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练课件(25张PPT).pptx
诗歌鉴赏专练拟行路难(其四):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一、二两句以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隐含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因为门第的原因,作者有志难施,想要用“命”来安慰自己,想要以“酒”来消愁,但均含有不平之气。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末句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自”和“空”最好“自”意为独自,“空”意为白白的。(字意)(字意)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句意及特征)(句意及特征)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表达诗人对武侯的敬仰和对其被世人遗忘的痛惜。(主旨和情感)(主旨和情感)书愤6、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虚实结合: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从时间角度看,实写即此时此刻之事、之象、之境,而过去与未来 的皆为虚;从空间角度看,眼前客观存在的为实,而非眼前、主观的,包括幻想、想象、回忆、联想等,皆为虚。写实回忆 写实想象 写实联想 写实幻想答:本诗前两联虚写,后两联实写。首联回忆了自己青年时的豪气如山,展现了一个以身许国的青年诗人自我形象,充满力量感,磁场力巨大,有感染力。颔联回顾历史,回忆了两次对金作战的胜利,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感,这是一个渴望朝廷 打胜仗、一心报国的诗人。颈联和尾联写眼前自己的处境:理想破灭,年老体衰,充满心酸与无奈,可他又不甘心,羡慕诸葛亮的功业,渴望能像他一样建功立业,因而又不绝望。虚实结合,刻画了两个诗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深,情感深则形象更高大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请判断下列诗歌中的虚实: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咏怀八十二首: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通过叙事(夜晚失眠,起身弹琴,独自徘徊),委婉地抒发心中无法排解的隐忧。中间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清冷的自然景物衬托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内心的伤感。杂诗十二首: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答:情感:(1)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孤苦寂寞。“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可以倾诉。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2)时光流逝,有志难骋的伤感。“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如何表现:(1)借景抒情。前四句,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暗含光阴流逝。五到八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再次流露光阴易逝之感。(2)直抒胸臆“欲言无予和”直言世无知的孤独寂寞;“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直接道出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伤感;“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更是直接点出悲凄之意。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意象: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山”、“日”、“月”、“风”、“夜”这些意象;作用:它们富有意味,渲染了空旷、凄冷的气氛,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夜归鹿门歌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渡口日暮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夜归鹿门歌3.简析“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的妙处。(4分)“争”为“争夺”之意,(释含义/明手法)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描画面/明意境)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悟情感/明效果)4.C “与全诗联系不紧”错,应与全诗联系紧密。正是由于面对着洞庭湖汪洋浩渺,才更加重了作者的身世的孤独感。第二单元: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本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以岳阳楼为题材,它们的内容、结构有何异同?5.结构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结构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述因写景抒怀。内容上的不同点:内容上的不同点:原因不同:登是慕名登临而作,岳是应约有感而发。写景不同:岳在写阴雨、晴明景色时,情景相生;而登颈联写自身经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与颔联写景没有直接联系。抒怀不同:岳是在与前文“悲”“喜”之情的对比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主张,显示了作者志趣的高远。登是诗人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吐蕃入境,边境不宁,百姓遭战乱而流离,于忧时伤乱中见出诗人的忧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积雨辋川庄作8.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积雨辋川庄作9.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此为动。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12.一方面,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诗歌内容方面)另一方面有委婉表达之妙。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施,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诗歌情感和表达效果方面)新城道中(其一):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13.第二联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第三联拟人。在沐浴了一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翻翩起舞。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补充:古诗中写景的角度1.远近高低、内外上下: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比如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4.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比如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作者因眼前苍茫的景象而愁。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作者因仕途风波险恶而愁。作者在颔联和颈联写了风雨侵颭荷花、岭树遮挡视线的自然现象,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有仕途失意之愁;作者因与朋友天各一方、身居异乡而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有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本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暗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没有视听结合)菩萨蛮: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2分)词的上阕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出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下阕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2 分)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鉴赏名句)15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愁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内容上)诗人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才下”、“却上”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效果上)扬州慢:赏析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景结情。(手法2分)想象那桥边的红芍药花,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不禁质问:(你)一年年为谁开得那样艳丽?(1分)(内容)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2分)(情感)扬州慢: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沉郁的笔触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1分),具体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萧条,情景交融地抒发了亡国之悲。(1分)下片先直抒胸臆(1分)说杜牧如果现在故地重游,也一定会大为震惊。战后扬州如此惨状,即使杜牧有杰出的才能也难以表达我此刻悲怆的心情。(1分)后借景点染,二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达黍离之悲。(1分)苏幕遮: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