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

    • 资源ID:50973339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2012年6月)一、期末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期末考试复习依据: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 骆自强 詹丹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或2010年版;作业册: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上海电视大学2009年版,红色封面,责任编辑为刘云波)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示例:(多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E朱熹答案及解析:BC。选择题涉及的面较广,考核的知识点一般比较细微。本题可以直接以掌握的此项知识点作答,庄子(节选)一文“作家小传”中提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则答案可知。本题也可以凭借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如分析选项可知,孔子为儒家学派,韩非子为法家学派,朱熹为南宋理学家(也是儒家学派),排除ADE选项,可得正确答案。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复习提示:请熟悉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作家小传、文章评点,识记、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常识、语言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考核知识点及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3、阅读理解题(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五小题,共30分)示例:(古文阅读理解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2试分析庄子游濠梁、知鱼乐体现出怎样的审美境界?(7分)3就本文看,庄子和惠子各自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分)答案及解析:1. 答案: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解析:翻译题要求直译,尽量不要意译。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译出来,如本题中的“固”、“全矣”。2.答案: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身心处于无限自由的境界,在“游”的境界中,忘却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发出“鱼乐”的感慨是很自然的。(4分)由此,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达到了身与物齐(或“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3分)解析:“怎样的审美境界”很好回答,学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都能抓住“身与物齐”这一要点,关键是题干中还有“分析”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得出“体现了身与物齐的审美境界”这一结论。用什么材料,题干中其实也有提示,即对“游濠梁、知鱼乐”作一简单分析。在分析鉴赏文本方面,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揣摩老师上课时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借鉴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文章评点”。3.答案: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而这种主观情绪也投射在他所见的水中鱼儿上,他会感到鱼儿是很快乐。可见,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一步步推断出人是无法了解他者(包括物、他人)的情绪、想法的,认为庄子是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可见,惠子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4分)解析:答题思路同第2题,即除回答要点外,要对文本材料作简要分析。阅读理解题复习提示:请结合课文注释、文章评点,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能作出一定的分析,文言文部分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翻译句子。重点掌握精读篇目的相关内容。具体题型和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和 “期末复习题”。4、材料作文(40分)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示例:张爱玲聪慧绝伦,出生时, 曾有过的显赫家世已经没落,童年父母离异,加之自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说,她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事,是看得很破、很透彻的,她在谈音乐里这样说“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可是,或许也正因为此,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踏实,她热爱并追求生活中虽平凡但可以把握的幸福,所以她又说:“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历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作文思路解析:构思方面,首先抓关键词,如本材料的关键词是“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再对关键词进行具体、展开式的思考,如: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应是怎样的?如何能形成?具体有哪些事例?可以把相关的问题先罗列出来,再考虑在写作中主要谈哪几个问题。写作思路方面,可以遵循“引议联结”的顺序来构架全文,比如,引:(引出话题)从材料中引出张爱玲的人生态度;议:(立论)对人生态度这一话题我怎么看;联:(多角度阐述中心观点)联系实际、联系古今中外的例子、联系自己、身边人的经历;结:(收尾)有所深化或拓展,注意要精练。作文复习提示:材料作文的材料出自教学大纲所列课文,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请结合“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模拟练习。注意,角度不要选取得过大,最好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贴合,有话可说且能够说得入情入理。二、考试时间: 120分钟。三、考试形式:半开卷。关于半开卷考试方法的说明 1、半开卷考试是上海电大进行的考试改革形式之一,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表达能力。一般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等方式。 2、从学生进行考试的形式上说,参加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学校下发的特殊的A4纸进入考场。这张纸上可以是一些知识要点和参考资料。 3、这张纸上的所有参考内容只能是手写的,不能打印或者复印内容。 4、关于这张A4纸的下发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可以仔细询问教务处负责考试的老师。附:期末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参见“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三次阶段性综合练习中的选择题部分。二、阅读理解题(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两句)。2. 冉有和子路的回答有何不同?你怎样理解这样的不同?3. 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孔子为何认同曾皙? 4. 试从对曾皙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分析曾皙的性情。(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1翻译划线的句子。2从材料中看,庄子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3庄子和惠子对于死亡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三)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1. 翻译划线的句子。2. 嵇康临刑前唯独牵挂广陵散一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3. 划线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嵇康的?有何作用?(四)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1. 翻译划线的句子。2. 文中说徐文长的文章“不以模拟损才”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反映了袁宏道的什么主张? 3. 徐文长名声不出越地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样的人物的? (五)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1. 家乡前辈把细腰蜂捕捉小青虫说成是拉去做女儿,鲁迅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 2. 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闲谈”吗?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六)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以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1、文中“黄金世界的理想”指的是什么? 2、对于黄金世界的理想,鲁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其依据是什么? 3、本文从细腰蜂谈起,本段则从中国古代的黄金世界的理想谈起,表面上都是“闲谈”,实际上却有统一的指向。请结合全文谈谈鲁迅在春末闲谈中的思想主张。(七)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 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1作者写焦屑,为什么举小时候因为打仗躲进炼阳观这件事?2选文中用了怎样的视角来写家乡的焦屑?请举例说明。(八)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1汪曾祺对茨菰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文末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举例说明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九)母亲对我说,她想送给阿娜夏克勒顿一本利特雷词典。阿娜是我们的一个穷朋友,我像儿子般爱她,所以高兴得跳起来,却听见母亲补充说:“我送给你父亲的那本是仿摩洛哥纸革封面的,送给阿娜的嘛,我想羊皮纸封面就可以了。”我一听就明白羊皮纸肯定便宜得多,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心里那股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母亲可能觉察到了,她很快又补充一句:“她肯定看不出二者的差别。”不,这种小小的弄虚作假并非母亲的天性。符合她的天性的是送礼物这件事本身。不过,母亲让我当了她的同谋,这使我感到恼火。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我都忘记了,为什么母亲这几句话却如此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这是因为,尽管这几句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但我感到自己也可能会这么想,这么说的。当时我大概意识到,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其他一切都融汇在母亲那和谐的整个形象中了。也许正因为这几句话不符合母亲的天性,我觉得都不像是出自她的口,所以我才记得特别牢固。这多么发人深省啊!这种教育养成的习惯多么根深蒂固,它常常会占上风!可是,母亲周围的人大多数都是变态的,她很难区分真伪,就是在她自己后天性的情感中,也很难区分那些是天性的自发流露。尤其因为她太胆小,缺乏自信,不可能让自己的天性占上风。她关心的总是别人和别人的意见,总是渴求更好的东西,符合既定准则的更好的东西,总是努力争取更好的东西,却甚至丝毫没有想到(她太谦虚,不可能承认),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恰恰是她最不费劲就能得到的东西。1文末最后一句中,“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 在给阿娜送礼物这件事上,母亲和“我”的心理有何差异?3. 母亲在谈礼物时说到的几句话,作者记得特别深的原因是什么?4. 结合全文试谈谈纪德笔下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三、作文题(一)前赤壁赋中,客人感慨个体的渺小与人生的虚无,而苏子以江水明月作譬,以达观的视角超然天地人的界限,从而慰藉并说服了客人。赋的“主客问答”体式实为作者一人分饰两角,因此,前赤壁赋中关于人生意义的辩论也就是苏轼本人两种思想的矛盾与辩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两种思想“打架”的情况?写出你此类的故事。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二)陈之藩在哲学家皇帝一文赞赏美国青年“作卑微工作,树高傲的自尊”,但也不可思议于美国青年的“送报而不看报”。青年的素养、观念是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陈之藩观察美国教育与美国青年的目的自然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之藩的见解,能够给今天的社会怎样的启发呢?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三)张爱玲在谈音乐一文中写到自己喜欢颜色和气味而不喜欢音乐,缘故是前者容易把握,有一种实在感,而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流逝的。这里,张爱玲借着谈音乐来谈她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也是在谈她的生活态度。你如何看待张爱玲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四)20世纪初,德莱塞以纽约作为大城市的典型写了我的梦中城市,文中铺尽了城市的光亮、热闹、漂亮、繁荣,也写出了城市底层人奋斗的艰难、悲哀与盲目。时至今日,城市已发生许多变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天,当我们谈论城市时,会想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五)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到了便回来,何必非要达到见朋友这个结果呢?今人也说,在人生的行走中,学会感受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人事,也许比到达某个目的地更重要。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