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doc

    • 资源ID:50913841       资源大小:349.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doc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才俊荟萃。现有教职工21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200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15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近70%;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7人;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6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优秀人才计划”、“骨干教师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50人。学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学校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8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5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科研实力强劲,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1个,部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改良、育种分中心5个,部省级研发中心7个,农业部检测中心2个,共29个国家、部省级研发基地(检测中心)。“十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1434项,其中国家“863”、“973”、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植物转基因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78项,部省级项目530项,国际合作项目46项;获得科技经费5.45亿元;2006年新批科研项目480项,新批科技经费2.3亿元;“十五”以来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9项;获得授权专利81项;推广各类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170多项。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被媒体誉为“六个一”(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的标志性成果。成果介绍cry1C*、cry2A*基因及其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培育虫害是造成水稻生产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且近些年来,水稻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水稻及其近源种中缺乏对主要虫害(三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抗性资源,因此,难以通过常规育种培育抗虫品种方法而达到控制虫害之目的。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防治虫害,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给环境和人类食物造成了很大污染。本研究基于原始cry1Ca5和cry2Aa基因序列,通过编码序列的切短、水稻偏爱密码子替换和提高表达顺式元件的添加等,人工改造合成了分别命名为cry1C*和cry2A*的两个Bt基因(已获专利保护)。然后利用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这两个Bt基因分别导入三系恢复系明恢63,通过分子检测、室内外抗虫性测定以及农艺性状考察,分别筛选获得了抗虫性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具有商业化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抗虫品系。联系人:林拥军 张启发 联系电话:027-87281719油菜新品种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2001年以来,学校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菜新品种26个,如华杂4号、华协1号、华杂6号、华双5号等。其中2005年国家审定油菜品种18个,我校有6个,占1/3。为了加强科技与市场的联系,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加速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在湖北、安徽、河南、甘肃、青海等省建立了双低杂交油菜亲本繁殖基地、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常规油菜的种子生产基地18个,试验示范基地12个。每年制种、繁殖面积达20000多亩,辐射了整个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推广面积每年达1300-1400万亩,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3%-14%。6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7800-8400万亩,根据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结果,华杂4号是2001-2004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年推广面积达500-700万亩,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国推广面积居前3位的油菜品种2001年万亩2002年万亩2003年万亩2004年万亩华杂4号697(1)华杂4号725(1)华杂4号565(1)华杂4号460(1)油研7号599(2)油研7号443(2)秦优7号430(2)湘油15405(2)湘油15544(3)中油821388(3)中双7号317(3)中油杂2号335(3)2001-2006年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油菜新品种(26个)序号成果名称审定或鉴定单位时间1饲油1号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2华协102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3华赣油2号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4亚华油10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5华油杂15号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6华油杂14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7华油杂13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8华油杂12号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200520069华油杂3531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10华赣油1号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511华皖油4号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2005200612华油杂10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200513华浙油1号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14华双5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15华油杂11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16华油杂9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200417华油杂8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200418新油16号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419华油杂7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320华皖油3号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321华双4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322新油15号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323华油杂6号(又名华皖油2号)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2200320042004200224华油杂5号(又名华皖油1号)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22002200425华协1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6华油杂4号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1联系人:熊秋芳 联系电话:02787280009瘦肉型猪系列化新品系选育及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技术应用现代瘦肉猪专门化品系培育理论和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7个。HN95新品系平均产仔数达14.34头、达90kg日龄175天、瘦肉率60.56%、肌内脂肪达2.5%;抗应激品系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46头、达90kg日龄172.3天、饲料利用率3.02、瘦肉率61.45%;湖北白猪系平均产仔数11.48头、达90kg日龄173天、饲料利用率3.09、瘦肉率62.7%。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5个,其中,新筛选的“杜×(长DIV)”三元配套系商品猪日增重913克、达100kg日龄162.4天、饲料利用率2.60、瘦肉率68.07%。开发出五段式养猪饲料系列预混料、浓缩料、添加剂等新产品和营养调控技术以及新型蛋白质资源利用新技术;研制出猪的重大疫病诊断试剂盒5套、11种新型疫苗及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研制出“全程和部分工厂化养猪生产新工艺模式”及猪场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15项规模化养猪关键技术。试验区16个猪场年出栏肉猪32.4万头,商品猪瘦肉率62.56%、出口猪瘦肉率63.58%、全群饲料利用率3.56、达100kg体重日龄169天、生猪出栏率188.6%,并建立了114.5万头商品猪辐射区。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已全面完成、部分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技术创新突出,整体水平达国际先进,其中,生猪出栏率和HN95新品系的产仔数性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联系人:熊远著 联系电话:027-87287390动物病原微生物防治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传染病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动物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已开发出3种动物通用疫苗载体(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研制了30余种动物疫苗和20余种分子诊断试剂盒,其中14种获得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证书,4种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种获得了新兽药证书。“伪狂犬病鄂A株分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与综合防制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伪狂犬病疫苗与诊断试剂盒”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部分研究成果已转让公司生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为疫苗生产和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获得的新兽药证书时间名 称申请人证书编号2000年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盒陈焕春(2000)新兽药证字第38号2005年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陈焕春(2005)新兽药证字35号2006年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WH-1株)陈焕春(2006)新兽药证字71号2006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陈焕春(2006)新兽药证字68号2006年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陈焕春(2006)新兽药证字07号2007年猪乙型脑炎乳凝集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盒陈焕春(2007)新兽药证字60号2007年猪伪狂犬病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陈焕春(2007)新兽药证字07号 联系人:陈焕春 联系电话:027-87282608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柑橘育种中心由农业部于2002年投资建设,主要功能是培育柑橘良种,为我国柑橘产区提供优良柑橘品种无病毒接穗和苗木。中心现保存有柑橘无病毒良种70多个,包括脐橙、宽皮橘、杂柑、柚子、葡萄柚、柠檬等类型的品种。近年,培育了6个柑橘新品种。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团队包含有育种、栽培、采后、病虫害防治以及柑橘经济学等方面的人才。可为社会提供品种、栽培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咨询服务。长期为湖北宜昌、江西赣南等柑橘主产区提供技术支撑。联系人:邓秀新 联系电话:027-87281712 沙田柚无核/少核技术 沙田柚为我国优良的地方柑橘品种,主要在广西、湖南、广东等地种植。沙田柚种子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培育无核沙田柚是柑橘育种者多年的追求目标,但是,迄今还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系,历时10多年,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将这种四倍体的花粉授予沙田柚,当年可使种子败育,种子大幅度减少,试验果园可以使种子减少到每果10粒以下,甚至达到种子完全败育。该技术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在广西、广东、湖南和重庆的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沙田柚种子,而对果实糖度、含酸量没有影响。 技术要点:1.沙田柚授粉时改过去的酸柚为柑橘异源四倍体杂种的花粉;最好授粉2次,以避免漏授和减少其他柑橘花粉自然授粉的几率;2.天晴授粉;3.可将柑橘体细胞杂种直接高接在沙田柚上,或种植在果园中。联系人:邓秀新 联系电话:027-87281712 马铃薯试管薯产业化技术华中农业大学谢从华教授等首次提出马铃薯试管薯形成调控机制,建立一步法试管薯生产程序,创新了以光照调节为主的试管薯诱导技术,发明了试管薯培养盒,解决了培养容器通气与多层放置的矛盾,有效提高了单位培养室试管薯生产效率。建立了适合山区的以试管薯为基础的温、网室微型薯扩繁(第一年)和高海拔自然隔离标准种生产(第二年)的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和适于高热地区以微型薯直接作种的一年制种薯生产体系。该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种薯繁殖周期,能有效保证种薯质量。试管薯生产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在湖北、贵州、湖南等地建立多个微型薯生产基地,累计推广脱毒种薯42万多亩。 联系人:谢从华 联系电话:027-87287381聚-谷氨酸发酵生产与应用技术聚-谷氨酸(Poly -glutamic acid,-PGA)是自然界中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阴离子型多聚氨基酸。-PGA可在农业、食品、化妆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中广泛使用,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华中农业大学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聚-谷氨酸的芽孢杆菌,经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为:CCTCC202048。在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发酵32h,发酵水平43g/L;分批发酵28h,发酵水平30g/L。采用盐析法提取技术,提取收率可达到99%。以猪粪、牛粪为主要成分固体培养枯草芽胞杆菌高产-PGA的工艺优化,聚-谷氨酸产量达到5-6%。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吸收促进剂在蔬菜、烟叶和谷物作物中进行了田间应用试验,其中烟叶和作物试验面积达1000亩。聚-谷氨酸增产效果明显,平均增产15%-20%,烟叶的品质提高一个等级。联系人:陈守文 联系电话:027-87280670采用微生物进行天然和景观湖泊水质改善的新技术本项目提供了一种新型水质改良方法,利用高效复合微生物制剂降解天然和景观水体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高效复合微生物制剂主要由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反硝化细菌以及乳酸菌等构成。这些微生物能够共同促进水质的改善。与现有的世界上天然和景观湖泊水质改善方法相比,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用以修复水体中的生态平衡。我们从水稻田中分离了一株能够高效净化水体的枯草芽孢杆菌。该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和硫化物来高效的改善水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株菌表现出了很强的反硝化活性。小规模实验的结果表明,以该菌制成的一种菌剂能够在24小时内将COD降低76%。小试中菌剂中的活菌数达到了3000亿每克。此外,分离的该菌相对的能够耐受高盐和高渗透压。该项目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发展出能够运用于工业生产的高密度固体发酵技术。通过采用最适的培养基和芽孢杆菌固体发酵技术不仅能够防止染杂菌,而且能够同时保证芽孢杆菌的快速生长。大规模生产得到的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数目大概是200亿每克。我们进行的所有实验都能够在几个月内使天然或者景观湖泊的水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先进的固体发酵工艺生产这些菌株相结合,水质净化的成本也很大的降低,带来的是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联系人:梁运祥 联系电话:027-87281040发酵法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产品应用的研究该项目筛选得到对豆粕中低聚糖、致甲状腺肿素、大豆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抗原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有明显降解作用得酵母菌、乳酸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米曲霉四菌株。首次设计提出了采用多菌种间歇通风发酵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发酵工艺条件和企业标准,经小试、中试和工厂化生产,工艺稳定性好,经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产品符合企业标准。应用该成果进行发酵试验,发酵后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完全被分解或大幅度下降。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致甲状腺肿素、脂肪氧化酶、凝血素及大豆抗原蛋白等完全被分解除去;植酸、脲酶活性及水苏糖和棉籽糖降解达80%以上。应用该技术发酵后豆粕的抗营养价值有明显提高。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降解得到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2倍以上;有效磷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1倍左右。通过好氧通风发酵和无氧发酵结合的工艺,使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抗原、脂肪氧化酶、致甲状腺肿素、大豆凝血素、低聚糖、植酸等抗营养因子被有效降低去除,豆粕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形成大量的植物小肽。这种无抗原的植物小肽吸收率高,可作为断奶仔猪、幼禽、虾蟹, 尤其是许多高档经济动物的优良蛋白质来源。这一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大大降低饲料工业对鱼粉等动物性饲料的依赖性。该产品在广东、海南、湖北、辽宁各地在乳猪、仔鸡和对虾前期的养殖试验,应用该产品替代部分豆粕和鱼粉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效果,减少腹泻,提高成活率,明显降低饲料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联系人:梁运祥 联系电话:027-87281040高效广谱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剂为构建我国自己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从1800株中筛选到对棉铃虫、小菜蛾、甜菜蛾、马铃薯甲虫等有特异性的高毒力菌株和10株高转化频率无晶体无质粒苏云金芽胞杆菌突变株用作受体;通过对虫龄、温度、时间、饲料配方,感染人工饲料和感染条件等研究,在国内外首次以甜菜夜蛾和猿叶甲为供试昆虫,建立了两种新的生测方法;构建了BMB-005, BMB-001和BMBY-001等3株高效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其中工程菌BMB-005为通过电转化导入cry1C基因,消除内源cry1Ab基因,再消除外源cry1C基因而获得的高效广谱工程菌,对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均有较高的毒性。工程菌BMB-001为将以色列亚种辅助蛋白基因P20电转化到野生型苏云金芽胞杆菌YBT-803-1而获得,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20-30%,通过培养基优化,可使发酵效价达3000-3800IU/ml;筛选到具有良好分散性、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油剂配方II-12;用5吨和20吨发酵罐对工程菌BMB-005,BMB001和BMBY-001进行了中试,确定了适宜的发酵条件,获得800吨批量产品。该工程菌杀虫剂于1998-1999年在河北、广东、湖南、河南和广西等地对小菜蛾和棉铃虫等害虫进行了两年两地实验。对我国主要害虫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在安徽和山西进行了示范应用,防治总面积达120万亩以上,田间防治效果达80%左右;完成了两个农药品种的“农药登记”。为开发具我国知识产权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新一代基因工程菌杀虫剂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已于2000年12月11日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鉴定。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联系人:喻子牛 联系电话:027-87396030苏云金芽孢杆菌棉丰杀虫剂从150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棉铃虫和小菜蛾具有特异性高毒力的菌株YBT-1520。申请专利“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株菌株YBT-1520及其发酵工艺与产品”。成果已通过农业部技术鉴定,该杀虫剂以高毒力株菌株YBT-1520作菌株,经液体发酵处理加工可制备成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已完成从小试、中试到大生产和田间药效的全部过程。该成果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其中菌株分离和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经20吨发酵罐连续生产十批产品,工艺成熟,主要指标符合标准,具有批量生产条件。1994-1997已在河北、河南等省推广250万亩,防治棉铃虫效果达85%以上。联系人:孙明 联系电话:027-87283455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毒力菌株YBT-1520及发酵工艺与产品该发明涉及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选育及发酵工艺与产品的研制。其特征是分离到一株对棉铃虫有特异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菌株,其鞭毛抗原血清型为H2ab,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拷贝数依次为 cryla(c)、cryla(a)、 cryla(b), cryla(c)有四个N-末端所在的Hind3片段为7.0kb, 且cryla(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典型的cryla(c)有四个核苷酸的差异。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生产生物杀虫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达95%以上,对稻纵卷叶螟和玉米螟也有良好效果。该发明已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 95106749。2000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联系人:孙明 联系电话:027-87283455水稻新品种华粳杂2号华粳杂2号用不育系5088S与恢复系41678配组而成。该品种整精米率62.11%,长宽比1.9,垩白3级,垩白米率52%,直链淀粉含量18.94%,胶稠度47mm,蛋白质含量9.8%。在19992000年湖北省杂交晚稻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18.7公斤,比对照鄂粳杂1号减产2.27%。19952000年在麻城、应城、红安、新洲和汉川等地试种,一般亩产45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19%-18.4%,单产变幅404.5515.0公斤。该品种熟期较早,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26天,比对照鄂粳杂1号短4.6天。株高89.4cm,亩有效穗22.0万,每穗总粒数110.1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6.08克。叶色偏淡,后期落色较好,不早衰,易脱粒。抗性鉴定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白叶枯病抗级与鄂粳杂1号相同,比汕优64高一个等级,稻瘟病抗性与汕优64同,不及鄂粳杂1号。适于在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二季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和管水;加强防治病虫害,尤其注意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该新品种2001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联系人:杨书化 联系电话:027-87285052超甜水果型玉米新品种华甜玉米1号该品种是华中农大玉米育种家利用国内优异玉米种质和国外优异甜玉米种质,历时8年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品名“金银99”。2000-2001年“华甜玉1号”分别参加国家黄淮海和东南特种玉米区试,表现成熟期早、外观和食味品质优良,2003年通过国家级审定,是国内第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超甜玉米新品种。1998年10月,参加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举行的全国特用玉米评选活动。在甜度、风味、果穗及籽粒性状和果皮柔嫩性四个方面,综合评分第一,是甜玉米类唯一推荐产品。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联系人:张楚河 联系电话:027-87280967玉米新品种华玉4号该组合是华中农业大学用HZ85作母本与S7913-1-3作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玉米新组合。原代号HZ85×S7913-1-3。1995-1996年参加湖北省低山、平原组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80.53公斤,比华玉3号(对照1)增产10.5%,比掖单13(对照2)增产9%。均达显著以上水平。生产试验:1996-1997年在汉南、蔡甸、襄阳、松滋、建始、钟祥等地试种,亩产545.2-728.5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1.2-20.5%。该组合在低山平原春播出苗至成熟104天,比华玉3号晚熟3天,比掖单13晚熟4天。株高250.9cm,比华玉3号略高,穗位高92.6cm,略低于华玉3号。穗长18 .6cm。穗粗4.4cm ,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4.3,出籽率85.9%,千粒重为244.5克。果穗筒形,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株型平展,抗倒伏,抗倒折。抗小斑病、黑粉病、青枯病、中感纹枯病。籽粒品质测试,淀粉含量66.48%,蛋白质含量9.06%,脂肪含量3.93%,赖氨酸0.28%。该品种适于春播。江汉平原在3月25日-4月5日,鄂北岗地4月上、中旬播种。如采用地膜栽培或地膜育苗移栽可提早15天左右播种。平原丘陵单作每亩3500株左右,棉田套作每亩2000-2500株。宜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利于通风透光。一般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8公斤。缺锌的田块增施硫酸锌1公斤。注意防治地老虎及玉米螟等。该品种适于湖北省全省低山、平原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和我国西南山区作春玉米种植。该品种已于1999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联系人:徐尚忠 联系电话:027-87287402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2号华大麦2号是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审定的第一个酿造品质超国标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原代号3155-6,选自川裸1号的天然异交株后代(其选育、试验过程见品种选育工作总结报告),为二棱春性皮大麦,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80-90厘米,耐肥抗倒,早熟,全生育期174天左右,比小麦对照品种鄂恩1号早半个月以上,穗平实粒数23.5,淡黄色籽粒,高抗三锈与赤霉病。由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取样送验,中国第一啤酒专业学校测定,华大麦2号的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啤用大麦标准,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优出国标8.33%,千粒重高出国标10多克;无水浸出率优出国标4.4%,2.5mm以上籽粒高出国标17.9个百分点。多年的、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都在350公斤以上,该品种的早熟矮杆性特别适合于开发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种植。自1997年多点示范种植以来,累计在湖北省各地推广华大麦2号271.76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品种已于2001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联系人:孙东发 联系电话:027-87281508小麦新品种华麦13号华麦13号是华中农业大学用“华8878/华8827”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4年8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4006。华麦13号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和成穗率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亮、红粒,株型紧凑,生育期209天。省区试两年多点平均每公顷有效穗数367.5万,每穗粒数36.1粒,千粒重37.7克,株高87厘米。平均单产4583.55公斤,对比照鄂恩一号增产5.84%。品质检测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华麦13号丰产性状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可以大面积提高湖北的小麦产量。在两年的省区试中每公顷最高有效穗数可达650.25万,最高穗粒数达46.4粒,最高千粒重45.8克,据此计算,理论产量可达6821.25公斤,若与良种配套,大面积实现6750-7500公斤的指标是可能的;品质较优,可以改善湖北小麦品质落后的现状。华麦13除容重(700g/L)略低于国标外,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高于中筋小麦指标2.8和8个百分点,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都在中筋小麦国标指标的均值以上;抗逆性强,特别是抗倒伏、抗湿和抗寒性均优于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该品种适宜于湖北省北部麦区种植,也适宜于河南南部,安徽南部种植。联系人:朱旭彤 联系电话:027-87280857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英文名称为Site 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简称SSNM)是华中农业大学组织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创建的水稻实时实地养分管理(RTOP资助项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水稻生产特征进行改进和完善后所形成的一套水稻养分优化施肥管理技术。本项目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种植季节和主要生长时期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建立了水稻高产和氮高效利用的叶片氮素最适浓度及其相应的SPAD或LCC阈值,并据此动态调控氮肥施用量;本项目率先提出了SPAD测定值与水稻叶片单位面积含氮量、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水稻实时氮肥管理理论,建立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体系;针对我国多种生态土壤和气候特点,建立了适合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高产栽培的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和操作规程。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项技术,试验示范区水稻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降低20%-30%,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水稻比对照增产5%-8%。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养分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该项研究引进国外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先进模式-农民参与式研究,根据农民接受意愿,对专家形成的实地氮肥管理技术进行修订,形成易于为农民接受和掌握的修正型实地氮肥管理技术,有利于加快推广速度和成果转化。该成果可以实现水稻生产过程中养分田块尺度上的精量管理,优化水稻施肥决策。对氮肥等施肥量大的地区,通过合理地降低施肥量,不仅减少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节约资源,实现节本增收;通过优化养分管理,减少无效养分向环境的排放量,有利于减轻养分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总体而言,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可以降低氮肥用量25%以上,稻谷产量增加5%左右;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联系人:彭少兵/黄见良 联系电话:027-87288380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稳定的选育方法经系统研究提出两系法杂交水稻所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选择技术与育种方法。选育出具有不同不育临界温度值的光温敏不育系近等基因系籼、粳各一套;用近等不育系进行临界温度值的遗传特性研究,发现该性状属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得出临界温度不稳定的原因是不育系群体的异质性和生态选择性所致,并获得与临界温度值相关的DNA分子标记。提出通过一套严格的人工光温条件选择技术和亲本选配育种途径配套方法来克服两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遗传不稳定性的问题。成果主要部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2003年12月),2004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向国家863项目全国育种家报告进展和改进育种方法的建议,并直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参与育种过程,对来自全国的育种中间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和对已育成不育系进行育性量化指标鉴定,有效解决了两系杂交水稻育性不稳定引起的应用安全性难题。 联系人:曾汉来 联系电话:027-87280685蝇蛆几丁低聚糖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降血脂咀嚼片研制在系统研究了蝇蛆几丁糖和蝇蛆几丁低聚糖最佳制备工艺及其理化特性的基础上,首次开发出效果优良的天然果蔬保鲜剂;在比较蝇蛆几丁糖和蝇蛆几丁低聚糖调节血脂作用的基础上,以蝇蛆几丁低聚糖为原料研制出具有降血脂作用的咀嚼片,并申报了保健食品。人群实验表明蝇蛆几丁低聚糖咀嚼片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功能。该成果系统研究了蝇蛆几丁糖和蝇蛆几丁低聚糖最佳制备工艺及其理化特性,为昆虫几丁质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测定了蝇蛆几丁糖和蝇蛆几丁低聚糖的抑菌谱,并对其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蝇蛆几丁糖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突变和促进小肠运动的作用,为将蝇蛆几丁糖开发成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本项目研制的保鲜剂,可用于蔬菜的保鲜。如果采用本研究成果,对做好果蔬保鲜和贮运工作,保证市场供应和消费者食用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成果所提供的基础研究资料和综合利用体系可供借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血脂人群范围也越来越大。本项目研制的降脂咀嚼片如能生产上市,将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联系人:雷朝亮 联系电话:027-87287207超级杂交稻育种华两优1206华两优1206是华201S为母本、T226为父本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5吨/公顷,比三系对照组合II优725增产5.35%。大面积生产9.75吨/公顷,小面积示范产量超过12吨/公顷。华两优1206的全生育期平均136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稻米品质优于三系对照组合II优725,糙米率81.4%,整精米率58.8%,直链淀粉含量21.7%,胶稠度66mm。中抗白叶枯病。培两优1108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联系人:牟同敏 联系电话:02787287220香菇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技术以香菇菌柄为原料,研制成功麻辣、美味和清淡三种香菇松配方,研究成功香菇加工机械及加工工艺,研制了擦菇松机。该机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比手工搓松工效提高30倍左右。加工的香菇松疏松绵软,色、香、味俱全,适口性好,符合有关标准。添加15%香菇菌糠饲喂生长肥猪(2060公斤),比对照增重速度快12.94%,降低饲料成本16.6%。该系列化技术及设备为香菇等食用真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用性技术。该项目以香菇、灰树花和灵芝子实体为试材,采用热水浸提法和碱液浸泡法提取多糖,其中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和灵芝多糖的得率分别达到(W/W)11.6%,16.2%和2.5%,达到日本同类产品PSK水平。香菇深加工综合技术包括真菌多糖提取工艺、机械化生产香菇松和菌糠在畜牧饲料中的利用技术。该成果已于1998年6月25日通过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联系人:吕作舟 联系电话:027-87282020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又名盾叶薯芋,其块茎含有皂甙成份,是医药工业原料,也是当前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传统繁殖方法是利用块茎(姜块),每亩用量250左右,成本500元,亩产量约8001000公斤(第一年),采用姜籽作有性繁殖,不仅解决了姜块用量大成本高等缺点,而且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每亩用姜籽0.5公斤,单价60元,比无性繁殖低440元,其亩产量(当年)与无性繁殖相当或略低。对品质无影响。该成果适合山区冷凉地区及平原部分地区推广。该成果已于1998年7月17日通过了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200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联系人:张友德 联系电话:027-87282669白肋烟病毒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调查并确定了白肋烟病毒病的症状类型,鉴定了湖北省白肋烟病毒病主要毒源种类为CMC、PVY和TMV,以CMV侵染频率最高,并进一步研究了CMV的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1.对15个白肋烟主栽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表明在田间条件下同品种的病害流行特点及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了6个抗病品种。2.白肋烟病毒病发生危害与种植制度移栽期和施肥水平的关系研究证明,三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病毒病的发生危害。3.研究分析了白肋烟病毒病流行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旬均温与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流行显著相关,并建立了回归方

    注意事项

    本文(华中农业大学介绍.doc)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