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河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
资源ID:50900273
资源大小:147.06KB
全文页数:9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龙潭河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精品齐鲁行业资料 欢迎下载 赵鲁宾编辑目录1总则11.1 评价任务由来11.2 评价目的21.3 编制依据2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31.5 评价等级41.6 评价范围41.7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41.8 评价时段51.9 评价标准51.10 评价工作程序52建设项目概况72.1 景区概述72.2 建设内容及规模92.3 工程建设内容102.4 工程施工方案122.5 工程投资152.6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153工程分析173.1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173.2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3.3 *景区客流量分析203.4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203.5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26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304.1 自然环境状况304.2 社会经济状况365环境现状评价375.1 景观环境现状评价375.2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395.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75.4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49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6.1 旅游环境容量分析516.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536.3 景观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86.4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06.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647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667.1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特征667.2 生态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66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698.1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698.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709环境保护措施739.1 景观保护措施739.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39.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759.4 替代方案论证77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910.1 概述7910.2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7910.3 环境效益7910.4 经济效益7910.5 社会效益8011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8111.1 环境管理机构8111.2 环境监测计划8112公众参与8212.1 公众参与的方式8212.2 公众参与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8312.3 公众参与与调查结果分析8412.4 公众参与影响评价结论8513结论与建议8613.1 评价结论8613.2 建议8913.3 综合评价结论9089 1 总则1.1 评价任务由来*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有一流的资源品位,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便捷的外部条件,在发展长江旅游带和*大旅游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皖西南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已经显现。但横向比较,就本身所具备的资源品位来说,无论是接待人数、经济收入,还是建设规模、管理水平,*在省内外同级别的风景区中排名一直落后,发展仍然迟缓。现在*八大景区仅初步开发了三个景区,投入仅有15000万元,总投入不足黄山的1%、九华山的10%,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已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和*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严重制约了潜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强县目标的实现。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3)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等规划的指导下,*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新建、拓改旅游步道22.5公里设计方案等详细规划也先后编制。由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件永恒千古、恩泽后世的长期建设工程项目,决不能因陋就简、造成浪费,规划的项目必须要在条件成熟时才实施,这样,在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滞后。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也将红色旅游作为新的重点贷款领域,在此有利形势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建设*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由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批准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委托*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并组织技术人员到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环境状况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拟建区的环境状况,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识别和筛选。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项目环评的全面工作,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并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1.2 评价目的本评价目的是通过搜集各种现有资料和现场调查,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景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环境保持持续协调发展。1.3 编制依据1.3.1 环保法规与技术性规定(一)环保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1月1日起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起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起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0日起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1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1)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2)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其它法规、政策;(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2002年10月13日;(14)*省环境保护局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2002年4月10日;(二)技术性规定(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997年11月;(2)国家环境保护局: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1994年10月;(3)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年9月;(4)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995年11月。1.3.2 有关文件(1)*省人民政府:*省“861”行动计划项目总表,2004年5月;(2)*计划委员会计社字(1998)223号文关于同意“*风景名胜区*景区系统开发项目立项的批复,1998年8月21日;(3)潜山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潜计综2005101号文关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2005年4月10日;(4)*环境保护局环然200512号文关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2005年6月29日;(5)*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5年4月1日。1.3.3 主要参考资料(1)*省*管理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2)*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993年3月;(3)*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年5月;(4)*省工程咨询研究院*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5)*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1.4 评价指导思想及评价重点1.4.1 评价指导思想(1)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加强评价工作的针对性;(2)在基础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上,通过现场调察、重点观测、环境监测等手段,以获得客观、真实的的资料数据,并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按相关要求编写,力求做到文字简明、图文并茂。1.4.2 评价重点景观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1.5 评价等级建设项目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内,属敏感地区,按照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规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景观环境影响按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要求评价,其它环境影响为一般性分析。1.6 评价范围根据*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划分,及工程建设具体情况,本项目直接影响范围为*景区及主峰景区间的一部分(主要以索道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的区域),考虑到项目对景区景观、资源的影响,本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景区及主峰景区,面积约24.05km2。1.7 控制破坏与环境保护目标1.7.1 控制破坏目标(1)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2)控制工程施工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3)控制项目营运期对区域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体及声环境的影响。1.7.2 保护环境目标本项目具体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要求见表1-1。表1-1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性质及规模保护级别环境空气风景区空气环境风景名胜区GB3095-1996一级地表水环境*上游支流饮用水体GB3838-2002类声环境龙潭乡及景区内游客休憩场所游客食宿地段GB3096-931类标准景观、生态环境主峰景区精华景观特别保护区HJ/T6-94一级主峰景区一般景观重点保护区HJ/T6-94二级皖涧竹海一般保护区HJ/T6-94三级1.8 评价时段根据本工程特点,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1.9 评价标准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类区标准;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声环境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1.10 评价工作程序本次评价工作程序框图见图1-1。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概况调查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分析工程调查与分析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公众参与编制评价大纲环境状况调查确定评价标准或保护目标值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公众参与水气渣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重要评价因子再确认质量评价影响预测对策与建议结论结束目标调整替代方案图1-1 评价工作程序框图2 建设项目概况2.1 景区概述2.1.1 *风景名胜区概述*又称皖山,位于*省潜山境内,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主峰之一,与我省的黄山、九华山一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我省划定的皖西南旅游区中处于“龙头”地位。*以奇峰、怪石、幽洞、秀水而著称于世,共约45峰,86奇石,22幽洞,33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号居“南国第一”。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4米,与邻近区域相对高度达到1450米左右,被誉为“南天一柱”。根据*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风景区总面积82.46km2。全区共分为八大景区和一个中心接待区,在风景区的外围尚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景点,即太平寺景点、天宁寨景点、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见表2-1。表2-1 景区划分一览表序号景区、景点名称面积(km2)性质1主峰景区7.44精华景区2三祖寺景区4.95主要景区3虎头崖景区11.46一般景区4九井河景区7.91主要景区5马祖庵景区3.70主要景区6大龙窝景区5.14一般景区7后山景区16.85原野游憩景区8*景区16.61竹筏游览景区9茶庄中心接待区8.40服务中心接待区10太平寺景点文物古迹参观点11天宁寨景点古迹参观点12薛家岗景点考察性参观点2.1.2 项目开发区(*景区)概况2.1.2.1景区资源概况*景区位于整个风景区的东北部,东至杜埠、*以东0.5km,西至茶壶岗、丁家老屋,南至黄岭、陈家岭一线,并含龙潭乡,总面积16.61km2。景区具体位置及范围见图2-1。*景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宜人的居住环境构成了*风景区的特色之一。随着环山公路的建设,该景区作为整个风景区的北门户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出来。由于本景区的线路长,可驻足景点多,且有很好的接待基地龙潭乡区,因此,将是风景区挖掘潜力,扩大游客容量的主要景区。其内部的重点地段有六处,即:现龙潭乡区的部分龙潭地段;杨家大屋地段;双河口地段;万涧地段;干河地段;千丈崖干河地段。2.1.2.2风景条件及评价(1)风景条件*景区内山峦起伏,茂林修竹,河道弯弯,农舍古屋,是一种山岳型田园风光。该景区内可达景点八处,即:*风光带;*大桥;黄家祠堂;杨家大屋;杨家祠堂;双河口民居;纸坊;三棵古树。可视景点三个,即:主峰远眺;千丈崖;皖涧竹海。(2)风景资源评价自然景观优美,并诠释了良好的生态概念;人文景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淳厚的民俗民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和的人居环境。比较整个风景区可看出,前山是以绮丽的自然风光,并伴有摩崖石刻为主的雅文化为特色;而*景区是以田园诗一般的自然风光和以乡风民俗为代表的俗文化为特色。在总体规划中确定本景区性质为“竹筏漂流区”。2.1.2.3现状交通条件(1)外部交通条件已建成潜山县城茶庄龙潭杜埠余井潜山县城的交通环线,进出景区更为方便,此外尚有游览步道把景区与核心景区联系成一整体。(2)内部交通条件已形成杜埠龙潭万涧的公路,宽为3.5米,碎石沥青路面,为环山公路的一段。风景区交通规划中,拟拓宽至7米。该段内桥涵工程已开工。内部景点基本都与公路较近,最远处距公路仅120米。景区内缺少停车场,特别是在重点地段基本没有停车场地。目前景区交通以中巴车和三轮车为主。2.1.2.4接待设施条件景区内各重点地段除龙潭外,基本没有旅游接待设施,只在内部有一些零星的饮食店,且规模小,档次低,没有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龙潭乡区现有旅馆床位60张,饭店10家,其等级和规模也较小。现无售票点和标志性的入口场所。2.1.2.5用排水条件由于处于皖水的上游,水质清冽,各重点地段都饮用河水,没有形成集中供水。现状排水,除龙潭乡局部路段有排水沟渠,其他雨水均为地表自流;没有污水处理设施。2.1.2.6电力、电讯条件景区已建成10kV变电所一座,位于龙潭乡。在龙潭乡的西北部建设有雷公井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0千瓦。景区已架设10kV的主干电网,程控电话已通至各地段,局部开通无线通信信号。2.1.3 项目建设及影响区(主峰景区)概况主峰景区南连马祖,东至青龙涧和古牧羊河为邻,北接后山,西和大龙窝景区接壤。主峰景区是全区之精华所在,本景区以峰雄、石怪、洞谷深幽、松奇水秀为主要特色,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和食宿场所。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峰景区东部连接*景区的局部区域。2.2 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名称*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评价区域约87%以上土地为风景游赏用地,另有约4%的游赏设施及居住用地,耕地很少,仅占1.7%,其他为林场园地等。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1995.3)、*风景名胜区*景区重点地段详细规划(2000.5)的设想,为改善景区之间的联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规划采取步道加索道两条下山路线方式,项目建设时尽量避免对景观资源的破坏。近几年,*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2001年投资1200万元修通了茶庄至万涧的环山公路;2003年投资800万元完成了茶庄至万涧公路的铺油工程;20022003年期间*管委会投资200多万元对该区供水、供电、管理用房、大门广场等工程设施进行了修建。(3)建设内容及规模由于*旅游资源众多,需要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大。考虑本着分别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分期建设、保证重点、讲究实效和短平快见效快的原则,*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分期实施。本次*风景名胜区*景区的基础设施拟初步建设内容见表2-2。表2-2 *景区开发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建设内容数量金额(万元)1景区大门大门、票房、游人聚散场地/1602积翠谷索道东光涧千丈崖,吊厢式1800m33003新建游览步道千丈崖干河脑,2500m×2m2500m264合计3724(4)总图布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布置在主峰景区与*景区的交界处,工程主体位于主峰景区,具体见图2-2。2.3 工程建设内容2.3.1 景区大门*景区大门是*风景区的东线、北线入口的大门、票房建设体现*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朴、典雅的特点。2.3.2 积翠谷索道(1)索道线路选择索道线路从千丈崖至干河脑,全长1800m。索道上站选址于走马岗西部用地高处,其用地相对平坦。索道下站选址位于里屋附近平坦处。上下线走线自然,空间顺畅,且避开千丈崖山谷。不至破坏其空间与景观。不利是有土方量,对植被有破坏,且难于在站房前方有大的集散广场。(2)索道型式选择客运索道的种类很多,选用哪一种索道型式主要取决于具体条件,如线路地形、运量大小等。选择的原则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用技术先进、满足运量要求、投资少、见效快,并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索道型式。*地势较为平缓,采用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索道线路总体设计时,为了保护地貌,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少立支架,且支架较高,以避免砍伐索道沿线树木。支架四周均有树木遮挡,遥望去是万木丛中簇拥着支架,在设计时充分注意到支架结构形式和色彩(一般涂成墨绿色)与周围树木相协调,使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尽量降低索道支架的建造对原植被造成的影响,并且使其局部的影响也极易恢复。(3)索道工作原理用一条无极的钢丝绳在索道两端的驱动轮和迂回轮上,通过张紧装置使之保证一定的张力,线路中设有支架,支架上装有托索轮和压索轮组,将钢丝绳托起或压下使之保证一定的离地距离;每隔一定的距离挂上一个吊厢,驱动轮带动钢丝绳以5.0米/秒的速度运行;吊厢进站后,脱挂式抱索器通过脱开器将吊厢与运载索脱开,通过减速装置将速度减到0.30.4米/秒,随后开门机构将吊厢门打开,乘客在指定的位置下车。推车装置将吊厢迂回至索道另一侧,待乘客上车后,关门机构将车门自动关闭,然后吊厢通过加速装置加速至与运载索等速,设在站口的挂结器将抱索器挂到运载索上,经一系列的检测,使吊厢安全无误地出站。这种索道的特点:吊厢采用全封闭的带座六人轿厢,造型美观,乘坐安全舒适,采用封闭式吊厢,能防止乘客向下扔杂物,有益于环境卫生,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离地高度也可比吊篮式的大,减少支架,不破坏自然环境;这种形式运输能力大,一般在800人/小时以上。(4)索道运量的选择根据*总体规划,每天上山游客最大容量人数为7000人,选择单向800人/小时,4小时可单向运输3200人。索道建设方案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表2-3 索道主要技术参数索道型式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六人吊箱式线路水平长(m)1800上站高程/下站高程(m)960/360上下站高差(m)600索距(m)3.6运行速度(m/s)5.0站内速度(m/s)0.30.4主驱动功率(Kw)300吊厢容量(人)6吊厢数量(个)30吊箱间距(m)135全线支架数(个)10单向运输量(人/小时)8002.3.3 步道新建2500m游览步道,从干河至东关寨,并与千丈崖相连通,长2500m,宽2.0m,并修建平台、桥涵、栏杆等。新建步道利用原有上山土路路线,按照前山拓改步道规格统一修建,最终形成两条下山线路,一为索道,二为步道。把核心景区与本入口景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游客游览。2.4 工程施工方案2.4.1 山体开挖及场地平整工程2.4.1.1索道(1)建设内容索道下站(高程360m)主要由机房、车库(吊厢收回的存放处)、控制室、配电室、值班室、维修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附属生活设施建在山门附近,上站除必需建筑外,尽量减少建设规模。索道上站(高程960m)建设必需的建筑,主要由机房、备用车库、控制室、值班室、候车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在380平方米。线路支架初定10个,有关参数初步确定见表2-4。表2-4 支架位置及高程支架号距下站平距(米)高程(米)基础尺寸(长×宽×深)(米)1333553.6×3.6×2.421503803.6×3.6×2.432404003.6×3.6×2.444504205.0×5.0×4.257505003.6×3.6×2.469455403.6×3.6×2.4711006004.2×4.2×3.6813007004.2×4.2×3.6915008004.2×4.2×3.61017709504.2×4.2×3.6(2)施工内容对项目拟建场地进行人工夷高填低,索道建设需对山体进行适当的开挖,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5。表2-5 索道建设主要建筑工程量项目占地(m2)开挖(m3)回填(m3)索道下站550土石方1400土石方1200索道上站380土石方1700土石方1600线路支架基础148土方285土方585施工占地8000/合计9078338533852.4.1.2步道、大门步道建设依照现有山间小路的走势,适当拓宽,需一定的填方;大门所在地较为平整。该项目占地、开挖等建筑工程量见表2-6。表2-6 步道、大门工程石方衡算项目施工内容开挖(m3)回填(m3)石方用量(m3)步道台阶/1600步道土方12004200/步道砌石防护/800大门砌石/200索道、大门挡土墙砌石防护/100合计1200420027002.4.2 施工方式施工材料经杜埠龙潭乡潜山县城的公路(已建成)直接运至景区大门及索道下站,运输方式为汽车运输;石子、黄沙全部外运,石料来源经*管委会建设土地环保局实地勘察确定开采处或外运石料。施工地段内挖高填低,挖方尽量利用;支架恢复适当加高。索道支架、设备等吊装到位;其他施工材料采用人工运输方式;因索道上下站所选站址地势较为平缓开阔,因此只需很小的爆破量。2.4.3 施工人员索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80人,高峰期130人;步道正常时期施工人员60人;在施工场地附近搭简易工棚居住。2.4.4 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情况工程占地及植被采伐情况见表2-7、2-8。表2-7 工程占地一览表项目工程永久占地(m2)工程临时占地(m2)备注索道34785600施工线路占地在项目建成后转为线路检修用地,部分予以植被恢复步道5000300大门500/合计89785900表2-8 植被采伐一览表植被占用类型单位数量松杉树m27750毛竹m24158裸地及其他m229702.4.5 挡土墙等防护工程索道上下基站、步道几处地基松软地段需建设挡土墙,步道沿程两侧需砌石防护,总工程量约900m3。2.4.6 恢复及绿化工程分永久性占地的植被恢复和临时性占地的恢复绿化,永久性占地占用的植被拟异地恢复,工程临时占用的植被在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边建设边恢复,分阶段实施各路段的恢复绿化工程。2.5 工程投资*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合计为3724万元。其中申请开发银行贷款2200万元,自筹资金1524万元。2.6 景区配套设施规划2.6.1 交通游览线路组织(1)风景区旅游线路规划潜山县城三祖寺茶庄青龙涧主峰东关千丈崖*景区杜埠余井总关寨神秘谷旅游线路是可逆游线(2)进山游线乘车至龙潭(下车、住宿安置、餐饮)杨家大屋双河口万涧干河千丈崖主峰景区(3)出山游线主峰景区干河万涧双河口杨家大屋龙潭(下车、住宿、餐饮)至县城或回程(4)漂流线路龙潭(下车、乘筏)徐洲仙人地杜埠(上车)龙潭或回程2.6.2 市政消防设施规划(1)市政消防设施规划给排水龙潭地段作为接待基地,应提高接待的档次与能力,规划建设一小型水厂,规模为900t/d。在今后龙潭乡镇区总体规划中,确立雨污分流的排放体制,建立污水处理站,以免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污染水体。其他地段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利用蓄水池积水,在蓄水池边建立防护带。龙潭地段消防除建筑本身设置消防器材达到消防要求外,在户外设置消防栓,其它地段的建筑景点,利用地形条件,建消防水池。电力近期由龙潭乡10kV变电站供电,沿环山公路走线,供应各地段。远期可从雷公井电站引入35kV电缆线。电信各重点地段为旅游和服务业安装的电话门数,龙潭地段为200门,万涧地段为50门,其余地段保证10门。各地段开通无线通信。(2)绿化规划树木、花草及野生动物资源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加保护。根据远景、近景、交通线的建设和地段的环境特点,分别加以布局。增强*两岸绿化,其绿化树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配置大片的枫香、乌桕、香樟、槭树、银杏等,形成色彩变化的季相景观。各地段之间的公路沿线,一般在道路两侧或一侧配植自然式风景林,形成林荫大道。在道路转弯处,配植高低错落的树丛,形成对景,并沿坡种植花卉。树种选择宜与路边山林树种相协调,可选用松、柳杉等,公路陡坡的垂直绿化选用爬山虎、络石、紫藤等藤本植物,以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走廊。在观赏点改密林为疏林,留出视线,以利观瞻。整体绿化疏密有间,既有开敞空间,又有遮蔽场所,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总体意境。各地段的内部绿化应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要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如双河口的三棵古树等;二在建筑周围多配植绿化及在当地生命力强的花卉,如杜鹃、蔷薇、望春花等。3 工程分析3.1 景区保护规划及评价区保护级别3.1.1 风景区保护规划内容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1986年10月)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说明书(1995年3月),*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分为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保护控制区。(1)特别保护区保护范围:处于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中的珍贵景观、景物,它是本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包括天柱峰、神秘谷、总关寨、试心桥、五指峰、蜒蚰石、鼓捶石、打鼓石、雌雄二鹦哥石、混元霹雳石、三祖寺、山谷流泉、石牛古洞、太平塔、天柱松、虬龙松、探海松、五妹松等有独特景观价值的景点、景物,还包括以后待发现的珍贵景点、景物。保护措施:这些景点、景物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形地物而定),除必要的保护性工程构筑措施外,其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绝对不能破坏;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各种工程线路亦不得从其上空通过。(2)重点保护区保护范围:景观优美集中、有代表性、能反映*风景区特色的中心景区。含主峰景区、马祖庵景区、九井河景区、三祖寺景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30.98平方公里。保护措施:凡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在本区兴建,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严禁开山取石、砍柴放牧和围垦开荒,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加强绿化。除规划限定的接待点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疗养机构。已经建设的与旅游无关、有碍风景的建筑物必须限期改造或迁出。(3)一般保护区保护范围: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景物相对较分散的景区。自北向南为*景区、后山景区、大龙窝景区、茶庄中心接待区的全部及虎头崖景区的一部分。合计51.48平方公里。保护措施: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同样不能在本区兴建,确有必要的需根据规划,并履行报批手续,可建设一定规模的接待设施及农舍。要求严格保护本区的山石、水体,继续大力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国营林场和乡镇林场应本着保持整体植被景观不遭破坏的原则,对本区内的树木进行采伐更新,且其年砍伐量不得超出年生长量。(4)保护控制区为保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性,维持风景区的环境与生态平衡,在特别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之外,规划划分了一条景区外围保护带。西北以岳西毛尖山水库、十八罗汉尖,东南至梅城镇附近为界,合计面积约250.54平方公里。3.1.2 评价区域景区保护级别比较项目建设范围与景区划分范围,项目工程建设不会直接影响绝对保护区景点、景物,项目建设施工影响范围为主峰景区与*景区的连接地带,以及*上游支流。因此,本评价的范围为*景区及主峰景区的一部分(以索道为中轴线向南北两侧延伸的区域),主峰景区为重点保护区,*景区为一般保护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位于主峰景区内,因此,参照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在该区域内,可建设供观光的交通设施项目。3.2 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2.1 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潜山县发展县域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潜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长期沿袭着种植粮食的老路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很难快速增长,目前还有不少人处于温饱线以下,由于农业基础不稳,已过温饱线的人口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潜山县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潜山县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10多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显示出旅游业的牵动效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目前第三产业以高出第二产业几个百分点,为贫困的潜山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施经济开发或扶贫,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作为扶贫的依托产业,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是贫困地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因此,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2)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国内近几年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维护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更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点和切入点。重点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方向。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项目建设是发展*省旅游事业的需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也十分明确地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品味,提高旅游接待,要求到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上,比2000年翻一番,在全国位次前移”。为此,*省委、省政府早在2000年7月就下发皖20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体制转轨的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推动全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在新世纪的强劲增长点,是全省上下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精神,投资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省旅游事业的需要,必将对潜山县乃至*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4)*旅游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市场前景的开阔,进入主峰景区的游客量持续增加,2004年*风景区接待游客85万人次,其中进入主峰景区21万人次,尤其在旺季,给主峰景区造成极大的压力,开发*景区是*风景区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索道等项目的建设,对于缩短游客在路上的时间,沟通主峰景区与*景区,开拓*风景区北线具有重要意义,是景区开发的必要,也是分流游客、缓解主峰压力的需要。3.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选址可行项目选线,尤其是索道的选线,充分考虑了避开精华景观,从多视角看,均不会影响主峰景区的景观,相比较*青龙涧索道,距离主峰景区要远得多。同时,处于主峰景区与*景区之间,位于皖涧竹海的边缘地带,附近也没有其他的重要景观,因此,项目的选址可行。(2)项目设计合理步道依照现有上山小道而建,路线合理,原来从此路线上下山即不是非常困难,因此,在施工时也很便利,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设置两条上下山路线,可适当分流游客,给了游客两种选择的机会。另外,索道型式的选择具有步道所没有的优势。客运架空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