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教师用书电子版doc-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doc
-
资源ID:50904557
资源大小:819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上教师用书电子版doc-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 使用工具第2课 杠杆的科学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 轮轴的秘密第5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第6课 滑轮组第7课 斜面的作用第8课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形状与结构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 抵抗弯曲第2课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第3课 拱形的力量第4课 找拱形第5课 做框架第6课 建高塔第7课 桥的形状和结构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能 量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 电和磁第2课 电磁铁第3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第4课 电磁铁的磁力(二)第5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第6课 电能和能量第7课 电能从哪里来第8课 能量与太阳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生物的多样性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第3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第4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第5课 相貌各异的我们第6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第7课 谁选择了它们第8课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本册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主要材料清单“工具和机械”单元常用的工具:螺丝刀、羊角锤、钳子、镊子、开瓶器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杠杆尺、轮轴、滑轮、滑轮组、搭斜面的木板、测力计、钩码、铁架台。做小杆秤的材料:筷子、粗线、螺丝帽。做滑轮游戏的材料:长绳子和两根光滑的木棒。观察用的实物或图片:铁皮剪、理发剪、核桃夹、杆秤、木螺钉和铁螺钉等。“形状与结构”单元做实验的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厚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折纸梁和做拱形的纸,铁垫圈、完整的和剖开的乒乓球,塑料瓶。做框架的材料:筷子或塑料管、橡皮筋。搭吊桥的材料:瓦楞纸板和绳子。做纸桥的材料:旧报纸、胶带。观察用的材料:包装箱瓦楞纸板、塑料饮料瓶。“能量”单元做电产生磁实验的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指南针。做电磁铁实验的材料: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塑料管、长短粗细不同的螺栓。研究电动机观察、实验器材:玩具小电动机、纸杯、橡筋圈、V形粗导线、铁丝支架、磁铁。手摇发电机、各种电池或电池图片。“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考察校园生物器材: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做模拟实验的材料:不同形状的纸鱼,球形烧瓶、长颈玻璃瓶、温度计。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人的部分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图。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工具和机械一、单元概述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三、分课时教学建议第1课 使用工具(一)背景和目标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单元前评价,了解学生对工具的已有认识和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涉及简单机械原理的问题。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简单机械了。使用各种机械,就如同延长了人类的臂膀,增强了人类的工作能力。随着各种机械的广泛使用和进步发展,人类的本领越来越大,完成了许多宏伟的工程。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常用的一些工具就是一些简单机械。学生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因此选择这些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降低学习的门槛,将机械单元的研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二)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用的表格和笔。为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回忆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工具有观察和使用的经历,让学生统计工具,可以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观察后思考是产生科学问题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学生统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把他们了解的工具全部填写出来。要重视学生描述各种工具的作用,期望学生在描述中能就工具产生一些问题,为后面的学习进行准备。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面对身边种类繁多的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来研究呢?教科书选取了一组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工具。让学生试一试,要想将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螺丝钉拔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方便、省力,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木板上的几种钉子有什么不同,然后根据“生活经验”选择认为可以完成任务的工具。取图钉比较方便的办法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在交流探讨中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教科书后面呈现的几项工作涉及到了滑轮、斜面、杠杆等机械。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通过以上的实践研究活动,学生对工具和机械进行了再一次的观察和使用,这为科学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所以教科书在最后安排了让学生提出关于简单机械的问题这一活动。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机械的已有认识的好时机,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元前评价内容。(四)教学建议引入出示剪刀:会用剪刀吗?用它能做些什么事情?出示螺丝刀:会用螺丝刀吗?用它能做些什么事情?(通过学生熟悉的工具的使用问答,开始指向本单元我们将探讨的工具问题。)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介绍相互启发。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内。选用什么工具好1.拔钉子活动。(1)教师出示钉有三种钉子的木板,提出问题:要将这些不同的钉子从木头里取出来,选择什么工具比较好?请各小组同学代表到材料中心领取材料,要求学生先开展观察然后试一试,哪种工具更方便?(2)请学生在实践后分别选出拔三种钉子最合适的工具,并说说选择的理由。2.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让学生观看教科书中的三幅图片,选择适合的工具完成相应的工作,说说选择工具的理由。(1)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2)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3)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在学生实践活动后,向学生揭示“机械”及“简单机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第2课 杠杆的科学(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科学概念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3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杠杆教科书选用撬棍撬木箱这个情景开始这节课的研究,是因为这是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教科书中这张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能有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像撬棍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这是“杠杆”的描述性概念,是适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工作的杠杆都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下面是将杠杆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不同的杠杆类工具,三个点的位置也常常不同。找一找身边的常用工具,观察分析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等是不是杠杆工具(只有锥子和擀面棍不是杠杆工具,其他4个均是杠杆类工具),说一说理由(不一定非要学生标出这些杠杆工具的三个点),是为了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作用进行思考,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怎样做就不能省力?教科书向学生介绍研究杠杆的好工具杠杆尺,可以把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学生可先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试用一下杠杆,然后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不能省力。要学生充分讨论并思考在此过程中应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在学生研究杠杆尺的活动中,要由学生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上或活动手册上。取得一系列的数据后可以对记录进行分析。(四)教学建议引入教师出示撬棍撬木箱的活动图,演示并介绍新工具木棍完成工作的情况。告诉学生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大家将要来研究杠杆的科学。认识杠杆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仔细观察撬棍撬木箱的情况,找出撬木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位置。要求学生认识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并简单描述完成工作时各个位置承担的作用。2.让学生尝试对生活中其他杠杆类工具: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作为杠杆类工具的三个点。3.结合教科书图片,识别图中的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等常用工具是不是杠杆,说一说理由(不一定非要学生标出这些杠杆工具的三个点,重在识别),培养学生对杠杆工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研究杠杆的秘密1.杠杆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它省力吗?向学生提出杠杆与力的科学问题。2.向学生介绍可以研究杠杆的好工具杠杆尺。杠杆尺上有均匀的刻度,很方便在需要的位置挂上重物,是科学研究的好材料。使用时,教师首先应提醒学生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通过对比,可以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当成阻力,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当成使用的力,支架中部的轴就是支点。这里要求在杠杆尺左右只选一个位置挂钩码,便于学生掌握也利于交流讨论。学生可先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两个钩码试用一下杠杆,然后分组讨论怎样用杠杆尺做实验,并计划一个合理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建议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并将各小组收集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来进行研究分析。3.在实践活动中,应由学生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或活动手册上(可用斜线或横线记录杠杆尺的状态)。4.这里采用的是随机组合收集实验数据的方法,取得一系列的数据后学生就可以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即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即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即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5.学生围绕书上提出的问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反思:用什么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是更为合理的。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二)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为每组学生准备:撬盖的铁片、开瓶器和夹子。为全班学生准备:铁片撬盖子、开瓶器开瓶子和夹子夹东西放大的情景图,传统杆秤。(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也和杠杆尺一样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教科书选择了代表省力杠杆的打开油漆桶的铁片、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和代表费力杠杆的夹东西的夹子。这些杠杆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工具,生活中应该有使用类似工具的经历。教学中从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着手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教科书呈现了10种工具,依次是偏口钳、园林剪、镊子、切刀、剥线钳、剪刀、核桃夹、尖嘴钳、订书器、筷子。分析这些常用的杠杆类工具,按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类:用比较分析的办法去判断哪些杠杆工具像开瓶器一样是省力的,哪些杠杆和夹子一样是费力的。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学生在这里可能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科学问题,所以有必要讨论,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如:延长手臂(指)、方便拿取等。第二部分:小杆秤的研究“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许没有很多机会见到杆秤,所以这里先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杆秤:在中药房、农贸市场等地方都有可能见到杆秤的身影。如仍不容易见到杆秤,建议教师准备一把杆秤,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学生仔细观察杆秤实物后,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杆秤,这样能很容易地分析杆秤这个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及其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杠杆是怎样省力的以及杆秤设计的巧妙。附:小杆秤制作步骤把一根小手指粗的竹筷或直木棍(长约3050厘米)打磨光滑;50克钩码110个,其中一个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四)教学建议导入回顾上节课对杠杆尺的研究,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告诉学生: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呈现用铁片打开油漆桶盖、用开瓶器打开饮料瓶和用夹子夹菜的情景图,让学生判别一下它们是不是使用了杠杆类工具,然后比较这三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作简单的讨论,然后提出比较的建议。如:分别找出各种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进行对比观察;比较分析三种杠杆的省力情况,看看分别属于哪一类杠杆。1.每个学生根据图片并结合生活体验,找出三种工具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在图片中标注出来。然后请小组同学进行三个位置的比较,找出三种工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全班交流探讨:这三个杠杆,哪个省力,哪个费力?为什么?2.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观察图片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把图中的工具与前面的三种杠杆类工具进行比较。可以像分析前三种工具一样,用笔标注出每一个工具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然后比较出每一个工具与前三个杠杆类工具中的哪个更相似。3.鼓励学生对另一组常用杠杆类工具进行独立分析,按省力不省力的标准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一类杠杆。4.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寻找并整理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根据是否省力情况分别写出一些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工具名称来。提出问题:机械是能帮助人们省力、方便做事情的工具,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小杆秤的研究1.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杆秤,杆秤也是一种杠杆。呈现杆秤结构图和生活中使用杆秤的图,让学生观察杆秤的构造,了解杆秤的使用。让学生尝试对“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作简单的解释。2.让学生明确将通过制作一个小杆秤,研究它是怎样称量出物体重量的,杆秤运用的是哪一类杠杆原理。学生观察做一个小杆秤所需要的材料,然后领取一份制作小杆秤的材料,通过制作活动研究小杆秤作为杠杆类工具的特点,了解小杆秤省力的情况。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3.拓展思考:提绳的位置对秤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带走自制的小杆秤。第4课 轮轴的秘密(一)背景和目标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探索另一种简单机械轮轴。当学生面对一个新机械轮轴时,可能会主动推测它的作用,是不是可以省力呢。用实验的方法是研究解决问题的一个好途径。当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使之保持平衡时,学生会意识到轮比轴省力。当他们讨论并对直径差别更大的轮轴进行测量后,学生会更肯定地认识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是有影响的,并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整理,去找寻那些属于轮轴的简单机械。科学概念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单两份。为每组学生准备: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为全班学生准备:大号十字螺丝刀。(三)教科书说明教科书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从回忆使用水龙头的经历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认识像水龙头这样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第一部分:轮轴有什么作用回忆、交流打开水龙头的经历,观察水龙头的构造,试想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打开水龙头吗?进而可能产生“轮轴为什么能省力”的科学问题,促成开展研究轮轴作用的活动。通过组装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要学生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在小组内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轴上用力比较费力。通过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在轮上用力比在轴上用力要省力。在游戏中应尽量选择大一点的螺丝刀,甚至可以制作一个像手榴弹一样的木棒来进行游戏,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轮轴来进行游戏。先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来当一回“大力士”。第二部分: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组织学生在游戏活动后进行简单的对话讨论,期望学生们能提出螺丝刀能省力是因为轮比轴大,再进一步提出猜测,如果轮换成更大的,否会更省力呢?学生分组改变轮轴装置,将轮换成更大的,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保持轴上的钩码数量不变,轮上的钩码进行数量调整,记录下实验使用钩码数量的情况,分析使用更大轮的轮轴与前一次轮轴实验中钩码数量的不同。这里期望学生发现:轮越大,需要的钩码数越少,即:轮越大,轮轴越省力(比如小扳手扳一颗螺丝扳不动,换一个大扳手就可能扳动,这就是在更大的“轮”上用力,所以轮越大越省力)。发动学生们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应用了轮轴原理的地方。如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开关、门锁把手、扳手,等等,在找的过程中巩固对轮轴的认识。(四)教学建议引入呈现打开水龙头的图片,学生观察水龙头的构造。告诉学生: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有什么作用1.与学生谈话: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打开水龙头吗?推想轮轴机械的作用。学生根据生活经历作出自己的推测。2.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出示轮轴装置,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学生明确实验的操作:可以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观察什么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这时的平衡不一定是两边的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边高一边低,但是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应该是静止不动的。所以老师在选用材料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让轮轴本身的摩擦力太大)。要学生把每次实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开展实验活动,注意记录实验的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出自己小组的发现。各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共同认识轮轴可以省力的现象。3“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的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先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来当一回“大力士”。通过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认识到,对螺丝刀而言,在刀柄(轮)上用力比在刀杆(轴)上用力省力。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与学生谈话:我们发现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比较省力,如果轴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样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直接经验进行推测。教师在演示用的轮轴上更换更大的轮,明确实验的操作方法:同前一个实验一样,只是更换更大的轮,记录下更大的轮用多少钩码可以使轮轴达到平衡。小组开展实验活动,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新发现。巩固应用1.教师组织实验后的交流汇报活动,各组学生介绍实验发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2.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轮轴工具。请学生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轮轴,它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哪一部分相当于轴。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什么方便。3.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更多的轮轴工具并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第5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背景和目标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旗杆的顶部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在塔吊或吊车的吊钩上有一个一边转动一边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在生活中这些现象不太常见,但只要留心也可能观察到。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出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测力计。为全班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50厘米长的线、2个钩码、1个测力计、1个滑轮。(三)教科书分析教科书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可以用铁架台做支架,用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帜就会随着绳子上升。这里强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初步认识定滑轮的作用。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请注意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学生还可能发现用轮子比不用轮子要省力,这是另一个单元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学生们已经清楚了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参照研究定滑轮的实验进行,如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四)教学建议引入老师出示升旗的图片,和学生谈论升国旗的情况。指出旗杆顶部有个帮助升旗用的机械装置滑轮。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定滑轮1.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首先来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请一名学生当升旗手,大家一起观察、体验升旗的过程。旗杆顶部的轮子是怎么运动的?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让旗手再次拉动线绳,让学生观察升旗的过程。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是怎样运动的。2.做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的实验作进一步的推测,定滑轮还会有什么作用,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学生小组作简单交流,设计一个有关“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研究方案,形成一个共同的实验计划。如:用铁架台做支架,安装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老师要注意选择转动自如、摩擦力小的滑轮。)学生开展实验,注意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并在小组内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交流“关于定滑轮是否省力”实验的结果及发现。小结形成共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省力。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可以是描述吊车吊运重物的情境),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这种滑轮叫动滑轮。1.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参照定滑轮的实验,老师演示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起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在这里复习测力计及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2.学生到材料中心领取测力计,开展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注意让学生记录下实验中的数据。在实验结束时分析整理实验数据,获得新发现。3.学生整理归还所有实验用的材料到材料中心。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及获得的发现,比较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拓展想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第6课 滑轮组(一)背景和目标前一课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滑轮组,并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将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是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也可能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基础的。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