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学校四班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docx
鄂教版学校四班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 墨梅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明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芳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鄂教版学校四班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墨梅课文原文 王冕 元代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好颜色 一作:颜色好) 墨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高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王冕,简介。(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留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沟通。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观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识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艳丽的颜色)“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 板书:墨痕淡 (清雅素淡) 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爱你,还会喜爱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明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艳丽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现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艳丽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爽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旧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终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终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落,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芳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突然一夜芳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突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芳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连续出示诗句:顽强品行、名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芳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芳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很多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出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芳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殊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终,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抓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淌、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明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爽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芳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亮地表明白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净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长,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寒冷,冰肌玉骨,人们宠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给予了许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头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许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一般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毁灭,战斗已经停息,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受。江南水乡,自古著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斗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观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的的诗作有.的卜算子.咏梅,陈毅的红梅,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红梅赞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墨梅教学反思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需要别人夸明丽的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芳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学中如何引导同学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心中之梅、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呢?教学中、我设计个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同学在多角度的诵读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品尝。 一、熟悉梅花。教学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开头、与同学聊梅花、沟通收集到的梅花资料、给同学呈现出梅花雪白、坚韧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咏梅诗句。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同学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同学也基本把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丰富。这也给进一步的课外延长供应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四、小结全诗、牢记“国魂”。依据板书进行小结、使同学对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国魂”的美誉、将梅花坚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同学的心里。 上完这首墨梅、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很肤浅。 一、当有同学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树被洗砚池里的墨汁染成墨色?”这一问题时、我的引导显得粗略、模糊。教学过后才通过资料了解到“洗砚池”是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王冕家是否就有这么个“洗砚池”、无从讲究、但可以明确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如此精彩好玩的典故、若当时能在课堂上呈现给同学、教学便会更充实一些、厚实一些。 二、自己对题画诗的了解还不够、没有抓住题画诗的特点来为教学服务。教学时假如能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殊在带领同学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若能不失时机地让同学回到画中去、由画即诗、教学效果确定也会上一台阶。 三、在突破“诗人借梅自喻、抒发高尚情操”这一教学难点时、仅仅只是为同学呈现一个简洁的故事、预想从故事中就能体现诗人品质的方式显得太肤浅。其实、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类下苦读、最终学得满腹经纶、并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摒弃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以作画为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课堂中、我就没有涉及到诗人如此坎坷的生平、错过了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机会。 教学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节课还有很多缺失。但通过执教墨梅一课、我也深刻地体悟到老师只有深化解读文本、多层次、立体化的解读文本、充分利用各种可用资源、才能使课堂真正丰满、使同学充分理解文本、使教学更为有效。 鄂教版学校四班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