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轨道交通测检测产品项目建议书.docx
泓域咨询/湘西轨道交通测检测产品项目建议书湘西轨道交通测检测产品项目建议书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8一、 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二、 行业在新技术方面未来发展趋势10三、 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2四、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13第二章 市场分析14一、 行业的市场空间14二、 行业竞争情况15三、 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16第三章 项目概况1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8二、 项目建设地点1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9五、 建设背景、规模20六、 项目建设进度21七、 环境影响21八、 建设投资估算2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24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5二、 建设方案2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6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突出重点经济区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31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35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六章 运营管理模式38一、 公司经营宗旨3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39四、 财务会计制度43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4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6二、 董事53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监事60第八章 发展规划63一、 公司发展规划63二、 保障措施64第九章 项目规划进度66一、 项目进度安排6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6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7第十章 节能说明68一、 项目节能概述6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9能耗分析一览表70三、 项目节能措施70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一章 技术方案分析7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7三、 质量管理78四、 设备选型方案7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9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供应8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1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83一、 人力资源配置83劳动定员一览表83二、 员工技能培训83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5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5二、 建设投资估算85建设投资估算表87三、 建设期利息8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8四、 流动资金89流动资金估算表89五、 项目总投资9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2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94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1三、 偿债能力分析10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3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105一、 项目招标依据105二、 项目招标范围105三、 招标要求105四、 招标组织方式106五、 招标信息发布107第十七章 项目总结108第十八章 附表附录1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0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5能耗分析一览表125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行业发展存在的机遇(1)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监测检测设备是高端装备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也是交通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2019年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2020年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装备体系,提高系统装备和技术标准的通用性,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下游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至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全国45个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已达到7,354.70公里;铁路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在建、已批项目规模已达3.19万亿元。到2035年,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全国61个城市在实施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规划线路总长达7,085.5公里。未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对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应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信息化与智能运维行业等市场前景广阔。(3)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为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我国交通科技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迎来了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安全检测业务可与新兴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研发并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知识软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和中国标准,逐步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主导发展的轨道交通技术链和产业链,引领行业各领域创新驱动智慧化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轨道交通关系国计民生,投资规模受国家宏观调控。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行业市场需求与轨道交通路网建设、移动装备车辆购置、轨道交通信息化投资规模息息相关。如出现国家重大产业政策调整的情况,可能会给行业发展带来挑战。(2)新冠疫情对行业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在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受到较大冲击。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和智能运维项目需要现场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在疫情区实施存在较大困难;国外疫情持续,国际贸易受疫情影响下降较多。疫情形势严峻给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及智能运维领域稳增长带来了较大挑战。二、 行业在新技术方面未来发展趋势1、开发安全综合检测系统目前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包括THDS系统、TADS系统、TFDS系统、TWDS系统、TPDS系统等,运用红外线、声学、光学、力学等多项技术对车辆运行安全的不同方面进行检测。但上述产品均为独立系统,国铁集团、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车辆站段需同时搭建运行多个监控平台对车辆运行安全进行保障。为更有效、便捷的实现多项参数实时预警与监控,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车辆状态综合分析评判,行业中企业拟开发安全综合检测系统,通过集中监控平台实现全功能保障。2、提升恶劣运行环境下安全检测设备运行稳定性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修设备是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广,随着川藏铁路等战略骨干通道的延伸,以及“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逐步贯通,行业内企业开展安全检测设备适应高寒、隧道、风沙等恶劣条件的技术研究,提升恶劣运行环境下设备运行稳定性,扩大产品应用范围。3、铁路设备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提升传统的铁路产品不具备智能识别、远程控制等功能,大量安全管理、操作及监控工作依赖人工完成,工作强度大,人员疲劳容易形成安全隐患。随着铁路行业建设和实施日益信息化,在铁路信息化系统中沉淀了大量的数据,为铁路设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型、物联网、云平台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创造条件。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系统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开展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可以使海量数据资料得到充分应用,显著提升货检、生产安全、工务维修管理、设备运维的自动化水平,保障作业质量、提高设备生产维修辅助决策效率,促进铁路运行安全。三、 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也在不断增长,客运及货运需求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铁路旅客和货物发送量逐年增长。2010201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6.76亿人次增长至36.60亿人次,增幅118.37%,年均增长9.07%,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下降至22.03亿人次,2021年增加至26.12亿人次;2010-2021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由36.43亿吨增长至47.74亿吨,增幅31.05%,年均增长2.82%。在车辆运行安全监测检测领域,车辆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技含量的增加,对车辆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现代化检测技术在车辆运行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展了以THDS系统、TADS系统、TEDS系统等为代表的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综合使用红外线、声学、图像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动车、客车、货车、机车运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测和安全预警。随着机车、车辆的大量开行,“流程最优化”的运维需求不断提升,站修全过程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运维管理装备得到了开发及推广运用,运维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铁路系统整体运行安全和运维方面,随着高清摄像头、云计算、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铁路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为铁路行车调度、救援指挥、防灾安全等提供直观先进的辅助决策手段。在网络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运维管理和智能管理等方面持续优化,各业务系统分工明确、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智能化程度更高,最终实现智能运维管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至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数从1.99万辆增加至4.94万辆,同比增长148.24%。城市轨道交通同样需要进行轨道、车辆的安全监测检测及运维,铁道车辆轮重检测设备、地铁车底及侧面故障动态检测系统、隧道轨道结构病害巡检分析系统、列车外部自动清洗机、列车底部吹扫设备等检测运维设备需求持续增加。四、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对接省打造“三个高地”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湘西州打造全省制造业重要基地、中西部结合带改革开放高地和创新发展高地计划。加强全州“十四五”规划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突出项目支撑,明确约束性指标、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资金配套和人力保障,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行业的市场空间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增量市场需求,即因轨道交通行业每年新增营运里程而带来的市场需求,该类需求主要包括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入运营后,铁路运营单位或地铁公司进行安全监测检测设备、智能运维装备及铁路信息化软件的配备;二是存量市场需求,即因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原有的设备、软件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设备老旧、效能降低或设备毁坏而产生的更新和升级换代需求。1、增量市场空间从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来看,铁路发展早、运营规模大,虽投资规模增长幅度趋于平缓,但投资规模基数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增幅超过同期的铁路投资。总体来看,每年轨道交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快新建铁路建设,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同时,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THDS系统货运线路和客货混跑线路区间线路每间隔约30公里需要安装一套THDS设备,车站入口、列检入口、线路入口、多进路枢纽、重大桥梁隧道入口处都要求安装THDS设备TADS系统客货线路主要干线、干线入口、一般干线、支线均需要规划安装TADS设备。2、存量市场空间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46,3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355公里。按照铁路安全运行相关制度和规范,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设备、智能装备和铁路信息化产品均需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新换代。二、 行业竞争情况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与智能运维行业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线路,同时也涵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各铁路局、地方铁路等铁路运营单位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主要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对最新批次产品进行公开采购。行业竞争对手以国铁集团体系外的企业为主,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三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康拓红外、神州高铁、远望谷,其中康拓红外及神州高铁为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分别为航天科技集团、国投集团,远望谷为民营企业。国铁集团体系内与体系外参与主体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不存在被单一供应商垄断的情形,亦不存在国铁集团进行干预或摊派业务的情形。此外,轨道交通产品及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服务的终端客户按照区域和线路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存在所在区域企业主导的情况,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三、 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内企业开发新的检测判别模型,挖掘更多数据中包含的预警信息,在基本不改变硬件的情况下实现更全面的检测功能。图像检测具有直观可视、非接触的强大优势,智能化图像检测能大规模实现减员增效降成本。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图像检测里得到应用。动客车运行图像常发故障图像智能检测将全覆盖,智能检测水平进一步向人工检测靠近。货车运行图像检测通过车检测范围将全覆盖,常发故障的智能检测水平靠近人工检测水平,大大减少人工作业。通过一定时间的迭代优化,配以相应运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检”到“机检”的转变。近三年,随着探测需求的增高,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修设备硬件设计需能够支持更大的探测范围、更高的探测精度、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以THDS系统为例,采用阵列探头技术应用改变了原有探头点阵的探测方式,由点阵探测变成面阵探测,极大程度上增大了探测面积,配合群集式高性能数据中心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THDS系统的应用场景。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湘西轨道交通测检测产品项目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57.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二)技术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行业,在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背景下,受到较大冲击。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和智能运维项目需要现场开展安装、调试等工作,在疫情区实施存在较大困难;国外疫情持续,国际贸易受疫情影响下降较多。疫情形势严峻给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检测及智能运维领域稳增长带来了较大挑战。(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8000.00(折合约57.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5418.86。其中:生产工程43510.61,仓储工程11401.8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395.36,公共工程4111.07。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轨道交通测检测产品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符合国家土地供地政策,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项目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524.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486.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07%;建设期利息466.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流动资金3572.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8486.3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6375.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52.85万元,预备费457.58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7524.22万元,纳税总额2920.84万元,净利润3901.6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9.92%,财务净现值-1745.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50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8000.00约57.00亩1.1总建筑面积65418.861.2基底面积216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1.532总投资万元22524.702.1建设投资万元18486.382.1.1工程费用万元16375.952.1.2其他费用万元1652.852.1.3预备费万元457.582.2建设期利息万元466.192.3流动资金万元3572.133资金筹措万元22524.703.1自筹资金万元13010.583.2银行贷款万元9514.124营业收入万元42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7524.22""6利润总额万元5202.18""7净利润万元3901.63""8所得税万元1300.55""9增值税万元1446.69""10税金及附加万元173.60""11纳税总额万元2920.8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585.96""13盈亏平衡点万元23013.29产值14回收期年7.5015内部收益率9.9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745.32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65418.86,其中:生产工程43510.61,仓储工程11401.8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395.36,公共工程4111.0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1696.4043510.616001.981.11#生产车间3508.9213053.181800.591.22#生产车间2924.1010877.651500.491.33#生产车间2807.1410442.551440.481.44#生产车间2456.249137.231260.422仓储工程6064.8011401.821099.362.11#仓库1819.443420.55329.812.22#仓库1516.202850.45274.842.33#仓库1455.552736.44263.852.44#仓库1273.612394.38230.873办公生活配套1089.506395.36984.803.1行政办公楼708.184156.98640.123.2宿舍及食堂381.322238.38344.684公共工程2815.804111.07425.31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5696.20108.59绿化率14.99%6其他工程10643.8031.627合计38000.0065418.868651.66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下辖自治州(地级行政区),首府驻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常住人口为2488105人。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7县1市,面积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策的地区之一。2018年10月,获得“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十三五”时期是我州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绝对贫困基本消除,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实现安全饮水有保障,所有危房户告别了住房不安全历史,“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所有贫困人口搬进了新家、开始了新的致富生活, 年均资助贫困学生18万人次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85%左右,因病因学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工资性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全州减贫人口之多、群众增收之快、脱贫基础之实、农村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735亿元、年均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4.5%、6.3%,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两茶两果一药一烟”规模农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我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蜚声海内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网主骨架成型、微循环成网,实现县县通高速、重点乡镇和景区通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或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黔张常快速铁路建成运营,湘西机场、张吉怀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我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水利、能源、信息化、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健全,新基建有效推进,过去“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彻底改变。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州府新城、乾州新区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州城镇化率提高6.7个百分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矿业整治有力有效,美丽湘西建设提质升级,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城市。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汛情应对扎实有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州域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基层基础更加夯实,城乡同建同治、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富有成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风险防控有力有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努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纵观国内外发展总趋势,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综合判断我州“十四五”时期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为推进我州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将成为引领新时期经济发展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国家支持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我州发挥绿色生态文化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国家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湖南省建立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为我州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提升创新开放层次、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支撑。三、 突出重点经济区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中部重点经济区、北部重点经济区为抓手,深入开展“五大对接”,大力实施“两新一重”“四网”等项目建设,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新优势。(一)加强三个重点经济区建设发挥吉首、湘西高新区州府城市辐射优势和凤凰旅游龙头作用,围绕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推进吉首老城区、乾州新区、高铁新城区、州府吉凤新区、矮寨旅游区“五区”联动发展,做强州府城市核心增长极,加快吉凤融城,带动泸溪、花垣、古丈、保靖县城及重点集镇发展,打造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州府吉首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左右、吉首地区经济总量达到全州的35%左右。永顺联袂张家界、老司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建设张吉怀旅游精品线上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古丈、保靖周边地区发展,打造州域中部重点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全州的15%左右。龙山以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旅游业、特色农业、边贸物流业,联动保靖、永顺周边地区发展,对接恩施、酉阳、秀山、张家界,打造州域北部重点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全州的15%左右。发挥州府和各县城优势特色,推进州域经济重点突破、县域经济加快搞活,构建州域“一个核心经济增长极、三个重点经济区、多个县域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格局。(二)提升开放合作质量落实省“五大开放行动”,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渝湘粤高铁等骨干通道衔接,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在促进中部崛起和共建长江经济带中彰显新担当。积极对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发达地区产业园区,以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领域,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积极对接“三类500强”、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招商引资由数量增长向结构优化、质效提升转变。积极对接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发达市对口帮扶政策,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产业四区”开放发展机制,发挥湘西海关、国家公路口岸平台作用,申报建设湘西保税区,加速构建覆盖全领域、统筹各行业、富有特色、专业性强的市场平台。(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发展靠项目支撑、面貌靠项目改变、工作靠项目推动”的理念,加强投资项目论证和监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有效扩大民间投资,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强“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加大优势产业和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完善综合交通网,建成张吉怀高铁、龙桑高速、湘西机场,加快渝湘、铜吉、龙花等高铁规划建设,启动辰溪经泸溪至凤凰高速建设,抓好县市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推动码头、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大全域旅游“三个千公里”快旅慢游体系续建项目,完善以沅水为中心、酉水为骨干的内河航运设施,实现县县建成通用机场、州内交通干线和主要景区二级以上公路互联互通、“四好农村路”路网全覆盖、海陆双向联通,实现乡村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园区双车道全覆盖,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打造武陵山片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长沙、重庆、桂林、贵阳2小时经济圈和州内1小时旅游经济圈。优化能源保障网,加强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完善输变电网布局,纵深推进“气化湘西”,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健全天然气、成品油、煤炭等能源储备体系。筑牢水安全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重点推进大兴寨水库、中小型骨干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及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完善江河安澜的防洪体系、城乡统筹的供水体系、高效集约的用水体系、河库健康的水生态体系,提高水利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优化物流配送网,完善物流通道、枢纽、节点、网络,加强配送投递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设施,建设四省市边区现代物流区域中心。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规模全覆盖,推进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类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完善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推进集群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抓好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做活土地“五个增值”文章。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按照主攻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质传统产业的原则,对接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规划和“八大工程”,抢抓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四区”为平台,实施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四个千亿”计划,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一)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制造业规模,积极构建具有湘西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将我州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实施“191”工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