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课标)·2月卷(解析版).docx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第五模拟(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四川绵阳市·高三二模)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1-3题。1该城市位于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2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 A住宅区B仓储区C商业区D工业区3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 A林草B水域C建筑D广场【答案】1C 2D 3B【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C-8.5C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2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BC。3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至2020年,长江三角洲“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毫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分布图,完成4-5题。4长江三角洲地区 A高等级城市数量较多,低等级城市数量较少B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是南京C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5下列对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集聚,地区内部竞争激烈B交通线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镇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扩大上海城市规模D交通一体化先行,跨省交通突破行政边界【答案】4C 5D【解析】4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齐全,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A错误;长三角地区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B错误;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C正确;长三角城市化速度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D错误。故选C。5区域内部分工协作增强,生产规模扩大,同外部的竞争能力增强,A错误;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错误;城镇体系的建设目的不是为了扩大某一个城市的规模,而是为了使一个地区的不同规模、不同级别、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跨省交通突破行政边界,D正确,C错误。故选D。(2021·四川高三二模)当惹雍措与当穷措是位于藏北高原的内陆湖泊(如图所示),湖面海拔约4500多米。某地理科考队沿S205省道对藏北高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科学考察。考察发现:当惹雍措与当穷措曾属同一湖泊,后因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隆起导致气候变化,两湖逐渐分离:近40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藏北高原湖泊群水文特征变化明显。据此完成6-8题。6推测此次地理考察可能发生在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7当惹雍措与当穷措分离,可能因为喜马拉雅山隆起导致 A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减少B地势抬升,湖泊水位下降C气候变干,湖泊水量减少D裂隙发育,湖水大量泄漏8受气候变暖影响,近40年来藏北高原地区湖泊群 A结冰期延长B浮游生物增多C透明度升高D水域面积缩小【答案】6C 7C 8B【解析】6考察区域为藏北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高寒为其主要的自然特征。科学考察的时间主要在夏季,气温较高,人体舒适度高。7-9月气温较高,有利于科学考察,C正确。A、B、D所处月份气温低,较为寒冷,不适合科学考察。故选C。7喜马拉雅山隆起后,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藏北地区降水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导致惹雍措与当穷措分离,C正确。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不会导致藏北高原地区气温降低,A错误。藏北高原地区地势没有抬升,B错误。青藏高原的隆起没有导致该地区裂隙发育,D错误。故选C。8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结冰期缩短,A错误。气温升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B正确。浮游生物增多,水体透明度下降,C错误。全球变暖,导致高山冰川融化量增多,湖泊补给量增多,水域面积扩大,D错误。故选B。(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一模)江苏中部的盐城沿海一带是我国海相沉积地貌发育最特殊、潮滩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滩涂上广泛发育的潮沟,像是一排生长在金黄地平线上的树林,有“潮汐森林”之称。其中南部的条子泥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面积广阔,坡度平缓,潮差大、潮流强,潮水中含沙量大,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图1示意盐城滨海湿地(围垦区)潮沟分布变化,图2示意条子泥位置与潮滩形状。完成9-11题。9关于图1中“潮汐树”和“潮汐森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潮汐树杈向陆,根部向海B潮汐森林整体沿海岸线分布C潮汐树主沟与海岸线大致垂直D潮汐树的形成主要因涨潮冲刷10图1中“潮汐森林”萎缩的原因是 大规模围垦互米花草入侵潮汐作用减弱河流携带泥沙减少ABCD11条子泥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关键区域的原因是 位置适中,面积广阔 食物来源充足 互米花草茂密 “潮汐森林”发育ABCD【答案】9D 10A 11C【解析】9在落潮时滩面水流在向地势较低处汇集的过程中,冲刷出的一道道潮沟,越靠近海面汇集的水量越多,侵蚀能力越强,冲出的潮沟越宽越深,形成树根,所以潮汐树的树杈向陆,根部向海,其主沟大致与海岸线垂直;落潮时水的流速大,侵蚀能力更强,潮汐森林受潮水在落潮的过程中冲刷而形成,整体沿海岸线分布,所以潮汐树的形成主要是因落潮冲刷; ABC选项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注意对图1信息的获取,该区域有大面积的围垦区域以及互花米草泛滥区,受大规模围垦以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自1992年至2010年,图中潮汐森林逐渐萎缩,正确;潮汐作用主要受引潮力的影响,潮汐作用并不会减弱,错;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更有利于潮水的入侵,不会导致潮汐森林萎缩,错。故选A。11条子泥湿地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致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中段位置,位置适中,面积广阔。且该地坡度平缓,潮差大,潮水中含沙量大,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其潮汐森林发育,食物来源充足,有利于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的栖息与觅食,正确;互花米草属于入侵植被,如果该地互花米草茂密,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候鸟的食物来源减少,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湖区石灰岩广布。湖泊岸线较平直,南北两岸是冲积平原,岸带平缓,北岸整体岸线略向北弯曲;东西两岸则为陡峻的断块山,峭壁岸发育了许多河沟。(1)简述抚仙湖的主要补给水源。(6分)(2)说明抚仙湖北岸地势平缓且整体岸线略向北弯曲的成因。(8分)(3)试推断抚仙湖东西两岸“峭壁-河沟”景观的形成过程。(8分)【答案】(1)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2)北岸支流多,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流入湖泊时堆积,形成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由于湖区常年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形成的风浪对北岸侵蚀作用明显,形成略向北弯曲的岸线。(3)由于地壳运动,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形成南北向的断层,东西两岸岩体相对抬升,形成陡峭的断块山;该流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的地表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在峭壁上发育大量河沟。【解析】(1)由经纬度可知,抚仙湖位于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充足,地表河流和河沟较多,为抚仙湖提供水源补给;同时云南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地下溶洞和暗河,也是湖泊的补给水源。(2)抚仙湖北岸主要为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区,在这些地区河水的沉积作用较明显,泥沙堆积导致北岸地势平缓。由“风频图”可判断,抚仙湖地区多偏南风,偏南风形成的风浪对北岸形成侵蚀, 导致岸线向北移动,呈现略向北弯曲的形态。(3)“东西两岸则为陡峻的断块山”,显示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隆升形成山峰,随着挤压的加强,山峰断裂,形成断裂谷,两岸峭壁林立。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材料显示,湖区石灰岩广布,因此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石灰岩广布的地表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在峭壁上发育大量河沟。故抚仙湖东西两岸形成“峭壁-河沟”景观。13(2020·四川德阳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 名山区(图1)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有"世界最美茶乡"的美誉,区内茶园面积超过2万公顷,年产茶约5万吨,茶叶加工实现年产值20多亿元,75%的农民从事茶叶生产,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茶业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强大引擎。蒙顶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5,无霜期298天;年均降水约1500mm,年雨日225天。名山区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西汉)的地方。2020年7月,蒙山茶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材料二 茶树喜暖怕寒,日均温10以上萌芽,2025最适生长;喜湿怕涝,年降水需1000毫米以上,以土壤深厚、疏松,通气、排水性好的坡地为宜;喜光怕晒,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漫射光强利于其发育;喜酸怕碱,土壤PH值4.56.5为宜。茶叶经济价值高,尤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材料三 蒙顶山茶园景观图(图2)(1)分析“明前茶,贵如金”的自然原因。(4分)(2)蒙顶山优质茶园多采用喷灌方式,试述茶园喷灌与自流灌溉的比较优势。(6分)(3)图中示意蒙顶山区茶垄有横坡耕作和顺坡耕作两种方式请指出这两种耕作方式布局的差异并解释其合理性。(6分)(4)简析名山区以茶为中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8分)【答案】(1)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叶出芽少,生长较慢,产量低;受虫害侵扰少,茶叶品质优良。(2)喷灌比自流灌溉耗水量小,水资源利用率高;喷灌比自流灌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喷灌比自流灌溉有利于形成水雾,增加空气湿度。(3)差异:横坡耕作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地区,顺坡耕作分布于坡度较小的地区。合理性:坡度较大处横坡耕作,利于拦截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坡度较小处顺坡耕作,利于缓坡排水,避免积水渍涝。(4)社会意义: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推动茶文化旅游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综合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水平。经济意义:扩大茶产业生产规模,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茶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析】(1)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茶树喜暖怕寒,日均温10以上萌芽,2025最适生长,而在清明节前,由于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新茶叶出芽少,茶叶产量不高;清明节前,由于气温较低,不利于病虫害的生长,茶树受虫害少,茶叶的品质高,因此明前茶,价格高。(2)考水资源利用方式优点,首先喷灌与自流灌溉相比,喷灌消耗水资源少,且喷灌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除了节约水资源外,还可以提高利用率;其次从生态效益上看,喷灌对地面的侵蚀小,自流对地面的冲刷强, 易加剧水土流失;喷灌是将水喷洒在空中,利于形成水雾,增加空气湿度,更能够营造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3)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2 可知,横坡耕作主要集中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顺坡耕作集中在坡度较小的平地区,其布局的合理性,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据材料,该地蒙顶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约1500mm,及茶树喜湿怕涝的特点可知,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取横坡耕作,可以起到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减轻水土流失;在坡度小的平地,易发生积水,采取顺坡耕作可以提高排水的效果,避免积水渍涝。(4)考查茶叶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行分析,首先经济意义方面,该地区茶叶为中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扩大茶树的种植规模,可以增加种植户的收入推动了茶叶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使得茶业向高附加值方向房展,同时可以增加以茶园观光等载体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意义方面,可以依托茶业为中心的文化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经济收入等。(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2021·四川绵阳市·高三二模)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9月19日,落地在都江堰的成都融创文旅城开城。成都融创文旅城集蜀文化主题乐园、水世界、雪世界、豪华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时尚商业街、低密住宅等多种行业经营形态于一体。目标是成为当地继青城山、都江堰之外的文化旅游第三极,打造全业态、全年龄层、全天候、一站式的综合旅游度假城。分析融创文旅城开业对成都市旅游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答案】丰富旅游资源,满足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强了地区接待能力;推动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向特色文化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展全域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蜀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文化融合。【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旅游产业升级。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体现的过程。由材料可知,成都融创文旅城集多种形态为一体,丰富了旅游资源的数量及种类,打造文化旅游第三极,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拉动就业;有利于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业态、全年龄层、全天候、一站式的综合旅游度假城,有利于扩大客源市场。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湖南郴州矿藏富集,是享誉国内的“有色金属之乡”。随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成为一处处大地疤痕。列举郴州废弃矿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废弃矿坑的措施。【答案】问题:(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大气污染;(降水量大且集中,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色金属为主,可能导致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矿坑废弃空置)浪费土地资源;(与周边景观不和谐;造成)视觉污染。措施: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绿化与恢复植被,建设湿地、绿地;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填埋与整治修复,进行复垦造田等。【解析】废弃矿坑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生态问题等。废弃的矿渣等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开矿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废弃矿坑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有色金属为主,可能会导致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矿坑废弃空置,造成耕地面积方面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会造成视觉污染等。废弃矿坑综合利用措施:主要从恢复生产、恢复生态的角度分析。恢复矿区的植被,以恢复生态环境;及时填埋、复垦造田,增加耕地;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填埋,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建设成湿地、公园绿地等,挖掘其利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