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计量仪表公司治理结构与股票期权制度.docx
泓域/燃气计量仪表公司治理结构与股票期权制度燃气计量仪表公司治理结构与股票期权制度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一、 产业环境分析4二、 植物补光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5三、 必要性分析13第二章 项目概况15一、 项目概述15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7三、 资金筹措方案17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8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8第三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票期权制度19一、 明确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适用范围19二、 明确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者与授予对象20三、 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与发展23四、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27第四章 SWOT分析31一、 优势分析(S)31二、 劣势分析(W)32三、 机会分析(O)33四、 威胁分析(T)33第五章 项目风险评估39一、 项目风险分析39二、 项目风险对策41第六章 法人治理43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3二、 董事46三、 高级管理人员52四、 监事54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十三五”全省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全省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性机遇;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为全省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开放性机遇;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性机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为全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性机遇;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全面提速和“两型三化”产业升级方向的进一步明晰,为全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性机遇。同时,“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既要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推动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期,是全省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全省“四化”同步的加速推进期,是全省抢抓机遇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总体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全省上下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及机遇意识,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认清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担当历史责任,走出一条超常规、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二、 植物补光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植物补光设备是人造光源,通过发射适合于光合作用的电磁波谱来刺激植物生长。植物灯补光设备一般用于没有天然发光或需要补光的应用中,并提供类似于太阳的光谱,或提供更适合所栽培植物需要的光谱。光作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光谱、光强、光周期等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而改变植物的形态。植物对光强的需求存在一个区间,当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当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时,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时,蒸腾作用加快,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多流失而关闭气孔,进行“光合午休”。1、不同植物补光设备发展状况植物补光设备一般可以分为HID植物补光设备、LED植物补光设备和其他植物补光设备如荧光灯等。HID植物补光设备是植物生长照明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光源之一,非常适用于大型植物栽培和种植的照明。HID植物补光设备单价较低、不易光衰老化、技术工艺成熟可靠。此外,近几年随着LED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下游产业开始使用LED植物补光设备。LED可调整光谱,这将更好得为植物设计所需光谱,光谱的利用率较高且更加节能。(1)HID植物补光灯HID植物补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补光领域,适用于大型植物栽培和种植。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达37.9亿美元,其中HID植物补光设备占比为61.5%。由于HID补光灯高光效、照射范围广、高稳定性、单价低、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HID植物补光设备目前是植物生长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类型。(2)LED植物补光灯LED植物补光设备给植物提供补充光源,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随着LED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下游产业开始使用LED植物补光设备。此外,相较于其他植物补光灯,LED可调整光谱,这将更好地为植物设计所需光谱,光谱的利用率较高且更加节能,因此其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2、植物补光设备市场在不同应用板块的发展情况(1)温室大棚现代温室大棚是指主体骨架为钢构件,采用玻璃、塑料薄膜、硬质塑料、PC阳光板等透光材料覆盖,具备抗风雪等荷载能力,满足透光和保温性能要求的温室大棚。现代温室大棚一般还配备有遮阳、降温、加温、通风换气等配套设备以及栽培床、灌溉施肥、补光等栽培设施和环境调控设备等。现代温室大棚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单产大幅度增高,保障蔬菜、瓜果等园艺产品的均衡供应,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资源及环境三大基本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全球温室大棚产业的特点。目前,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温室大棚均已具有很高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力。以荷兰为例,荷兰拥有大规模的玻璃温室,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高,多数温室均配备植物补光灯等现代化农业设备。荷兰的温室主要用来种植鲜花和蔬菜,荷兰室内生产的蔬菜在全国蔬菜总产值中占比超过50%。中国的温室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整体现代化水平低。中国的温室大棚以节能型日光温室(暖棚)为主,而高度自动化的现代温室发展却相对滞后。此外,我国温室农业生产现状还是以小型个体种植户为主,单个温室的面积较小且标准化程度低。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以及智能化温室大棚是我国现代温室正在发展的方向。商业温室大棚因其可以大幅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除了采用自然光,温室大棚中还会搭配HID植物补光设备以及LED植物补光设备,以补充植物所需的光源。尤其是在晚秋和冬季、多云和光照强度低的时间里,利用植物补光设备给予植物更充足的光源,达到增产、减少病害的效果。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植物补光设备应用于商业温室大棚板块的市场规模达到25.1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6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4%。(2)家庭园艺花卉种植产业是植物补光设备重要的下游应用市场之一。2019年全球范围内,中国、印度等国家的鲜切花生产面积超过50,000公顷;鲜切花生产面积10,000至50,000公顷的国家有日本、泰国、墨西哥等;鲜切花生产面积5,000至10,000公顷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家庭园艺板块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全球园艺种植的兴起和园艺消费的觉醒,许多家庭通过使用植物补光设备进行花卉以及其他植物的种植。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植物补光设备应用于家庭园艺板块的市场规模达到8.9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3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7.9%。(3)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植物工厂被认为是未来解决资源紧缺、新生代劳动力不足、食物需求不断上升、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航天航空工程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3、全球各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发展情况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地区较早开始使用植物补光设备,尤其以荷兰为代表。2019年欧洲的植物补光设备市场占比达到约37.8%,北美地区达到约30.6%,亚洲达到约20.6%。受益于家庭园艺需求的增长,北美植物补光设备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北美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于2019年达到约11.6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6%,于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9.7亿美元。欧洲地区,尤其是荷兰,植物补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花卉绿植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板块,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欧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4.3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2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大发展,2024年欧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可达38.9亿美元。此外,得益于商业温室大棚和植物工厂的快速发展,亚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未来将快速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亚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未来5年预计将以27.4%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将于2024年达到约25.0亿美元。亚洲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2015-2024预测4、全球植物补光设备市场驱动因素(1)全球对果蔬的需求增长以及逐渐减少的人均耕地面积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率,世界总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也促进果蔬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健康科学饮食理念的推广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从而促进了果蔬产业以及植物补光产业的发展。全球及中国的蔬菜产量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分别从2015年的10.5亿吨及5.3亿吨逐渐增长至2019年的10.9亿吨及5.6亿吨,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9%及1.2%。未来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及中国的果蔬生产及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上涨趋势。然而,全球人均耕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0.188公顷/人减少到了2019年的0.182公顷/人,预计未来将以-0.6%的年复合增长率降低至2024年的0.177公顷/人。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要求更高的亩产水平,从而对具有促进提速增产作用的植物补光设备的需求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植物补光设备可以帮助植物在少光或者无光的环境下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加快植物的生长,缩短果蔬的种植周期,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产量和风味,促进果蔬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帮助解决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2)家庭园艺种植的需求增长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园艺逐步兴起,绿色生态正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园艺爱好者众多的美国,接近80%的家庭在家种植食物或者花草,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在园艺种植上的花费超过550美元,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该人群中的占比在逐渐上升,且超过了30%。除了在院子里种植各类植物以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表示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投资在室内种植设备上。另一方面,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也促进了家庭园艺种植市场的发展。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时间变长,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家庭园艺等居家活动上,阳台、后院和楼顶成为了很多人种菜种绿植的地方。在家种植简单的蔬菜不只可以愉悦身心、享受田园生活乐趣,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出采购而带来的感染风险。对于种植爱好者来说,为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往往需要配备合适的植物补光设备。尤其是在光照相对较弱的室内种植环境下,植物补光设备的作用就更加重要。LED补光灯具凭借功率小、光效高、发热量低、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家庭园艺补光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应用于家用植物台灯、家庭植物种植架、家用蔬菜生长机等。随着全球家庭园艺的兴起和园艺消费意识的觉醒,家庭园艺补光应用前景广阔。(3)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设施农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温室大棚、植物工厂、垂直农业、无土栽培等各种模式和理念正逐渐成熟。设施农业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具有集约经营、高效经济的特点,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41.5万公顷增长至2018年的49.7万公顷。另外,近几年植物工厂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动力。植物工厂被认为是未来解决资源紧缺、新生代劳动力不足、食物需求不断上升、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航天航空工程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现代设施农业体系中,光环境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理环境因素之一,通过光质调节,控制植株形态建成是设施栽培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二氧化碳、水分、养分与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固定之下,特定植物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之间的光合光通量密度大小直接决定植物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对光谱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同波段的光对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作用也不相同。补光设备可以作为补充光照延长有效照明时间,在植物工厂内可完全替代自然光促进植物生长,并彻底解决育苗阶段看天吃饭的情况,可根据苗株交货期来合理安排时间。通过补光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的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源的效率,从而控制植物生长的速度与质量。因此,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植物补光技术的支持,不断丰富的农业种植场景和持续提高的种植要求也促进了植物补光行业进一步发展。三、 必要性分析(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建设地点:xx园区4、项目联系人:段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9675.4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603.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30%;建设期利息185.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3886.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5%。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9675.4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114.58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560.90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5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5165.1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494.2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0.9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66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097.18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第三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票期权制度一、 明确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适用范围在国内企业引入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决不能如同群众运动一般一哄而上,想当然地认为“股票期权,一抓就灵”。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时,首先应明确其适用的范围。大体来说,下列三类企业暂时不宜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1.政企不分的企业不宜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很难界定经理人的绩效。当政企不分有利于企业时,经理人获得股票期权增值收益是不合理的,对公司股东和其他员工也是不公平的;当政企不分不利于企业时,经理人当然也就不会愿意承担股票期权贴水的风险。2.股份不能全部流通的上市公司不宜实行股权激励。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存在占总股本高达70%左右的不可流通股,由于流动性的差异,两类股票所隐含的内在价值迥异,使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可能对公司价值形成有效的判断。公司的社会公众股东不得不为手中所持股票的流动性付出额外的代价,公司国家股、法人股股东的股权又不具备证券资产应有的流动性,因而不能正确反映这部分股权应代表的公司价值。实施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首先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价值的股票市值,其次需要执行期权后获得的股票能够随时变现。所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实施经理人员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是一大障碍。可喜的是,即将开设的国内创业板市场已同规范的证券市场完全接轨,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全部股份最终均可流通,这就从市场操作的角度为创业板上市公司顺利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铺平了道路。3.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不宜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必须建立能够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制衡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履行其受托责任,董事会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但必须通过战略决策,任免高层经理人员,并对他们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防止个别股东、董事以及经理人员滥用公司资产和进行私下交易;设立财务控制与风险监测系统,确保公司的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监察主要的资本支出、资产售出、收购和兼并;监督信息披露的过程,保证信息披露的全面和及时,来履行它对股东的受托责任。要避免决策层与执行层重叠的企业中有控制能力的内部人,利用内幕信息以股票期权计划为手段,损害企业其他利益群体而为自身牟取私利。二、 明确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者与授予对象(一)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者在西方国家,由上市公司的股东来实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案例十分罕见。虽然美国公司也存在由公司控股股东通过捐赠方式建立一个诸如ESOP计划的做法,但ESOP与雇员股票购买计划、经理人员激励方案是有区别的。为了使雇员能够持股,美国的公司可以通过雇员信托获得债务融资以购买企业新发行的股票,雇员信托用这些新资本带来的收入偿还债务。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要探讨的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容。然而在中国,股票期权(严格地说应称之为“期股”)的授予者往往是由公司的大股东来承担的,实际上,由股东主要是国家股股东来制定并实施股票奖励经营者从一开始就存在。比如从较早的案例一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到最近的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其设计思路大同小异,均由国家股股东一手包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精神,在一些国家股控股的公司中,可以由国家股股东从国有资产增值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股票奖励,因此在特定的企业中由国家股股东来实施认股期权是符合现阶段国家政策的。(二)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除经理人员外,美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另外一类对象是公司的董事,包括雇员董事与非雇员董事。对董事的股票期权授予通常采取在任职时授予一定数量的股票,然后每年授予一个固定数量的股票期权,这些授予给董事的股票期权在数量上远远低于授予给首席执行官的期权数量。就我国实施认股期权制度的一些案例来看,授予认股权的对象以公司的经营层为主,有少数的案例以企业的法人代表与党委书记为对象,核心的科技人员尤其是创业的科技人员在高科技企业中是认股权的主要授予对象,但是在其他行业科技人员并未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强调可以对三,类人员给予股份奖励,包括经营层、科技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职工。由于股票期权激励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公司股票的增值来促使期权持有人更加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从而使期权持有人的长期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增长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通常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的公司雇员,包括经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现阶段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不充分,奖励对象也可以包括公司的董事)。经理人员尤其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通常是股票期权激励的主要对象。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提供股票期权激励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的重视。三、 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提到,股份公司的经理人员使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可能期望他们会有像私人公司合伙人那样的警觉性去管理企业因此,在这些企业中疏忽大意和奢侈浪费的事总是会流行。这里实际设计到了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此后,凡勃伦在其著作企业论一书中也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公司管理者和公司的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所以他们往往将公司的利益置之高阁而追求自身利益。随着规模巨大的开放型公司的大量出现,股东对生产经营的控制越来越难,从而控制权发生了向经理人员的转移,公司治理理论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一)委托一代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委托一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最基本的理论渊源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公司治理就是关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的代理合同的治理。詹森和麦克林在其1976年发表的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中指出,委托一代理关系是通过双方签订合约进行的,管理和实施这类合约的全部费用,就是代理成本,它包括三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费用;(2)代理人的担保费用;(3)剩余损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对代理人已经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将采取什么行动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必然导致两种结果:“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出现,是因为“经理阶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并非完全一致,“经理阶层”不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他们拥有的只是人力资本即“管理者才能”,他们并非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原则,而是要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委托人不完全掌握信息,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控,经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就可能偏离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取向,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其具体的表现是:(1)经理会力争提高自己的薪金和奖励;(2)增加在职消费,如追求豪华的办公室和高级专用轿车,以及报销各种消费单据,来显示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地位;(3)“搭便车”行为,如经理人员会用“转移价格”的方法,以低价将企业的资产出售给自己所持有或控制的其他公司(或高价收购)。当然,经理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时,也必须获得最低限度的利润,以支付股东的股息和维持公司股票的价格,否则经理职位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按理说,投资者可以通过对经营者的严格监督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但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其一,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对企业信息存在的“不对称性”,阻碍着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在股东大会上股东只不过是面对由董事会和经理拟好了的方案来投票;其二,即使假定某个投资者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最有效的监督,其成本也是十分昂贵的,而且监督的效果对于其他的投资者来说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任何投资者也就不愿为此花费更多的精力,都想做一个“免费乘车者”,这种监督也就无法进行。除了“道德风险”之外,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经理人员的选聘上还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即不一定能够选聘最优秀的管理人才。(“逆向选择”即出现“劣质品驱逐良质品”,其典型的例子是旧车市场模型。)这样,公司制中的代理制度也是一个“两刃剑”,它一方面提高了资本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代理成本。这里所说的代理成本是广义的代理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一种是显性成本,如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和奖励,为监督经理行为而支付的监督费用等,这是人们在财务账目上可以清楚看到的;另一种是隐性成本,也就是由于代理人的“职务怠慢”或“道德风险”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这是人们深有感受却又说不明白、算不清楚的代理成本。因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如何解决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年薪、奖励、赠与股票与股票期权制度;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主要有公司的内部约束(如聘任制度)和市场约束等。(二)不完全契约理论。不完全契约企业理论发展了现代产权理论,为公司治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该理论认为,进入企业的各种契约是不完全的,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所以当初始契约未预料到的实际情况出现时,必须有人决定如何填补契约中存在的“漏洞”,这就是剩余控制权的由来。该理论还将企业控制权问题提升到了独立的“企业所有权”的高度,认为要素所有者的原始财产权在企业的合约群中发生了重组和变形,因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剩余控制权或最终控制权的安排问题。(三)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或利益相关者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兴起“恶意收购”浪潮,使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受到影响。而日德的公司通过股东与金融、雇员、高管人员的长期合作取得了成效,使得一些学者对“股东至上”治理理论提出批评,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相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学家克拉科森认为,利益相关者区分为两类:基本利益相关者是“持续不断地参与合作,从而保持关切”的那些人以及投资者,这一集团还包括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和共同体。第二类利益相关者是“左右或影响其公司并受公司左右和影响的,而不是从事公司事务并对其生存必不可少的那些人,如媒体与各种压力集团。”该理论认为,股权分散与两权分离的发展,使得股东失去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而进行日常管理的经理们又没有法律上的所有权。所以空谈公司财产毫无意义,“公司是一套制度和程序一个关系结构”。公司不仅受其所有者利益的支配,还必须协调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总之,状态依存所有权或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将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也纳入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形成股东、经营者、雇员、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政府等多方博弈的模型,这是公司治理在理论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它突破了单一股东主权模式,更加注重企业契约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治理权能,这一多重利益方的共同治理模型也更加符合现实的企业治理状况,更加强调企业权利束的多重解析和相应的权利主体多元化。四、 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一)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含义委托一代理关系,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契约关系。它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制度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形式。其中,委托代理是一种最为常见、适用最广的代理关系。而委托授权行为又是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委托授权行为属于单方行为,也就是说仅凭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书面的或口头的),就能发生效力。代理制度的一般含义包括三个层次:(1)代理关系,包含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代理制度的基础与核心;(2)代理权,即代理人得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又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权力,代理权的权限是由代理关系决定的;(3)代理行为,是指代理人依据代理权而实施的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二)现代公司制度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现代公司制度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经理人员掌握着公司财产的经营权或控制权。那么,股东与董事会及经理人,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许多产权经济学家认为,董事会、经理同公司之间属于一种委托关系,股东是公司的委托人,董事、经理则是公司的代理人,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但是,克拉克等一些经济学家却不主张简单地使用“委托一代理”模式。其一,从法律的关系来看,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这里并没有规范的委托合同关系;其二,在通常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主人或委托人应具有控制和指导代理人活动的权利。而公司的股东们的权利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在整个公司和整个股东这个意义上,经理们才是受托人。克拉克等人的意见是我们值得考虑的。我们虽然已经习惯于使用“委托一代理”关系来分析公司的“两权分离”问题,但需要说明这是一种特殊代理关系,是全体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是没有明确委托授权书的代理关系。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可以使用委托一代理关系来研究公司制度中的产权安排,譬如有关“两权分离”的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激励与监督的问题等。(三)有关“两权分离”的伯勒一米斯假说在研究公司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之前,先提供一些背景的材料,这就是在公司制度中两权分离的演进过程。自从股份公司出现以后,就出现了一种随着资本集中和股权分散化,出现了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趋势。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伯勒和米斯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假如一家公司中的某个人或家庭拥有大于20%的股份,那么该股权就是“有意义”的了。而如果其他股权分散分享的话,这种公司就称为“少数操纵”型;如果这一比例上升到80%以上,就称为“私人控股”型公司;如果没有这种单一的“有意义的股权”的公司,被称为“管理控制”型公司;而如果所掌握的大众的表决权介于5%10%,就称为“少数一管理混合控制”型公司。他们对当时的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管理控制”型公司已占到企业数量的44%,占非金融资产的58%,所有权与控制。勒纳运用伯勒米斯的标准调查了美国1963年最大的200家非金融公司的产权类型,并与1929年的情况加以对比,发展的速度结果更是令人吃惊。从统计资料来看,由经理操纵的非金融资产的比率,从1929年的58%上升到1963年的85%,这说明伯勒米斯在1929年观察到的“经理革命”,在30年后已趋于完成。第四章 SWOT分析一、 优势分析(S)(一)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二)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三)公司具有优质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通过与优质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化趋势、最新技术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四)公司在行业中占据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公司经过多年深耕,已在技术、品牌、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随着行业的深度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游客户为保障其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公司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二、 劣势分析(W)(一)资本实力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公司订单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产品市场逐步打开,公司对流动资金需求增大;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对先进生产设备及研发项目的投资需求也持续增加。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对公司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急需改变以往主要靠自有资金的发展模式,转向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模式,以求增强资本实力,更进一步地扩大产能、自主创新、持续发展。(二)规模效益不明显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整合不断加速。公司已在同行业企业中占据了较为优势的市场地位。但与行业的龙头厂商相比,公司的规模效益仍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公司拟通过加大优势项目投资,扩大产能规模,促进公司向规模经济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三、 机会分析(O)(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四、 威胁分析(T)(一)技术风险1、技术更新的风险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行业新进入者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需要自行研制工艺以保证产成品的稳定性。作为新兴行业,其生产技术和产品性能处于快速革新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如果公司在技术革新和研发成果应用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将可能被其他具有新产品、新技术的公司赶超,从而影响公司发展前景。2、人才流失的风险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