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2届高三化学大题优练11 以元素性质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 教师版.docx
-
资源ID:5110073
资源大小:349.6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2022届高三化学大题优练11 以元素性质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 教师版.docx
以元素性质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大题优练11优选例题例:SO2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的含量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还原法或吸收法处理SO2。催化还原SO2不仅可以消除SO2污染,而且可得到有价值的单质S。(1)已知CH4和S的燃烧热分别为a kJ/mol和b kJ/mol。在复合组分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使SO2转化为S,同时生成CO2和液态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H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用H2还原SO2生成S的反应分两步完成,如图甲所示,该过程中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X为_(写化学式),0t1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_,0t1时间段用S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焦炭催化还原SO2生成S2的化学方程式为:2C(s)+2SO2(g)S2(g)+2CO2(g),恒容容器中,1mol/L SO2与足量的焦炭反应,S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H_0(填“”或“”)。700的平衡常数为_。(4)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吸收SO2,25时用1mol/L的Na2SO3溶液吸收SO2,当溶液pH=7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已知:H2SO3的电离常数)。【答案】(1)CH4(g)+2SO2(g)=CO2(g)+2S(s)+2H2O(l) H=(2b-a)kJ/mol (2) H2S 300 2H2+SO2S+2H2O (3) 36.45mol/L (4) 【解析】(1)CH4和S的燃烧热分别为a kJ/mol和b kJ/mol,写出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 H=-akJ/mol;S(s)+O2(g)=SO2(g) H=-bkJ/mol;应用盖斯定律,将-×2得,CH4(g)+2SO2(g)=CO2(g)+2S(s)+2H2O(l) H=(2b-a)kJ/mol;(2)根据图示和图像,第一步对应图像0t1段,由H2和SO2反应生成X,反应消耗的H2、SO2和生成的X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6×103)(3×103-1×103)(2×103)=311;第二步对应图像t1t2段,X与SO2反应生成S,消耗的X与SO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03)(1×103)=21,结合原子守恒,X应为H2S;0t1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300;根据分析,第一步反应为,第二步反应为,则由第一步反应×2+第二步反应,可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S+2H2O;(3)根据图像a点达到平衡状态,700后升高温度,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H0;700时SO2的转化率为90%,可列出三段式:则700的平衡常数;(4)Na2SO3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SO3溶液呈碱性,NaHSO3溶液呈酸性,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得到pH=7的溶液,溶液中溶质为Na2SO3和NaHSO3,溶液中c(H+)=c(OH)=1×107mol/L,根据,则,则,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模拟优练1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1 2NO2(g)+NaCl(s)NaNO3(s)+ClNO(g) K2 2NO(g)+Cl2(g)2ClNO(g) 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_。(2)T时,2NO(g)+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v正=k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序号c(ClNO)/mol·L1v/mol·L1·s10.33.6×1080.61.44×1070.93.24×107则n=_;k=_(注明单位)。(3)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NO(g)和2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_。(填选项标号)。A气体体积保持不变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C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Ev(ClNO)=v(NO)FNO与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反应开始到10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_。温度为T2时,10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g)的体积分数随n(NO)/n(Cl2)的变化如图,则A、B、C三个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_点,当n(NO)/n(Cl2)=3时,达到平衡状态时ClNO(g)的体积分数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点。(填“D”“E”或“F”)点。【答案】(1) (2)2 (3) BDF 0.05mol·L1·min1 2L/mol (4) C F 【解析】(1)已知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1;2NO2(g)+NaCl(s)NaNO3(s)+ClNO(g) K2;2NO(g)+Cl2(g)2ClNO(g) K3;将方程式2×-得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则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将n代入v正=k cn中,。(3)A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等于容器体积,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越小,当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C错误;D只有氯气有色,当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Ev(ClNO)=v(NO)时,反应方向未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E错误;FNO与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正确;故答案为:BDF。根据图像可知v(ClNO)=,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得v(Cl2)=1/2v(ClNO)=1/2×0.1mol/(L·min)=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1·min1。开始c(NO)=4mol/2L=2mol/L、c(Cl2)=2mol/2L=1mol/L,根据三段式:化学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L/mol。(4)NO的物质的量越大其转化率越小,所以NO转化率最小的是C点;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当n(NO)/n(Cl2)=3时,产物的含量减小,所以应该是F点,故答案为:C;F。2FeSO4是一种补血剂,常温下久置易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1)已知:Fe2+(aq)-e=Fe3+(aq) H1=a kJ/molO2(g)+4e+4H+(aq)=2H2O(l) H2=b kJ/mol则FeSO4在酸性溶液中变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常温下,配制浓度为0.1mol/L的FeSO4溶液,研究不同pH对Fe2+氧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2)在pH=5.5的环境下,该反应在015min的平均速率v(Fe2+)=_;增大溶液pH,Fe2+被氧化速率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3)在平衡常数的计算中气态物质常以压强代替其浓度,Fe2+在酸性环境下氧化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表达式是_;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为2.5×1032L4/(atmmo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Fe2+转化为Fe3+的趋势大 bFe2+转化为Fe3+的速率大c反应进行得较为彻底 d酸性条件下Fe2+不会被氧化(4)在pH=13的环境下,Fe2+的氧化变质可以理解为:第一步:Fe2+2OH=Fe(OH)2,第二步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当氧化达到平衡时,c(Fe2+)/ c(Fe3+)_4.0×1022(填“>”“<”或“=”)。已知的KspFe(OH)3=2.5×1039,KspFe(OH)2=1.0×1015。(5)根据上述分析,配制FeSO4溶液的正确方法是加入适量的铁粉和_。【答案】(1)4Fe2+(aq)+O2(g)+4H+(aq)=4Fe3+(aq)+2H2O(l) H=(4a+b)kJ/mol (2)0.004mol/(Lmin) 增大 (3)c4(Fe3+)/c4(Fe2+)c4(H+)p(O2) ac (4)4Fe(OH)2+O2+2H2O=4Fe(OH)3 = (5)H2SO4 【解析】(1)Fe2+(aq)-e= Fe3+(aq) H1=a kJ/molO2(g)+4e+4H+(aq)=2H2O(l) H2=b kJ/mol根据盖斯定律,×4+可得,4Fe2+(aq)+O2(g)+4H+(aq)=4Fe3+(aq)+2H2O(l) H=(4a+b)kJ/mol,故答案为4Fe2+(aq)+O2(g)+4H+(aq)=4Fe3+(aq)+2H2O(l) H=(4a+b)kJ/mol。(2)v(Fe2+)=(0.1mol/L×60%)/15min=0.004mol/(Lmin),根据图示分析,增大溶液pH,Fe2+氧化率增大,所以Fe2+被氧化速率增大,故答案为0.004mol/(Lmin);增大。(3)根据4Fe2+(aq)+O2(g)+4H+(aq)=4Fe3+(aq)+2H2O(l),可知Fe2+在酸性环境下氧化的平衡常数K=c4(Fe3+)/c4(Fe2+)c4(H+)p(O2);a因为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故Fe2+转化为Fe3+的趋势大,a故正确;b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故b错误;c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彻底,故c正确;d在酸性条件下Fe2+会被氧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c4(Fe3+)/c4(Fe2+)c4(H+)p(O2);ac。(4)在pH=13的环境下,Fe2+2OH=Fe(OH)2,接着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根据pH=13,可知c(OH)=101mol/L,KspFe(OH)3=2.5×1039=c(Fe3+)c3(OH),c(Fe3+)=2.5×1036,KspFe(OH)2=1.0×1015=c(Fe2+)c2(OH),c(Fe2+)=1.0×1013,c(Fe2+)/c(Fe3+)=1.0×1013/2.5×1036=4.0×1022,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5)由于Fe2+在酸性环境下易被氧化为Fe3+,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成Fe(OH)3,所以配制FeSO4溶液的正确方法是加入适量的铁粉和H2SO4,故答案为H2SO4。3SiH4易自燃,但它可用作除去二氧化碳、制取金刚砂等的试剂。(1)1956年,英国标准电讯实验所成功研发出了硅烷(SiH4)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SiH4(g)Si(s)+2H2(g) H=-34.4kJ·mol1。T时,向一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硅烷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_(填“正向”或“逆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一定量的硅烷,硅烷的热分解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4.0g硅单质,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2)利用SiH4除去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变废为宝”制取CH3OH的新方法,试写出SiH4和二氧化碳、水(催化剂存在下)作用生成CH3OH和另一种常见原子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甲醇也可采用煤的气化、液化制取(CO+2H2CH3OH),其中CO和H2还可用天然气来制取:CO2(g)+CH4(g)2CO(g)+2H2(g)。在某一密闭容器中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压强p1_(选填“大于”或“小于”)p2。当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3)SiH4与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金刚砂(SiC)纯度高,其主要理由是_。【答案】(1)逆向 减小 2 (2)3SiH4+4CO2+2H2O=4CH3OH+3SiO2 小于 大于 (3)生成氢气气体和金刚砂,气体挥发,剩余金刚砂固体 【解析】(1)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一定量的硅烷,相当于另一个容器达到平衡后再加入到一起,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因此硅烷的热分解率减小,故答案为:逆向;减小。T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4.0g硅单质即0.5mol,生成氢气就为1mol,剩余硅烷0.5mol,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2)SiH4和二氧化碳、水(催化剂存在下)作用生成CH3OH和另一种常见原子晶体即硅或二氧化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出是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3SiH4+4CO2+2H2O =4CH3OH+3SiO2,故答案为:3SiH4+4CO2+2H2O=4CH3OH+3SiO2。从下到上,转化率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则为减小压强,因此压强p1小于p2。当压强为p2时,在y点转化率要增加,还未达到平衡状态,则正向移动,因此:v(正)大于v(逆),故答案为:小于;大于。(3)SiH4与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的金刚砂(SiC)纯度高,其反应方程式为SiH4+CH4=SiC+4H2,生成金刚砂和氢气,其主要理由是生成氢气气体和金刚砂,气体挥发,剩余金刚砂固体,故答案为:生成氢气气体和金刚砂,气体挥发,剩余金刚砂固体。4甲醇的合成是现代化工领域研究的重点。合成甲醇时,合成气成分主要包括CO、CO2、H2、H2O等净化气体和CH4、N2、Ar等惰性气体以及H2S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成分将对甲醇产品质量以及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合成过程中的部分反应如下:(i)CO(g)+2H2(g)=CH3OH(g) H1=-90.1kJ·mol1(ii)CO(g)+H2O(g)=CO2(g)+H2(g) H2=-41.1kJ·mol1(iii)CO(g)+3H2(g)=CH4(g)+H2O(g) H3=-206kJ·mol1(iv)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kJ·mol1(1)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H5=_。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下列关于CO2在合成甲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描述,错误的是_。A可以抑制反应(iv)的发生 B可以提高碳元素的利用率C可以提高甲醇蒸气的纯度 D有利于合成塔冷却降温过程的进行(2)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一直是甲醇合成研究领域的重点。Saussey和Lavalley认为ZnO催化CO、H2合成CH3OH的机理如图所示。这种理论解释了合成气中少量的水提高了甲醇生成活性的事实,其理由为_。Cu作催化剂合成甲醇时,杂质气体会发生反应H2S+Cu=CuS+H2,因为该反应是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所以会导致催化剂永久性中毒。(3)2020年我国科学家在甲醇合成方面,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某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甲烷的生成,导致合成塔内温度极难控制,使合成成本增加,其原因为_。提高合成塔内反应温度,合成反应速率虽然会增大,但其平衡常数会_(填“增大”或“减小”),故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最佳温度。从理论上讲,反应初期和随着塔内甲醇浓度上升(中后期),合成塔内的最佳温度应有何不同:_。实际生产中,在气压值为5.0MPa,用铜催化剂进行催化时,随着反应进行合成塔内的最佳温度范围控制如图所示,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催化剂有较高的_。该合成粗甲醇的实际情况下,CO、CO2、H2三种气体的氢碳比值(气体的体积比)f应控制在5左右。已知f=(H2-CO2)/(CO+CO2),CO的体积分数应在12%以下,CO2的体积分数应在3%左右,则H2的体积分数应控制在_左右。【答案】(1)-49.0kJ·mol1 ACD (2) H2O可做催化剂,加快反应发生 不可逆 (3) 生成甲烷的反应H绝对值大,放热多,提高了合成成本 减小 反应初期最佳温度应适当提高,中后期最佳温度应适度降低 活性 78% 【解析】(1)该目标方程由方程(i)减去方程(ii)可得,则H5=H1-H2=-49.0kJ·mol1;对于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系数为浓度的幂次方,平衡常数表达式为;ACO2与反应(iv)无关,故A错误;B通过CO2也能合成CH3OH,即能提高碳利用率,故B正确;C影响甲醇纯度的因素很多,包括H2S、N2、Ar、CH4等,CO2并不能影响它们的含量,故C错误;D冷却降温过程与CO2无关,故D错误;故选:ACD;(2)由图看出,H2O参与了催化循环,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进行,提高了甲醇生成活性;下文提示永久性中毒,说明反应是不可逆反应;(3)从反应热可看出,反应(iii)放热量是最大的;对于放热反应,提高温度,平衡朝左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初期甲醇含量低,对平衡影响小,要适当提高温度,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中后期甲醇浓度高,对平衡影响大,应适当降低温度,促进平衡右移;使用催化剂时,必须保证使催化剂有较高的活性;,则H2的体积分数应控制在78%左右。5燃煤烟气中的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氢气可用于还原二氧化硫,其主要反应为:(1)用氢气进行脱硫的优点是_。(2)如图表示Co/Al2O3催化下,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的SO2的转化率。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解释图中温度小于350时,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3)以Co/Al2O3作催化剂时氢气脱硫的过程由两步反应组成,过程如图1所示。结合图1中的信息,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在反应过程中,过量的H2可发生副反应:,图2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SO2的转化率或Sx的选择性随H2/SO2体积比的变化(Sx的选择性:SO2的还原产物中Sx所占的百分比),可推断曲线 (填“L1“或“L2”)代表Sx的选择性,理由是 。(4)下表所示为压强对氢气脱硫反应的影响(已知:p(A)/P总=n(A)/n总)。实验p(SO2)/kPap(H2)/kPaSO2起始速率×104mol·L1·h1H2起始速率×104mol·L1·h1SO2的平衡转化率%113.326.71.903.7490.6226.626.72.264.43x313.352.34.067.94y426.652.34.839.4196.2下列关于表中数据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a要想增大反应速率,增大SO2压强比增大H2压强更为有效b保持SO2/H2的比例不变,提高总压,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加cx与y的值都在90.6至96.2之间【答案】(1)产物为H2O,清洁无污染 (2) 小于350时,在相同时间内,反应未达到平衡,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SO2转化率由反应速率决定,所以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SO2+3H2H2S+2H2O L2 随H2/SO2体积比增大,H2逐渐过量,发生副反应H2(g)+Sx(g)H2S(g),随c(H2)增大,副反应平衡右移,c(Sx)减小、c(H2S)增大,Sx选择性会降低 (4) ac 【解析】(1)根据主要反应可知用氢气进行脱硫产物为H2O,清洁无污染;(2)小于350时,在相同时间内,反应未达到平衡,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SO2转化率由反应速率决定,所以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据图可知第一步反应中SO2和H2在C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H2S,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同时还会生成H2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SO2+3H2H2S+2H2O;随H2/SO2体积比增大,H2逐渐过量,发生副反应H2(g)+Sx(g)H2S(g),随c(H2)增大,副反应平衡右移,c(Sx)减小、c(H2S)增大,Sx选择性会降低,则L2代表SX的选择性;(4)a实验1和2相比,p(SO2)扩大为原来的2倍,SO2起始速率变为=1.19倍;实验1和实验3相比,p(H2)扩大为原来的2倍,SO2起始速率变为=2.14倍,说明要想增大反应速率,增大H2压强比增大SO2压强更为有效,a错误;b实验1和实验4对比可知,保持SO2/H2的比例不变,提高总压,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加,b正确;c实验3中p(SO2)p(H2)4,实验4中p(SO2)p(H2)2,实验3中氢气的占比更大,则SO2的平衡转化率应大于96.2%,c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