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51077003
资源大小:11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美术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doc
第1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 教学设计1.1.1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中国美术史上的巨作,了解其创作过程及画家是怎样通过独特的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有效融合塞北、江南、长江、长城的祖国风貌,以及四季变化,凸显沁园春.雪的主题,是毛主席的诗词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同时该作品还有效融合了金陵画派代表画家傅抱石先生独创的“抱石皴”奔放、深厚的风格,以及岭南画派代表画家关山月先生细致柔和的表现风格,将传统山水画中那种脱离尘世的清高改变为结合现实的歌颂,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山水画的样式。教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借助实景照片的对比创设欣赏情境、提高视觉感受、加强理解与评述能力,运用体验、比较等教学手段初步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欣赏技巧、拓展评述内涵,是学生逐步认识到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通过欣赏、评述这幅作品充分发挥美术的熏陶作用,让学生产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自豪感,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1.1.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统筹性上还略显稚嫩,虽然在对图形的感性认知上已有一定基础,但是教师仍应强化学生思维的感性特征,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逐步熟悉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了解图画中所涉及的艺术形式,理解作品中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内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一节课中多设计几个教学高潮点,直线思维与发现思维同时强化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1.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人文文化的多重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建立创新意识和宏观驾驭事务的胸怀。1.1.4教学重点 1.1.5学时难点 感受美术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1.6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视频2: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的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3: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哪些艺术表现形式?4:嗯,今天我们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板书课题: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学生活动: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提问设计意图:点明课题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5:同学们,当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6:(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背景-构思-构图-色彩-表现方法-价值意义7:导入诗词沁园春·雪并播放视频。8: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提问设计意图:为欣赏美术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9:我们说绘画和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如果让你根据诗意内容进行创作,你该如何去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法。学生活动: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制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10:哪位同学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想法?11:你们想不想知道画家又是怎样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创作的呢?(出示江山如此多娇)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出示所讲作品进行铺垫12:大家对这幅作品了解多少?(1)它放置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正面,画幅之大。画面9米长,5.5米宽。(2)这幅作品创作于1959年为建国10周年献礼用,左上角有毛主席的题字-"江山如此多娇"。(3)作品由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合作完成。学生活动:积极展示提前准备的有关作品资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1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江山如此多娇。大家按照近、中、远景的顺序,分别找找看画面中都描绘了哪些景物?(1)近景:山、松树*巍峨的山峰,苍劲的松树在这里象征着什么?(2)中景:长城、黄河、长江*长城在这里象征着什么?长江、黄河又代表着什么?(3)远景:原野、雪山教师小结:近景中我们看到了雄健、巍峨的山峰,苍劲有力的青松,远景则是云海茫茫,雪山蜿蜒。辽阔的原野连接上下,长江、黄河、长城则贯穿南北西东,使整个画面完整统一起来。要欣赏到祖国这样壮丽的山河,恐怕我们每个人都要乘坐飞机了。并且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看的全面,而我们这幅画面,画家从多个角度进行描绘,让这些景物都同时出现,让我们在此一眼望穿。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提问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构图、色彩及创作构思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14:画面又是怎么体现出季节与时间段的呢?教师引导: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为冬季。我们再把镜头拉近赏近景,可以说是青山绿水、苍松翠石,画面中用浓重的青绿色进行渲染,体现出江南春色。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浓重的青绿色继续往中景推移,渐渐地渐渐地变淡与远景相溶在一起。这时候让我们自然联想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那画家为什么这样安排呢?15:这幅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要比同学们画面中勾勒的景物要多得多,景物多有什么好处?-表现出祖国山河壮丽-体现出气势磅礴,这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画家构思的-创造性。(同时板书)活动3【讲授】发 展 与 讲 评 阶 段 16:那创造性的构思又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方法展现出来的呢?(板书:在表现技法上画圈)(1)观察石头,哪位同学能从质地上描述一下这两块石头。(学生触摸石头并说感受。)介绍抱石皴:在大自然中有各种不同肌理效果的山石,画家是运用怎么样的技法去表现的呢?皴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技法,不同皴法表现不同的山石效果。这里用到了一种“抱石皴”。(2)这需要长时间的潜心学习研究,再加上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提炼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抱石皴”。傅抱石先生所代表的金陵画派的奔放、厚重、雄浑的艺术风格。关山月先生所代表的岭南画派的细致与柔和。17:(出示:两张画面对比)诗词中提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假设,老师将这轮红日从画面中去掉,行不行?同学们,你们认为“红日”象征什吗?在画面又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小结:象征着新中国如朝阳,跃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所见到的红日及红日周围的霞光,普照祖国大地,在画面中起到烘托作用。通过刚才的分析可见画家表现方法之独特(板书,表现方法旁表明“独特”)18:古画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明劝诫,著升沉,千年寂寥披图可见”意思是说,绘画可以教诲人民,可记载历史沉浮兴衰,千古之事都可以在图画中见到。那我们眼前的这幅现代新山水画作与传统绘画相比又有哪些价值和意义呢?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还觉得江山如此多娇幅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那巨大的幅面和一般作品所没有的特殊的创作背景,也不仅仅在它所表现出的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而是通过它启发了后来许多山水画画家的创作思路,找到了一个能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创作题材。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逐步提高视觉感受,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述能力活动4【讲授】收 拾 与 整 理 阶 段 19:同学们,富于创造性的造型艺术,结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作品谈一谈你是怎么样理解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造型艺术?小结: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方面需要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就够了么?还需要创造性的构思与独特的表现方法。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拓展思路、评价教学效果,深化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感悟活动5【讲授】课 后 拓 展 20:我们来看两幅国画作品,(出示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同学们体味山水画的意境、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和命题创作中的巧思与独特技巧表现。课下写出一篇欣赏感悟。 学生活动:细致观察、聆听、思考。设计意图: 深化对美术富于创造力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活动6【讲授】课堂总结 2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作品的背景、构思、构图、色彩及表现方法这些方面欣赏了这幅巨作江山如此多娇,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饱览群书,以丰厚的学识,用艺术家的眼光,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就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主席的这首诗词,再一次感受我们的江山-如此-多娇。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