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教案.docx
-
资源ID:5122998
资源大小:3.99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第7章 第2讲 城市化 教案.docx
第二讲城市化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易错提醒(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2)许多城市化问题并非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温馨提示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多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两城市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A城市化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B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数量大致相同C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答案1.B2.A(2019·陕西西安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3.C4.C2018年5月8日,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模式,完成56题。5图中反映的城市问题是城市()A内涝严重 B交通堵塞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6缓解图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硬化城市路面建设下凹式绿地A BC D答案5.A6.D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3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原因与特点原因和条件特点或表现图示郊区城市化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再城市化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的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结合图中数据,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计算出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的大小。解题流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B(2)A城市化阶段的判读技巧(1)根据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的变化判读。一般情况下,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由市中心向外迅速减少,而到城市化的成熟阶段,人口密度往往在市中心稍低,向外逐渐增大,到城市外围,人口密度变低,但较初期阶段时变高。(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人口比重小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总体大于70%,且出现下降现象,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根据产业构成判断。所处阶段产业构成初期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中期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后期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2018·全国卷)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 12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1D2.C第1题,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第2题,“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2018·广东湛江二模)在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份的城镇化率排名中,广东省以城镇化率69.2%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江苏省和辽宁省。读“高于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完成34题。3辽宁省城镇化率居前列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人口总数较多B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沈阳等大城市C工业基础雄厚,起步较早,城镇化率质量较高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上海、北京和天津城镇化率较高的原因是()A都属于直辖市B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民营经济最为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D面积小,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3C4.D第3题,城镇化率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辽宁省工业基础雄厚,起步较早,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且城镇化率质量较高。第4题,城市化的实质就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上海、北京和天津面积小,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因此城镇化率高。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急剧增长,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下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推断出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扩大卫星城规模。解题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D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都是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的,要针对具体问题从减轻人口压力和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入手提出解决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大绿地面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2015·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C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2019·山东菏泽一模)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自然地表不断被道路、高楼建筑等人工地表所替代。下图示意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空间变化是()A东西方向延伸B保持原有格局不变C略有缩小且北移D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趋势越加明显3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加大昼夜温差 B城市水域面积增加C城市功能区北扩 D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C3.D第2题,据图可见,19912015年间,图示椭圆范围逐渐缩小且向北移动,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北西南方向主导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在逐渐弱化,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第3题,图示随着时代发展,图示椭圆范围越来越小,说明不透水地表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即北京的硬化地面越来越集中连片,使得热岛效应增强,不是昼夜温差加大,A错;不透水地表集中连片影响雨水下渗,并不能增加城市水域面积,B错;图中不透水地表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城市新区是东、北、南扩展,与不透水空间方向并不重合,C错;城市不透水地表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大,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正确。(2018·江西南昌二模)“亲嘴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这些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区的“亲嘴楼”。据此完成46题。4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5“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A BC D6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4B5.D6.A第4题,城市土地紧张是造成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正确。第5题,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项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项正确。故D选项正确。第6题,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A选项正确。答题规范(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题目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要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问题。角度一城市化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其答题思路为:(2018·山东潍坊期中)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此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1)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2)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思维流程自主尝试(1)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2)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科技文化等发展不利影响资源问题: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造成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2019·河北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1)分析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2)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从环境污染、资源、生态、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2)题,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答案(1)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2)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课时作业(十九)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图,完成13题。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1861年1871年B1931年1941年C1971年1981年 D1991年2001年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A城市化起步 B逆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C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D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1B2.C3.D第1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第2题,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3题,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2019·河南洛阳一模)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 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46题。4甲、乙、丙依次表示()A美国、日本、德国 B美国、德国、日本C日本、德国、美国 D德国、美国、日本5图示三个国家中()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C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D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6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A城市数量少 B城市间竞争小C“大城市病”不严重 D城市功能区多4B5.D6.C第4题,德国城市化起步早,初期城市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日本城市化速度快,三国中城市化发展最快,丙是日本,甲是美国。甲、乙、丙依次表示美国、德国、日本。第5题,图示三个国家中美国、德国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项错误;根据图示曲线,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B项错误;德国城市化起步最早,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D项正确。第6题,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C项正确;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多,A项错误;城市间竞争多,B项错误;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区少,D项错误。(2019·广东模拟)2018年5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79题。7.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A中心商务区内 B市区与郊区之间C行政文化区内 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8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A满足通勤需求 B减少交通事故C缓解市区拥堵 D方便休闲观光9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7B8.A9.D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8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9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2019·福建泉州模拟)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如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建设“绿波带”能()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11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10C11.B第10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正确;建设“绿波带”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A项错误;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误;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11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误。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9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9分)(3)针对北京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13(2019·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历史上,嘉兴城市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本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嘉兴市不同时期城区范围。(1)简述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8分)(2)试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8分)(3)嘉兴市通过种植大片林木,保证楔形绿地内森林覆盖率。说明楔形绿地的功能。(12分)解析第(1)题,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从图中直接读出并进行科学描述即可。在回答时可以先说总体特征,再从不同时期具体分析。第(2)题,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应主要从分散老城区职能、解决老城区城市问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新城区的发展等角度入手。第(3)题,分析楔形绿地的功能应主要从森林的生态效益角度分析,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缓解雨涝、美化环境、提供休憩场所等。答案(1)嘉兴市城区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城区范围呈扇形向外扩展,向东南和偏西方向扩展范围较大;1909年到2000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较慢,2000年至2015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加快。(2)分散老城区的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状况;老城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城区跨越沪杭铁路,向东南方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3)楔形绿地中的林木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楔形绿地可以把郊区的冷湿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有利于加快城市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城市空气流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在降雨时具有吸水、滞水的功能,利于缓解城市雨涝;楔形绿地通过水分的持续蒸腾,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噪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