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意识与能力控制程序.doc
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培训意识与能力控制程序 10 20 30 40 50 5.15.1.1 5.1.2 5.25.2.1 5.2.2 535.31 5.45.4.1 5.4.2 5.4.3 5.4.4 6061 62621 622 6.36.3.1 6.3.2 6.46.4.1 6.4.2 643 6.56.5.1 6.5.2 6.5.3 6.6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76.7.1 6.7.2 6.7.3 6.8 7.07.17.27.37.4 8.08.18.28.38.4 目的为配合公司发展目标,增强员工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及强化环境和品质及意识,发挥内在潜能,以提高效率达到提供客户高品质之产品与服务。 适应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的环境、品质及其他教育培训。 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定义新员工新进入本公司的,尚处于试用期的员工。 职责与权限 副厂长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及综合各部门之培训要求,拟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 负责环境、品质等培训的监督检查。 总务课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联系ISO顾问公司或外间机构,对员工进行公司内部培训或外出受训。 培训负责人负责员工的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的保存。 各部门申报本部门之培训需求。 教育培训计划之执行、评核及记录。 负责对新调入本部门的员工进行相关的环境,品质及其他培训。 实施员工之在职训练和本部门相关环境、品质培训的再提高。 程序培训大纲 目的培训对象担当部门培训指导者培训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概念及公司品质等的初步了解所有新进人员总务课人事负责人1、环保基础知识2、品质环境方针 增强环境意识,取得对方针/目标/指标的理解,培养个人责任感,了解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全体员工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1、环保意识识别2、环境基础知识3、相关管理二级文件4、作业指导书5、方针目标指标等6、安全火灾的预防和应急提高执行相应职责的能力,改进环境管理,增强环境意识,取得方针目标和指标的理解,明确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基层管理者(1包括需能力测定的特殊岗位人员)工程技术课相关人员1、相关管理文件及作业指导书2、应急响应措施3、相关法律法规4、方针及目标指标5、化学危险品的MSDS数据掌握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理解文件内容,使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更有效地贯彻执行中高层管理者总务课外训或发放培训资料1、品质及环境手册2、ISO14001与ISO9001标准条款3、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4、方针及目标指标掌握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理解文件内容,掌握内部审核的方法和技术审核员及高层管者总务课外请顾问公司1、品质及环境手册和程序文件2、ISO14001与ISO9001标准条款3、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4、方针及目标指标 计划副厂长需根据公司发展要求,拟定年度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 副厂长每季度结束时,召集各部门主管举行会议,讨论培训成果,商讨提高和改进的方法依据培训大纲的原则,制定出更好的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的准备工程技术课文控中心人员需准备相关培训资料,若缺少需及时申请购买。 培训指导者在培训前对培训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培训的实施。被培训人员在受训前,需在培训出席人员签到表上签名,培训负责人监督执行。 公司培训负责人安排人员对培训内容做记录,整理成书面形式,交指导老师审核。 培训结束后,培训指导者须对参加培训者进行评核(需要时,可进行考试)以确定是否合格通过培训,然后将结果通知培训负责人记入于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上,进行保存。能力的测定副厂长须对公司内从事特殊岗位的人安排进行培训和能力测定,并将结果记入特殊岗位能力测定表中,只有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方可安排从事该工作。 公司内特殊岗位及能力测定依据分别是: 特殊岗位名称培训内容1、义务消防队成员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法规等2、消防负责人消防法规及消防指挥操作技巧等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及管理者各种化学品的MSDS资料及化学物品的贮藏注意事项4、ISO内审员管理体系培训(外部培训)5、重要环境因素相关岗位(含废水,废气,噪声处理的担当者,清洁工,纸/水/电/原材料的管理者)ISO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及方案等,以及各种节约措施的实施情况,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6、内部监测员有关的环境科学与技术,审核程序,设施运行的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有关资料,进行申核所依据的环境管理体系与有关标准。7、因素识别人员环境因素识别的时态、状态和影响类别;识别的具体方法及公司的运作流程。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搜集人员环境保护法及公司的运作流程9、财务财务会计管理制度10、总务人事管理制度,劳工法令11、设备操作员电水机的操作指导书及说明书等相关机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等12、IPQC相关程序与技术规范/标准(ISO9001二级与三级文件),检测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操作,产品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不合格的判断与处理13、QAIQC相关程序与技术规范/标准(ISO9001二级与三级文件),抽样方案MIL-STD-105D,检验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操作,产品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不合格的判断与处理14、仪表校正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规范与标准,生产用计量器具的使用规范与标准,检测用计量器具的使用规范与标准培训负责人须将特殊岗位人员的能力测定依据(证书或特殊岗位能力测定表)等存档保存。 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方式分为:口试、笔试或实际操作. 笔试:在职人员或新员工在教育培训结束后,以笔试的方式测试,方式为事先复印考卷笔试 对于环境管理公司通过环境体系审核等方式,检查,评估培训的有效性。 各部门每年一次对培训结果(必要时可考试)进行考核并做好相关记录,以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新进人员及在职人员之教育培训记录,由培训负责人记录于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连同培训出席人员签到表进行保管存档. 总务课应安排员工接受不定期外间机构来厂培训或按受厂外之教育培训,建档记录于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上 评估之合格分数,由讲师自行订定,如无特殊规定,一般以60分以上为及格标准. 对应参加教育培训而未参加者或成绩未合格者,主办部门应安排补训或重考事宜,否则将其调离承担相应职责的岗位. 文件与记录之管理教育培训之教材由培训部门或讲师自行编订,并于工程技术课文控中心存档备查. 所有培训记录表单及证件(复印件)或结业证明文件(复印件)需由培训负责人存档备查.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需保存至员工离职为止. 总务课依据员工个人培训记录之考核成绩,作为年底考试成绩及升职参考。 相关方的培训(在厂区作业的人员) 相关方名称相关部门培训内容维修承包方修理提出部门废弃物处理的控制要求应急处理的控制要求运输承包方生管课废气排放的控制要求噪声排放的控制要求应急处理的控制要求建设项目承包方工程技术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记录培训负责人须将月培训计划保存二年。培训负责人须将培训出席人员签到表保存二年。培训负责人须将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保存至员工离职为止。培训负责人须将特殊岗位能力测定表保存至员工离职为止。 附件月培训计划培训出席人员签到表个人培训履历记录表特殊岗目的 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意识,推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培训、委外培训和员工的业余进修等。 3. 职责 3.1各部门在每年年末根据部门实际需要, 填报年度培训需求报表,汇交行政部。 3.2行政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员工培训大纲, 按部门年度培训需求表及岗位要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及相应的追踪和资料的管理。 3.3各有关部门配合行政部对所属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3.4厂长负责对员工培训大纲、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审批。 4.工作程序(内部培训和委外培训) 4.1培训范围 根据岗位要求或培训课题,由申请部门或行政部确定受训人员名单。 4.2培训类别 4.2.1新员工培训时间及内容: a)新进员工培训在试用期(三个月)内完成。 b)公司简介:公司的质量安全环境方针、目标,公司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 C)三级安全教育内容如下: 1)厂级教育包括消防安全、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环境保护知识、防护用品使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2)部门教育包括相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工艺流程,劳动安全卫生状况、主要环境因素、危害因素,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等内容。 3)班组教育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 4.2.2新员工培训由相关部门协助、行政部负责。 4.2.3厂级教育以试卷考核为主,考核成绩记入员工培训履历表;部门及班组教育以日常工作考核为主。 4.2.4在职员工培训 a)特殊作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 b)安全环保办负责统计特殊作业人员清单。 b)相关部门协助行政部联系由政府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 d)新进的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否则必须参加相应资格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方能上岗。 e)离岗或转岗人员必须在特殊作业人员清单中注明, f)特殊作业人员的证书由安全环保办统一存档保留。 g)行政部/安全环保办根据证书的有效期,及时告知主管部门联系相关培训。 4.2.5关键环境及安全岗位培训: a)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此项培训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b)企业其他管理负责人(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由安全环保办组织实施。 c)内审员培训由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d)废弃物分类处理人员、环保设备操作人员,化学品管理及使用人员由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4.2.6全员培训 a)组织全体员工每年进行消防或化学品泄漏演习,参加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知识培训。由安全环保办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 b)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及操作演练,由安全环保办协助管理者代表进行。 c)转岗人员必须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岗位安全教育及岗位操作规程培训,由相关部门负责。 d)其他业务方面的培训(计量管理人员、报关员、销售、采购、人事等方面)由相关部门提交培训申请,按4.5.3程序进行。 4.3培训方式 4.3.1内部培训由本公司内部人员或海虹系统其他兄弟单位人员担任厂内兼职讲师进行的培训。 4.3.2委外培训由公司聘请的咨询顾问公司或其他公司来厂授课或派员外出参加的各类培训。 4.4培训计划 行政部根据公司的质量安全环境的方针、目标,公司日常工作及发展的需要及员工培训大纲和本程序的其他相关要求,于每年初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厂长审核,经厂长批准后分步实施。 4.5培训程序 4.5.1年度培训计划中列明的内部培训在实施前由行政部发出培训通知,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所有培训项目实施应填写培训签到表。 4.5.2年度培训计划中列明的委外培训, 由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与行政部配合实施。 4.5.3非计划内的业务培训,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部门经理经厂长或部门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6培训的考核评审和处置 4.6.1公司付费的委外培训项目,考核评审由培训的有关部门进行并发出合格证明,公司保留考核结果的合格证明的复印件,受训人员保留合格证明的原件。 4.6.2内部培训 a)内部培训一般情况下由行政部组织和评审。 b)分散的或个别的培训,由主训人员进行考核评审后,将考核资料报行政部,由行政部保存和管理。 4.6.3培训结果的处置 a)培训考核合格者,在员工培训履历表上进行记录。培训考核不合格者,由主训人员提出补训要求,另期安排。行政部将培训结果,使用部门联系单知会相关部门。考试成绩将作为员工调动工作、晋升、评定工资待遇等的参考依据。 4.6.4培训档案的管理 a)培训档案:行政部负责建立员工培训履历表和考核评审的档案资料,作为评定员工工作能力、调动工作、晋升、评定工资等的参考依据。 b)培训记录:委外培训的考核合格证明以及内部培训教材、名单、试卷、成绩记录由行政部专人负责整理、保管等。 5.员工业余进修学习 5.1公司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进修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5.2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与业务工作有关的学习、培训,可向公司申请资助; 5.3申请资助的员工业余培训学习的申请程序 5.3.1员工在报名参加业余培训学习前,应先在行政部办理申请手续。 5.3.2行政主管、厂长或部门总经理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报总部人力资源部审核,经行政总裁或执行董事批准后,员工可报名参加培训学习,费用先由个人承担,待员工取得结业证明或毕业证书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 5.3.3同一课程只能报销一次,报销额最高为学费的。 5.3.4具体操作时对照文件员工业余进修资助办法执行。 6. 培训费用及报销程序 6.1由公司指定和安排的外部培训,公司报销全部培训费用。 6.2享受业余进修资助的培训, 由行政部核定报销额度。 6.3由公司利用业余时间统一组织安排的业务培训,本公司员工担任的兼职授课教师,可享受一定金额的补贴(30元/时)或等时的调休。 6.4参加委外培训及业余进修前,主管人员或申请人应在行政部办理登记申请手续并提供相关机构的培训资料,如培训通知或培训计划书等;其申请须获部门主管、厂长或其他上级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费用报销时, 先由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再到行政部备案并核定报销额度(报销人同时应提供培训结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等资料),由行政部主管审核签字,再经厂长审批后可至财务报销。不发放结业证书或其他证明资料的培训,须在行政部填写培训效果意见调查表。 7.支持文件 7.1文件管理程序 7.2员工培训大纲 7.3年度培训计划 7.4员工业余进修办法HHH ( 2001) HR008 8.记录 8.1部门年度培训需求表 8.2培训课程通知 8.3培训申请表 8.4员工培训履历表 8.5培训签到表 8.6特殊作业人员清单 8.7新进人员岗位培训考核表1. 目的1.1 合理确定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评价员工的能力。1.2 通过培训使职工明确其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要求。2. 适用范围2.1 适合于公司内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的能力确定、资格鉴定、培训、选聘、上岗考核、意识提高。3. 定义或术语3.1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3.2 教育:指学历,如大专、大本、硕士、博士等。3.3 技能:指各岗位人员实际的操作或运作能力,如木工的木器制作能力,设计人员的CAD绘图能力,管理人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3.4 经验:指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技能。3.5经验的记录:可以是个人在本职岗位上,对某项业务或项目的成/败的小结或体会(并非仅仅是做了几件工作的成绩表述)。4. 职责4.1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确保公司建立、实施、保持一体化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需的人力资源。4.2公司企业管理处可根据各部门的需求,确定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汇总、编制公司的岗位任职要求、岗位职责;负责人员的注册、调配和管理,共性培训的管理。4.3 各部门负责提出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可编制或选择本部门适当的岗位任职要求、岗位职责,并负责培训、招聘、考核、评价,确保所属员工达到规定的能力要求。4.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培训,确保员工达到所需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要求。5. 工作程序5.1 明确岗位任职要求、岗位职责5.1.1 各部门负责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确定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胜任本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职责要求,也可以编制本部门的岗位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5.1.2 企业管理处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根据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汇总、编制总公司的岗位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发布,作为对人员聘用、资格鉴定的依据。5.1.3 各部门应负责提高本部门员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了解其工作与顾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性(如:与内外顾客、与社会环境、与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与方针和目标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为实现方针、目标作出贡献。5.2 意识要求各部门管理者应确保员工认识到:a.所从事活动与顾客及产品质量的相关性、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效益;b.符合一体化方针、程序及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作出贡献;c.在执行一体化方针与程序,实现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准则的潜在后果。5.3人员的能力鉴定企业管理处负责组织各部门,依据各自选定的岗位任职要求、岗位职责和总公司人事管理文件员工考核暂行办法,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鉴定,确认是否满足。5.4 人员的培训或其他措施5.4.1 经资格鉴定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人员,各部门能解决的,可以确定通过培训或其他措施(例如:调配岗位、增加人员、招聘新员工替换等)达到规定的能力要求。5.4.2 对于人员能力,各部门自行采取措施有困难,需总公司协调解决的,可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批,报公司企业管理处审核,上报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或协调。5.4.3各部门提出共性的培训需求的,可由公司企业管理处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各部门的各种培训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的质量要求、环境要求和风险,确保有效性。5.4.4各部门应保留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5.5 培训和其他措施的评价5.5.1 各部门应及时对培训和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仍达不到岗位任职要求的,应重新采取措施。5.5.2 企业管理处对员工实施动态管理,按公司人事管理文件员工考核暂行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一次考核,对员工能否胜任岗位作出判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新的培训需求和采取其他措施的依据5.6 人员的选聘和上岗公司的人员选聘和上岗,应依据公司人事管理文件人事关系管理办法进行。6. 相关文件6.1公司人事管理文件员工考核暂行办法、人事关系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管理办法。6.2 岗位任职要求。6.3 岗位职责。7. 记录编号记录表格名称填写部门保存部门保存期限CX-07-01培训计划表各部门各部门1年2003年度执行文件集附表2.27.1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各部门企业管理处1年2003年度执行文件集附表2.27.2职工年度考核登记表各部门企业管理处1年2003年度执行文件集附表2.27.3年度考核汇总表各部门企业管理处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