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1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_1129111049.doc
-
资源ID:5132532
资源大小:120.0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选修1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_1129111049.doc
1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来源:Zxxk.Com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来源:Z#xx#k.Com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6分)来源:学.科.网Z.X.X.K(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指出俄、日两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9分)解析:(1)第一小问“西方的脚步”,据材料一“警告俄罗斯会因为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结合所学得出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第二小问“旧制度”,据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来源:学科网ZXXK(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得出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结合所学得出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据材料二“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得出要与本国国情结合。答案:(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2)表现:政治上,宪法赋予天皇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上,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及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2017·太原市高三模拟)材料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工厂作坊里的童工所遭受到的剥削。除了俄国与巴尔干国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然而,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在大不列颠、法国和德国,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1880年后,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实行老年与疾病的义务保险制。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然而,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到了19世纪末期,妇女的平均寿命增长了,而生育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了。妇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国,已婚妇女从此享有财产权。新的办公室职业(秘书、电话接线员)、发展起来的大商店(售货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取得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摘编自贝尔纳代特、德尼兹·加亚尔等著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背景。(8分)解析:(1)根据材料“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得出借助立法稳步推进;根据材料针对服务的对象“童工、老人、妇女、工人”等,得出面向民众,关注弱势群体;根据材料中条例的内容与存在的问题,得出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根据材料“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得出改革成果有限。 (2)根据材料“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得出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角度);根据材料“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得出政府及有识之士的觉悟(思想);这同时跟工人运动密切相关,跟民主制度的完善相关(政治)。答案:(1)特点:面向民众,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借助立法稳步推进;改革成果有限。(2)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政府及有识之士的觉悟。3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9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对“同治中兴”含义的解释及其在科举制度、官吏制度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根据材料“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结合所学得出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2)同治时期,处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时期,因此结合所学可知,它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特别是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办的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但是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1)表现:一方面,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与西方列强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开启近代化,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2)简评:近代化的尝试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落后的社会制度;其力主恢复传统秩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统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因此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治中兴”。4(2017·开封市高三模拟)材料一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迫也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成思千年科举制的崩塌材料二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来源:学科网ZXXK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6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迫也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可以看出考试内容发生变化,中西结合;根据材料一“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可以看出考试形式发生变化,废除八股;根据材料一“1905年清廷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可以看出经历了从改革到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的过程;第二小问,从当时的阶段特征考虑,比如民族危机的加剧、阶级矛盾的激化、戊戌变法失败的影响、科举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2)根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其观点为清末废除科举制引发了辛亥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该观点是片面的,其夸大了偶然事件的作用。废除科举制仅仅是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其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答案:(1)特点:考试内容中西结合;考试形式废除八股;改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戊戌变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已无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2)材料二观点:清末废除科举制引发了辛亥革命。简评:观点片面。废除科举制引发知识分子前途危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但该观点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到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