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_韩愈诗词大全.docx
-
资源ID:51415151
资源大小:37.0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_韩愈诗词大全.docx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_韩愈诗词大全 韩愈原道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全文赏析 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亮,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进展、.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冲突。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篇二) 韩愈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原文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行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行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篇三) 韩愈赠崔立之(以下十五首见外集)原文 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饥。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 其友名子舆,突然忧且思。搴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好事漆园吏,书之存雄词。 千年事已远,二字情可推。我读此篇日,正值寒雪时。 吾身固已困,吾友复何为。薄粥不足裹,深泥谅难驰。 曾无子舆事,空赋子桑诗。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篇四) 韩愈双鸟诗原文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百舌旧饶声,从今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有哪些(篇五) 韩愈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原文 木之就法规,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玩耍,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编辑推举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通用五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育我们的制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人王勃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王勃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悉心预备的“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欢迎阅读,盼望工作总结之家我的共享可以为您带来关心。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一) 王勃赠李十四四首原文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得意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二) 王勃咏风原文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全文赏析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公平普济的美德。酷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快。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立刻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凹凸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详细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行。“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好像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奇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凉爽,安静的傍晚,又为休息的人们吹奏起动听的松涛声。观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行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值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闻名的滕王阁序中布满.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予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原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奔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原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阔,如同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奇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公平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情趣。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三)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其次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进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其次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孤独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解释】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槛:栏杆。 【白话译文】 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拂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闲浮荡,时间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逸,品德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进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其次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其次句意兴阑珊,两两对比。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其次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孤独,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蔽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镇静的韵脚之后,马上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协作,在时间方面特殊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连接,“潭影”二字有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马上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心情。最终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缘由,是它们都环围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爱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分。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实行“侧势”,自然流淌,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纳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进展的影响。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四) 王勃倬彼我系原文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准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 思屏人事,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 今我不养,岁月其滔。黾勉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 名存实爽,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五) 山中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详细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际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原文】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解释】 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值。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希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好像很潇洒,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加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奇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概,制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或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假如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比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像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肯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难过哀思,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颖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哀痛滞留的形象,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剧烈地感染了读者的心情。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制造了长江悲滞的新颖意象之后,才在其次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希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假如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假如从今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希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家乡而不得归的悲愁心情。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落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由于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由于思念家乡而格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加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深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落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落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加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支配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必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纳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尝。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其次句抒情叙事,实行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5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绚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育我们的规律思维力量,我们可以观赏学习张九龄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张九龄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依据大家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我特意预备了“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供大家保藏参考,盼望能供应一些关心。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一) 张九龄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原文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好玩逢樵客,忘记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二) 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原文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三) 张九龄和崔尚书喜雨原文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四) 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原文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篇五) 张九龄登城楼望西山作原文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学校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范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人王勃的古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那么您知道诗人王勃都有哪些必读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校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欢迎阅读,盼望能给大家供应一些思路! 学校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一】 王勃秋夜长原文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全文赏析 “鹤关音信断,龙门通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这几句意谓:可寒衣虽然预备妥当,这龙门戍地的道路却又很长很长,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边,这寒衣怎么能送到你的手中呢?只好让它搁在那儿独自地散发熏烤的香味了。全诗到这里嘎然收束,那不尽的愁思,那远戍他乡征人的悲苦,只好留给读者去玩味,揣摩了。这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无限的效果。表面上看是诗人对一对“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的人为分别而寄予无限的同情,实际上是对唐统治者发动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战斗的责备与抗争。不难看出,擅长吸取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华,但比之表现的感情更为细腻,更能打动读者的情思。可以想象,是和着泪永挥写这首诗的,不过,他把眼泪洒在诗篇之外罢了。 从诗人记事起,唐王朝就无休止的进行武力征伐。据史书记载,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兴兵讨伐西突厥,擒沙博罗可汗;公元661年又讨伐百济,灭掉了百济国,并击败了日本的援兵;接着又征高丽,擒高丽王高藏。十五岁那年,即上书右相刘祥道,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该文中说:“伏见辽阳求靖,大军频进,有识寒心,群黎破胆。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常卒飞刍挽粟, 竭淮海之费 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上刘右相书)这种反侵略、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能珍贵的,作为诗人,王勃把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最深刻的诗篇之一。把这首诗放在初唐诗坛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中来分析、来评价,不难看出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可以确定地说:诗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与盛唐和中唐的现实主义诗篇已相去不远。在那样的时代,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反映现实.的佳作,当如同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使得那些仍醉心于宫诗、艳诗的文人为之一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学校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文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伤。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爽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四周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由于伴侣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绽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昂扬,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当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行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际海角也犹如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伴侣之间表达深厚情意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穿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辞啊!是对伴侣的吩咐,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突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学校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三】 王勃滕王阁诗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全文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进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其次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其次句意兴阑珊,两两对比。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其次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孤独,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蔽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镇静的韵脚之后,马上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协作,在时间方面特殊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连接,“潭影”二字有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马上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心情。最终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