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提纲.doc
-
资源ID:51544915
资源大小:41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提纲.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探究、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当务之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问、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探究培养能力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导问,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探究、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即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其首要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一个人能经常提问,处处设疑,时时探究要比单纯的寻找它的答案,更为困难和更具创造性。可是,从我国的教学现状看,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习惯于听老师把一切告诉自己,不善于自己思考,思维的惰性大,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老师的问题是否全“懂”了,几乎没有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实施新课程当务之急。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问,多问,更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学习,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相应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种:1,把老师当成了权威,认为向老师提问(特别是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对老师的不尊重;2,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遭人取笑;3,学习无兴趣,又不善于思考,无问题产生。因此,要想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1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能以权威的身份自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对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另外让学生意识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权利,而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权利。2教师在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1)对学生提出的针对教材和教材有关的问题的勇气和态度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加以引导和分析;2)对学生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予以合理的肯定和尊重;3)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让主动提问的学生有“安全感、成就感”。4)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而非常兴奋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形成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英国科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就能产生主动提问的动机,也能互相引发思考,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勤问”、“善思”、“会答”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最实际的内驱力,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由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加强直观教育;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引言,立疑激趣;介绍科学史上名人轶事,穿插趣闻,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追求真理的兴趣;精心安排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介绍高科技热门话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分组竞赛法,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下面是我常用的激趣效能较为明显的分组竞赛法,竞赛规则如下:1)课前预习课文和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课文有关的内容,提出针对课文的有关问题和相应的答案。2)分四个小组,其中一组同学提问,另三组同学回答问题,一节课为一个单位,四节课一个轮回。3)评分标准:为鼓励学生敢问、多问(1)能提出问题加1分,(2)能提出错误的问题加0.5分,(3)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2分,(4)能提出难倒全体同学和老师的问题加3分。为激励学生善思、会答(1)能纠正错误的加1分,(2)能答上提问的加1分,(3)能答上有价值的问题加2分,(4)能答上老师答不上的问题加3分。4)一个轮回后计算小组总分和个人总分,为鼓励人人参与,互相合作,如小组中每一成员都能参与提问或答问,小组总分另加5分。5)对获胜的小组和个人给于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通过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获得兴趣情绪的体验,会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发展,使之由有趣,发展到乐趣,最终形成志趣。同时学生由无问题产生到主动积极找问题,勤问,善思,勤答,会答。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善问”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可解一生之求”。所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会问”,“善问”,在问题探究中真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得到全身心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1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练习中发现问题:A要求学生把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当小老师考考同学,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懂了。B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变成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问,让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发生提问的兴趣,养成提问的习惯。这样不仅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而且通过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在比较学习中发现问题:可以是理论和实践的比较;事实和事实的比较;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书本内容和课外内容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A,学习呼吸作用时,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料、产物等比较,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而且发现这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进一步提出疑问: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不是完全对立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B,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两个实验演示,学生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磷燃烧实验时,锥形瓶必须塞紧瓶塞,而NaOH和CuSO4反应可以不用瓶塞?如果红磷燃烧实验的锥形瓶瓶塞未塞紧,那么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3联系生活、生产实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世界,因而学生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联想中发散问题、在体验中感悟问题、在比较中甄别问题,充分挖掘生活中所蕴藏的问题资源。例如:学生根据乘车经验和学过的惯性知识就能提出下列问题:乘汽车时,为什么驾驶员和副驾驶坐上的人一定要系安全带?为什么汽车拐弯、启动或紧急刹车时,驾驶员要提醒乘客拉好扶手、坐好、站稳?通过压强知识学习,提出建造水库大坝时为何是上窄下宽?安全带、书包带为何要做得宽些?啄木鸟的喙为何又尖又硬?火车铁轨下为何要铺枕木?看到宁波江河水葫芦泛滥成灾时,部分学生就能想到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为什么水葫芦会这么多?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怎样才能解决水葫芦问题?4鼓励学生收集和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资料,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例如:通过阅读亚当斯和勒维耶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知道海王星的存在?又是怎样得到证实的?通过阅读达尔文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生物进化论的?他的依据是什么?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象、多媒体、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有关的现象、事实,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关联的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演示一段FLASH动画,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山谷有一个洞,名曰“死狗洞”,有人曾牵着狗走进这个山洞,当走进山洞时,狗很快就死了,而人却安然无恙。动画一播出,引起同学们一片议论,纷纷提出为什么“死狗洞”里狗死而人不死?又如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1.为什么水会上升?2.为什么水上升到约1/5时不再上升?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红磷的量有没有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5.如果红磷不够,实验结果会怎样?等等。通过以上的一系列策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逐渐养成了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课前预习,准备几个问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也逐渐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从碰到问题无从着手到逐渐学会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同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要有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3)要有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问题探究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和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素养、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响应的教学策略,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参考文献:1) 2003年宁波教育学院编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料和师资通识培训资料2) 王延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华师大科学教育2003(6)3) 陆爱萍“导问”艺术例谈华师大科学教育2004(2)4) 顾春华新综合科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实践华师大科学教育2004(3)5) 丁洪流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华师大科学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