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doc

    • 资源ID:50937686       资源大小:28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doc

    -1-自动化专业: 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管结合,强弱并重,软硬兼施”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等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现代意义的自动化:(用人工传感器)各种环境变量的感知的机械化和集成。(感知)(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和控制)(用装置进行)机械动作或以处理信息对人通信的“信息动作”。(执行) 存储的信息 机械执行器 => 对环境的动作 计算机化的处理和决策 人工传感器 显示 => 对人的建议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4用存储的信息 3知 机械存储 对环境的动作1感 计算机化的处理和决策人工传感器 2传 显示 对人的建议CPS(cyber physics society)信息与物理社会-2-一、课程概况课程性质:工科本科电类自动化、物流工程等专业等年纪学生一门专业前沿课程。课程目的与任务: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掌握典型的交通信息检测、交通信息传播、交通系统决策和控制等技术; 以交通系统智能化为例,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有实际领域应用前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3-一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况一、背景问题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有限制,投资巨大,作用都发挥了吗?交通问题决定区域竞争力,如何减少经济损失?面向人和物的移动、输送、如何培育现代服务业?交通问题日趋严峻拥堵、事故、环境、能源背景:城市道路的增长与机动车的增长相比严重失调重要交叉口超负荷运行,交叉路口堵塞,疏导不及时时常造成整个路段或地区完全拥堵交通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二、智能交通系统的提出1)一种为交通运输节省金钱、节省时间和生命,并可为使用者提供附加服务的新方法;2)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同时,保障生命的安全。三、四、智能交通系统信息链 (感) (传) (知) (用)数据获取 数据通信 数据处理 信息分布 信息利用1、 检测器 1、光纤 1、融合 1、可变信息板 1、路径指导2、 自动定位 2、移动通信 2、识别 2、互联网 2、3、 视频监控 3、短程微波 3、合计 3、广播 3、交通信息4、 天气 4、预测 物理空间 信息空间 体现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交互五、发展概况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 VICS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先进道路支缓系统 AHS-4-四 交通系统的本质特征分析交 通 需 求:人与物的空间移动(及时、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交 通 系 统:基础设施(道路)、运载工具(车)、运载对象(人 物)组成的有机整体。交 通 对 象:(人、货物)借用交通工具(汽车、船舶、火车、飞机等)在交通设施交通的系统观:整体性、时间与空间、复杂性、随机性特 征:供给不可存储、连续过程、网络化、复杂系统、层次结构智能交通系统有一系列用于运输网络管理的先进技术以及为出行者提供的多种服务所组成。-5-ITS技术的基础:三大核心要素:信息、通信、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ITS技术的核心:信息的采集、处理、融合和服务 数据采集:视频数据采集 GPS数据采集 检测平台:利用智能处理方法获得检测结果 服务平台:为交通管理及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五 智能交通系统定义及内涵ITS由一系列以有线和无线为基础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技术构成。当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和车内时,这些技术帮助监视和管理交通;流,减少拥挤,为出行者提供可选路线、提高生产率,保障安全,节约时间和费用。目 标: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潜力,建立安全、便捷、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交通体系。范 围:先进技术 + 综合服务途 径:信息灵通 相互协调 智能决策手 段:多学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融合 = 交通工程 + 系统工程 + 智能技术 + 控制技术 + 效 果:通过信息的采集、处理、融合、实现信息共享与系统整合,并提供多种服务,达成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运输成本,减轻环境影响,提升运输效率。六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产 生:系统复杂化和信息交换带来的问题:TTS是复杂系统,依赖大量信息的交换。1) 难以考虑全面2) 设计出发点不同3) 产品发展快构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以监控为主要的交通工程系统初级智能交通系统数学模型模型智能交通系统数学模型知识模型高级智能交通系统-6-原理:1) 定义:系统体系、规格说明、协同方式2) 包括:逻辑框架、物理框架、标准化要求3) 判定它的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心系统: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排放管理、紧急事物管理、公共交通管理、过境管理、车队和货运管理、商用车管理、规划智能交通(ITS):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导航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自动公路系统、智能交通安全系统、智能物理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1、 交通管理与规划:1) 交通法规监督与执行2) 交通运输规划支持3) 基础设施维护管理4) 交通控制5) 需求管理6) 紧急事件管理交通管理信息的来源交通管理决策辅助和支持提供交通管理和监控的实施手段2、电子收费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3、出行者信息在途公共交通信息服务、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路径诱导及导航服务、出行前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视野范围扩展、纵向防撞、横向防撞、交叉路口防撞、安全状况检测、碰撞前乘员保护、自动车辆驾驶5、紧急事件与安全紧急情况确认及个人安全、紧急车辆管理、危险品及事故通告、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汇处的安全服务6、运营的安全服务公交规则、车辆监视、公交运营管理、一般货物运输管理、特种运输的管理车载设备:乘客计数、自动定位、紧急呼救、双向通信数字公交站亭:车辆监控与大屏幕显示、公交运营管理、分调度中心的协调调度、公交信息采集7、综合运输:交换客货运信息资源、提供旅客联运服务、提供货运联运服务8、自动公路交通系统的信息与检测1、 交通系统的描述1) 不同视角:道路、车辆、乘客(驾驶员)、环境、信息2) 信息属性:静态信息(强调空间属性)路网结构动态信息(强调时间属性) 3) 交通状态信息2、 典型交通流参数:速度、流量、密度(三个基本交通流参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速度:分为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即: 区间平均车速(较多使用):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之比。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所有车辆行程车速的调和平均值。即:S:路段长度、:第i辆车的行驶时间、n:观测到的车辆数、:第i辆车行车速度流量: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机动车交通流量、非机动车交通流量、行人交通流量。一般不加以说明,指机动车交通流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密度:指交通流(车流)密度,是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N为一段路内的车辆数)车头时距:是指连续行驶的前身两辆车通过行车道上(或某一断面)某一点的时间差。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两种空间占有率:指在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度之比。表达式为:式中:-空间占有率-第i辆车的长度S -观测路段总长度-9-时间占有率:在道路的任意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积值与观测总时间之比式中:时间占有率、T:观测总时间、:第i辆车通过的时间、n:观测时间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流量、密度、速度 三者的关系,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极大流量:QV曲线上的峰值临界速度:即流量达到极大值时的速度最佳密度: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阻塞密度:车辆密集到所有车辆基本上无法移动的密度畅通速度:车流密度趋于0,车辆可以畅行无阻的平均速度3、 交通信息检测1) 目的:掌握相关个体及交通系统的状态,为控制和决策服务2) 作用: ITS的依托和载体3) 方法:直接检测与间接检测4) 对象:Who Where What典型车辆自动识别技术1、 车牌(Who)车牌的性质和属性(车牌是车的唯一标识,是车的身份)2、 车牌识别定义:车牌识别主要指光学识别,是指不依赖于电子信号,利用光学特性,基于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从而辨识车辆身份的一种技术识别方法:光学识别(视频识别)-10-OCR技术识别的工作流程交通实际视频 图像采集 车辆图像 图像传送 识别核心 识别结果 计算机应用(管理模版)图像采集:是指从实际环境中或者交通视频中获取图像,可通过照相设备间接获取,也可使用图像采集卡采集。 识别核心:为整个系统的工作核心。OCR技术识别一般流程图像输入 图像前处理 车牌定位 字元切割 字元正规化 字元 输出结果视频指标 预处理 车牌定位 字符切割 字符正规化 识别结果传统结构方式的缺陷识别率:实际图像由于关照,车辆运动,气候,摄像精度等影响,与实验室差别很大,造成识别率大幅降低可靠性:一般中低挡工控机无法适应这些环境,故障率高兼容性:所有工作均在操作系统下运行,必须考虑“x机硬件”稳定性:识别核心由于必须与管理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对于有时车辆管系统加入,维护,升级车牌识别核心。硬件结构:嵌入式一律化结构方式的基本结构(dsp,fpga)优点:(1)识别与管理相分离,应用更加广泛(2)识别核心位于前端,遍自动控制摄像头成为可能,将识别模块与摄像头集成在一个箱体内。对环境适应性大大增强。 固定一体式车牌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码自动判别车牌颜色自动摄取通行车辆车牌图像记录通行车辆前部特性图像-11-移动式车牌识别系统;使用车牌识别的黑名单筛选(实行通行管理)雷达测速(雷达触发的速率抓拍)实时视频抓拍(违章,超速抓拍)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RFID技术特点1.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2.通过视频信号(无线电源)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3.无须人工干预,实现多目标,大批量,快速识别4.耐高温,适应恶劣环境,工作距离远5.唯一标识,数据容量大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RFID原理控制器 RFID天线及速写器 RFID标签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推广的手机支付RF-SIM卡技术就是应用该频率,而且该项的核心技术就掌握在国民技术、中科讯联等中国企业手中,有可能会被推广为国际标准),5.8G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RFID频段1M以下低频(饭卡) 1M 几十M高频 几十M 9超高频1G 微波频段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适应领域: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从大型远距离UHF标签到细小的UHF标签。可以为客户做定制化生产,满足各种要求。满足国际ISO15693、ISO18000-6B、EPC G2等多种标准,采用不同的天线设计和封装材料可制成多种形式的标签,如车辆标签、货盘标签、物流标签、金属标签、图书标签、液体标签、人员门禁标签、门票标签、行李标签等。客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定制相应的电子标签。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RFID标签,天线和读写器部分基于RFID技术标签,相当于车辆身份证存入车牌及其他车辆特性信息电子标签由专用芯片,微带天线,范拆卸装置等组成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车牌 原理与系统由读写设备,天线和计算机组成基站,不停车远距离读取转向标签 基于PFID技术的电子车辆 方案基站布沿在关键路b或路段,城市出入D通过网络通讯,可以利用车载终端,手持式终端进行车牌检查 -12-电子车牌与智能交通1. 车辆管理,防盗,肇事追查2. 智能公交,brt,轨道交通3. 交通调查,交通状态检查4. 通行与停车管理5. 交通诱导6. 电子支付基于RFID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应用:其他应用,信息发布,规责征稽,交通组织, 安全管理,路面执法电子车牌:采用无源模式 公共信息交换平台 防拆卸 电子车牌信息 全球唯一序列号 可反复擦写 电监测点电子车牌信息采集:实现远距离,不停车信息采集可以实现动态识别车牌身份和管理状态 -13-典型车辆定位技术为什么需要定位?1 交通运输工具的位置是变化的2 获其动态位置及相应的状态是进行有效监控段距离定标1段距离定标是一种支持车 路通信的方式2信标提供短程通信并可在有限的视谱上以高速转发数据3.可用于单向周期性广播,双向广播和接收或双向点对点通信4.可用于电子收费,车辆自动识别,商业车辆运行(cvo)交通管理。车 车通信微波信标和信标定位,红外线信标1. 在欧洲和日本2. Cept(东盟)将63GHz频段分配给车 车通信3. 在美国,产品多为915 MHz频段,但PHWA正向FCC提出申请,将5.8GHz频段分配给ITS应用车 路旁的信标类型有3种1. 定位信标,定位信标发送信号以确定其位置,地图坐标,路段取向及信标数目2. 信息信标:信息信标既发送定位,信号又通过电中继当前路况和交通信息3. 通信信标:单独通信信标是用来和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的-14-通信原理1. 信标系统典型的采用专用段距离通信协议(dsrg)2. 当车辆经过信标时,就可以通过信标向中心主机发送测得的行程时间和历经信号灯的等待时间,同时它可以从信标接收到返回的相关定位和引导信息信标应用1. 车辆定位与导航2. 车辆自动识别3. 交通管理和车 车相互通信4. 电子收费典型应用系统EUROSCOUT系统优缺点优点:信标通信可提供高速传输率,有效的位置标定,面向定位的交通信息以及能在特殊的道路上或特殊车道内精确探测和测量车辆参数缺点:不足之处是通信区有限且通信是间隔的,而且系统安装和维护费用高。-15-GPS技术GPS定位系统(1) GPS全部意义为导航卫星测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名(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2) GPS定位系统是美国耗资200亿美元,历时20年建立的服务于全球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目前在地球上空已有27颗卫星(包含3颗备份卫星)在运行。(3) GPS定位系统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系统组成: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监控站、注入站主控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法尔扎空军基地 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时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16-空间部分:1、卫星分布组成:由24颗工作卫星 2、卫星分布情况 3、GPS卫星位置载波:L段双频L1 1375.42MHz(微波),L2 1227.60MHz卫星识别:码分多址(CDMA)测距码:C/A码(民用),P码(美军方及特殊授权户)导航数据:卫星的轨道坐标、卫星钟差方程式参数、电离层延迟修正用户部分:组成:GPS 接收机、气象仪器、计算机、钢尺等仪器组成GPS接收机:天线单元。信号处理部分、记录装置、电源天线:单极锥形天线带扼流线圈的振子天线 螺旋形天线信号处理部分:GPS接收机的核心部分:进行滤波和信号处理-17-GPS接收机的基本类型:大地型、导航型、授时型GPS系统的定位原理:伪码定位原理和差分GPS工作原理伪码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进过计算求得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当卫星时钟和用户时钟同步,卫星和用户间的距离:r=ct若考虑卫星时钟和用户时钟在钟差伪距=+c差分GPS定位原理(价格高昂)1、GPS系统的特点:能为全球任何地点或近地用户提供连续的全球导航服务2、定位精度:GPS能为各种用户提供导航信息,三维定位装置信息。三维速度信息、和精确时间信息-18-3、接近实时定位:从启动到捕获卫星至精确定位,最长时间为30s,定位刷新时间只需1S或0.5s4、被动性全天候导航:隐蔽性好、可以容纳无限用户5、抗干扰能力强6、无直接使用费GPS导航系统:利用接收GPS信号对机动目标进行监控和定位并根据航速情况对其进行优化和指导典型GPS应用系统-基于GPS技术的车辆监控管理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存储的信息是经过地理偏码的地理位置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特征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依据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监控和导航-19-典型道路信息检测方法 环形线圈检测技术检测原理:利用车辆通过实地感线圈的电感变化组成:环形线圈车辆传感器、传输馈线、检测处理单元可检测的交通参数:车流量、道路占有率、车辆类型(模式识别)、车速(双线圈) 应用:1)基于环形线圈车流量和车道占有率的统计 2)车辆识别分类(共12类):利用车辆的检测卡等速采集环形线圈频率变化的信息 (公交车) (桑塔纳)技术评价基于环形线圈的车速估计(双线圈)优点:可靠、用量大、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和维护、成本较低-20-缺点:1.线圈必需直接埋入车道,造成交通暂时受阻 2.埋线圈的切缝软化了路面,容易使路面受损,尤其是有信号控制的十字路口,路面损坏更严重 3.感应线圈容易受冰冻,路基下沉,盐碱自然环境影响 4.由于测量原理的限制拥堵,车间距离小于3cm的时候,检测精度大幅度降低,以至于无法检测雷达测速技术 雷达测速仪:反射波频率和振幅 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 应用:用于超速的测定(与摄像机连用)微波检测技术远程交通微波检测器 RTMS(remote transport microwave se?) 不存在盲区问题1.可侧向方式检测多车道,可安装于立柱或类似结构上-21-视频检测技术原理:1。通过视频摄像机作传感器 2。在视频范围内设置虚拟线圈优点:1。交通视频检测技术可以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2。可根据需要移动检测线圈 3。直观可靠,安装调试维护方便缺点:容易受恶劣天气、灯光、阴影等环境因数的影响 汽车的动态阴影也会带来干扰应用:人、车、路的检测(行人检测,自动乘客计数) 智能车辆、车辆辅助驾驶浮动车辆检测技术(FCD-Floating Car Data)定义:一般指安装了车载GPS定位装置并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和出租车-22-浮动车提供的信息和作用:实时的车辆位置、速度等运行状态信息,可应用于检测和估计实际的道路交通状态信息用浮动车检测交通状态的特点:浮动车除了内部装备有定位和无线通信设备外,运行方式和普通车辆没有区别FCD原理:1.车辆作为移动传感器 2.车辆发送位置信息和其他数据 3.有规律发送或硬件触发 4.采用公用或自由无线网络 5.依靠专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6.建立专用估计模型-23-技术特点:1.可以获取路段/路网状态(而不是断面/点) 2.对于采集行程时间是理想的传感器 3.需要足够的GPS采样率:要保证足够大的GPS采样频率 4.需要足够的GPS覆盖率:装有GPS的车辆要有一定的数量 5.成本低,覆盖面广基于浮动车的道路交通状态检测系统 数据采集 中心处理 信息显示 典型应用:1.实时交通状况监控 2.城市交通诱导 3.交通管理和控制 4.交通广播 5.动态导航 6.社会公共出行服务 7.道路检测 8.不同时段路网交通状况对比分析 9.路面LED交通信息发布于诱导-24-2-5 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典型交通信息系统组成:(1) 现成设备部分(2) 中心设备积分(3) 信息传输网络 功能(1) 向现场设备发出指令(闭路电视,CCTV,可变信息报RMS,公路路流广播)(2) 在现场设备接收指令并对其进行应答后接收,现场发回确认信息(3) 从各种交通检测获取交通数据(4) 监视现场设备的工作状态(5) 交通实体间的协调 传输媒介-25-有线 (1)屏蔽双绞线 优点:减少电磁辐射干扰,信息损失小,信号能传播的距离远 缺点:成本比非屏蔽的双绞线高,施工成本加大,因为附加的屏蔽层体积和重量使施工较难,屏蔽层的电接地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同轴电缆 优点:可传输的信号带宽比双绞线大 (3)光纤:传输的是调制的光信号,有着极大的信息带宽 优点:对环境的变化和电磁干扰不敏感,传输距离远,传输带宽最大,速度最高,能达50KM甚至更远而不需中转站无线 (1)区域无线广播网络(覆盖范围较窄) (2)地面微波链路(主要用于点对点通信)-26- (3)蜂窝无线网络 常见类型 GSM网络(PCS1900)CDMA网络 3G网络 FDMA TDM PDC FACS AMPS等 (4)卫星通信系统(以卫星作为中转站转发微波信号) 覆盖范围最广的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不易普及使用类型数据信息 来源:来自系统检测站匝道控制机和可变信息段 特点:信息传输时的数据包小,所需带宽较窄-27-声音信息: 来源:来的紧急救援,调试等,可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视频图象信息 来源:CCTV摄 特点:传输时需要较宽的带宽接入方式 有线接入,无线接入(专用短程通信 DSRC),固定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28-26交通信息处理 1为什么要进行处理?(1) 过虑补充 目的 改善可靠性(2) 规律分析预测 目的 提高预见性(3) 数据压缩,解压 目的 增强传输性能 数据压缩处理技术无损压缩技术: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 压缩率爱限制 一般为2:1或5:1 有损压缩技术:允许损失一定的信息图像和语音压缩码标准2 交通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信息融合定义: -29-1、 通过中心数据处理器把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2、 使数据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3、 使它产生的输出信息比各个部分分别处理产生的信息总和要更有价值。信息融合模式1、 像素级融合(地层次融合):即对采集的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就融合;2、 特征级融合(特征提取后进行融合):实现了可观的信息压缩;3、 决策级融合 (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融合)。交通信息融合处理方法(1)(2)利用对象的统计特征和概率模型进行操作的方法;(3)-30-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驾驶;传感器类型:视频传感器;GPS导航仪;雷达传感器交通流和行程时间预测技术交通流预测:(1) 利用各种检测设备获得的实时信息通过各种预测模型和方法获得;(2) 即在时刻t对下一决策时刻(t+t1)的交通流做出短期预测,预测时间跨度一般不超过15min(3) 准确可靠行程时间预测在智能交通中 无论是动态路径诱导还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行程时间预测是一个关键环节。(2)行程时间预测要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两方面的需求;(3)交通网络复杂,预测行程时间绝非易事。分类:(1)个别行程时间:是指驾驶员通过某条路所需要时间,一般用速度和距离来表达; (2)平均行程时间(有用):指在一定时期P内线路R上N辆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公交车达到时间预测技术(1)(2)缓解等候乘客的焦急情绪,方便乘客乘坐或换乘公交车,吸引更多的出行者坐公交车;(3)提高公交系统运营效率。基于GPS的实时公交车辆到达时间的预测方法(1) 基于实时更新的道路路段平均速度体现;(2) 将道路路段平均速度作为到达时间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交通信息平台1、 IST共用信息平台概述集成(Integration)-ITS的重要内容之一集成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促进ITS整体效益发挥的重要途径共用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doc)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