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农机地区连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51213073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机地区连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机连锁地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一零年一月三日 目录 第一章 投资概况5第一节 项目简介5一、项目概况5二、投资主体5第二节 投资内容8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9第一节 发展农机流通的背景9一、宏观政策的长期扶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速9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意义10三、农机行业背景情况12四、农机流通业面临的问题与机遇25第二节 农机市场趋势预测26第三节 政府农机工作指导趋势27第四节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28第三章 市场竞争分析30第一节 *地区客户群分析30一、主要客户种类30二、市场结构分析31第二节 西北区域内主要经销商情况32一、*同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32二、*正鑫源农机有限公司32三、*润通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33第三节 *地区市场经营分析33一、*地区概况33二、*农机补贴市场分析34三、拟设公司经营概况及税收政策35第四章 标准化直营店建设规划37第一节 标准化直营店布点原则37一、区域选择37二、城市选择37三、商圈38四、场地39五、物业39第二节 店面总平面设计40一、总体规划布局40二、交通组织41三、总平面方案设计概述42四、建筑42五、标准化直营店平面规划42第三节 人员编制与培训44一、人员编制44二、岗位培训44第五章 项目实施计划46第一节 投资实施计划46一、投资基础46二、 资金保障46三、 组织结构46第二节 营运期营销策略实施计划46一、销售网络、分销渠道的策略与实施46二、广告促销策略与实施48三、营销服务团队建设策略与实施49第三节 营运期网络拓展实施计划50一、单店筹建与实施50二、区域网络拓展计划51第六章 效益评价53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53第二节 社会效益评价54第三节 投资项目结论55第七章 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56第一节 主要风险因素56一、经营风险56二、行业风险56三、市场风险57四、政策风险57第二节 主要风险对策57一、针对经营风险的对策57二、针对行业风险的对策58三、针对市场风险的对策58四、针对政策风险的对策582010 年 共59页,第4页 第一章 投资概况 第一节 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机”)拟以成立*农机*地区子公司方式投资*地区农机销售业务。 二、投资主体 (一)*农机 *农机创立于1994年,正式运营于1998年。2008年1月,经*省工商局核准,公司体制由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销售国内外名优现代农业装备及相关农村机电产品的农机销售企业,主营业务为传统农机、载货汽车、农用工程机械、通用机电产品等现代农业装备的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具备国家一级农机营销企业资质。目前公司股本为8935万股,员工逾千人,2008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单位,是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机连锁网点现已覆盖*、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 10 余个省(市、区),代理了国内外几百家优秀农机生产企业近千余个系列产品。目前,*农机拥有直营连锁门店近百家、加盟连锁店近700家、服务农业对象稳定在50多万户。“*”已成为我国农机流通行业最知名的专业化农机销售品牌。2009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认定本公司为农机流通连锁类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公司作为农机流通业的品牌在行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9年9月29日正式通过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创业板上市审核,10月30 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目前我国农机流通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针对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小、散、乱、弱、缺”的行业现状,多年来,公司把“推动行业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公司的战略使命,遵循“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坚持创新,率先在行业内实践以直营卖场方式连锁销售农机并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近五年来经营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公司在 2006 年被*省中小企业局和*省工商业联合会列为“*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是*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基地。鉴于公司在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积极表现,2008年11月被*省人事厅、农机局授予“全省农机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本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行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已在农机流通连锁经营领域成为销售区域最广、销售规模最大的农机销售服务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公司已具有较为发达的零售网络体系、先进的商业连锁经营模式、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突出的人力资本优势,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品牌声誉,由此形成以下五大核心竞争优势: 1、 零售终端网络布局优势 发展零售终端网络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多年来,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西南地区农机流通强势品牌号召力,通过重组与联合,实现行业内优秀人才和网络资源的同步整合,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零售终端的网络建设。公司以庞大的零售终端网络为依托,逐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2、 连锁经营模式优势 公司成功将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农机流通领域,一方面积极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借助专业化分工优势,经过较短的时间公司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农机流通行业中最大的专业农机连锁类销售企业。通过长期探索,2005年,公司明确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并不断完善使之适合于农机流通领域。公司近三年规模快速扩张,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74%,总资产复合增长达38.57%、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29.96%。 3、 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随着现代农业装备的普及和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农业装备的维修及售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技术要求将越来越复杂,因此,市场对具备相当规模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农机销售和售前、售后服务型公司的需求日益强烈。一直以来,公司坚持“服务创造新价值”的核心经营理念,并一直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措施,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公司现有的1000余名员工中有近2/3以上人员具备农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近三年公司累计为农户提供售前、售后服务8万多人次,累计维修工时约 13 万小时。随着公司连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销售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培育有稳定服务需求的农户超过 40 万户,为公司继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优势、升级完善农机维修服务平台、并成为今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增长点提供坚实的基础。 4、 管理优势 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公司一直坚持“和谐共生、互助共赢”的管理理念,通过股权开放与分享,牢牢吸引和控制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管理人员,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公司立足于人才本土化战略,已经建立灵活的岗位人才复合培养机制与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上市后将进一步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凝聚优秀的农机销售和服务人员,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5、 品牌优势 公司在农机流通行业经营多年,在连锁化、规模化、服务多元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发展中,得到了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制造商和用户的高度认可,形成公司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农机展销会、推广演示会、发机仪式,长期不懈地推广、宣传与良好的售后服务,使*农机“买放心农机、选*连锁”为核心内涵的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深入人心。同时,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向上游客户及时回款,与农机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品牌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升。 (二)*地区农机销售市场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东部,按自然地理和传统习惯分为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两部分。全区国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万公顷,其中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0%。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薯类等。*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以上,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2008年机播水平达到59.7%,但是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发展较慢,机械化程度是10.7%,玉米收获和田间秸秆处理基本上以人工为主,是“三秋”大忙季节最争耗人工、劳动最艰苦繁重的生产作业环节,也是玉米机械化生产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 为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自治区农牧厅在2009-2012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递增10%以上的发展目标,至2012年,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收获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30%。1999年开始,*的水稻机手技术开始全面推广,2008年,*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已达67%以上,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87%,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但在近几年有较大发展。2009年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水平将达到20,预计*将有70万亩以上的马铃薯通过机械播种。农业机械主要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械、植保机械等。微耕机主要是用于温室大棚,室外主要用拖拉机耕作。 第二节 投资内容 充分考虑西北市场战略意义,建立西北区域直营网点,*农机拟投资人民币1400万元,在*地区投资设立*农机控股的子公司。 为尽快开拓西北市场,实现“北方”战略体系内的西北侧翼战略布局,着力引进资源型、战略型股东,稳步推进西北市场的网络扩张,本着自愿、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规范管理、加快发展、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行业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宗旨,*农机通过设立公司,输入资本及品牌资源,整合当地优秀人才、业务资源,以共同推进西北地区农机流通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第一节 发展农机流通的背景 一、宏观政策的长期扶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加速 (一)宏观政策扶持为农机行业发展提供长期保障 我国在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国家加大扶持“三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化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1、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1年开始,中央连续多个“一号文件”强调“农民、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多次提到农业机械化对稳定农村工作、提高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自200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及各级地方财政支持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获得了强大的成长动力,广大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购买农机等生产工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表1 年 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预计 中央农机购置补贴 40 80 130 150-180 增长额 20 40 50 20-60 近三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情况(亿元) 表2 年 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预计 销售收入 1532 1760 2027 2300 销售增长率 13% 15% 15% 13% 近三年来我国农机销售收入增长购置补贴增加情况(亿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逐年增加,农机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农机行业整体保持了 13%以上的增长速度,就业增长也达到了 20%,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它行业的增长速度。 2、 有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 3、 有市场需求 自2004年到2009年的连续六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购买农机具予以补贴”、“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的政策,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构建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农民购机热情和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市场需求剧增,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增多、产销两旺。 (二)内外因的强力推动并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 1、 外因拉动 随着国家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的脚步加快,连续几年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翻番的增长,2009年更是在2008年40亿补贴额度的基础上一举突破130亿元的历史性总量,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的实施将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形成外部宏观政策强力的拉动力,同时该补贴制度的实施也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农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内因驱动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内因推动力:一是人口结构转变成为催化剂,在我国农村形成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妇孺搞农业” 的局面。这也预示了我国将由劳动力供给过剩向结构性短缺的时代转变;二是农业机械化升级带来的新挑战,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才刚跨过 40%的门槛,距 2020 年达到65%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在上述两力驱动下必将迎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期。 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一) 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国家对农机生产及销售的长期扶持政策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促进法),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 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逐步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因此该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以法律形式长期确定“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将成为我国的长期国策。 (二) 法律允许并鼓励农业机械销售与服务的社会化、规模化以及技术现代化在农机促进法中国家支持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推广农业机械产品,应当适应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依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公布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农业区域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并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同时国家明确规定鼓励跨行政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应当根据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需求,提供农业机械示范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 (三) 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对农机研发、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的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的扶持政策 在农机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生产者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投入,并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制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当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 (四)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对影响农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进行完善 农机促进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中央连续六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由此可见,中央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常抓不懈的决心。 三、农机行业背景情况 (一)近年我国农机市场概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正在形成,农业结构更加协调。一批新农机、新农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 200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4140.92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6.11%。拖拉机保有量1579.59万台,比2003年增长5.7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1.56万台,比2003 年增长 14.7%;大中拖配套农具 189.03 万台,比 2003 年增长 11.89%;小型拖拉机 1468.03万台,比2003年增长了5.1%;小拖配套农具2317.44万部,比2003年增长9.14%;联合收割机40.66万台,比2003年增长12.25%。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20.75亿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1.94%、28.84%、20.36%,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7%。 200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8539.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6。拖拉机保有量1679.37万台,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9.56万台,比上年增长25.1%;大中拖配套农具226.73万台,比上年增长19.94%;小型拖拉机1539.81万台,比上年年增长4.89%;小拖配套农具2479.74万部,比上年增长7%;联合收割机47.70 万台,较上年增长17.31%。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21.96亿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0.15%、30.26%、22.63%。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1728.34万台。 田间作业机具发展较快,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67.63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6.78万台,比上年增长19;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19万台,比上年增长40.6。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3.45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5.4、32.0、25.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 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拖拉机保有量1834 万台,增长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4万台,增长9.7%;大中拖配套农具293万台,增长10.7%;小型拖拉机1650万台,增长5.7%;联合收割机61万台,增长7.1%。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4.3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7%、33%、27%,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 40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过 40 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开始向主导地位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低到 40 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为主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为主转变。 200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40万台,增长17%;小型拖拉机1660万台,增长2%,联合收割机71万台,增长12%;机动水稻插秧机20万台,增长28%。大中型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保持较高增幅,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995 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26.5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61.8%、35.3%、3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45%。这是连续第5年增长水平超过1.5个百分点。农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农机市场产销两旺。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自建国后到 2006 年之前,机械化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导入期),只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的50、60年代初期水平,直到2007年我国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 42,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降至 38,才真正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式跨入了中级阶段,将在未来 1520 年的时间里逐步加速,保持对农业机械的刚性需求,驶入农机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在国家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和农机化内在成长力等合力推动下,20042008 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09年2020年仍要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才能达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力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跨越。 (二)农机行业统计数据 1、我国农机发展总趋势 1990-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稳步增长。 表三 年 份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每百亩耕地农机动力 (千瓦) 耕地面积 (千公顷) 1990 28733.69 20.02 95672.9 1991 29418.11 20.50 95653.8 1992 30337.70 21.19 95425.8 1993 31558.09 22.12 95101.4 1994 33569.59 23.58 94906.6 1995 35837.36 25.16 94971.0 1996 38546.92 26.92 95466.5 1997 41840.85 29.22 95466.5 1998 44936.77 31.46 95238.6 1999 48863.88 34.20 95238.6 2000 52316.79 26.82 130039.2 2001 55041.72 28.22 130039.2 2002 57906.46 29.69 130039.2 2003 60446.62 30.99 130039.2 2004 64140.92 32.88 130039.2 2005 68549.35 35.14 130039.2 2006 72635.96 39.68 122046.9 2007 76878.65 42.09 121775.9 农机总动力和每百亩耕地农机动力(1990-2007 年) 图二 注:1990-2005 年耕地面积部分摘自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06 年耕地面积为国土资源部2005 年公布的数据。2008 年数据因权威机械数据尚未公布,故无法提供统计数据(以下原因皆同)。 2000 年和 2006 年每百亩耕地农机总动力变化较大,主要由于耕地面积数据有所变化。 2、主要农机产品指标 (1)拖拉机保有量 1996-2007 年我国拖拉机保有量增长较快。 表四 年 份 拖拉机保有量 (万台) 每百亩耕地拖拉机数量 (台) 耕地面积 (千公顷) 1996 986.00 0.69 95054.8 1997 1116.51 0.78 95466.5 1998 1208.35 0.84 95466.5 1999 1293.50 0.90 95466.5 2000 1352.52 0.69 130039.2 2001 1405.53 0.72 130039.2 2002 1446.08 0.74 130039.2 2003 1494.06 0.77 130039.2 2004 1579.59 0.81 130039.2 2005 1679.37 0.86 130039.2 2006 1728.34 0.94 122046.9 2007 1924.28 0.99 130039.2 拖拉机保有量和每百亩耕地拖拉机数量(1996-2007 年)图三 拖拉机保有量和每百亩耕地拖拉机数量增长情况(19962007年)05001000150020002500199719962000200319981999200120022004200520062007年份拖拉机保有量(万台)00.20.40.60.811.2每百亩耕地拖拉机数量(台)拖拉机保有量 (万台)每百亩耕地拖拉机数量 (台) (2)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机具配套比 1996-2007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较快,尤其是近五年来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增速加快。但大、中拖配套机具增长缓慢,配套比近年来逐年降低。 表五 年份 大中拖保有量(万大中拖配套机具保有量 大中拖与机具配套比 2010 年 共59页,第17页 台) (万台) 1996 67.08 104.99 1:1.57 1997 68.70 112.91 1:1.64 1998 72.11 120.32 1:1.67 1999 78.17 136.83 1:1.75 2000 75.78 139.87 1:1.85 2001 82.99 148.04 1:1.78 2002 90.35 157.88 1:1.75 2003 97.26 168.95 1:1.74 2004 111.56 189.03 1:1.69 2005 139.56 226.73 1:1.62 2006 167.63 264.26 1:1.58 2007 211.41 291.33 1:1.38 大中拖保有量、大中拖配套机具保有量、机具配套比(1996-2007 年)图四 注:1996-1999 年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中包含变形拖拉机。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随着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额度的年年增加,带动大中拖拉机保有量呈逐年高整增长态势,而其配套机具产品由于近两年只针对部分配套机具实行了补贴,尚未全面实行购机补贴政策支持,其保有量的增长率低于大中拖拉机增长率,机具配套比相应的在图表中表现出呈逐年下降态势,特别是近年下降趋势不断加大,配套机具市场潜力巨大。用户对配套机具产品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必然要求流通企业提供多品类、多功能、多品牌集中展示的超市化卖场平台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这为*农机在配套机具市场中探索采用直营大卖场的超市化、连锁化经营提供了机遇。 (3)小拖保有量、小拖配套机具保有量、机具配套比 1996-2007 年我国小型拖拉机稳步增长,小拖配套机具增速较快,配套比逐年提高。 表六 年 份 小拖保有量 (万台) 小拖配套机具保有量 (万台) 小拖与机具配套比 1996 918.92 1091.15 1:1.19 1997 1047.81 1271.51 1:1.21 1998 1136.24 1457.70 1:1.28 1999 1215.33 1696.72 1:1.40 2000 1276.74 1797.81 1:1.41 2001 1322.54 1893.99 1:1.41 2002 1355.73 2009.12 1:1.48 2003 1396.80 2123.32 1:1.52 2004 1468.03 2317.44 1:1.58 2005 1539.81 2479.74 1:1.61 2006 1560.71 2604.28 1:1.67 2007 1620.76 2740.34 1:1.70 小拖保有量、小拖配套机具保有量、机具配套比(1996-2007 年) 图五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统计->时间对比查询 3、农机推广相关数据统计 (1)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统计 表七 年份 全国 省级 地级 机构 人数 机构 人数 机构 人数 2000 2358 20754 29 578 256 2892 2001 2415 20873 29 543 263 2961 2002 2413 20547 29 493 269 3063 2003 2439 20802 29 500 284 3281 2004 2437 21191 29 499 293 3516 2005 2436 21151 29 557 285 3501 2006 2446 21379 29 641 289 3579 2007 2473 21481 30 656 297 3641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统计指标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统计->时间对比查询 (2) 全国农机修理场及修理点统计 表八 年 份 全国机构数(个) 全国人数(人) 2000 233733 533731 2001 230080 502905 2002 233952 506816 2003 225823 487770 2004 233998 503805 2005 240826 521912 2006 240683 517815 2007 210793 441473 全国农机修理场及修理点统计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统计数据 4、 农机经营企业统计 表九 年份 农机流通企业 农机供油站 农机供应点 机构数(个) 人数(人)机构数(个) 人数(人)机构数(个) 人数(人)2000 10213 102789 36815 90622 65535 129229 2001 7976 78474 35146 94714 66558 128246 2002 5748 62220 33484 85130 71958 134954 2003 5558 58866 32224 86722 70114 136605 2004 5983 52921 31391 81429 73422 138128 2005 7061 53493 32290 81464 74486 141655 2006 7962 58240 31053 77652 74106 146113 2007 7496 54270 29976 82361 75020 146626 农机经营企业统计 5、 农机化总投入与农机化经营总收入(单位:万元)表十 年份 全国农机化总投入 中央和地方农机化财政投入 单位集体和农民个人投入 其他投入 2000 2218062.06 221649.17 1979201.73 17211.20 2001 2087962.04 220046.91 1853988.33 2292

    注意事项

    本文(农机地区连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w****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