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1501592       资源大小:21.0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docx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同学把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伴侣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连加 2、叙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终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挨次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终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挨次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根据从左到右的挨次,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伴侣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挨次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受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熟悉按挨次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受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关心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受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熟悉按挨次数数的方式。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爱好的产生 谈话:小伴侣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伴侣到儿童乐园。(同学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班级的同学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爱好,从上课开头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爱好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观察了什么? 分小组沟通后集体沟通 (2)描述:绚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唱歌,蝴蝶欢乐的飘舞,小伴侣们玩得多快乐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同学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老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沟通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同学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同学做向导,带领其余小伴侣按挨次数数。 3、总结方法 (1)绽开争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争论后集体沟通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挨次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同学接:1个滑梯;2架,同学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洁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同学充分地说) 探究: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爱好的体验 过渡:小伴侣,漂亮的校内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同学走出课堂,走进校内)找找数娃娃漂亮的校内藏着很多数娃娃,你情愿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伴侣(包括老师)沟通。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漂亮场景,同学宠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爱好的延长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才智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伴侣吗?你准备今后怎样做?同学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训练很有必要。用交伴侣作比方训练同学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长同学学习的数学的爱好的目的。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经理熟悉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熟悉和把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喜爱自然、爱护环境和爱科学的训练。 4、引导同学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具、学具预备: 老师预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同学预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熟悉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10” 2、板书课题:10的熟悉。 二、熟悉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同学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觉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老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同学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挨次 老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同学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挨次吗? 引导同学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挨次,让同学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挨次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分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同学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老师范写一同学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殊?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事? 五、课后小记: 同学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学校数学教材一班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试验,使同学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敏捷运用发觉的规律与所学的学问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娴熟把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力量,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觉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看,找到规律。 教学预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学问?(让同学自由回答,老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学问已经基本把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学问来关心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同学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同学探究学问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同学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同学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同学所发觉的规律,老师都应赐予确定,并引导同学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看得到的。其次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看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同学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觉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头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当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觉吗?从右边开头看,发觉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当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觉,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同学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同学汇报时,老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老师既要加强对同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留意引导同学利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让同学在连续经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仔细审题,发觉规律; 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根据规律,补上珠子; 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同学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沟通反馈:请同学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赐予评价。老师对同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馈练习,让同学再次经受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学问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本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相同的珠子简洁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外形上稍稍复杂一点,所以让同学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同学根据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同学发觉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索题”: 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 2、沟通汇报,展现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同学对规律的熟悉与理解,不断提升同学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不断丰富同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同学的观看力量、分析与推理力量、概括和归纳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进一步得到进展与提高。】 四、回顾小结,提出盼望 (一)回顾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三)学问延长:到处留心皆学问,假如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觉更多、更好玩、更奇妙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同学对本课与本单元的学问结构能有系统的熟悉,同时老师适时地对同学今后的学习提出盼望,让同学今后的学习布满信念,更加期盼。】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5 一、班级状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当一班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同学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育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同学顺当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预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一);6-10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依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同学学习数学供应更丰富的学问。 (2)重视同学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同学的己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同学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娴熟。 (4)重视同学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同学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同学采纳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熟悉立体和平面图形,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支配“用数学”的内容,培育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8)支配实践活动,是同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制造性,为老师组织教学供应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方面。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二)力量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育同学具有独立思索、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力量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观看力量和合情推理力量。 3、培育同学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养成仔细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育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2、尽量留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究数学问题供应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关心同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3、时常留意强调同学仔细做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预备课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熟悉和加减法,10课时 4、熟悉图形(一),3课时 5、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5课时 6、120各数的熟悉,10课时 7、熟悉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课时 9、总复习,10课时 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学校一班级数学体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0****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