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定稿](四).doc
-
资源ID:51424749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演讲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定稿](四).doc
演讲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定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说到“革命”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周易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的本义是”变革天命,比如刚才说的汤武革命,还有近代的辛亥革命等等。后来“革命”一词不仅用于朝代更替,现在,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深刻质变,我们也称之为革命。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产业革命英雄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顶云经验”的发起人之一,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陈高忠老人。 据陈高忠回忆,在1976年,顶云乡陶家寨还在以“大集体”的方式进行生产,粮食产量根本就上不去。许多家庭在过完春节后就已经断粮。 由于陈高忠在贵阳修过铁路,有些见识,所以大家想把他推举为生产队长,来改变这个困境。一开始陈高忠有些犹豫,因为他明白粮食产量上不去根本原因还是生产管理方式落实。如果现在的管理方式不改变,那么谁当队长都一样。于是陈高忠就率先提出了“包产到组”。他的这个想法把大家都吓一跳,这和当时的生产方式是相违背,一旦被发现是要挨批斗的。但是为了吃饱饭,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陈高忠的意见,并且决定悄悄的进行。 到了秋天收粮的时候,陶家寨粮食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多,人均口粮从原来的106公斤增加到252公斤,人均收入从原来的56元增加到200多元。陈高忠的大胆尝试让大家信服了。可是陈高忠还在思考,能不能把土地再分到户,那样粮食肯定能大幅度上升。不过要是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 -1 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