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时05 两宋与辽夏金元的政治发展-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
资源ID:5132225
资源大小:65.2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课时05 两宋与辽夏金元的政治发展-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docx
课时05 两宋与辽夏金元的政治发展1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设置了一个凌烟阁,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按照三个等级置于其中,希望后来的臣子能效法,建功立业,永垂青史。而宋太祖却解除了武将的兵权,确定了“任宰相当用读书人”“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刻下石碑,传诏子孙。这样的变化说明()A唐、宋治国的策略基于国情变化B唐开创了“重武轻文”的治国风尚C宋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D宋出现了“积弱积贫”社会状况2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B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C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3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4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5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路线概况第一条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第四条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6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吸收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 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7下表显示了对宋朝王安石的不同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人物评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81141年,绍兴和议,实现了南宋与金的和平。宋史据此把赵构定为“中兴守成之明君”。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称:“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之气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宋与金和议存在着屈辱的一面B宋史缺少历史真实性的一面C宋高宗议和暴露出昏君的一面D王夫之反映出史家客观的一面9下表是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由下表可推知,当时()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宋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10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11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12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世袭制度 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 D控制官吏任免13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即遣使进藏清查户口,设立大小驿站共35处,此后还多次赈济贫困站户。此举旨在()A改善当地交通闭塞状况B强化对边疆的行政控制C打通东西方间国际商路D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传播14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的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B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15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1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2如表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据此可知,北宋( )时间科考内容宋初诗赋为主庆历熙宁初经术、诗赋、策论熙宁元丰经术、策论、法律元祐年间经术、诗赋、策论、史绍圣经术、策论崇宁一重和经术策论、法律重和一宣和儒经、道经、策论、法律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C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3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4隋唐传统官称至宋依然保留,但徒具形式,仅代表资历、俸禄的高低,居其官者通常不掌其事。文官又有称为“职”的衔号,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削弱了宰相行政权力C有效监督了官僚集团D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5西方学者谢和耐在其中国社会史中说:“一来(燕云)十六州是唐代已丢,这给宋代军事造成的问题是,牧马驱丢失、中原失去屏障。二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代处于北方的威胁之下,若是战争胜率不高,那契丹人和金人早就该长驱直入了。”这表明宋代( )A积贫积弱导致边患危机B历史遗患影响边境安宁C军事孱弱难与辽金抗衡D农耕文明已成落日余晖6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C有效制约了民众反抗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1(2020·山东卷)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2019·全国卷)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3(2019·浙江4月选考)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各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4(2018·全国卷)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5(2017·全国卷)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北宋初年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建立集权制度,规定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廷太府寺或户部有权进行监督。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君主集权体制尚未建立C中枢机构掌控了决策权D中枢权力部门关系紧张7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D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8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在位时期的宋代为背景,展现了一幅集朝堂、 后宫、百姓、边疆生活于一体的画面。其中,诠释的宋太祖留下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遗训,更是宋朝独有。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9北宋在唐代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基础上,分设路、州、县三级行政机构。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这一变化()A清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要求C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0北宋元丰年间的官员梁焘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以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他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A取得中央集权之效B减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C存在急功近利之弊D提高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