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讲解汇总(共17页).docx
-
资源ID:5148710
资源大小:42.8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6年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讲解汇总(共17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年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讲解汇总考点:写作活动的特征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行为,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 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我们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和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凡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有写作经验,不少人还接受针对特定学术领域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专门写作训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当下,语言文字表达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获得健全生存状态的基本条件,离开了它,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即便不是寸步难行,也会感到障碍重重。对于大众而言,记日记,写信,写学习笔记、工作总结,乃至写短信,写博客,写便条,写情书所有这些几乎是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会不同程度运用的记录和传递信息、传承知识的方式 .对于掌握某种专门知识的技术与文化工作者,写作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能。无论知识的生产、阐发与传授,研究成果的总结、 提炼,还是信息的加工、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媒介,也就离不开写作的参与。可以说,写作是所有科学文化领域都不得不借助的工作手段之一。对于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学者、作家、记者、编辑乃至相关领域的学习者而言,写作则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具,写作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事业成就的高低。总而言之,写作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与我们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表达、交流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基本人类行为,也是一项与 我们的工作成果互为表里的表达技能。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者而言,写作则可以说是其安身立命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更好地 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提高我们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考点:综合性写作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思维与表达活动。决定写作成果水平和效用的主要不是写作技巧,而是作者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研究思考、 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综合表达与体现。而且,不同类别、不同目的、不同体裁、不同对象和功能的写作活动对作者的要求各不相同。个人的日常写作主 要依赖的是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对基本语言规范的掌握;文学写作除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之外,还需要感受力、想象力、精神境界的升华和丰富的表达技能;学术写 作的基础是不同学术领域的专门知识与科学方法,对所论问题的深人考察与研究,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科学认知,其次才是严谨的逻辑和准确清晰的阐述;应用写作则 要求对写作目的和工作领域的透彻了解和正确把握,对文本涉及的对象和相关事务程序的全面认知。因此,写作的前提是作者所具有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对事物的感知与认识能力,以及对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文化水平乃至工作经验等等,接下来还 需要对写作对象进行认知,事实进行考察,文献进行搜集,材料进行梳理等等。因此,一篇好的文章或作品的完成,一个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下,所依赖的不仅是写作 技能,而是作者的学识、思想、情感以及对生命感悟的综合体现。考点:实践性无论何种目的和类型的写作,说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能力是一种将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诉诸笔端与他人交流共享的最基本的表达与沟通 的技能。作为一种技能,它具有自己的操作规律和技巧,但这些需要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才能逐步理解和掌握。这就好像游泳,不是靠背诵多少技术要领,而是非要 下水扑腾一下不可。考点:主体性写作是一种带有鲜明个体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每个作者的思想、情趣、风格都会通过作品抒发或流露出来,从而使文本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不同的作者即 使面对同样的写作客体甚至同样的写作要求,最终完成的作品都会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任何一个客体或写作对象一旦进入文本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作者的影 响,带有作者的印记。比如,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约定好各写一篇秦淮河游记,虽然作者的年龄、经历、周围的环境相近,而写出的作品却各具特色。这是因为写作主体即作者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一切写作客体都只有在经过作者头脑的感知、加工、整理之后, 才能诉诸语言文字的表达。因此,写作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必然受到作者的思想认识、情感情绪、意志品格、想象力、创造力等因素的支配。由于每一个写作者诸方面的差异,写作活动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文本都应当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当然,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主体性的体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又各有不同。文学写作强调作者的生命情感的灌注和创造力的自由发挥,无疑具有更加鲜明的个体 性、独创性和表现力,往往更能展现作者的创造活力和独有的精神气度。科学与学术写作因其内容具有的缜密的知识性和说理性,受写作客体的约束更大,在表达上 更注重客观性、严谨性和逻辑性,主体在表达上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小。尤其是公务文体和事务文体的写作,作者是以组织的名义为某个群体代言,不须强调个人色 彩,但仍不难看出不同的起草者或执笔人在认识水平、立场、态度和文风上的差异。考点:写作行为的诸环节从操作层面看,我们可以将写作过程分解为写作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行文阶段三个大的步骤来考察。其中写作准备阶段包括素材的积累、写作动机触发 与选题的形成等,构思过程包含聚思与立意、布局谋篇等环节,行文阶段则指从落笔起草文本到最后修改定稿的整个过程,此中融合着叙述说明、情感抒发、形象塑 造、论析辩理、语言传达、修改润色诸环节。考点:准备阶段所谓素材的收集首先指个人的生活经历、阅读、学识、修养、思想见解,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思考,科学活动中开展的研究、实验、设计等等,凡此种 种,人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事业家庭、工作交友,从特定角度看,都可以视为写作素材。如老舍先生自幼生活在北京平民中间,与车夫、乞丐、小商贩、学生 和家长等打交道,对北京市民生活非常熟悉,这些都成为创作骆驼祥子的素材。其次,从特定的写作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收集素材则是写作中另一条常见的途 径。它包括为完成文学创作而进行的生活体验和采风,如李季为创作王贵与李香香在陕北采风;为解决学术问题进行的文献资料收集、检索、考证、实验,为公 务写作而进行的社会调査、统计分析等等,是每个作者必须做的。写作准备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动机与选题。写作动机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苦思而生成的,也有偶然触发的;有主动寻求的,也有被动从事的;不同的作者,不同文体的写作,动机发生的情形可谓多种多样。选题则是在学术写作中更为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学术写作选择的前提是发现问题,选题就是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要了解一个对象是否值得去研 究,不仅需要洞察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术研究的前沿,还需推敲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并且充分考察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利用资源和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找 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方能使自己对问题的探究有创意,有突破。此外,还需合理确定题目的大小深度,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而这些恰恰是学术写作最重 要的前提。考点:构思阶段有了写作的动机和选题,并据此对收集的素材或前期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即可进入实质性的写作阶段。而此时作者首要的任务是在头脑中对将要动笔的文章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构思阶段。首先是聚思和立意,也就是确立本次写作的核心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所谓聚思就是将激发起作者创作冲动的感情、人物、事件、场景、意象、思 索、困惑等凝聚到一个焦点上,使其形成一组较为清晰的形象,一段生动有趣或缠绵悱恻的故事,一个或多个人物的命运,一种可歌可泣的情感,一个动人心魄的意 境或一段启迪智慧、发人深省的心灵之旅总之,让那些原本分散、模糊、片段、意义含混的素材和思绪变成能够进入作品的条理化的题材、内容,逻辑化的思 想,并将其纳入不同体裁的轨道。立意即确立写作的主旨。既包括寻找文本要表现的思想主题,也包括明确作品要讲述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论题。李渔在闲情偶寄 中论到: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当然。李渔所说的主脑,除了当代人所说的中心思想以外,还指作品中故事情节的核心部 分。我们所讨论的立意主要考虑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涉及评论家或读者对文本进行的见仁见智的主题分析,因为二者之间常常是难以重合的。其次是运思与谋篇,也就是确立文本的主要表现内容、结构框架,制定写作大纲,就像一个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前先要制定设计方案,再绘制每一座建筑物的施工图。所谓运思就是对文章进行整体设计,从主题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表现方式;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到主要论据、论证思路、推理方式。这种设计常常 是在头脑里完成的。古人所谓“袖手于前”、“成竹在胸”说的都是这个环节,前人谓之打腹稿。对此明代戏曲家王骥德早有生动的论述,在课本74页的这段话里 说的曲不是指现代的曲谱之曲,而是散曲。他用建房子打比方,说要建一所宅子就要先把盖什么样的房子,几进院落,哪里安置什么设施,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安排 好,然后才可以动工。而且说:“从古之为文,为辞赋,为歌诗者皆然。”谋篇是与运思相辅相成的构思阶段主要环节,也可以说就是运思内容的具体化。其目标是确定材料的取舍,选择作品展开的方式与顺序。其过程主要是剪 裁与布局,所谓剪裁,是将素材加以梳理,理清线索,确立主干,并重新组织,根据表达之需要,剪除枝蔓,有所取舍。清代著名文论家李渔用缝制衣服做比喻,说 得非常透彻。所谓布局,是指统筹全局,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处理好作品中时间、空间、主线、副线、人物、环境、叙述、描写等要素的关系,形成文本表达 的条理和层次,使每个部分各得其所。其内容包括叙事作品中叙述角度的确立,时间空间的运用转换,人物事件、故事情节的展开方式等等;也包括抒情作品中主人 公身份的确立,意象场景的排列,情感情绪的抑扬与节奏。对于学术写作和实用写作而言,文章的叙述、说明、论证的线索,观点与材料的组织,逻辑推理的过程, 论点之间的主与从、分与合的组合关系等等,都是在此阶段应当仔细斟酌的问题。这是写作中技巧性最强的一部分,这个环节中不仅需要研究内容与主题展开的合理逻辑关系,还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欣赏习惯以及作品的形式美感与趣味。总之,把读者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向作者精心设计的路线,使文本的内容和立意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这正是结构的作用。此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便是编制文章的提纲,写提纲的过程便是理清思路的过程,只有将作者对立意谋篇的思考全都了然于胸,并逐一落实到提纲里, 安排妥帖,才会有行文阶段的酣畅淋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构思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在写作进程中根据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修 正,有时甚至可能下笔之初立意并不成熟,行文过程中方逐渐清晰起来。考点:行文阶段行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操作,实现预定的写作目标。不过,写作者仍需面对新的考验,这便是如何根据文体的特点和构思的要求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技巧,使文章的内容得以充分展开。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等。关于叙述,所谓叙述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而在理论研究中,叙述是把研究成果用一定的方法在理论上再现出来。各类文体都可能运 用叙述作为表达手段。这时除了组织结构所考虑的叙述视角与时空运用之外,叙述语言的风格,叙述线索的分与合、断与续,叙述内容的虚与实、详与略,叙述节奏 的疏与密、张与弛,以及叙述与描写、议论的关系,都是写作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因素。此外,文学写作中的铺垫与悬念,伏笔与照应,意外与突转等等也都是常用 的叙述技巧。所谓描写是指在文本中对人、境、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摹绘。描写通常用于文学性写作中,学术写作和实用写作中涉及事物形象、环境和心理 现象的时候也偶有使用。好的描写来自对事物的真切的感知和体验,要成为描写的高手首先需要成为敏锐的观察者。例如在景物描写中,最好先假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是定点的,还是移动的?与描写对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面对、侧视还是背影?进而方可根据视线的角度和距离选择描写的次序,是从上往下还是从左向右, 由远而近还是由外而内,或者是移步换景,按观察者行进路线顺序描写。描写的着眼点应是使写作对象变得生动可感知,描写的关键却是写出对象的特点与相互的区别。正如别林斯基指出的:“在真正的艺术品里,一切形象都 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个形象都以他特有的生命活着。” 使对象生动的最常见手法是比喻和比拟,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审美再造。描写的手段很多,从描写对象看,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绘;从描绘形象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刻画和暗示性描写;从描写 风格看,有简单勾勒的白描和浓墨重彩的工笔等;描写技巧则更丰富,如人物描写中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等技巧。好的描写,还可以通过形容达到以动 写静,以画拟声,以物喻人,乃至不同感觉之间挪移互通的独特效果。在所有描写技巧中,最能检验写作者功力的是细节刻画。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对于写作者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体察、提炼、理解、升华各种类型的情感和正确把握表达情感的分寸与效果。因为认识和体察 人的情感世界是我们理解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的起点,文学引导人们由认识情感而理解人生,由理解情感而思考价值。古今中外的写作者莫不重视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还因文体的差异而各不相同。诗歌以情感表现为中心,以情感的高度浓缩、强化乃至极化为特征。由于感情的高度强化,例如对于祖国土地的情思,对于情人的倾慕,在诗歌中都常常表现得单纯而强烈, 戏剧和戏曲中的情感表现也与诗歌此较接近。散文的情感表达则更接近日常生活,朴素、亲切、自然,不求夸张,而且尽量遵循感觉和知觉的准确性,以便给人以真实的感动。至于小说,多数作者更注重与故事保持情感的距离,即在叙事中尽可能不流露作者情绪,让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在情节发展中自然呈现。但由于人物之间情感态度的差异、冲突与对比,使小说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层次更丰富,变化更复杂,往往形成多重情感的交织。议论是各种不同的文体都可能运用的表达手段,是作者针对作品中提出的问题阐明观点、发表见解的重要环节,但不同的文体发表议论的特点各不相同。 在学术性写作和以辨析事理为宗旨的论说文或实用文章中,作者必须在充分研究分析论题的基础上作出判断,才能发表议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观察事物和现象,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辨明是非,区别正误,分清曲直,有理、有据、有序、雄辩地表达作者的态度、观点和主张。议论性散文 和杂文小品则往往以具体的事件或场景为“由头”,将生动具体的形象描绘与说理紧密结合,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议论。议论至关重要的是提炼观点。无论文学作品,还是杂文散论,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思索与价值追问都是使文章品质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议论的效果还有赖于思辨的力量。对于学术写作和部分实用文体而言,作者的思想如何在作品中恰当地展开,预设的主题能否得到合理的阐发,论据和论 证过程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对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条分缕析、抽象概括和理论推导,对于以说理为主的文字,写作的过程 实际也就是运用概念、判断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过程。当然,我们也可运用比较、类比等论证方法,但议论的关键点仍在于思想推演的过程和 观点陈述的逻辑力量。总之,充足的理据,完整的逻辑链,深入的分析与思辨,既是我们研究思考问题的必要步骤,也是我们在文本中阐发观点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如此,严谨的思维,缜密的推理,雄辩的论证所放射的智慧的光芒,同样能带给我们发现的喜悦、思想的震撼和灵魂的感动。至于说明,主要与文章中运用的知识性内容和实证材料的解说有关,也是各类写作中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性环节。只要运用合理,条理明晰,资料信息准确,描述科学规范即可。语言运用是行文过程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语言是一切写作的媒介。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媒介并非只是无生命的表达工具,而是人类创造力的 结晶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渗透着与之相联系的思维与文化模式,而且意味着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阐释。古往今来,优秀作家总是把展现语 言的魅力视为写作的最高追求。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典型地反映了作家们在写作活动中对语言之美的不懈追求。历史上一些伟大的作家如 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等都曾经用他们独特的语言创造推动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演进。写作中语言表达最基本的标准是得体。因为不同的文类和文体有不同的言说方式与表达特点,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语体。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我们可以把 语体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与事务语体。不同的写作目的,决定着不同语体的基本特性,并决定着它们各不相同的词汇、句式和修辞等基本特点。得体 就是恰当。文艺语体追求表达的创造性和个性,因而常常突破固有的表达模式和语言规范,被认为是“陌生化”的语言操作。文艺语体除了重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修 辞手段,使表达生动形象之外,更注重表达的丰富性和高度的内涵,关注对语源的发掘利用,对民间语料和方言的吸收,语义的联想与暗示,甚至刻意制造歧义,形 成多层面的语义形态,使作品所展现的形象和思想更令人回味,富有表现的张力。此外,文艺语体还特别重视展现语言艺术自身的美感,因而在遣词造句上更加讲究 推敲锤炼,以表现语言的声韵之美、节奏之美、句式之美和风格之美。科技语体追求精确、严谨、凝练,尽可能避免表达的歧义和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修饰,因而力求用语科学准确,句式严整规范,定义界说严格,观点表述缜密,还大量采用定量分析和数据资料等客观化的材料作为论据和佐证。政论语体通常应用于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杂文、演讲报告等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文章,它需要面向大众读者和听众。因此,这类语 体除了具有一般议论文所要求的严密的逻辑性之外,更注重说服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比较讲究语言的技巧。今天的很多修辞技巧就是由古老的演讲术发展而来的。 我们常常看到政治家们的演讲,不仅生动风趣、而且不乏煽情和震撼力,其奥秘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和排比句式、反问句式等修辞手段,从而产生激动人 心、雄辩滔滔的效果。事务语体则追求明白实用,要求表意明确、直接,尽量不用表意模糊的修辞手段,但重视行文的格式,常采用规范的称谓语气和习用的套语。行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修改。当一篇文字成稿后,是不是必须经过修改,才算完成,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修改这个环节是因人因事而异的。有 的人先想好了再写,有的人边写边改,有的人写完即改,有的人放一放再改,都无可厚非。不过,对于习作者而言,文章完成之后,多看两遍,多改两稿,肯定是有 益无害的。如果此间能呈给一二知音或老师学友征询一下意见,一定可以获益匪浅。上述种种,只是我们对写作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简单描述,其中各个技术环节的要义和训练方法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展开。小结:本章分析了写作活动的主要特征,即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并从操作层面对写作的准备、构思、行文三阶段中由“知”到“思”再到“行”的各个环节和主要技巧分别进行了概述,以使同学们对写作过程中的技术奥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考点:作者的素质与修养我们说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写作者,那么,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首先,他应当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准备丰富或在某个学科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人。因为写作是一项集作者思想认识、知识水平、研究思考、生活经验、情 感体验、审美能力于一体的全方位的表达行为,所以,作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写作的基础条件。而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应当主动涉猎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并不断积累社会人生经验。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意思。读万卷书是吸收前人的书本知识,行万里路是从实践中吸取现实生活知识。就诗论 诗,就文论文,没有实际知识是写不好诗,也做不出好文章的。只有通过广泛地阅读才能积累学识,增长见地,进而提高写作者文化修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 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都是著名作家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总结的真知灼见。不过,就学术写作而言,除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外,还需要对自己的研 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更加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深入钻研。其次,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我们说,为文不仅要塑造形象、凝聚情怀,还要汇集思考。一个勤于思考的作者,就要在平常生活的一点一 滴中不忘对于自然规律的领悟,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对于人情世故的品味;还要学会在阅读中不断自觉地审视、剖析对象,善于发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性或思辨 性,敏锐地觉察出不同文本在陈述同一现象时所显现的思想方法或价值立场的差异,发现其中存在的认识局限、歧义乃至谬误,分析判断其曲与直、是与非。说到底,一篇作品的思想价值,最终取决于作者对社会人生思考洞察的深度和思想境界的高低。作为文学作品,它应该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语言阐发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作为科技论文它应该揭示新知识,作为理论文章,它应该反映作者的社会问题的独到认识。其三,一个优秀的作者还应当是一个健康精神价值的坚守者和桿卫者。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面对世俗的种种诱惑,生存的压力,能否坚持探究生活的真谛,追问生命的意义,坚持人生的理想,是检验一个人精神境界和学术操守的试金石。为文与为人的态度息息相关,我们倡导写作的高境界是表现真善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作者具备追求真善美的情操,并能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和社 会责任。因为,最能显示出作品境界的是作者融入其中的价值判断,以及为其价值思考提供准则和尺度的作者的社会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还有便是作品中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规律与意义的求索,即人们常说的终极关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拉开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距离,超越现实的利益关系,超越作品中对一时一地具体生存状态的描绘,转而以哲学的审美的眼光去观照自然、审视社会和玩味人生,由此方能感悟到人生的种种境遇与况味,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发现生命的价值。其四,他应当是热爱生活,能体察生命之美的有心人。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生活,不做生活的局外人。古代有许多作家和诗人标榜隐逸,脱离世俗生 活,其实,如果他真的隐居了,就成不了大诗人了。陶渊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次对于周围的世界,则需要敏锐的观察与发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世间 的一颦一笑,都能让人怦然心动,激发出感悟、联想和想象。即使当时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仍能滋养灵性,积淀为人生的阅历,进而丰富对世界的了解,增长见 识。其五,他应当具有健全的人格。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此语道出写作的真谛在于作者人格的真实表达和流露。因此要写出好作品,做好人是前提。首先要做 一个真实的自己,人真情挚,具有独立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敢爱敢恨,勇于担当,在作品中敢诉真情,讲实话,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呼唤,是成为优秀写作者的前 提。其次好的作者应当是心智健全,通情达理,能够充满智慧地理解他人,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他写出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才能从情感上 打动读者,道理上说服读者。再次,他应该是一个懂得自律,善于节制,勇于自我反省的人。如果只是试图通过写作来释放内心猥琐的欲望,或满足某种虚荣心,像 当今某些不太健康的网络写手那样,或随意发泄,曲意迎合某些低级趣味;或不求甚解,相互模仿抄袭;或行文敷衍,不加斟酌。凡此种种不负责任的写作行为不仅 不能使你成为优秀的作者,也终将被大多数读者所抛弃。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写作者,需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修炼,从知识积 累到生活体验,从价值关怀到思想境界,从道德情操到人格魅力,无不维系着一篇作品的价值与生命力。考点:对人类情感与心理世界的体察与领悟力一切阅读和表达的起点是对事物的认知,而写作所关注的认知对象首先是人,他既是写作的主体,又是写作活动经常表现的对象。因此,体察和理解人类复杂微妙而又变化万千的感情世界就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怎样才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呢?高明的作者不是一味迎合读者的期待,而是首先挖掘自己的真切体验,并力求用艺术的语言将它真挚地表现出来。聪明的 读者亦然,他总是带着自己的感情经验去理解和感悟作品,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交流和共鸣,总之“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托尔斯 泰艺术论)。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概而言之,我们的情感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学性写作得到寄托、表现和升华,文学作品也由于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呈现而尽显其审美的品格与魅力。因此体察和理解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世界就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也成为引导我们领悟生命价值,理解人性的起点。考点:对客观世界和生命现象的感知与想象力不同的人从各种形象中获得的体验却不尽相同。有的人感觉敏锐,能够感知自然界一草一木、人 物一颦一笑的细微变化,并能从中洞悉自然与人世的奥秘,得到精神的启迪或审美的享受;也有的人想象力丰富,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比拟将复杂抽象的事物或道 理解说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然而也有人对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枝末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在形体状貌上的特征、差异及其变化感觉迟钝,当 然也就难以欣赏和传达大千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美。不过,人的感知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培养由表及里的观察事物的自觉习惯,养成善于捕捉事物细节和发现事物间差 异的敏锐的感知力,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深人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还需要良好的表达,毫无疑问,感知和描绘形象的能力应当是构成写作能力的重要成分。考点:对文本所传达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哲理的洞察力与批判力前面说有责任感的作者应当是一个健康精神价值的坚守者和捍卫者。因为,无论文学或科学的文本,除了描绘形象之外,还必然会传达作者对社会、人生 和自然的思考。这些思索的成果和思想的结晶不仅可以引导人生、启迪智慧,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各种社会与自然现象的批判性反思,并掌握对知识和思想的不同 表达方式。一部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除了真切的情感、生动的形象之外,思想的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写文章需有一个立意,而一个作者的立意能否把握时代脉搏,洞悉事物的规律,关键在于作者的思想高度和认识能力。 无论我们是要认识社会价值,发现生活的真谛,还是要理解一部作品所表达的哲理,思想的批判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勇于独立思考,勤于反省,并能坚守自己价值 立场的人,方可真正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探索人生、理解自然的目标。总而言之,一篇优秀作品的价值有赖于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关怀与人格力量。而我们要达到此境界,首先必须让自己活得清楚明白 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去体察生命与自然的启示,勤于思索和追问,勇于提炼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接受前人的创造成果和思想财富,汲取知识和智慧营养的时刻, 也不忘质疑和反省,不断探求思想的真谛,寻求自身灵魂的升华与精神的洗礼。这样才能使写作产生出震撼心灵、唤起良知、启发思索或耐人寻味的思想力量。考点: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力、组合力、表现力中国人学习写作的主要范本是以汉语作为表达媒介的各类文本,因此,写作者对汉语的语言魅力、表达特点、形式规范及其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各种修辞手段、语体风格都应有自觉的意识和娴熟的运用。好的作品应当是由美的语言构成的。一个写作者就是以特定语言为媒介表达自己生命体验的人。因此,一个好的作者必然是一个对美的语言有着敏锐的感 觉和出色驾驭能力的语言大师。他应当善于辨析语言的色彩,把握语言表达的分寸,了解语言的声韵、节奏、句式的组合与变化;还要懂得巧妙运用不同语境对表意 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表述内容和对象转换自如地驾驭语言的表述方式,例如用不同的言语表达同样的意思,或是用同样的话语表达不同的含义,再比如让不同的人说 不同的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还可以话中有话,话外有音,言在此而意在彼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考点:对所论对象进行逻辑梳理的判断力、分析力与思辨力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不仅需要理解和把握某一特定对象或观点,还需要深入认识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联系、区别与层次关系,以便找到阐发思想、组织文本的合理线索与思路。因此,逻辑地整理思路和表述思想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从思维角度讲,写作是一种定向思维,多数作者都是怀着明确的目的进入写作的。荀子为使人们重视教育的作用而写劝学,鲁迅为检讨国民性而作 阿Q正传,朱自清为清理古今知识阶级的角色与精神演变而论气节。然而,作者这些理念是否具有思想价值,能否产生强大的说服力,首先需要通过客观冷 静的推理和判断加以确认。其次, 作者的思想如何在作品中恰当地展开,预设的主题能否得到合理的阐发,也需要借助逻辑的工具加以证明。尤其对于以说理为主的文字,写作的过程实际也就是运用 概念、判断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过程。任何作品,在其行文即语言表达方面,都必须讲究文思和文理。所谓文思,是指文章的总体构思,包括立意与选材,都必须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而文理指的是文本的结构框架,行文的脉络线索,从操作的层面看,就是要处理好语言表达的主次关系和逻辑顺序。毋庸置疑,一个作者只要能够有效地对上述五大能力要素形成自觉意识和浓厚的兴趣,就等于获得了一把钥匙,从而引导作者将其生活的积累和习得的知识都纳人到一个溶炉中,经过主体的溶炼,最终凝聚为有效的读写能力。考点:写作思维关于思维,赵仲牧先生的定义是:“思维是秩序化的意识活动。即运用符号媒体,依据一定的思维程序并通过描述和解释各种秩序去解惑释疑和解答问题 的意识活动。”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中提出了建构“写作思维学”的课题,并且专门编写了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这里所说的写作思维 并不限于写作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而是伴随着从为写作做准备的阅读与选材,到构思、赋形和成文的全过程。主要关注作者写作意识的建立。考点: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文学性写作中,不论叙事、抒情,甚至说理都离不开形象。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它们说的都 是同一件事。 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抽象的概念、严格的逻辑论证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探求生活的真理;而文学则 是以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显现生活面貌,引导人们去体察生命的真谛。总之,用形象说话,通过形象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观点及意见,是文学的特殊性能。这 种作用,是任何科学著作所不能替代的。比如李白写了蜀道难,王实甫写了西厢记不一定直接讲述什么道理,但同样是作家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的反映。 实际上,非文学的知识也常常离不开形象。当然,上面所说的形象还只是作为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手段,而从思维现象的角度看,形象思维是基于事物之间关联性和相似性的比较而展开的思考,它最主要的形式是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是基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似性展开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关联包括时空关系上的相近,性质上相类或对立,以及 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写作中常用的技巧比喻、象征就是从相似联想出发的。而叙事性写作中的情节便是从因果联想开始的。编织这个链条的基本手段便是将一个现 成的生活画面、形象片断、事件或人物关系视为结果去探求它的原因,或将它作为原因去推测其发展的可能性乃至下一个结果,而联想和想象,正是完成这一过程不 可或缺的中介。普希金有一首诗作一朵小花生动地为我们演绎了这一过程。同样,徐志摩那首为人们所熟知的再别康桥通过云彩、金柳、彩虹、浮藻、笙箫 等一系列联想的形象,表达出对康桥和在那里美好生活的回忆。倘若诗人把这些模糊联想中的一切都通过进一步的想象给出自己的答案,那么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就 诞生了。想象和联想是密切相关的思维活动,二者常常互为表里,相依相伴。艺术想象是塑造文学形象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手段。文学作品中描绘的艺术世界,无论是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场景还是人物形象,都不可能是现实的照搬或 记录,而是在作者对世界观察、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完成的创造。想象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我们从观察、感知等现实体验和联想、幻觉中获得的个别的意象、 画面、形象、情境、事件编织成故事、意境,实现由生活素材向文学题材的转化。通过想象的中介,作者可以在没有关系的事物间建立联系。如象征派、未来派的作品往往喜欢采用远取譬,致力于寻找那些表面差异很大的事物之间的相 似性。 文学写作者还拥有无中生有的幻想与虚构的权力。文学的想象不仅能虚构出人间可能发生但实际并未存在过的人和事,还可以创造出完全超越人类经验的幻想世界和 怪诞形象。在我们熟知的文学经典中,楚王可以和巫山神女幽会,蒲松龄可以洞悉狐鬼妖魅的生活,杜丽娘可以死而复生,窦娥之冤可使六月下大雪。卡夫卡可以让 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甲壳虫,而西游记里的猴子、猪精,山妖树怪都有人的语言,人的情感面对这满纸“荒唐言”,读者非但不指责其无稽虚妄,反而为其忧 喜悲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作者与读者达成的一种默契,读者可以允许作者去虚构,去假定。这在神话、童话、寓言、科幻、惊悚一类的文体中体现得尤为突 出。而在以变形与怪诞为特色的现代艺术中,充满夸张与变异的超现实图像更随处可见。总而言之,不同风格写作题材的形成方式尽管各不相同,但大都离不开虚 构、幻想乃至超验的成分,而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依赖于想象。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联想和想象并非文学写作所独擅的手段,科学思维同样包含着这两种手段。科学史上也不乏通过奇妙的联想突破科学难题的例子。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当然,科学的思维更注重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它希望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式和模型,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若干基本 的元素和特性。例如我们要发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相似性及其体现的普遍意义。对此科学和文学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科学工作者尽可能从同类事物、现象中排 除偶然和个别的因素,抽象出反复重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规律。文学家却高度关注个体的特殊性,试图通过特殊来透视一般。不仅科学和学术写作离不开抽象思维,文学写作有时也会依赖于对事物的抽象。如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对自然和人类价值的思索与哲理的提炼,乃至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思。某些文学体裁和艺术方法也是重视对事物普遍性的抽象思考的。由此可见,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思维的源泉。考点: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所谓“逻辑”,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考方式,即是指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种属关系,按照分类的原则对世界进行重新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 类思维和表达的合理程序。同样,语言也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掌握世界和相互交流的基本工具,与逻辑互为表里,因而对于语言表达的指导与规范是逻辑的基本任务 之一,可以说任何语言系统中都包含着逻辑。因而写作与逻辑之间,也就有了难舍难分的渊源。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语词、语句(包括句群)。语言表达的正确无误,必须建立在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 理合乎规律的基础上。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文章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表达清 晰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