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教师版).docx
-
资源ID:5122393
资源大小:1.67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教师版).docx
专题 七××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命题趋势1近五年本专题考查的内容非常集中在农业区位、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两方面。几乎每年都有命题,试题难度中等。选择题、综合题并重。2试题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题,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注粮食安全。考向1 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模拟诊断 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分布在拉萨河下游。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A B C D2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承载力大 B粮食产量大 C河流流域面积大 D城镇密度大3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A淡水资源丰富 B农业基础好 C河运便利 D气候温和【答案】1A2A3B【解析】1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海拔高,热量不足,河流有结冰期。选项A正确。2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容量最大的地区,而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粮食产量大、河流流域面积大、城镇密度大不起决定作用。选项A正确。3拉萨市位于粮仓地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水资源和气温等因素已包含在农业基础之中。该区域淡水资源不缺乏,位于高原地区,河运不发达,海拔高气候较温凉。选项B正确。考向2 农业地域类型模拟诊断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月25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5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A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岛国,种植面积有限C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D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答案】4C5C【解析】4图示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该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都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种植在沿海平原,地形平坦,C正确;地经济落后,机械化程度低,A错;湖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B错;地历史上没有水稻种植经验,技术条件差,D错。选C正确。5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主要是水稻种植是其从中国引进的,不是当地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不能自给,A错、C正确;该国地广人稀,种植面积大,并与粮食需求理增长过快关系不大,B错;该国粮食不能自给是自已的产量低,与国际市场粮价关系不大,D错。选C正确。 2014年11月,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时,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并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回答下列问题。6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访问时,当地A牧民忙碌修剪羊毛 B春暖花开农忙时节C昼短夜长漫漫寒夜 D高温多雨台风多发7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参观了新西兰农牧业技术展。新西兰是乳畜产品出口国,其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有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牧草生长国内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海运发达,便于产品的运输A B C D8斐济等太平洋岛国的特色文化景观为A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 B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C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D崇拜图腾崇尚自然【答案】6B7D8C【解析】61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此时为南半球春末,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则当地出现的情形应为春暖花开农耕忙,则B对C错。剪羊毛为冬季,A错;塔斯马尼亚岛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不可能高温多雨,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合牧草生长;并有众多河流提供水源;地广人稀,国内市场狭小,但其海运便利,利于产品投放国际市场。据此分析对,本题选D。8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土著居民居多,可知其特色文化景观为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为清真特色;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为南亚地区(主要是印度)的特色服饰;崇拜图腾崇尚自然不是该地区的特色景观。据此分析本题选C。考向3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拟诊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 BQ CM DN10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答案】9C10B【解析】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区域生态问题和对策。9P地位于热带,年降水量为200mm左右,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宜农业发展;Q地位于亚热带,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该气候区的平原地区一般不发展畜牧业;M地位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为4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介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之间,适宜农牧业结合发展;N地位于中温带,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前者适宜畜牧业发展,后者适宜农业发展。所以选C。10从上题分析可知,P地气候干旱,一般不易发生水土流失;Q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M地位于暖温带,且降水较少,湿地面积小;N地为湿润地区,一般不易发生土地荒漠化。所以选B。考点清单解题模版解答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名师点睛1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方法(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类型生产优势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乳畜业有利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潮、台风、干旱、暴雨等)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有利于生产地形: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灌溉技术和农业科技水平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2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名师点睛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借鉴(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该区农业和经营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科技水平低。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可借鉴之处人工草场建设。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疾病的防治。冷藏、保鲜技术的推进。名师点睛1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分析思路问题往往是与原因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投入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3区域农业的合理布局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精题集训(70分钟)经典训练题坛紫菜是我国独有紫菜裁培品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按照惯例,养殖户需要在中秋节前投下紫策苗,直至次年3月,整个生长期可采收12次左右。头次采割的紫莱叫头水紫菜,食用口感最佳,价格高,但产量低。水温过高对紫菜产量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受市场影响,坛紫莱养殖范围逐渐扩大。福建福鼎市是坛紫菜的主要产区,有“中国坛紫菜之乡”的称号,曾在2016年出现大面积绝收。2017年开始,渔业技术人员经过对当地海城调研,引导渔民作了坛紫菜生产模式的调整紫菜推迟投苗时间和合理规划养殖密度,坛紫菜产量得以恢复。现在,福鼎市已形成“技术+企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坛紫菜养殖范围最可能扩展到A辽宁大连 B江苏连云港 C广西北海 D海南海口22016年,福鼎坛紫菜绝收的原因可能是渔民抢种头水紫菜提前投苗 渔民进行了高密度养殖渔民引种新的紫菜品种 旅游开发造成海水污染A B C D3关于福鼎市“技术+企业+农户之的养殖、经营模式,叙述错误的是A可提早坛紫菜上市,增加养殖户收益 B企业收购可通免养殖户的坛紫菜滞销C该模式可保证坛紫菜质量与价格稳定 D可提高坛紫菜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答案】1B2A3A【解析】1由于坛紫菜养殖期间水温不宜过高,所以C、D错。辽宁大连冬季水温过低,不适宜坛紫菜越冬养殖。A错误。江苏连云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适宜坛紫菜的养殖,B正确。故选B。2根据调研和2017年的生产模式调整方向一推迟投苗时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可知,2016年福鼎坛紫菜绝收的原因,可能是渔民为使头水紫菜上市早,提前投苗生产,结果因为水温过高而导致减产,为追求产量而高密度养殖导致减产。A正确。3据当地的水温特点,采取推退投苗,会使坛紫菜上市时间晚些,但可避免水温过高对产量的影响;有技术支持坛紫菜生产,保证了坛紫菜的品质与产量,有企业收购加工,可避免坛紫菜的滞销,故养殖户收入稳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A符合要求。我国北方在育苗过程中会采用简单的风障来保护苗木的生长,由土背、篱笆和披风组成,风障建成后和风障拆除后,均要立即给植物灌水,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地区某风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据研究,风障能增加区域积雪量,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降雪 B挡风阻雪 C减少风蚀 D降低温度5风障畦一般位于风障的A西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6风障建成后立即给植物灌水的主要作用是A保温防冻害 B补水促生长 C淋盐改土壤 D增湿调气候【答案】4B5C6A【解析】4风障迎风一侧可以在降雪时阻留降雪,增加附近的积雪厚度,对增加降雪没有明显作用,风蚀作用的削弱主要体现在背风一侧,风障提高了风障畦的温度。故B正确,A、C、D错误。5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主要盛行西北风(寒冷气流),所以风障主要设置在风障畦的西北侧,故风障畦一般位于风障的东南侧。故C正确。6风障建成后,要立即给植物灌水,一方面,防止冬季植物缺水后发生冻害,另一方面,水的比热高,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土壤保温。故选A。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交界地带的皇甫川,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喜光,耐严寒、酷热、风沙及干旱,对土壤适应性强。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可加工制作成沙棘干果、沙棘汁、沙棘茶、沙棘油、沙棘软胶囊等产品。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定义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如图左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皇莆川流域干燥度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植被状况 D大气环流8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其主要目的是A便于种植管理 B形成农业景观C有效拦水拦沙 D提高种植面积920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好,其原因不可能是A当地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 B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C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 D水土流失加重,导致单产下滑【答案】7D8C9D【解析】7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定义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可以看出,当地干燥度从东南向西北增大,主要原因是从东南向西北,该地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降水越来越少,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因素,D正确。纬度、地形、植被状况差异不大,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8该区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沙棘种植的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故与流水方向垂直拦截效果最佳。C正确。便于种植管理、形成农业景观并不是主要目的,AB错误。与提高种植面积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9沙棘适宜当地环境,种植不仅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还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因此也不会导致单产下滑,D符合题意。当地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均是可能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高频易错题 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单位面积内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3月积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B6月降水增多,植物生长较快C8月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D9月台风影响,植物密度减少11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A4、5月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B4、5月小麦播种时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C8、9月小麦播种时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D8、9月玉米高粱播种,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答案】10C11A【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平原某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华北平原海拔低,春季没有形成积雪条件,应该是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A错误。6月份,华北地区雨季还未到来,B错误。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C正确。此后是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不是因为台风影响,D错误。故选C。11本题考查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该耕地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结合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及收获期进行分析即可。华北平原种植的是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A正确,B、C错误。;8月份玉米、高粱等生长旺盛,达到植被覆盖度峰值,D错误。故选A。20世纪80年代之前,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其绝对值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和新疆等北部省份。80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下图是1950年以来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20世纪80年代之前,黑龙江、新疆等北部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 B优选良种C开垦耕地 D引水灌溉1320世纪80年代之后,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B北方小麦种植面积减少C南方城市用地增加 D北方耕地面积减少1420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A水稻 B黄麻C花生 D甘蔗【答案】12A13B14A【解析】12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国家政策影响,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往新疆和黑龙江,这些地区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为开垦荒地、引水灌溉、优选良种提供了可能,这些地区适合种植小麦,导致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故人口迁入是最主要因素。故选A。13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适合水稻种植,而小麦以旱地种植为主,因此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小,即使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增幅不会太大;南方城市用地增加可能会减小南方小麦面积,AC错误。我国人多地少,国家有土地保护政策,北方耕地大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大且不会大幅减少引起小麦重心转移,D错误。“80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由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在北方,北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对值大,因此北方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最可能导致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B可能性最大。故选B。14黄麻、甘蔗主要在热带种植,BD可排除;花生对气温、水分和土壤有一定要求,一般在暖温带山地丘陵种植,黑龙江平原面积广,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花生不适合在黑龙江种植,C错误。黑龙江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夏季雨热同期,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水稻在黑龙江可以种植,因此20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水稻,A正确。故选A。精准预测题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陕西省建设了一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常年有大批运动员在此地集训。该基地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建设了先进的“引水一排水”工程,读该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基地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运动员到此集训,主要是该基地A地形起伏较大 B光热资源充足C水源条件优良 D空气较稀薄16关于图示工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集水沟主要收集高山冰川融水 B富余水量淮水管道冬季水量较大C甲地可建设水电站向基地供电 D湿地有净化训练基地污水的作用17可以在该训练基地周边地区,显著扩大生产规模的农业类型是A水产养殖业 B畜禽养殖业C粮食种植业 D花卉种植业【答案】15D16D17B【解析】15高原地形,起伏不大,故A错误。该地地处高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故B错误。水源优良不是运动训练必备条件,故C错误。高原上稀薄的空气,有助于运动员耐力训练,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16该地海拔2000多米,几乎没有冰川融水,集水沟主要收集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故A错误。该地夏季为雨季,蓄水池在夏季向泄水管道分流较多,故B错误。甲地为输水管道终点,靠近训练营区,地势较平缓,不适合建设水电站,故C错误。湿地具有净化作用,可以净化训练基地的污水,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17运动员对花卉、粮食和水产品的需求量较小,运动员训练强度较大,需要补充营养物质较多,畜禽养殖业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克里特岛与希腊半岛南端隔海相望,是爱琴海域最大的岛屿。历史上这里商贸活动非常繁荣,克里特岛文明盛极一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古代克里特岛商贸活动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宜人 B位置优越 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19当前克里特岛发展最快的经济部门是A畜牧业 B捕鱼业 C旅游业 D种植业20古代克里特岛出口的主要原产商品有A橄榄油、葡萄酒 B茶叶、丝绸 C橄榄油、茶叶 D葡萄酒、丝绸【答案】18B19C20A【解析】18读图可知,克里特岛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处,和各地贸易来往频繁,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而历史上这里商贸活动非常繁荣,克里特岛文明盛极一时。B正确。气候宜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B。19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是旅游业;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茂密,草场资源不丰富,畜牧业比重小;渔业资源不丰富;当地山地面积广,土地资源少,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因此当前克里特岛发展最快的经济部门是旅游业,C正确。故选C。20该岛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适宜橄榄和葡萄种植,橄榄油和葡萄酒产量大。茶叶和丝绸在古代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A正确,B、C、D错误。故选A。乌蒙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自然灾害频发,人均耕地稀少,是国家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策略下,该区依托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建成昭通富硒苹果示范基地、黔西县水西观光农业示范区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带动超过10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下图为乌蒙山区贫困村分布与乌蒙山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乌蒙山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有山高谷深 石灰岩广布 降水稀少 陡坡开荒ABCD22关于乌蒙山区贫困村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沿河谷地带分布 B随海拔增加而增多C该区西南部最为密集 D在全区均匀分布23云南昭通富硒苹果示范基地依托的自然资源优势是A热量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答案】21A22C23D【解析】21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乌蒙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石漠化的原因是山高谷深坡度陡、石灰岩广布土层薄、降水多且集中,以及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的植被破坏,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正确,错误。故选A。22读图分析,地形图中呈白色线状的为海拔较低的河谷,并非贫困村集中分布带,A错误;结合该区的地形图,海拔最高的西北部,贫困村密度较小,B错误;由图可知,该区贫困村密度最大的区域在该区的西南部,C正确;贫困村在全区分布不均,C错误。故选C。23昭通地处低纬高原山区,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适宜苹果生长,A错误,D正确;劳动力丰富不属于自然资源优势,B错误;当地土壤富含硒元素,但有机质含量并不高,肥力较低,C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