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病区管理要求.doc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病区管理要求CONTENTS目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则住院病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清非消毒指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则数据来源:国家及各地卫健委每曰信息发布 国内疫情海外疫情统计截至2020-11-26 12:02:40更新于3小时22分钟前统计ft至 2020-11-26 15:23:42较上日*66832现賺3校L日*5321无症状&L 日+123821駢嗡AW 上 H+11450717558781现有齡«LEB+45298960641998累计離KFH+32982841661689累计治愈WhH*86541421528累计死亡较上0*111较上no海外多国累计趋势<3分593025874444749想人利棚牙細累计确诊累脱愈累计死亡费国沾国芙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进_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医院陆续恢复曰常的诊疗工作。但面对如此严峻的新冠肺炎防控疫情,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作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做实做细做到位,在做好日常诊疗服务的同时,要严防院内出现交叉感染,做到警钟长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医努人员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 169号)充分认识院内感染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管理要求加强患者收入院管理加强陪护、探视的管理强化新冠病毒核酸裣测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号)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作用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加强医劳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医疗眼劳工作i院感染防控总则芫善医院组织架构,配备合格及足量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芫善感染防控相关制度、流程,并落实,标识清晰开展院感防控全员培训,提升感染防控意识、知识与技能医疗机构全员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咳嗽礼仪、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的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感染防控工作根据暴露感染的风险,分级防护、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践行三线思维(主线、底线和红线思维),降低感染的发生曰常感控工作遵循国家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常态化下的新冠肺炎感染防控重要环节预检分诊管理严把入口关,规范测温和流行病学调查,最大限度减少漏检人员。发热门诊管理布局流程合理、就诊流程合理、隔离防护到位。病房管理封闭式管理,严把入口,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预留隔离病室。重点部门管理医技科室管理公共区域管理住院病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一、住院病区的分区和布局每个住院病区应设置缓冲病区,用于临时隔离住院患者中可疑新冠肺炎病例或需住院治疗但未获得新冠肺炎筛查结果的患者。缓冲病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不应穿插在昔通病区中间。缓冲病区除污染区(患者隔离病室)外,还应至少设有潜在污染区,用于医务人员脱卸防护用品。潜在污染区的设置可利用缓冲病区相邻病房,或在缓冲病区外使用物理屏障隔出独立区域。有奈件的病区,还可在缓冲病区内设置清洁区,用于穿戴防护用品。一、住院病区的分区和布局缓冲病区内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相对位置应符合由洁到污的流线。缓冲病区与非缓冲病区之间应设置醒目标识。缓冲病区的病房应通风良好,关闭房门,开窗通风,通风不良时,放置可人机共处的空气消毒净化器进行持续空气消毒。采用集中通风系统时,应关闭缓冲病区的回风和送风。二、科室和医务人员管理科主任为科室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苦科室应制定本科室可疑新冠肺炎病例应急处置预案及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练。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确保科室落实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苦项要求。医努人员是个人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自律,不聚餐,减少集中开会,杜绝科室间不必要的人员往来,严防医院感染。医g人员、医疗辅助人员等不应穿工作服进入休息室,严禁在污染区饮水、就餐,避免无防护奈件下交谈。二、科室和医务人员管理医务人员曰常工作时均应规范穿着工作服、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强化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及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意识,根据所在区域及岗位正确选择和佩戴防护用品,做好手卫生。医务人员进入缓冲病区时,应评估该病区内患者风险,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 6S号)中医劳人员防护的相关内容,釆取相应防护措施。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一级防护标准预防适用范围:预检分诊点,昔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晋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昔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査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根据诊疗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二级防护适用范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及确诊患者影像检査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及清洗时,疑以及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适用范围:有奈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包括: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常见问题未根据感染暴露风险等级,科学选择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不合理,过于繁琐护目镜清洁消毒流程不规范防护用品使用垃度现象比较昔遍:护目镜与防护面屏叠戴、隔离衣与防护服叠穿、鞋套与手套多层、防护口罩与外科口罩叠戴等二、科室和医务人员管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按区域及岗位防护的规定,禁止穿戴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品离开相应诊疗区域(转运可疑/疑似/确诊病例除外)。二、科室和医务人员管理苦病区要对本院职工、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保洁员、护理员等所有在岗医务人员加强培训、考核和督查,确保其正确掌握本岗位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新入科人员管理,确认其行程及健康状态符合防控要求。三、患者的入院筛查和管理择期住院患者应严格执行患者住院前筛查流程,如询问流行病学史、进行血常规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肺部CT检查等,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收治住院。筛查结果不全的患者需住院治疗时,应尽可能收治到缓冲病区隔离治疗;无奈件设置缓冲病区的医院,应将患者暂时安置在苦病区的缓冲病房单间收治,等待筛查结果。病区应适当控制收住院患者密度,床间距应符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要求。三、患者的入院筛查和管理患者住院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病区(需到其他区域进行必要检查时除外),不串病室,全程佩戴符合国家要求的无呼气阀口罩(患者病情允许时)。加强对住院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相关症状监测,如病区发现可疑新冠肺炎患者时,应立即启用缓冲病区,将可疑患者隔离收治,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隔离病区内患者实行分组护理。同病区隔离患者的密接患者暂时原地隔离,病区暂停患者出入院,根据隔离患者诊断结果及相关部门流调结果做好患者后续处置。四、住院患者陪护及探视管理加强探视和陪护管理,强化病区24小时门禁管理,无关人员禁止随意出入。取消非必要的现场探视和陪护,确需陪护的宜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应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筛查及健康监测,并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呼气阀口罩,原则上不出病区,不串病室,不聚集。四、住院患者陪护及探视管理呼吸内科、ICU、NICU等特殊科室禁止探视。医劳人员应在病区外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或请家属签署相应医疗文书,非必罢家属不得进入病区。五、清洁与消毒清洁与消毒指引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一) 遵循原则严格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昔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罢求(GB 27952-202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1J367-20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2016)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S号)等文件要求,-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二)感染防控要点加强曰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毒:消毒可选用500mg/L含鼦肖毒液,或釆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活工具做到分区使用(如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活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三)终末清活与消毒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应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消毒可选用SOO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的终末消毒措施,即可以在上述清洁与消毒措施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消毒,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方法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消毒。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四)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活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或釆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如为留观病房则每曰消毒不得少于2次。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SOO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或使用具有吸附消毒一次性芫成的消毒物品。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五)注意事项遵循"五要、六不'原则。 “五要" ,即:隔离病区要进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六不",即: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奈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合理使用消毒剂,科学规范釆取消毒措施,同时避免过度消毒。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作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参考产品使用说明。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別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剌激,配制消毒液、实施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二、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遵循原则应严格遵循医院空气净化隔离规范(WS/T368-2012)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S11-2016)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48-2020)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WS488-201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 396-2012)和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和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 174号)等文件要求。二、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二)感染防控要点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有效降低诊疗场所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可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有效空气交换,每曰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宜选择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或在回风系统中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室内也可配置人机共存的空气净化消毒机;有人情况下不能使用紫外线灯辐照消毒和化学消毒。二、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负压隔离病房,在保证有效换气次数的前提下,不必额外增加空气毒措施。在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对腾空的负压病房做好环境物体表面终末清洁与消毒的基础上,如有活净系统可连续开启通风机组自净1小时后使用:如无洁净系统,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化学消毒剂汽(气)化/雾化消毒应在无人情况下使用,可选择过氧化氢、二氧化氧等消毒剂,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曰常管理应按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要求二、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三)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所处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所处室内环境进行通风与清洁消毒。疑似或留观患者应单间隔离,并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奈件下可用紫外线等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终末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与消毒(一)遵循原则严格遵循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201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S982-2012)等文件的要求。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与消毒(二)感染防控要点按照行处标准要求做好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收集、清洗、包装、灭菌或消毒、储存、运送的全流程工作确保复用器械的使用安全。应采取集中管理方式,所有复用的诊疔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内镜中心、口腔科等科室的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可按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处理,也可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BSIlumhiiiK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与消毒使用后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使用部门应先就地预处理,去除肉眼可见污染物,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无法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和物品可使用器械保湿剂或及时进行初步清洗。消毒供应中心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热力消毒或灭菌方法。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新使用的医疗器械与物品,应先了解材质与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或消毒方法。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泵等医疗用品处理同物体表面。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与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去除可见污染物后立即采用双层专用袋逐层密闭包裝,做好标识,密闭送至CSSD进行先消毒,再处理。或用后立即使用lOOO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采用双层专用袋逐层密闭包装,做好标记,密闭运送至CSSD集中进行处理。I!四、医用织物清洁与消毒(一)遵循原则应严格遵循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二)感染防控要点-宜使用可水洗的医用织物,可擦拭的床垫。> 一次性床单等,使用后当作医疗废物处理。-洗衣房宜单独区域进行消毒与清洗,环境通风,定期消毒。>明显污染且无法清洗的织物可按医疗废物处理。四、医用织物清洁与消毒-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床单、被套等用后装入双层专用袋鵝颈结式包扎,并贴有警示标识,密闭转运集中进行消毒、清洗;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裝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潆消毒30分钟,并保持S00mg/L的有效氯含量;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达行消毒处理。五、医疗废物管理(一)遵循原则应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亲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二)感染防控嫛点收集:医疗废物:置在装有黄色垃圾袋的医疗废物桶中禁止混入生活垃圾袋(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废物桶应加盖并有明显标识;锐器及时置于锐器盒中,避免扎伤。五、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注隔离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废物需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分层封JL,做好标识,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治疗室外使用后产生的医疗废物严禁入治疗室存放。医疗废物袋装量达3/4时应扎紧袋口后放入医用废物皙存容器(转运箱)中,锐器盒装量达3/4时封口 转运时放入转运箱中,转运箱应加盖后扣紧环扣。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应防渗,医疗废物袋外表面粘贴医疗废物标志(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根据废物类型进行选择。五、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存放时间不超过4别时,集中回收后移交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定时、定线、使用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污染环境。收集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如工作衣、手套等。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登记各部门产生的废物量,并请产生部门人员确认。五、医疗废物管理暂存要求:医院集中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必须上锁(或门禁)避免流失,并粘明显的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有防漏、防鼠、防蚊蝇、防蟬螂、防盗、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有上下水、洗手等设施。每天对环境进行清活与消毒有污染时立即消毒;运送车辆每天清洁消毒。五、医疗废物管理(三)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废物的管理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均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使用双层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JL。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増加一层包装袋。五、医疗废物管理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清活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常规的医疗废物处置。含病原体的标本和相关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的医疗废物应当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每天运送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运送工具被感染性医疗废物污染时,应当及时消毒处理。五、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宜在医疗机构集中暂存于相对独立区域,尽快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逬行处置,做好交接登记。(四) 注意事项(1) 锐器盒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严禁重复使用。(2) 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六、清洁消毒工作中常见问题使用消毒剂浓度过高采用喷洒消毒代替擦拭消毒对医院外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开窗通风执行不到位,以紫外线照射等方式代替通风X医疗废物处置扩大化,将清洁区的包装材料、医务人员餐饮残余当作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物的交接及处置流程不畅-复用诊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流程不规范织物大量焚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睦洒消毒:有人情况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采用戊二酲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预防是职业暴露的居佳处置方式(-)(三)(四)抿据g露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常见呼吸道_露: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应制订新冠病毐感 处g方式。呼吸道暴露风险S呼吸道防护措施破坏时(如口革脱落)、使染职业暴露报告制鬲,血液体液暴露及皮肤暴露风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不符合规范要度及处置预案险铰低.血液体液暴露须同时考求的口罟)时与新冠肺炎串者或无症状感虑经血传播疾病风险染者密切接触;新冠病毒环境污染的手接触口g或眼结睦等呼吸道暴露后处置流程应尽快脱离暴露现场或立即佩戴合格口罩脱离暴露现场。脱离暴露现场后尽快报告有关部门(常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仍未佩戴口罩者尽快佩戴合格口罩。及时评估暴露风险:应由专家组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若暴露源患者被为新冠患者则感染风险较高:暴露时所处环境为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室且有患者时感染风险较高,否则风险较低)。有关部门及时为高风险暴露者指定医学观察地点,实施单间隔离,暴露者应佩戴罩。高风险暴露者单间隔离14天,禁止离开隔离区。应尽快明确暴露源患者的诊断。、THANK YOU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