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同步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doc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选择题1.以下对阿卡德米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一思想的是()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B.系统学习哲学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D.自由选择科目解析:“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意味着既尊师又不盲从,为了真理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A、B、D三项均未全面准确地体现出这一思想。答案:C2.“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这种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法最初是由谁提出的()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解析:这种简单演绎法即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答案:C3.下图是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画面表现了古希腊先贤们在雅典学园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柏拉图把亚里士多德比作是学园的头脑。以下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学: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B.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C.逻辑学:创立“三段论”D.伦理学:提出了“孝悌之道”答案:D4.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C.温和的民主派D.激进的民主派答案:C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他没有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B.他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C.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材料中可知亚里士多德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材料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参考答案:(1)柏拉图。(2)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3)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7.“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敬重师长但不盲从,对古希腊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苏格拉底)主张财产公有,甚至妻子、孩子也公有。我们认为这样做有许多弊病。首先,苏格拉底这些主张的前提是城邦的一切,共同性越大就越好,这是错误的其次,苏格拉底提出的大道同一的手段也是不足取的。先说孩子、妻子公有问题。若如此,凡是真正公共的事,势必最少有人过问。人们只关心自己有关的事。对孩子亦如此,任何父亲都不关心任何一个孩子,而且传统的亲缘和人伦关系也遭破坏再说财产公有问题,要农民的财产归公,势必引起纠纷,劳多得少的人会埋怨少劳多得之人此外,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不轮换、不更替,这也是危险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为了解释事物,他们(理念论)引进了同事物一样多的理念作为原因,这样每件东西都有一个同名但又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的理念,这是不可能的,等于要把解释的对象又增加一倍;他们用来证明形式存在的那些方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按照“多上之一”的对应关系,连那些没有形式的,甚至否定性的东西也有相应的理念了。非但如此,而且还破坏了事物。这些事物的存在比起“理念”的存在来,是更为我们所关心的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公有理论有何看法?并从政治、经济、家庭观念等方面概括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想观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柏拉图在理念论中提出了什么思想观点?亚里士多德是怎样否定并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参考答案:(1)苏格拉底的公有制主张有许多弊端。观点:政治: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是危险的,实施公有制的范围并非越大越好。经济:财产公有制会引起纠纷。家庭观念:孩子和妻子公有会助长人的私欲,破坏传统的亲缘和人伦关系。(2)柏拉图:世界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和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两部分组成,前者真实、完美、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理念先于物质存在。亚里士多德:理念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独立存在,事物的存在比“理念”的存在应该有更多关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