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教师招聘提升题型.docx
2022年教师招聘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为预防乙肝,可注射乙肝疫苗其注入的物质和能达到的目的分别是()。A.注入抗体,控制传染源B.注入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免疫C.注入抗原,保护易染人群D.注入抗体,切断传播途径【答案】 C2. 【问题】 ()是流行在贵州、广西部分村寨中的一种无伴奏多声部歌曲,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飞歌B.大歌C.酒歌D.山歌【答案】 B3. 【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B.三权分立理论C.卢梭社会契约论D.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 A4. 【问题】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工矿业发展迅速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D.畜牧业水平提高【答案】 C5. 【问题】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答案】 D6. 【问题】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答案】 D7. 【问题】 牙买加种植咖啡的最有利条件是()。A.地形平坦B.交通便利C.热量充足D.技术先进【答案】 C8. 【问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17世纪欧洲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伦敦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B.英国建立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C.西班牙获得了“还是马车夫”的称号D.法国颁布了航海条例【答案】 B9. 【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C.实行民主共和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 B10. 【问题】 嘎达梅林描述的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A.新疆B.内蒙古C.云南D.陕西【答案】 B11. 【问题】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B.西汉C.宋朝D.明朝【答案】 B12. 【问题】 罗马文化中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当属法学。以下集罗马法之大成者是( )。A.十二铜表法B.赫尔摩格尼安法典C.格里哥里安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答案】 D13. 【问题】 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因子主要由B淋巴细胞分泌B.淋巴因子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淋巴因子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增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答案】 B14. 【问题】 鱼咬尾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下列作品使用该创作手法的是()。A.保护小羊B.沂蒙山小调C.我爱雪莲花D.共产儿童团歌【答案】 B15. 【问题】 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培养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B.脂肪酸C.叶酸D.纤维素【答案】 C16. 【问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可见都江堰能够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 )。A.修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B.现在仍然能发挥其防洪灌溉作用C.它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D.无坝引水.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答案】 D17. 【问题】 电影卧虎藏龙配乐的曲作者是()。A.久石让B.刘欢C.谭盾D.陈其钢【答案】 C18. 【问题】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答案】 A19. 【问题】 福耀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州市,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基地。2014年,福耀集团继在俄罗斯建设第一个工厂后,又在美国俄亥俄州通用汽车的旧工厂投入2亿美元建设第二个工厂,主要生产汽车玻璃,用于供应北美地区的整车客户。A.国内生产成本增加B.国内原材料枯竭C.美国市场需求量较大D.企业竞争优势强【答案】 C20. 【问题】 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上述观点在本质上( )。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 、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答案】 ABC2. 【问题】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A.教学测量B.儿童的个性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D.教学评估E.生理卫生【答案】 BC3. 【问题】 下列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为主D.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答案】 ACD4. 【问题】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A.自愿性B.无偿性C.损失性D.利他性E.合作性【答案】 ABCD5. 【问题】 某学校为方便学生饮水,在教学楼上安装电热水器一台,刚安装三天后,学生李某到热水器处接水时,不小心触电身亡,经专家鉴定,电热水器存在严重的漏电问题,电热水器漏电与学生死亡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本案中,学校对学生死亡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 )承担民事责任。A.电力部门B.热水器生产厂家C.消费者协会D.电热水器的销售商【答案】 BD6. 【问题】 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 )。A.能力分组B.成绩分组C.作业分组D.兴趣分组E.学科分组【答案】 AC7. 【问题】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天生的主要情绪,即()。A.怕B.怒C.爱D.厌恶E.快乐【答案】 ABC8. 【问题】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答案】 BD9. 【问题】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 )。A.教育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主要手段B.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交流C.教育有利于文化选择与整理D.教育有利于文化更新与创造【答案】 ABCD10. 【问题】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答案】 ABCD11. 【问题】 选择德育方法时应考虑( )A.德育目标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C.德育内容D.教师个人意愿E.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答案】 ABC12. 【问题】 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类型E.概念实例【答案】 ABC13. 【问题】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答案】 ABCD14. 【问题】 下列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友谊占据重要和特殊的地位B.师生关系有所加强C.结伙的小团体现象突出D.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答案】 ACD15. 【问题】 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赏析【答案】 BCD16. 【问题】 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E.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答案】 ABCD17. 【问题】 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 A.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B.教育目标的整合化C.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D.教育手段的现代化E.教育方法的科学化【答案】 ABC18. 【问题】 说课的内容包括( )A.说教材B.说教学对象C.说教法D.说教学程序【答案】 ABCD19. 【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有()。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科教材教法【答案】 BCD20. 【问题】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又是()。A.示范者B.管理者C.朋友D.服务员E.研究者【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时在前排同学的后背贴纸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曾用小石头砸坏了邻居家的窗户。他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9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了新班主任,父亲对新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有办法,请你帮我严加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孩子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1)从学生的特点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并教育小辉这样的孩子。(9分)(2)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6分)【答案】(1)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材料中,教师发现小辉虽然调皮捣蛋,但非常聪明,并努力和家长一起发现小辉身上的优点,不断鼓励最终使小辉健康成长。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潜力与可塑性,我们不应该以学生现有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学生未来町能的发展,并且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材料中,教师没有因为小辉的问题、父亲的灰心丧气而放弃小辉,反而用发展的眼光看小辉身上的问题,给予了小辉更多的爱与机会,使小辉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2)首先,教师遵循了疏导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新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根据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其次,教师的做法遵循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材料中教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找寻小辉的闪光点,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2. 八年级(2)班女生张某在课堂上玩手机,罗老师发现后强行收走了手机,并要求张某写检讨书。罗老师看完检讨书认为张某认错态度不够诚恳,立即把她从课堂上叫到了办公室。罗老师说:“手机够新潮的嘛,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贵家里有钱你就任性啊。还有,你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年纪轻轻就想着谈恋爱”张某准备开口辩解,但被罗老师制止。罗老师气冲冲地训斥道:“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已经翻看了你手机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张某感到很委屈。张某家长了解情况后,带着张某找到了校长,校长先安抚了张某,接着替罗老师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还用充满关爱的语言开导张某。事后,校长又找到了罗老师,就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做了充分的交流。(1)结合案例,分析校长是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3分)(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张某的行为。(3分)(3)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罗老师的行为。(3分)【答案】(1)首先,校长践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校长了解情况后用充满关爱的语言开导张某,安抚张某。其次,校长践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面对家长反映问题处理冷静,了解情况后诚恳向家长道歉,这表明了校长对家长的充分尊重。事后,校长找到罗老师,并没有批评训斥,而是充分跟罗老师进行交流,这也体现了校长尊重同事。(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从材料可知,首先,张某在课堂上玩手机,没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也没有努力学习;其次,老师让张某写检讨书,张某认错态度不诚恳,没有做到尊敬师长;最后,张某在初中谈恋爱,违背了学校的管理制度。(3)首先,罗老师收走了学生的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其次,罗老师翻看学生的聊天记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最后,罗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怒气冲冲地训斥张某,违背了文明执教,语言规范的要求,不尊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罗老师违背了教师应履行的义务。3. 材料:师:同学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生1:最不喜欢三类老师,首先是长得丑的!师:相貌靠遗传,老师自己恐怕做不了主!生1:那可以穿漂亮一点啊!我们每天关在学校里上课,上得头昏眼花,可有的老师呢,都什么时代了,还整天穿样式那么土、颜色那么灰暗的衣服,实在太Low了,弄得人真是一点听课的激情都没有啦!师:呵呵,看来老师还得多买几件漂亮衣服,时尚一点,养眼一点!生2:对对对!我们讨厌的第二类老师就是长得丑还喜欢对学生板着脸的,其实长得不好看,穿得土气一点也不是很要紧,多笑笑就不丑了!最怕的就是性格不好!师:看来同学们喜欢性格开朗的美丽老师!第三类呢?生3:上课闷死人的老师!我们天天干坐着听课真的很累的,老师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每节课上笑几次,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呢?师:同学们怎样才会笑呢?生3:觉得新鲜有趣,好笑好玩。觉得很开心,就一定会笑!老师备课的时候,干吗不备下这个呢?师:同学们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够新鲜讯息多一点,语言幽默一点,课堂形式有趣一点,课堂气氛快乐一点,对么?生4:对对对!我发誓,只要哪个老师能够让我每节课笑上三次,哪怕长得再丑,穿得再土,性格再不讨人喜欢,我都认了!【答案】(1)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应该确立的学生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材料中的初中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展开。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的4名初中生对什么是好老师有各自的认识与理解,体现出巨大的独特性,也体现了作为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与作为成人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3)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第一,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蔼的外在形象。第二,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第三,创设悬念营造课堂气氛。第四,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4. 王力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答案】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5.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