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教师资格点睛提升模拟题.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A.比较B.变式C.概括D.直观【答案】 B2. 【问题】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答案】 B3. 【问题】 (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 A4. 【问题】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D.破坏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后,免疫水平不变【答案】 A5. 【问题】 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 A6. 【问题】 初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中共有一级主题()。A.10个B.9个C.11个D.8个【答案】 A7. 【问题】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答案】 A8. 【问题】 2010年5月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水稻产量基因OsSP114,将其植入我国南方水稻后,其产量增加了10%左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所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该技术用到了三种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C.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质粒,其产物必定是载体与OsSP114基因形成的重组DNA分子D.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时.可用氯化钙处理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答案】 A9. 【问题】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迀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相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答案】 D10. 【问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D11.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肝细胞有高尔基体B.酵母菌有叶绿体C.水稻叶肉细胞有线粒体D.大肠杆菌有核糖体【答案】 B12. 【问题】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A.变通性B.独创性C.流畅性D.指向性【答案】 B13. 【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答案】 C14. 【问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 C15. 【问题】 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答案】 B16. 【问题】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答案】 A17. 【问题】 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华生【答案】 B18. 【问题】 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不怕见生人了D.药物引起瞌睡【答案】 C19. 【问题】 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答案】 B20. 【问题】 “芳草茵茵,踏之何忍”,提醒人们要爱护草坪。因为踩踏草坪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生长。其原因是土壤板结会导致()。A.小草气孔关闭.影响小草的光合作用B.小草缺水.影响小草的蒸腾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小草根的呼吸作用D.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小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B.校舍安排C.课程标准D.教科书E.教学指导书【答案】 ACD2. 【问题】 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把握的步骤有哪些?()A.评价概念是否合适B.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C.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D.评价方法是否合适E.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 ABC3. 【问题】 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B.奋斗目标明确C.规章制度严格D.组织纪律严明E.集体舆论正确【答案】 ABCD4. 【问题】 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答案】 ABCD5. 【问题】 教育心理学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有(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 AC6. 【问题】 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A.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E.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答案】 AC7. 【问题】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A.专业理想的建立B.专业知识的拓展C.专业能力的发展D.专业自我的形成E.专业地位的提高【答案】 ABCD8. 【问题】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课程E.活动课程【答案】 ABC9. 【问题】 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E.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答案】 AC10. 【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失眠【答案】 ABD11. 【问题】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C.了解低碳生活并付诸行动D.望梅止渴【答案】 BCD12. 【问题】 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发展性B.时代性C.基础性D.选择性E.自主性【答案】 BCD13. 【问题】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A.感知运算水平B.具体运算水平C.前世俗水平D.世俗水平E.后世俗水平【答案】 CD14. 【问题】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答案】 AD15. 【问题】 下面哪些政策文件体现了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A.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中学德育大纲C.中学生守则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E.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答案】 BCD16. 【问题】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学校课程E.广域课程【答案】 ACD17. 【问题】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有硕士学历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答案】 ACD18. 【问题】 自我教育包括()A.自我命令B.自我认识C.自我检查D.自我奖励E.自我惩罚【答案】 ACD19. 【问题】 在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为( )。A.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B.学生的学习是完全个性化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是规范化学习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答案】 ACD20. 【问题】 自述法的具体形式有()。A.日记B.周记C.作文D.自传E.内心独白【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2020年真题)李老师批改五年级学生作文时,看到小勇的作文不足200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不少,这样的作文打60分也就差不多了。但李老师想,只给一个分数对作文成绩一直不高的小勇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给他打了“100-25-15”,并附上文字说明:你的作文选材新颖,有真情实感,但是字数不足,层次不清,减25分;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减15分。小勇根据老师的评语,进行了认真修改。李老师给修改后的作文打了80分。问题:(1)评析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10分)(2)如何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10分)【答案】(1)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值得倡导的,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李老师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功能。教师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小勇的作文,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不只是简单地批评,最终使得小勇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材料中的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不是单纯的给出最终分值,而是具体分析了问题所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分数并更加积极的修正。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标准的差异化。评价标准注重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材料中的李老师能够根据小勇对于只给最终分数不会触动的特点,采用了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注重了个人的发展需求。作文评价方式符合学生观中的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李老师不是单纯只看到了小勇的问题,而给出了相应建议,相信小勇能够有进步的空间。(2)作业评价应符合学生的层次和发展需求作业评价应关注发展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最好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作业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单纯是量化评价,应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最好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作业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布置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2. 案例:某教师通过摩擦起电、验电器等试验,使学生对电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与电有关的现象。比如说,灯泡发光、静电现象等等。有谁知道电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茫然一片无人应答。教师:其实在各种复杂的与电有关的现象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本质。今天我们学习最基本的电磁规律库仑定律。教师:库仑在18世纪,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这一规律。同学们,告诉老师库仑定律的形式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纷纷说出了正确答案。一学生喊道:“老师,我懂了,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非常类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说道:“你才预习了一节,就简单下结论”。紧接着教师写出了库仑定律的形式,讲解了电荷的概念并布置了几道练习题。问题:(1)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对点电荷、库仑定律有深入的认识。【答案】(1)本案例中,一方面教师还没有让学生认识点电荷的概念,就急于讲授库仑定律,结果学生只掌握了一些抽象的公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观点处理太过简单、粗暴。学生总结出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相似性是很值得鼓励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个疑问,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了解一下。(2)教师:同学们,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有哪些学生:摩擦起电、闪电、发电机等。学生1:老师,人站在地面上受到的支持力也与电有关。老师:与电有关,为什么没有火花、闪光之类的现象呢。学生1:老师,我看参考书上写的。教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对,与电有关的现象,未必就会伴随光。电是独立存在而又与光有联系的事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现象的本质一电荷以及库仑定律。紧接着老师讲解了点电荷是如何定义的以及电荷的守恒定律。学生对点电荷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在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电荷之间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于有了点电荷的概念以及了解验电器的实验事实,很多学生都猜出了电荷之间的力可能与电荷多少、电荷正负以及距离有关。教师见学生能想到各种影响因素写出了库仑定律的表达式。3. 胡同里的孩子很多很多年以前,我是一个胡同里的孩子。我住的那个院子曾经是一个国民党大官的旧宅,特别大也特别深。说是大户宅院,其实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森严:各家占地盖的小厨房布满各个旮旯,空出来供人走路的地方是不允许两个人并排的,路就像网一样复杂,不知道通向哪里,我就从来浚有深入到最里面去。所以头一次到我家的人都会有走错门的经历。那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北京大杂院,四处是养鱼养鸟养猫的,人们欢喜,人们争吵,热热闹闹,生机勃勃。我们的房子在靠南的角落里,别看位置偏僻,却得天独厚:房前的空地上种着株枣树,房后还有个独立的小院,我们的窗子挨着别人的小院,我们的小院又通着别家的窗子,他们说什么干什么,我总能知道,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很安分的孩子。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上树打参_我不喜欢吃枣,但当我踩着一个摞一个的椅子,用竿子够打高处的枣时,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为了上树我想尽了办法.我不会爬树,就从邻居家偷偷扛来一架吱吱作响的旧梯子。到了房顶上,我才发现这一切原来多有趣:四周全是一层一层灰色的屋顶,大人们都在我的脚下,邻居正在骂骂咧咧地到处找他家的梯子;前院的奶奶叉在给她的猫洗澡,猫挣扎着,溅了她一身水;去院子的最深处得经过一条更窄的过道,再后面竟是豁然开朗;远处胡同的小贩不住地吆喝。我想要是国民党大官坐在房顶上,他家的仆人哪还敢偷懒。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沉浸其中,躺在倾斜的屋脊下面,老树的枝叶遮住部分晃眼的日光,剩下的几缕透过枝叶的缝隙暖暖地照在身上,鸣蝉的嗓叫这时也如同美妙的音乐,我伸手就能够到老树的枝条,折一根衔在嘴里.有说不出的惬意。但一个人坐在上面总会无聊,于是我就招集了三五个孩子我们坐在两个尖心顶之间的凹处,讲笑话编故事最后连作业也索性拿到上面去写。那地方简直是个乐园,我毫无顾忌地呼朋唤友,放开喉呢肆意喊叫,那地方热闹得就像一个沙龙。前些日子,我看到卡尔维诺笔下的那个永远自由自在生活在树上而再不肯接触地面的男爵,就像找到了一位17世纪的知音,他的惬意是别人根本感受不到的。当然隆多男爵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而我却得罪了几乎周围所有的人,他们对我这个顽皮的孩子感到厌恶又无可奈何。我踩漏了张家的房顶.碰碎了李家的花盆,吃光了王家晾在上面的白薯干儿,他本以为晾在房上丢不了的,而丢了梯子的邻居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他们纷纷指责我不应该打枣*不应该在房上胡闹,不应该大嚷大叫,更不应该淘得像个野人。我父母每天都忙着向邻居们道歉,看到他们彼此面色庄重和魅尬,我竟觉得很有意思。虽然那几年我过得挺开心,可也一直感到很内疚,尤其是那个几乎天天上门的伯伯,他有心脏病,而我简直成了他的病根。8年过去了,我们早已搬出了那里而住进了水泥森林。从那以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安然地坐在阳光照耀下的斑驳树影里了,再也不能像隆多男爵一样在喳嚣中毫不做作地享受单纯世界了。我们惟一通向自然的阳台被封得死死的。为了追求明媚的阳光,我们远足来到乡间野外,到了时间,还得匆匆赶回去,重新拾起原本的生活。水泥森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孩子们无法享受奔放的自由。我还能说什么呢?向隆多男爵致敬吧!【注】卡尔维诺:20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树上的男爵写17世纪意大利贵族少年隆多男爵因与专制的父亲发生冲突爬上树,而且以后就不再回到地面,过了50多年的树栖生活。问题:(1)文中说“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从全文看,“我爱上了屋顶”的原因有哪些?(7分)(2)文中说:“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看法。(7分)【答案】(1)一是有俯视院里大人们的生活和开阔视野的乐趣;二是有独享自然世界的惬意;三是热闹的自由自在的乐园。(2)【答案要点】现在的水泥森林隔绝了人与自然的联系,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结束了孩子们的单纯、自在的生活,而这些变化缺失让向往单纯自由生活的作者感到无奈,以致无比怀念老北京的韵味,怀念以前的胡同生活。4. 夏日的雨后,大(1)班幼儿来到户外准备做操,发现地上爬了几只蜗牛,都纷纷蹲下来看,音乐声响起,幼儿小心翼翼地站在操场上做操,互相提醒别踩到蜗牛了,做完操后,有的幼儿提议要救救蜗牛,还有的幼儿提出要捉几只蜗牛到班里养着。“蜗牛有嘴吗?”“有脚没有?”“喜欢吃什么?”“它能走曲线吗?”“是公的?还是母的?”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李老师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和幼儿一起讨论,李老师说:“宝贝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不过,老师也不知道答案,但是老师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想想,怎么可以获得答案呢?”“看书!”“问爸爸妈妈!”小朋友纷纷回答,李老师高兴地说:“好,我们分头行动!”于是,李老师用瓶子装着蜗牛带到班里,养蜗牛的行动开始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老师找来关于蜗牛的科普视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同孩子们一道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并一起围绕蜗牛“吃什么?”“怎么睡觉?”等问题查阅资料,分享资料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陆续在班里开展起来。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答案】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的李老师在幼儿提出与蜗牛相关的问题后,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幼儿一起探讨。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的李老师没有因循守旧按照既定的课程实施教学,而是按照幼儿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李老师在针对幼儿关于蜗牛的问题,在教学中拓展各种途径进行教学,观察记录,视频,和幼儿查阅资料。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李老师在活动中针对孩子们关于蜗牛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在教育中结合家庭,学校等教育力量共同的努力。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关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是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课文导语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邹忌的故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你知道他是如何劝谏齐威王的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辅以重点讲解,展开课堂讨论。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设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要考虑。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从这三个维度展开。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品位”的要求,将“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设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