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 资源ID:5133518       资源大小:733.1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2021·1月浙江选考)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答案】B【分析】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分为缺失(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基因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颠倒)、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4种类型。【详解】分析图示可知,与正常眼相比,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一个,超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两个,因此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即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2(2021·1月浙江选考)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细胞和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和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和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D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答案】D【分析】图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和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都是精细胞;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细胞中基因组成可知,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B、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1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和另一链不含32P。该子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单体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含32P(共4条染色单体含有32P),细胞形成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情况下,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根据图可知,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很有可能H和h所在染色体都含有32P,因此细胞中最多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B错误;C、根据B项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细胞和中各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但由于细胞中发生了H和h的互换,而发生互换的染色单体上不确定是否含有32P,故细胞和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C错误;D、如果细胞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胞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因此形成的细胞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2个,形成的细胞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由于细胞的基因型为Hhrr(h为互换的片段),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一个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H和另一个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色体不在同一极,则形成的细胞和都含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D正确。故选D。3(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答案】D【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故选D。4(2021·广东高考真题)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答案】C【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易位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正确;B、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C、由于发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女性卵母细胞中含有45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6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5(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D细胞质中的RNA均在细胞核合成,经核孔输出【答案】D【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4)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A正确;B、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需要大量的核糖体,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所以核仁代谢活动旺盛,B正确;C、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D、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这些DNA也能作为模板转录合成RNA,所以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经核孔输出,D错误。故选D。1(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会导致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加倍B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可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C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点之一在于纺锤体的有无【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不变,核DNA分子数目加倍是因为DNA复制导致的,A错误;B、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和计数,C正确;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点之一在于纺锤体的来源,D错误。故选C。2(2020·安徽高三其他)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如表所示为体外培养的细胞W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所需时间(单位:小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G1期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M期(分裂期)合计时长107351522A细胞W的细胞周期的间期持续时间有可能小于205小时B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将增多C推测处于G1期的细胞W内既无核基因的复制,也没有基因的表达DM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其中染色单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由表格可知:分裂间期的时间=10+7+3.5=20.5h,分裂期=1.5h,细胞周期=20.5+1.5=22h。【详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W的细胞周期中间期持续时间为20.5小时,由于外界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的长短,因此,细胞W的细胞周期中间期持续时间有可能小于20.5小时,A正确;B、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细胞周期会阻断在间期,致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将减少,B错误;C、G1期的细胞W内应有基因的表达,比如控制DNA聚合酶合成的基因会表达,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零,D错误。故选A。3(2020·广东广州高三其他)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过程中没有DNA和染色质(体)的复制B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C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得名D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无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无丝分裂指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为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但是没有染色体复制,A错误;B、无丝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无丝分裂因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故称为无丝分裂,C正确;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错误。故选C。4(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后,细胞核中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C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分别发生在前期末期D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使母细胞中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A正确;B、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后,细胞核中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一是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发生在前期,二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发生在末期,C正确;D、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使母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细胞质中的DNA不一定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错误。故选D。5(2020·黑龙江道里哈尔滨三中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不发生DNA复制B蛙的红细胞能通过方式增殖,人的红细胞能通过方式增殖C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D过程中也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或的方式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细胞分裂的概念图,其中方式无纺锤体的出现,表示无丝分裂;方式具有细胞周期,表示有丝分裂;方式能产生生殖细胞,表示减数分裂。【详解】A、是无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也没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消失与重建,但发生DNA复制的复制和平均分配,A错误;B、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方式具有细胞周期,表示有丝分裂,但是人的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是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是意义是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C正确;D、细胞周期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是减数分裂过程,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增殖,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特点;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掌握有丝分裂的意义;识记减数分裂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2020·黑龙江道里哈尔滨三中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是某需氧型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2n=4,则和为非同源染色体B该细胞中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不等C中心体间期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D无丝分裂不出现图中的纺锤丝和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如果2n=4,则该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和为同源染色体,是性染色体,比如X和Y染色体,A错误;B、该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都是8,但由于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所以DNA含染色体数目不等,B正确;C、中心体的复制时间是在间期,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D、无丝分裂没有现图中的纺锤丝和染色体,D正确。故选A。7(2020·湖北高三月考)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如表所示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所需时间(单位: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细胞周期G1SG2M合计时长1073.51.522AM期的全部细胞需要11.5小时才能达到G1期和S期的交界处BG2期的细胞数目将保持不变C22小时之后,所有的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D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将是最多的【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详解】题中加入过量DNA合成抑制剂,抑制了S期的DNA复制,M期需要M期(1.5小时)+ G1期(10小时)才能到达S期交界处,A正确;由于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所以细胞停止在S期之前,G2期细胞会逐渐减少,B错误;由于G2期细胞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所需时间最长,所以最长时间为15小时,C错误;由图表可以观察到,处于G1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最大比率,所以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将是最多的,D错误。8(2020·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高三月考)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l、l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分析可知,甲图是有丝分裂后期,乙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图是减数第二分裂末期。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此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如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1。【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B、甲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上面两条染色体构成一组染色体组,下面两条构成一组染色体组,共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只构成一组染色体组;丁细胞中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B正确;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C错误;D、乙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只能表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9(2020·安徽高三其他)图1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为 该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综合图1和图2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B图2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乙C图1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D图2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a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该动物是雌性的;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2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丙,B错误;C、图1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C错误;D、据图分析,图2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因此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D正确。故选D。10(2020·安徽高三其他)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B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D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答案】C【解析】【分析】假设控制视觉的等位基因为B、b,则题干中色觉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XBX-、XBY,他们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其多的一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父亲,也可能来自于母亲,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是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或减异常,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或减异常,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B错误;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是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D错误。故选C。11(2020·江西高三其他)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丙中的M、m表示相应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B图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丙中的M,m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减数分裂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图乙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减数分裂所特有D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 由题可知为甲乙丙三图来自同一个个体,且图乙不均等分裂,为雌性个体,所以图甲为极体、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B、 M、m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且图丙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图乙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所特有,C正确;D、在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D正确。故选A。12(2020·黑龙江南岗哈师大附中高三开学考试)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C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D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故A正确;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甲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乙表示精细胞,据图分析,图乙细胞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故B错;CD、甲中1条染色体含有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因此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D均正确。故选B。【点睛】13(2020·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B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核DNA数目也一定加倍D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46条染色体,所以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A正确;B、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错误;C、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核DNA数目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错误;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但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14(2020·江西渝水·新余四中月考)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抗虫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抗虫基因,据此答题。【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B正确;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错误;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 D正确故选C。15(2020·江苏淮阴淮海中学高三其他)甲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2)甲图中A细胞是_分裂_期的细胞,A细胞有_条染色体,B细胞有_个DNA分子。甲图中B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_。(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和911。(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DNA数目为_条。(5)四分体中的_之间经常发生交叉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填数字)。【答案】A曲线 有丝 后 8 8 次级精母细胞 1-6 20 非姐妹染色单体(或等位基因) 3-4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的前期、中期、后期、减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详解】(1)DNA含量在间期复制后加倍,乙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2)由分析可知,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有丝分裂间、前、中期,即1-6和9-11。(4)4-5时期为减的前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为10条,但着丝点未分裂、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所以DNA数目为20条。(5)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或等位基因)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的3-4时期。【点睛】易错点: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16(2020·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高三月考)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二倍体,2n8)根尖的不同区域的细胞,图乙是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需利用_区为实验材料,该区的细胞特点为_(2)填写图乙中标号的结构名称:是_;是_。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3)图丙中,_(填AB或BC、CD、DE、EF)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_(填AB或“BC、CD、DE、EF)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期。【答案】基因选择性表达 分生区 排列紧密,成正方形 染色体 纺锤丝(体) 4 AB BC 后 【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表示成熟区,表示伸长区,表示分生区,表示根冠。(2)分析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3)分析曲线图丙: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图甲中由分生区细胞形成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四个区域细胞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细胞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2)图乙中表示染色体;表示纺锤体;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故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仍然是4条。(3)AB段染色体:DNA为1,表示G1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为S期做准备;BC段进行DNA复制,此时DNA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基因突变);DE段DE该比值从05上升到1,说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丙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及图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7(2020·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月考)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可可碱的浓度(mmol-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种子发芽率(%)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占比(%)前期和中期后期和末期037330406981501290216074681052101720381861019617202423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可可碱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影响是_(2)在分裂期的细胞中,随着可可碱浓度增加,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3)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_。【答案】盐酸和酒精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可碱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思路:取一定数量测量初始赤霉素含量,然后用一定浓度的可可碱溶液处理种子,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秦**)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