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50914205       资源大小:548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前 言二十一世纪初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中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则社会稳定,农业在“强国富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规划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村一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性和历史性的目标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芜湖县系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虽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具备了初步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但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要把握好全县农业发展战略方向,更要谋划好村级经济发展思路。本规划旨在引导和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各有关单位和技术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为建设芜湖县现代农业这一目标而努力。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依据1.1 规划背景1.1.1国家宏观发展背景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九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要求,并决定取消农林特产税,减免农业税,推行种粮直补、良种直补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200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对“三农”工作由以单一农业为重点,逐步向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向延伸拓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政策。200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重点,逐步把“三农”问题解决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立足点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又重点提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并从八个方面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措施。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和潜力也在农村。因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强村富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我村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具备了逐步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国家对农民可以进一步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一村一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及规模经营等各方面综合优势,既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立足点。1.2 规划依据1.2.1 规划理论依据本规划编制理论依据有六条:一是“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核心意义是:生产要素(资本、劳力和自然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在各种用途中,必定有一种用途能产生高于其它用途的价值。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应通过比较发挥其最大优势。二是“区位优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生产要素的分布空间位置的差异性,可形成不同的自然生产力,产业结构布局应充分利用其差异性,形成较高的自然生产力。三是“生态经济”原理。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农业生产是一个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合理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可以优化物质和能量流动结构,从而减少物质和能量耗损,提高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率,其结果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社会必需品。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循环经济”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一个产业的废弃物,可能是另一产业的生产要素,资源可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六是“适度规模经济”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意义是:生产规模大小受到各种资源综合条件限制,其生产规模处于资源综合利用最适宜状态,其生产力水平最高。1.2.2 政策依据1.2.2.1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中发20071号);1.2.2.2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农业部(农经发20072号);1.2.2.3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5)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6年;1.2.2.4安徽省芜湖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暨生态县建设规划芜湖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1.2.2.5芜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芜湖县人民政府, 2006年;1.2.2.6芜湖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芜湖市农业委员会, 2005年;1.2.2.7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政府 2006年;1.2.2.8 芜湖县“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芜湖县农业委员会,2005年;1.2.2.9芜湖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5年)芜湖县农业委员会, 2006年;第二章 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2.1农业资源现状及基础2.1.1气象与土地资源现状及基础2.1.1.1 气候资源状况及特征芜湖县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气候特征。据气象资料,年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1220mm,全年日照时数2118小时,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13.4kcal/cm2。从气候资源状况来看,气候资源条件优越,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既利于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生长,也有利于小麦、油菜等喜凉作物生长,可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2.1.1.2 水文资源及特征芜湖县地处江南水乡,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境内共有大少河流21条,河道总长342.2km,其中境内河道15条,边界河流6条。按流域可分为三大水系,即:青弋江水系、水阳江系和漳河水系。青弋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其支流由荆江河和赵家河,过境河道总长63km,水系河道总长183.8km,系芜湖县水资源储量最大的水系河流。青弋江水系水域面积4617.4km2,常年储水总量为627922335万m3。水阳江水系的支流由裘公河、青山河,过境河道总长9km,水系河道总长79.3km,流域总面积172.5 km2,流域灌溉面积66.43万亩,常年蓄水总量为1265530266万m3。漳河水系过境总长28.8km,水系河道总长34.40km,流域灌溉面积12.34万亩,常年蓄水总量为10322530万m3。2.1.1.3 土地资源现状及基础2.1.1.3.1 东南部低丘陵东南部平缓低丘陵,面积约6万亩左右,占县境占国地总面积5.58%。主要分布在芜湖县花桥镇、湾沚镇和红杨镇境内,呈西南向东北延伸走向,海拔高程为差异相对较小,一般在5060mm之间,坡度较缓,一般在15°25°之间,山体多呈浑园状,岩体为硅质砂砾岩为主,风化程度较强,山间发育成幼谷地,土层较厚。2.1.1.3.2 东南部岗地东南部岗地面积约20万亩,占县境国土总面积18.60%,主要分布在湾沚镇赵桥新竹至九连山、钦马山和老虎山以北,呈南北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1670m,植被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岗顶宽平,呈波状起伏平缓延伸,岗谷呈树枝状发育。目前,大多数岗地已被开垦为旱耕地,部分为林地和经果林栽植地。芜湖机械工业园布局于该区之间。2.1.1.3.3 西北部水网圩区该区域总面积约46万亩,占县境国土面积42.77%。该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高程611m,区内沟渠、池塘、湖泊纵横交错分布,区域水域面积12.2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积9.82亩,占全县可养水面积的72.21 %,可养水面构成比例较高。该区经历代耕作、水利兴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治理,目前区内耕农田多呈方格形。2.1.1.4土壤及构成根据土壤普查资料,芜湖县境内土壤有7个土钢,10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及79个土种。2.1.1.5 农业生物资源状况及基础2.1.1.5.1农业动物资源根据区划资源调查资料,芜湖县境内农业动物资源主要有二类:一是陆地可饲养动物。主要包括大型饲养动物、家禽类饲养动物、饲养鸟类动物、饲养昆虫类动物。二是水生饲养动物。主要包括鱼类饲养动物、甲壳类养殖生物、两栖类养殖生物、贝壳类养殖生物。2.1.5.2 农业植物资源根据调查,芜湖县境内植物栽培品种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栽培农作物资源。主要包括粮食类作物、油料类作物、纤维类作物、绿肥类作物、饲料类作物;二是蔬菜作物品种资源。主要包括栽培蔬菜品种资源、野生蔬菜品种资源。三是经果苗木品种资源。主要包括果树资源、景观苗木资源、林木品种资源。四是药材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本地野生药材品种资源、引进栽培品种资源。2.2 社会经济资源条件2.2.1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条件2006年,芜湖县总人口为38.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32万人,农村劳动人23.69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村劳动力9.81万人,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3.88万元。从农村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资源质量和从业变化趋势来看,其有利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总量下降,农村劳动力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数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与土地比例失调的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这一变化将有利于农业生产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有大幅度提高。随着农业部推行的“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逐步实施,有一技之长“技术农民”比例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总体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将有利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三是新增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新增劳动力普遍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劳动者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2.2 农业和农村经济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6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22.01万吨、油料3.16万吨、棉花4571吨、水产品3.01万吨、肉类产量达到1.38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92%、7.28 %、49.13 %、30.25 %、16.89%。二是农业增加值逐年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1 %。三是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9元,比上年增加12.50%。从总体上看,“三农”问题显著得到好转,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自行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2.2.3 农业发展政策环境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关注,中央财政以对农村和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从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实施的“两免一补”惠农政策,降低了农业生产费用支出,提高了农民自我积累水平,增强了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随着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农村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农民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从而也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三是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民后顾之忧逐步解除,农民“闯市场、求发展”的劲头更大。从微观上看,芜湖县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环境也十分有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二是省市县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工作常抓不懈,建立了服务于“三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保障体系。三是随着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整治村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将为积极探索符合村情的“一村一品”提供有益借鉴。四是随着芜湖县实施的“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业活县”发展战略逐步推进,芜湖机械工业园入园企业不断增加,生产规模将不断扩大,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这将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从而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比例失调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其将有利于推动符合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规模产业发展。2.2.4 区位和交通环境条件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毗邻芜湖市。芜湖县和芜湖市区已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体系,其交通布局形成了水陆空为一体的网络格局,物流和人流可便捷地通往全国各地。其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骨干运输通道畅通。芜湖作为华东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有四条高速公路(合杭高速、沿江高速、铜宣高速、芜太高速)和沿江快速通道贯穿区境,三条铁路(皖赣铁路、宣杭铁路、沪铜铁路)在县境及周边交汇。第二,拥有长江下游重要的深水良港。芜湖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十分便捷,从而使芜湖成为安徽省通往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以芜湖为中心的四小时经济圈,可涵盖上海、江苏、浙江等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第三,县境内交通道路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芜湖县县级农村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得到健全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境内骨干道路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湾沚至芜湖的快速通道已经通车;在建的三狄公路,今年可望建成;湾新公路、湾花公路、湾石公路、湾黄公路、荆十公路均以实现面路硬化(水泥路面)。二是村级道路网络已初步建成。随着国家“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芜湖县全境内各行政均已实现了(35m宽)的水泥路通达村部。三是农村机耕农路配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县已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骨干机耕农路近150km。随着农业综合项目的全面实施,项目区机耕农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芜湖县将重点加大机耕农路建设。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农村交通条件已具备了实施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的基本条件。第三章 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潜力3.1 产业发展现状3.1.1 产业发展成效3.1.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全县实现林牧渔总产值14.96亿,比上年增加5.55%,其中种植业8.25亿元,占总产值的55.22%;林业产值0.42亿元,占总产值2.81%;牧业产值产值2.16亿元,占14.45%;渔业产值2.94亿元,占总产值19.67%。农林牧渔业产值比由48.73:4.85:26.25:20.17调整为57.21:2.91:14.98:20.38。优质粮油棉、烟草、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3.1.1.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31.2万千瓦,机耕、机收及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7.80%、89%、78%,农田灌溉、植保、农产品收获及运输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水稻机械插秧也有了一定新突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71万亩。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01万吨,其中水稻21.35万吨、油菜产量3.16万吨;生猪出栏7.9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占80%),家禽出栏392万羽。水产品产量达到3.01万吨,其中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达到7873万吨,占水产品总量26.03%。从农业生产条件和产量及品种结构变化来看,“十五”期间,我县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3.1.1.3农产品质量品质逐年提高,标准化生产初见成效“十五”以来,芜湖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有效确认。20042006年三年间,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个:(1)种植业有4个,分别为:芜湖县陶辛镇保太村蔬菜生产基地、芜湖县湾沚镇罗保圩蔬菜生产基地、芜湖县三元茶场种植区、芜湖县红杨镇红星圩茭白生产基地。(2)保健产品或中药材生产基地1个,即:芜湖县湾沚镇双桥村栝楼种植基地。(3)水产品养殖基地3个,即:芜湖县花桥镇水产品养殖基地、芜湖县六郎镇水产品养殖基地、芜湖县陶辛镇水产养殖基地。(4)经果种植区有2个,即:芜湖县六郎镇殷港片葡萄种植区、芜湖县花桥镇李子生产基地。(5)畜牧业养殖区有4个,即:芜湖元丰集团三利养殖场圩猪养殖区、芜湖县春盛种鸡场蛋鸡养殖区、芜湖县都益养殖场肉鸡养殖场、芜湖县传宝禽业养殖场肉鸡养殖区。二是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得到确认。(1)绿色农产品主要有:芜湖源生锅巴有限公司“源生”牌锅巴、芜湖县双丰粮油有限公司“双丰”牌大米、芜湖城关粮油购销公司的“天禾粉丝”和“金禾玉粒”大米、芜湖县兴隆粮油加工厂生产的菜籽油、芜湖野树林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即:鸡腿菇、茶树菇、香珍菇、杏鲍菇、金针菇)、芜湖蜂联有限公司黄酒和醋。(2)无公害农产品得到认证的有:陶辛青虾、双丰大米、农机局金丝瓜、六郎葡萄、三元茶叶、三太丝条、新圩毛豆。通过加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可促进标准化生产,将提高“一村一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品牌效益。3.1.1.4 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自芜湖县制定了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扶持政策以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芜湖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点扶持了产品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和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从而培育出一批在行业经济和区域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3个、县级16个,具体见附表3-1。3.1.1.5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12月底,全县发展各类经济组织80个,其中农村合作组织17个,合作社会成员435人,带动农户610户,农民专业协会组织已达63个,协会成员13.45万人,带动农户3.35万户。各类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年实现销售额1.35亿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林牧渔各生产领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将大幅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能较好地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国内外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难题,可增强农民市场意识,推动“一村一品”发展。此外,专业合作组织还可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有利于改善农民在市场中地弱势地位,对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3.2 发展优势及潜力3.2.1 农业发展优势3.2.2.1 自然资源优势芜湖县地处沿江平圩区和皖南山地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形态复杂多样,表现出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多样性,其资源特点具体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由于芜湖县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气候区,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二是地形地貌及土壤种类多样性,具有不同适应性,具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三是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芜湖县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每一种生物资源均具有独自生存环境和开发潜力和优势。四是丰富的水域资源,储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芜湖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芜湖县西北部平圩区富嵌着湖泊、沟渠和滩地等丰富的湿地资源,其发展各种名特优水产品有着夺天独厚的优势。从自然资源角度看,芜湖县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将为建设“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必备的资源要素。3.2.2.2 区位和市场资源优势芜湖县毗邻芜湖市,临近长三角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和中西部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优势。400公里辐射半径,涵盖了长三角经济圈的全部大中城市,系华中腹地主要城市向长三角经济圈梯度推进的承接地,具有承接华中腹地和长三角辐射的区位优势。芜湖县背靠华中腹地,面向长三角的都市群,消费市场具有三亿消费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将为芜湖县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一村一品”生产结构布局而生产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提供广阔市场空间。3.2.2.3 交通条件优势随着芜湖长江大桥建成,华东第二通道已顺利贯通,芜湖市已成为华中地区的节点城市,其交通战略地位仅次于上海、南京等交通枢纽城市而成为华东沿海城市通往内地的廊道之一。目前,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村村通”工程实施,市县镇村已建成完整的公路网络体系,制约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通“瓶颈”已基本消除。良好的交通条件将成为芜湖县实施农村产业结构深层次优化调整,推动“一村一品”实施的重要有利条件之一。加之,芜湖县紧邻芜湖市区,并已与市区构建了以公路、铁路、河运齐头并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将成为芜湖县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之一。3.2.2.4 人力资源优势分析据统计资料,2006年,芜湖县农村劳动力23.69万人,其中直接或兼职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9.81万人。从农村劳动力素质构成来看,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构成素质逐年提高。我县每年有50006000初高中毕业生,扣除继续入学20003000人外,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均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得到提高。随着芜湖县实施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农业专业技术学历教育,每年有20003000人获得相应农业专业技术,从而使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数量逐年增加。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市场意识逐步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芜湖县农民已形成了浓烈的市场经济意识,积累了丰富的开拓市场的经验。从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变化情况来看,已经具备了符合“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基本要求。3.2.2.5 政策和环境优势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尽快使芜湖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实现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芜湖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的目标。为此,芜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五大三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促进芜湖县现代农业建设,芜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从税收减免、资金和技术支持、政策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配套措施。这将为建立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的合理产业布局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3.3困难与挑战3.3.1 面临的困难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与以往推行的专业村有本质区别,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规模农业;二是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是建立在现代物质和技术上条件下的优质农业;三是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是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基础上的效益农业。芜湖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推行“专业村”实施,但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既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也存在一定困难与问题,具体看,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市场需求变化快周期短,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衔接,结果导致农业效益低,从而导致“专业村”发展缓慢或失败。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劳均土地资源数量少,导致规模经营受阻,农民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产品市场供给半径小,供给与需求平衡性差,农产品市场风险大。四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规模和产业链效益不明显。五是村级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缺乏科学性。要推进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重在通过规划加之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违背规律,人与愿违,得不偿失。因此,实现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3.3.2 面临的挑战实现现代农业的“一村一品”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在实施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尚无土地集中调控能力。由于土地农户分散经营,地方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据经济手段进行规范引导,难以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非农产业就业途径拓展和非农产业劳动力比较收益较高,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这是一把双刃剑,既缓解劳动力和土地配比失调矛盾,有利于实施“一村一品”的结构优化调整和规模经营,但同时也使部分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三是农村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日趋加重,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优质环境条件也将逐步散失,而市场对优质和食用安全性高的食品需求逐年增加,而满足绿色农品生产环境条件的土地逐年减少。因此,通过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提升“一村一品”竞争力,实现高附加值产业,面临新的挑战。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4.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1.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中心目标,着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抓住“中部崛起”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东向战略,依托各级农业科技部门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发挥资源、区位和人力等综合优势,依村区产业布局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品”实施,逐步建立科学、合理、优质和高效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体系,全面提升粮油棉、蔬菜、水产、畜牧、苗木以及中药材等产业,力争用1年时间,将芜湖县建成与现代工业化城市(镇)相互依存,具有明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4.1.2 基本思路4.1.1 应用创新理念,发挥农业综合功能用创新理念,引导“一村一品”实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食品、原料、就业、生态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的综合功能,使农村和农业在芜湖县全面实现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保驾护航的稳定器作用。4.1.2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农品,提升特色产业依据芜湖县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区位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适合县情和村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1.3 立足于优势产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根据芜湖县的农业资源特点,“一村一品”布局将着力于优质粮油棉、苗木花卉、蔬菜与食用菌、经果林与中药材、畜禽与珍禽、名特优水产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延伸,依次推进农业产业跨进,延伸和拓展产业链。4.1.4 围绕农业面源和点源污染治理,建立生态循环经济体系“一村一品”布局将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将畜禽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应用,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种养加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方式。4.1.2.5 将农产品生产与农业产业化加工体系配套建设将产品生产基地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原料生产基地相结合,逐步建立符合村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村一品”组织生产体系,逐步实施分户生产经营向规模生产经营方向发展,提高生产与市场的衔接性,延伸和拓展产业链,降低“一村一品”实施的市场风险性。4.1.3 基本原则4.1.3.1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一村一品”实施将依据芜湖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力争做到与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相协调,依据芜湖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布局,并按照不同空间布局和产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对重点规划实施内容和建设项目提出分步实施目标时序,以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4.1.3.2坚持用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一村一品”实施将立足于芜湖县各地资源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在主导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将充分考虑产业现状、资源基础和市场发展潜力,因地制宜予以确定。在品种确定和实施重点等方面,将根据自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一村一品”将突出加快和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4.1.3.3坚持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原则“一村一品”实施将在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示范片、示范区等形式,逐步引导农户实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专门技术部门将根据自身的业务内容,制定相应扶持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和科技支持等各种综合措施,鼓励引导农户和企业参与实施“一村一品”。4.1.3.4 坚持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原则“一村一品”实施将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在构建“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蓝图的同时,力争做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推进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镇村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1.3.5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市场运作,重点项目支持原则“一村一品”实施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和宏观控制,各相关专业部分提供高效配套服务,逐步为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以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户和企业参与“一村一品”实施,推进“一村一品”的实施。4.2 发展目标4.2.1 种植业发展目标稳定粮油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比例,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提高精品产品比例,着力发展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种植业以优质水稻、优质油菜、优质棉花、蔬菜(瓜果)、蚕桑、皖南优质烟叶及中药材六大类产品为主导产品。“一村一品”具体发展目标如下表:附表4-1 种植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一览表序号产品类别种植面积(万亩)产品产量(万吨)优质品种率(%)年份年份年份2006201020152006201020152006201020151优质水稻19.4024.6024.609.3512.3013.908090982优质油菜2022.5252.903.604.5090981003优质棉花1.953.604.754.1810.364.75951001004皖南优质烟1.202.102.600.190.340.421001001005中药材0.541.002.000.180.320.609090906蔬菜瓜果1.302.353.152.804.806.50951001004.2.2 畜牧业发展目标畜牧业以牛、羊、畜为主导产品,着力发展本地特色畜禽产品,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以发展本地圩猪、本地山羊、土鸡、麻鸭、黑鹅养殖为重点,兼顾养殖良种引进和本地品种改良,重点扶持畜禽分前产加工产业,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一村一品”具体养殖规模如下表:附表4-2 畜牧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一览表序号产品类别养殖规模(万头、万羽)产品产量(吨)优质品种(%)年份年份年份2006201020152006201020152006201020151生猪1.523.56.091230123600901001002羊1000(只)2000(只)2000(只)2040401001001003兔1000(只)5000(只)20000(只)31560981001004家禽492885208541肉禽481865204557901058514100809510042蛋禽11204011002000400080951004.2.3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推行生态渔业发展,全面提高水平品质量,打造品牌产品。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水域条件的生态养殖高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健康养殖。并依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建立合理区域分工布局,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和优势水产品养殖规模,优化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大幅度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一村一品” 具体发展目标如下表:附表1-1 水产养殖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一览表序号产品类别养殖规模(亩、m2)产品产量(吨、万只)优质品种率(%)年份年份年份2006201020152006201020152006201020151(青)虾类630090009500234.50411.5065090951002蟹类5500700085008811524090901003鱼类1360001400001550002200023500270008090953.1鳜鱼1000200030009519028595981003.2斑点叉尾鮰1001000200027270540981001004三角幼蚌3200(m2)6000( m2)5000 (m2)960(万只)4500(万只)15000(万只)90951004.2.4经果苗木产业发展目标以生态经济学为原理,经果(景观)苗木将围绕改善芜湖县生态环境为核心目标,优化品种结构,建立多层次立体生态经济林和高效经果林,以生态林、景观林和经果为主体,以发展林果兼用型复合林为切入点,重点建设景观林、生态观光休闲型经果林和景观苗木基地为主体。 “一村一品” 具体发展目标如下见:附表4-4 经果苗木产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一览表序号产品类别栽植规模(亩)产品产量(万吨、万株、万 m2)年 份年 份2005201020152005201020151景观苗木花卉1.1景观苗木310050007800310万株500万株780万株1.2草坪6001500200042万m290万m2128万m22经果林2.1板栗5001000200048162.2油桃3500600090002800480072002.3李子2000400050001600320040002.4葡萄6001000150048080012002.5柿子2005005003007507502.6雷竹2005001000200500

    注意事项

    本文(芜湖县现代农业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