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52页).docx
-
资源ID:51384135
资源大小:597.02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52页).docx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第 50 页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 粉过 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第二章第一节1 2树状分类法 略 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 (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 (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第二章第三节1电子 氧化还原 失去 氧化 还原 得到 还原 氧化 2 O2 K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 H2 C CO 金属单质等3氧化 S+O2=点燃=SO2 还原4C 5D 6C 7C B 8B C 9(1)还原剂 H2 氧化剂 O2 转移电子 4e- (2)还原剂 P 氧化剂 O2 转移电子 20e-(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转移电子 12e-(4)还原剂 H2 氧化剂 WO3 转移电子 6e- 10略第二章复习题1(1)A组CO2 ;B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4e-2还原性 3 C;S和KNO34A 5C 6D 7B 8C 9A 10B11稀硫酸 H+OH-=H2O CO32-+2H+=H2O+CO2 2H+SO42-+2OH-+Ba2+=2H2O+BaSO4 12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Ca2+CO32-=CaCO3 CaCO3+2H+=Ca2+H2O+CO2 Ag+Cl-=AgCl 若还有硝酸钡,则还有下列反应:Ba2+CO32-=BaCO3 BaCO3+2H+=Ba2+H2O+CO2 第三章第一节1实验室中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而钠密度大于煤油,沉入煤油底部,煤油将空气隔绝,使金属钠不和空气接触。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2Na+2H2O=2Na+2OH-+H2 2B 3B 4D 5D 6A7(1) 3Fe+4H2O(g)=高温=Fe3O4+4H2 (2) 2Al+6H+=2Al3+3H2 (3) 2Al+2OH-+2H2O=2AlO2-+3H2 (4) Zn+Cu2+=Zn2+Cu86.72L (0.3mol)9Al放出的氢气多。第三章第二节12Na2O2+2H2O= 4NaOH+O2 转移2e- 2Na2O2+2CO2=2Na2CO3+O2 转移2e- 2 酸 强碱 两性 两性 3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逐渐消失4D 5B 6B 7C 8D 9D 102Fe3+Cu=2Fe2+Cu2+ 转移2e- 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转移4e- 12Na2CO3 21.2g 0.2 mol第三章第三节1055% 21×103 t第三章复习题1B 2C 3D 4D 5A 6C7略8一开始时浓烧碱溶液吸收CO2,使罐内气压降低,易拉罐变瘪;过一会,铝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使罐内气压变大,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2OH-+CO2=CO32-+H2O CO32-+H2O+CO2=2HCO3- 2Al+2OH-+2H2O=2AlO2-+3H2 9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 +2NaOH10取样于两支小试管中。用一洁净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出现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K+;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继而沉淀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盐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1153% 1:1第四章第一节(P80课后习题)1(1) (2) (3)2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 H4SiO4 = H2SiO3 + H2O(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9(1)还原剂 (2)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剂 (3)SiO2 (沙滩物质) Si(粗) Si(纯) 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11(1)n(Na2O):n(CaO):n(SiO2)=:=1:1:6化学式为:Na2O·CaO·6SiO2 (2)纯碱:72 t 石灰石:81 t 石英:246 t 12略第四章第二节(P87课后习题)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机色素(漂白)及把细菌、病毒杀死。2实验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l2+H2O=HCl+HClO,Cl-+Ag+=AgCl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先变红后褪色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漂白滴入红墨水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作用3略 4D 5C 6B 7C8漂白粉与漂粉精的化学成分都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其实,“漂粉精”只是商人为了多赚钱给漂白粉起的新名字,并无其它含义)。它们是固体,比较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氯水是液体,不便于保存运输。9因为一旦发生上述反应,产生出HClO,它不稳定易分解造成漂白粉失效。故购买时应该注重看商品外包装是否破损,若破损则不要购买。保存也是一样要注意密封。10防止过多的接触氯气,若必须大量制备和使用,最好在通风橱里进行实验。11(1)这样可以尽快逃离氯气扩散区。(2)吸收Cl2:Cl2+2OH- = Cl-+ClO-+H2O ,减轻其污染。12(1)Cl2+2Br- = Br2+2Cl- Cl2+2I- = I2 + 2Cl- (2)Br2+2I- = I2+2Br- 13(1)可仔细观察外形,氯化钠晶体呈立方体透明,而纯碱呈不透明粉末状;(2)纯碱溶液有滑腻感,而食盐水无滑腻感;(3)分别取少量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4)取极少量尝一下,食盐咸而纯碱涩; (5)用石灰水鉴别14(1)1.43 g (2)要考虑导管、烧瓶内会残留大量Cl2。故必须多取反应物(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之处)。 15略第四章第三节(P95课后习题)1CaO+SO2 = CaSO3 2CaSO3+O2+4H2O = 2CaSO4·2H2O 2(1)高温下促使N2、O2化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车汽缸内用于点燃汽油蒸气的电火花促使N2、O2放电反应。(2)2NO+2CO 催化剂 CO2+N2 (3)3A 4C 5C 6D 7D 8C9(1) 2SO2+O22SO3 (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10(1)1280 kg= 1.28 t (2)448 m3 (3)720 t 11略第四章 第四节(P103课后习题)1(1)酸性(酸的氧化性)(2)吸水性 (3)脱水性 (4)强氧化性 (5)强氧化性2B 3C 4B 5AB(但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 6A 7C 8D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10请与你的同学讨论解决。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NH3可用碱石灰,或生石灰。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CaCl2+8NH3=CaCl2·8NH3(类似于结晶水合物)。12(1)1.0 mol·L-1 0.5 mol·L-1 (2)1.0 mol·L-1 1.0 mol·L-1 1.5 mol·L-1(3)1.5 mol·L-1(实际上等于溶液里SO42-的浓度)13略第四章 章复习题(P107)1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MnO2 HCl KMnO4 2(1)N2 N2不活泼,不易与金属及氧气反应(2)NH3 NH3易液化且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3)NH3 NH3+H+ = NH4+ (4)铵盐 NH4+OH- NH3+H2O 3(1)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H2+Cl2(2)H2+Cl2 点燃 2HCl(溶解于水得盐酸) Cl2+2NaOH = NaCl+NaClO(漂白液、消毒液)4C 5B 6D 7D 8B 9D10可能产生白烟 NH3+HCl=NH4Cl(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固体小颗粒,呈烟状)11N2+O2放电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硝酸降落后与土壤作用形成硝酸盐肥料,“发庄稼”。12煤中的硫元素燃烧时形成SO2排放,在空气中飘尘表面(飘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被氧气氧化为SO3,SO3+H2O=H2SO4 。形成硫酸型酸雨。13此题中只设计实验分别证明白色晶体中含有NH4+、SO42-即可。(但其实这样做的不准确的,因为可能还含有别的杂质,严格应该定量确认一定质量晶体中NH4+与SO42-的质量和为晶体总质量才可以。具体设计略。)14(1)6.0 g (2)2.2 mol·L-1 15(略)。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1;1;7;l;2. C3. C4. A5. (1).;;(2).;;(3).;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 (2 )、(3)、(4)、略10.(1)(2) 甲与乙:(或);乙与丙:;乙与丁:。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 ;2. B3. C4. (1)金属性强于 (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 (3)非金属性强于 (4)非金属性强于 (5)非金属性强于。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 化学键1. C3. D4. D复习题P281. (1) (2) (3)B>A>C (4) > (5) 黄 (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A、B、C、D、E、F、G、依次为Na、(2) :A、B、C、D、E、F、G、依次为Na、,。A、 B、C、D、E、F、G、依次为Na、10.(1)(2) 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4. ,。5.D6.C7.AD8(1)D (2)C9.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加热”是反应条件,有些反应(例如燃烧等放热反应)在开始前也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以加快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只有对其加热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反应才开始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其本身放出的热量能满足自身需要且有剩余,反应后不需要再加热。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电;负;氧化;正;还原;导电2. (1)B (2)C (3)D (3)B>A>C>D3. B4. C5. D6. 一次性电池由于内部化学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不能再使用。而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可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7. 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将干电池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正负极上,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偏向的一极与干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极必然是干电池的负极。8. 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离子,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其中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而废旧电池中的锌、锰、银、镍、汞、镉和铁等金属物质可以提取回收再利用,废渣还可以用来制作建筑材料,对不能利用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废旧电池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安全化的综合利用。因此,我们要把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再处理。9. 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因为这种化学电源装置其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所以叫做干电池。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2. D3. BD4. 面粉在一般情况下,盛放在袋子里不会燃烧爆炸。因为面粉厂内空气中的淀粉颗粒很多,与空气中接触面很大,如遇到明火,它就会发生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复习题1. (1)发生化学反应 (2)2. (1)用水冲洗后擦干 (2)将块状的铁和硫黄碾碎;加快反应速率3. C4. C5. (1)1mol充分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而不充分燃烧只放出110.5kJ的热量,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气体 (2)放出的热量相等6. 用浓度比较小的盐酸,分液漏斗逐滴加入盐酸可使反应速率减慢,产生的气流平稳,便于收集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 C 2.A C 3.D 4.A 5.C 6.C 7.B 8.D10.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11.2L的甲烷只有0.5mol 解得=0.5mol,=lmol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 石油;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甲烷只有碳碳单键;烯烃;溴水或溴的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 甲烷与氯气取代时条件是光照,苯与卤素取代需铁(或者相应的卤化铁)作为催化剂;苯与氢气加成需要催化剂和加热,乙烯与卤素加成不需要催化剂,乙烯与氢气加成需高温高压催化剂;乙烯与卤化氢、水加成需催化剂加热3. B4. D5. C6. AD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 B 2.B 3.AD 4.B 5.A 6.A 7.B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1. D 2.A 3.B 4.D 5.D 6.C 7.C 8(1).C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掉剩余的硫酸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并加热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 B 2.C 3.CD 4.AD 5.C 6.A 7(1)不正确,只有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不正确,也有可能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3)不正确,生成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 (4)正确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 制取金属单质是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制取非金属单质,既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又可以将非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氧化出来,例如: 相同点: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同点:制取金属单质,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制取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既可能发生还原反应。又可能发生氧化反应。2.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3. + 氧化还原反应4. (1)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适当过量 (2)过滤 (3)盐酸5(1):(1)海水提溴的反应:;(2)实验室海带提碘的反应(3)得到结论: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2) :海水提溴: 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不反应(3) 海水提溴: 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 海水提溴: 实验室海带提碘:由此可得到结论:强氧化剂可以氧化弱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不反应6. (1) (2) (3) (4) 使熔融要高温加热,使转化为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第(4)步消耗能量最多。7. 558. 采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噪音、粉尘和烟雾。消除噪音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无声爆破技术或设置消音器。对粉尘和烟雾,可用烟雾聚集器使其聚集,并回收再利用这些物质。选矿阶段的主要污染是污染的水和固体废料。对污染的水要先净化、消毒再排放或循环使用。对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冶炼阶段的主要污染是粉尘和烟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料。对有害气体要对其中的有害成分吸收转化为化工原料或燃料。对粉尘和烟雾以及固体废料要回收利用。9. (1)孔雀石粉末溶解,溶液呈蓝色,有气泡产生。 (2)加入铁粉,发生置换反应,即为湿法炼铜。(3) 以铜为电极,电解溶液,即精炼铜。10. (1) (2);防止镁被氧化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1. B 2.B 3.D 4.B 5.D 6.C 7(1).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 (2)铅是重金属,有毒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控制工厂废气的排放;使用清洁燃料,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对工厂废气进行处理等。复习题1. B 2. 4.(1) (2)隔绝空气,隔绝水,抹植物油等。(答两种即可) (3) 5. (1)热能 (4)比如聚丙烯可用于制塑料等6. 蛋白质 脂肪 可溶性化合物 有机酸 肥料 、等气体7. (1)固体物质主要是焦炭,液体是煤焦油,气体是、等。 (2)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和。 (3) (4)8.93.2%9. (1)漂液;将氧化为 (2)纯碱;使杂质离子(、)沉淀完全又尽量减少损失 (3) (4)10.(1)丁烷(或异丁烷), (2)因为腈纶中含氮元素,易产生污染,而棉、麻中却没有氮元素。 (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建议组织学生认真思考,做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与本章“归纳与思考”进行对比,加以补正。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H=-241.8 kJ/mol。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二)补充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 0 Bbd0 C2ab0 D2cd0参考答案1A;2B、C;3C;4 C。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 书中已给出提示,但需要学生进一步举例说明。学生个人能举出的实例有限,大家可互相交流、补充。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二)补充习题1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 B C D21.5 g 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完全燃烧,放出50 kJ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A1 000 kJ/mol B1 500 kJ/mol C2 000 kJ/mol D3 000 kJ/mol3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4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105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为减少大气污染,一些城市公共汽车逐步使用CNG(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实验测得0.16 g该气体燃料,完全燃烧生成224 mL CO2(标准状况)和0.36 g液态水,并放出8.903 kJ的热量。请写出:CNG的化学式,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1D;2C;3B。二、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C(s)+O2 (g) = CO2 (g)H=-393.5 kJ/mol2.5 mol C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3. 设S的燃烧热为HS(s)+O2 (g) = SO2 (g)32 g/mol H4 g -37 kJH=32 g/mol×(-37 kJ)÷4 g=-296 kJ/mol4. 设CH4的燃烧热为HCH4 (g)+O2 (g) = CO2 (g)+2H2O(g)16 g/mol H1 g -55.6 kJH=16 g/mol×(-55.6 kJ)÷1 g=-889.6 kJ/mol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C2H2 (g)+5/2O2 (g) = 2CO2 (g)+H2O(l)26 g/mol H2.00 g -99.6 kJH=26 g/mol×(-99.6 kJ)÷2.00 g=-1 294.8 kJ/mol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将题中(1)式乘以3/2,得:3/2H2 (g)+3/4O2 (g) = 3/2H2O(g)3/2H1=3/2×(-241.8 kJ/mol)=-362.7 kJ/mol将题中(2)式照写: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7. 已知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9. 1 t煤燃烧放热2.9×107 kJ50 t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57.7%10. 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