勘探程度已达到精查,确定了高级储量为50%以上,但为了满足以后生产要求,应提高一水平的勘探程度,使高级储量达到70%以上。第二章 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及储量2.1.1井田境界1、走向、倾向边界及尺寸井田以南北为走向,东西为倾向。井田境界:东部(浅部)以煤层露头为界;西部(深部)以F44,F46及无煤带为界;南部及北部人为定界。井田走向长4.2km,倾向宽0.91.67 km,井田面积约5.6 km2。本设计边界矿柱的留法及尺寸:a) 井田边界矿柱留30m。b) 井田浅部防水煤柱斜长50m。c) 断层煤柱每侧各为20m。d) 阶段保护煤柱留设60m。2、论述所定边界的合理性本井田以断层和向斜为边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井田范围内,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均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井田内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井田走向长度大于倾斜长度,有四层煤,可保证矿井各个开采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阶段高度及阶段斜长适当,矿井通风、井下运输较容易。根据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采区开采顺序必须遵守先近后远,逐步向边界扩展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首采采区应布置在构造简单,储量可靠,开采条件好的块段,并宜靠近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边界线。2) 开采煤层群时,采区宜集中或分组布置,有煤和瓦斯突出的危险煤层,突然涌水威胁的煤层或煤层间距大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3) 开采多种煤类的煤层,应合理搭配开采,一般不得分采分运。综上所述,我把百灵矿的一阶段左右两侧划分为两个采区,其煤层赋存条件好,储量较大,开采条件也好。2.1.2 井田的储量1、储量计算原则1)、按照地下实际埋藏的煤炭储量计算,不考虑开采、选矿及加工的损失。2)、储量计算的最大垂深与勘探深度一致,对于大、中型矿井,一般不超过100m。3)、精查阶段的煤炭储量计算范围,应与所划定的井田边界相一致。4)、凡是分水平开采的井田,在计算储量时,也应该分水平计算储量。5)、由于某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采出的煤炭,如在铁路、大河流、重要建筑物等两侧的保安煤柱,要分别计算。6)、煤层倾角大于15°时,可用煤层的伪厚度和水平投影面积来计算储量。7)、煤层中所夹的大于0.05m厚的高灰煤(夹矸)不参与储量的计算。8)、参与储量计算的各煤层原煤干燥时的灰分不大于40% 。2、井田的工业储量矿井的工业储量:勘探地质报告中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工业储量的计算根据储量计算公式3: (2-1)式中: 矿井的工业储量,t可采煤层总厚度,mS井田面积,r煤的容重,取1.3 t/所以,Zg=5559929×(4.0+7.3+8.0+9.0)×1.3=20455 万t其中 :6-1煤储量:5559929×4.0×1.3=2891.2 万t6-2煤储量:5559929×7.3×1.3= 5276.4 万t6-3煤储量:5559929×9.0×1.3 = 6505.1 万t 6-4煤储量:5559929×8.0×1.3= 5782.3 万t3、矿井的设计储量井田东部以煤层露头为界,需留设50m浅部防水煤柱,Z1=4476×28.3×50×1.3=823 万t井田南部以人为定界,需留设30m保护煤柱,Z2=902×28.3×30×1.3=100 万t井田西部以F44,F46及经线-69000为界,需留设30m保护煤柱,Z3=4229×28.3×30×1.3=467万t井田北部以人为定界,需留设30m保护煤柱,Z4=927×28.3×30×1.3=102 万t总计永久煤柱损失:Zy = Z1+ Z2 +Z3+ Z4 =823+100+467+102=1492万t矿井的设计储量:Zs= ZgZy=20455-1492=18963 万t4、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2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是指矿井的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广场,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本设计采用斜井开拓不留设井筒保护煤柱。井田分为两阶段开采,需留设阶段保护煤柱60mZ5=250194×28.3×1.3=920.5 万t井田的可采储量的计算: (2-2)式中: 矿井的设计储量; P永久矿柱损失量;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 其中P= Z5所以,井田的可采储量: =(18963920.5)×0.8 =14434 万t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2.1 矿井的年产量,并确定矿井的服务年限1、矿井的年产量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宜按工作日330天计算,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根据设计,工作面长200m,滚筒采用600mm,一个工作面生产,一天进9刀,煤的比重为1.3t/m3,工作面的采出率为95%。所以矿井的生产能力为:200×0.6×9×4.0×1.3×95%×(1+6%)×330=1.86Mt满足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每年1.80M t。2、矿井的服务年限根据煤炭设计规范的规定2,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储量备用系数宜采用1.31.5,本矿井采用1.4。由矿井的服务年限计算公式: (2-3)式中:矿井的可采储量; A矿井的年产量;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4;所以,T=14434180×1.4 =57.3年因为服务年限大于50年,所以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2.2.2 矿井的增产期和减产期,产量增加的可能性建井后产量出现增大,其可能性为:1) 投产后,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综采设备开采能力大,故产量会增大。2) 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有一定的储备能力,矿井投产后,可以迅速突破设计能力,提高年产量。3) 工作面的回采率提高,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产量也会增加。4) 采取地质构造简单,储量可靠,因此投产后有可靠的储量及较好的开采条件。2.2.3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本矿井的工作日按每年330天计算。矿井每昼夜分为四班,三班出煤一班检修,每班工作六小时,即“四六制”工作制。每昼夜提升时间为16小时。2.3 井田开拓2.3.1概述本井田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对于井田内的煤层采取集中联合的布置,由于本井田最底层煤为厚煤层所以只能在各采区最底层煤的底板下14m的岩石中布上山(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然后用运输石门和轨道石门连接煤层。本矿井采用单水平开拓,第一阶段+515+330水平采用上山开采,+330以下采用下山开采。以下对开拓系统各生产系统分别加以描述:1)开拓系统中的井巷系统(针对第一阶段):由两井(主、副井)下到+330水平,通过井底车场进入集中运输大巷,通过采区下部车场到采区上山,再通过区段运输石门、区段轨道石门进入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到工作面开切眼。采区上山通过回风石门连接到回风大巷,到达风井,形成矿井的回风线路,这便是矿井初期的井巷系统。2)运输系统:工作面采出煤工作面溜槽区段运输平巷区段运输石门溜煤眼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主斜井地面。3)运料、行人系统:材料由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区段回风石门区段回风平巷工作面。4)运矸系统:掘进工作面区段回风石门采区轨道上山采区下部车场轨道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矸石山。5)通风系统: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下区段回风石门下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联络斜巷区段运输平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区段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由于本矿井煤层发火期为23个月比较短所以需要消火灌浆。6)灌浆系统:风井区段回风石门区段回风平巷采空区。采用黄泥灌浆的办法对矿井进行防灭火。黄泥灌浆的目的:A、它能把采空区周围的隔离煤柱的裂隙填满塞严,减少漏风供氧,阻止碎煤氧化自然。B、它能把废弃在采空区的易燃碎煤、浮煤包裹起来,隔绝外部空气,延缓氧化自然的速度。C、灌浆回水在采空区过滤时,能带走大量的热量,沉积下来的泥浆还能够继续起冷却的作用。D、泥浆灌入采空区沉淀,对浮矸、碎石起胶结作用,易形成再生顶板,有利于对本矿煤层的顶板管理。对井下的采空区灌浆,由于使用综采设备,只能沿回风顺槽向采空区喷浆,即当工作面推进的时候,就在回风顺槽内铺设灌浆管。等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就对采空区进行灌浆。泥浆水土比的确定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在煤层倾角较小的地带,为了使泥浆能充分进入采空区,就得使泥浆的水土比较小,在煤层倾角较大的地方,泥浆水土比可适当的加大。灌浆系统的灌浆管干线管直径为56寸,支线管为4寸,井下的排泥管路为4寸无缝钢管,整个灌浆系统的管路敷设如下:由临时灌浆站制成的泥浆沿自然坡度顺流到风井接干线管道,沿风井下设的管路到回风石门、回风大巷到运输上山,至工作面回风顺槽,进行采空区灌浆的工作。2.3.2 井田开拓1、井筒形式的确定井筒是联系地面与井下的咽喉,是全矿的枢纽。井筒选择应综合考虑建井期限,基建投资,矿井劳动生产率及煤的生产成本,并结合开拓的具体条件选择井筒。井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平硐、斜井、竖井和混合式。下面就几种形式进行技术分析,然后进行确定采用哪种开拓方式方式。平硐:一般就是适合于煤层埋藏较浅,而且要有适合于开掘平硐的高地势,也是要有高于工业广场以上的一定煤炭储量,这是主要的方面,可就是这一点,本井田不能满足要求,本井田井筒的标高最高为+530m,没有高于工业厂地的煤。很显然,利用平硐开拓对于本井田来说是不可行的。斜井:利用斜井开拓首先要求煤层埋藏较浅、且当地地表冲积层不厚,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的缓倾斜和倾斜煤层,一般可以利用斜井开拓,根据本井田的地质条件,埋藏浅煤层有露头,煤层的倾角一般在6o 15o比较适合斜井开拓。竖井:适用于开采煤层埋藏较深且地表附近冲积层厚的情况,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条件限制。而且越是这种情况就越显示出竖井的优越性。混合式:如主井为斜井和副井为立井开拓,对于本矿井来说,工业广场不易布置 ,主副井距离远管理不集中。并且工业广场压煤量大。所以本井田不适合混合式开拓。下面就列出三种开拓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来确定开拓方案。根据本井田地质情况,煤层赋存较浅,在+145+530m,冲积层较薄,在2.1531.5m,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流砂层,除断层外无其它地质构造。煤层露头一带地势平缓。鉴于以上条件,可以斜井开拓,也可以立井开拓。2、技术经济比较根据本井田特点,对井筒形式提出三种方案:I方案: 双立井 主井箕斗 副井罐笼 图31II方案: 双斜井 主井皮带 副井串车 图32III方案:主斜副立 主井箕斗 副井罐笼 图33图31双立井开拓方案 图32双斜井开拓方案图33主斜副立井开拓方案表31三种方案技术分析表I方案II方案III方案方案特征主井皮带运煤副井串车人车提矸运料入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主井箕斗运煤副井罐笼提矸运料运人兼入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主井皮带运煤副井罐笼提矸运料运人兼入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优缺点1、 施工简便建井快,投资少,不需专业施工队伍2、 井筒装备及地面建筑少,不需大型提升设备3、 井筒提升方便,并能减少井下石门长度4、 提升、维护、排水费用大,管路电缆铺设长5、 人员升降慢6、 工业广场不压煤7、 地面运输环节少,管理集中8

    注意事项

    本文(神华宁煤集团百灵煤矿年产量为180万吨矿井设计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