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2届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doc
-
资源ID:5112655
资源大小:794.6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2022届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doc
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一、试题分析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选择题型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二、试题导图 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问题操作先后说明点燃气体验纯收集氢气纯净后再收集加热固体先预热集中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热H2还原氧化物验纯氢气加热氧化物氢气不纯会爆炸;若先停止通氢气,金属会被氧化停止加热氧化物停止通氢气除去Cl2中HCl和H2O除HCl除H2O先除其他的杂质,最后除去水蒸气分液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不可从下端放出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液洗涤容量瓶检查不漏液才可配制溶液清洗仪器洗液(或自来水)洗水(或蒸馏水)洗若有不溶物,先转化成可溶物侯氏制碱法通氨气至饱和通二氧化碳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生成更多的NaHCO3配制稀硫酸把水加入烧杯中倒入浓硫酸不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排水法收集KMnO4制 O2刚有气泡生成不收集连续气泡生成再收集绝不可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配制氯化铁溶液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加水稀释不可直接溶解在水中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蒸发浓缩,降温结晶,得到MgCl2·6H2O在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直接加热蒸干溶液得不到无水MgCl2试纸检验润湿检验pH试纸不可润湿检验SO42加盐酸酸化加BaCl2溶液不可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知识点2常见物质的除杂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COCO2NaOH溶液洗气(3)CuCuO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4)NH3H2O碱石灰通过碱石灰干燥管(5)Fe2O3Al2O3NaOH溶液过滤(6)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7)乙烯SO2、H2O碱石灰加固体转化法(8)甲烷(乙烷)C2H4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气(9)溴苯Br2NaOH稀溶分液(10)苯苯酚NaOH溶液分液(11)CO2HCl(SO2)饱和NaHCO3溶液洗气(12)NONO2水洗气(13)SO2HCl饱和NaHSO3溶液洗气(14)Na2CO3NaHCO3加热转化法(15)FeCl3溶液FeCl2Cl2加氧化剂转化法(16)FeCl2溶液FeCl3Fe加还原剂转化法(17)I2晶体NaCl加热升华(18)KNO3晶体NaCl蒸馏水重结晶(19)乙醇水(少量)新制CaO蒸馏(20)丁醇乙醚蒸馏知识点3离子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阳离子检验方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OHNH3H2O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是黄色、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 Al(OH)33H=Al33H2O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向亚铁盐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2Cl2=2Fe32Cl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红色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SCN=Fe(SCN)3 Fe33OH=Fe(OH)3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氨水AgCl=AgClAgCl2NH3·H2O=Ag(NH3)2Cl2H2O(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阴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加稀硝酸酸化OHSOCO加盐酸酸化SOAgSOCO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COSO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点4常见气体的检验(1)酸性气体的检验。(2)碱性气体的检验(NH3)。(3)还原性气体的检验。(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知识点5常考实验装置分析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1)用玻璃棒引流(2)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3)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1)分液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2)分离的混合物符合萃取原理(3)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位于支管口(2)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3)为防止暴沸应加碎瓷片或沸石(4)应垫石棉网对蒸馏烧瓶加热(1)右端导管接近液面(2)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1)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发生装置(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2)若中为挥发性酸,通入之前要把挥发出的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和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知识点6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作出合理解释)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 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NH4+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 (4)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溶液变蓝,说明含有能氧化碘离子的物质,可能是Br2也可能是Fe3等氧化性粒子 (5)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 (6)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Y中一定含有SO42若溶液Y中含有SO,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Y中还可能含有Ag(7)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则部分亚硫酸钠被氧化 (8)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 (10)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溴乙烷未发生水解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12)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Ksp(BaCO3)<Ksp(BaSO4)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Ksp(BaSO4)<Ksp(BaCO3),但只要加入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BaSO4就可以转化为BaCO3 (1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单质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l的外面,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14)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漂白性无关 (15)将SO2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H2SO3是中强酸,电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NO能将SO氧化成SO,故该白色沉淀是BaSO4(16)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醋酸>碳酸>苯酚因醋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出的CH3COOH,变浑浊可能是因为CO2,也可能是因为CH3COOH,无法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17)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将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能被H、NO(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氧化成Fe3,干扰实验(18)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19)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溶液也有相同现象 (20)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苯酚与浓溴水生成2,4,6 三溴苯酚溶于苯酚中,看不到有沉淀生成 (21)0.1 mol·L1 FeCl3溶液与0.3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有Fe(OH)3胶体生成应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 (2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盐析 (23)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证明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硫酸酸化,H、NO(两者同时存在相当于HNO3)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干扰实验(24)向FeCl2溶液(含少量FeBr2杂质)中加入适量氯水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Br2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的还原性,加入氯水先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四、回顾高考1【2019年全国1卷】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故选D。2【2019年全国2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答案】A【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答案选A。3【2019年全国3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A【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答案选A。4【2018年全国1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B CD【答案】D【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5【2018年全国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纯净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或者直接通过碱石灰,C错误;D.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B。6【2018年全国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7【2017年全国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解析】A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因此生成的氢气中可能混有H2S,所以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装置含有空气,高温下能与W反应,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氢气,A错误;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通过爆鸣法验纯,B正确;C为了防止W被氧化,反应结束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答案选B。8【2017年全国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解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物是无色的且可溶于四氯化碳,故A项正确;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羟基中H的活性比水弱,故B项错误;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氯代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故D错误; 综上,本题选A。9【2017年全国3卷】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 目的操作A取20.00 mL盐酸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mol/L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答案】B【解析】A、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所得到的盐酸体积大于20mL,故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故B正确;C、湿润的pH试纸会将溶液稀释,测定结果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D、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不正确,要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后的溶液用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10【2016年全国1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错误;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易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由于c(Cl-)比较大,氯气的溶解度很小,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Cl2,错误。11【2016年全国2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C铜与稀硝酸会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答案选D。12【2016年全国3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A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答案】D【解析】A、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B、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故错误;C、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氯化氢气体不能除去,故错误;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倒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故正确。五、预测2020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BCD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答案】B【解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 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故答案选C。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 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故答案选C。4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酸,分液,蒸发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答案】B【解析】A.乙酸能溶于水,不能用分液方法分开,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能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题意;C. P2O5为酸性氧化物,能跟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吸收氨气,不符合题意;D. 无水氯化钙能与乙醇形成络合物,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应加氧化钙,蒸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5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将盐酸滴入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氯的非金属性比碳强B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mol/L的苯酚钠和0.1mol/L的Na2CO3溶液的pH苯酚钠溶液的pH约为8Na2CO3溶液的pH约为10苯酚的酸性强于HCO3-C分别将己烯与苯加入溴水溶液中溴水均褪色两种物质使溴水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D向2mL0.1mol/LMgCl2溶液中加入5mL0.1mol/L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入几滴FeCl3浓溶液,静置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温下,KspMg(OH)2大于KspFe(OH)3【答案】B【解析】A.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知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但盐酸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故A错误;B.苯酚钠和碳酸钠都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均显碱性,碱性越强说明对应酸的酸性越弱,故B正确;C.己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萃取,故C错误;D.氢氧化钠过量,Fe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能比较KSP,故D错误;故选B。6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H2O2溶液,出现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C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D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有色布条褪色氯气具有漂白性【答案】D【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铁离子,再加入H2O2溶液,出现血红色,由于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则可以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A项正确;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项正确;C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C项正确;D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氯气并没有漂白性,D项错误;答案选D。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蒸发CH3COONa溶液得到CH3COONa晶体B用装置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C用装置丙制取CO2气体D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答案】A【解析】A、醋酸钠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醋酸,但氢氧化钠难挥发,因此醋酸又转化为醋酸钠,所以可用装置丙蒸发CH3COONa溶液得CH3COONa晶体,选项A能达到实验目的;B、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选项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纯碱易溶于水,不能实现固液分离,用该装置制取CO2气体不能随开随用、8随关随停,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因此不能用装置J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选A。8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所示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B按装置乙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H2、NO等C用图丙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D用图丁所示装置,可以证明氧化性:Cl2>Br2>I2【答案】C【解析】A项、AlCl3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氯化氢,直接蒸干AlCl3饱和溶液,氯化氢挥发,导致水解平衡右移,使水解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得到无水AlCl3,故A错误;B项、H2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应短进长出,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在下层,水层在上层,与图中装置分层现象相符,故C正确;D项、通入的Cl2能和NaBr、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r2、I2,无法确认Br2是否和KI反应,所以不能比较Br2和I2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C。9由下列实验操作得出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B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生成两种沉淀Fe3+的氧化性强于S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原溶液中含有ID向AgCl固体滴加饱和Na2CrO4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Ksp:Ag2CrO4AgCl【答案】C【解析】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由于HCl具有挥发性,所以将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会发生反应:2HCl+Na2SiO3=H2SiO3+2NaCl;CO2+H2O+Na2SiO3=H2SiO3+2Na2CO3,因此不可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A错误;B.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会发生反应:2FeCl3+H2S=2FeCl2+S+2HCl,只能形成S单质一种沉淀,可以证明Fe3+的氧化性强于S,B错误;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I2,则加入氯水前溶液中含有I-,发生反应:Cl2+2I-=2Cl-+I2,C正确;D.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小的先沉淀,而AgCl、Ag2CrO4的类型不同,不能由现象直接比较Ksp,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0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答案】B【解析】A、2NO2N2O4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颜色变深,可以作为勒夏特列原理的依据,故A符合;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应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浓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无法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氯化氢与二氧化碳都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也无法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不能证明元素周期很,故B不符合;C、H=H1+H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可以证明盖斯定律,故C符合;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