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说课讲解.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P>摘 要</P><P>internet飞速发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nternet上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站来实现的,获取信息也是要在internet“海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洋”中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从网站上下载下来。因此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以成为政府、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备受人们的重视。<B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R>为了将教师的信息更好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人工管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理的错误,所以制作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分为:教师信息录入,教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查询,教师信息打印以及教师账号管理几个功能模块。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总的来说能够满足学校对于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同时由于本系统基于B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S结构,所以是以网站的形式展现其功能的,也适应了目前int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ernet飞速发展的现状。<BR>本系统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A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SP作为前台的开发语言。ASP作为开发语言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但是功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能还相当强大。后台选择Access作为数据库,用Access作中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小型系统的数据库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另外采用Dreamweaver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来美化网页,效果很是不错。</P><P>关键字:<BR>A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SP; Access;教师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网站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建设<BR>目 录</P><P>第一章&nb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sp;开发工具介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BR>1.1ASP介绍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BR>1.2DreamweaverMX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2002介绍3<BR>1.3Ac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cess简介3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BR>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4<BR>2.1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5<BR>2.1.1数据库系统设计ASP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5<BR>2.1.2数据库设计范式分析7<BR>第三章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8<BR>3.1系统功能模块图9<BR>3.2ER模型图10<BR>3.3系统使用流程图11<BR>3.4各个模块功能简介12<BR>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及主要界面13<BR>4.1数据库设计13<BR>4.2系统主要界面介绍14<BR>4.3用户使用注意事项18<BR>第五章 实现代码19<BR>5.1录入模块代码19<BR>5.2查询模块代码32<BR>5.3结论51<BR>参考文献52<BR>致谢53<BR>第二章 数据库理论基础</P><P>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BR>(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BR>(2)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BR>(3)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BR>(4)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范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键,<Ahref=""target=_blankkesrc="http:/"><U><FONTcolor=#800080>计算机毕业论文</FONT></U></A>,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现在很多软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MSSQLServer,我就是用的中文字段名),实现物理建库,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字典。<BR>(5)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BR>要设计出一个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除满足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外,还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基本表的个数越少越好。主键的个数越少越好。键是表间连接的工具,主键越少,表间的连接就越简单。字段的个数越少越好。所有基本表的设计均应尽量符合第三范式。数据库的设计中,如何处理多对多的关系和如何设计主键,是两个有着较大难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着重从SQL应用、数据库设计范式和查询优化等方面来分析本课题的系统关键技术和实现难点并加以解决。<BR>2.1 数据库系统设计及范式分析<BR>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组织结构和数据库,使整个系统都可以迅速、方便、准确地调用和管理所需的数据,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BR>2.1.1数据库系统设计<BR>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Ahref=""target=_blankkesrc="http:/"><U><FONTcolor=#800080>计算机毕业设计</FONT></U></A>,是面向用户的。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FONTcolor=#ffffff>计算机毕业网-免费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硕士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计算机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492842011-12-30</FONT><BR>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BR>(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BR>(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数据表设计不仅要满足数据存储的要求,还要增加一些如反映有关信息、操作责任、中间数据的字段或临时数据表。<BR>(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BR>(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BR>(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BR>3.教师信息提交页面<BR>教师信息提交页面就是将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学历情况,社会兼职,备注等信息,提交给数据库。如图4.5所示:<BR><Atitle=点击图片看全图href="uploadfile/jpg/2011-12/201112309515663.jpg"target=_blank></P><Palign=center></p><p>微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验过程教学的设计中,我们采用过程模式。首先把它分成三个层次:(1)软件设计及调试实验;(2)接口电路应用设计实验;(3)综合系统应用实验。对于软件设计实验、接口基本电路设计实验是学生必做的内容,只是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从中选取一些工程应用性强的作为课程实验基本内容。而综合系统应用实验是为学生提高所学设计的系统应用实验。其主要实验模块是在实验室开发、自制的,要求学生在实验模块的框架下,结合实际应用,自拟题目,设计,调试,进行开发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系统实验,是一项独立设计、开发、调试的综合系统应用实验。<br>开放同济大学飞思卡尔微控制联合教学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选做(1)、(2)、(3)类的实验,但没有经过(1)类实验的训练,不能进行(2)类实验,类此,没有经过(2)类实验的训练,不能进行(3)类实验。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选做实验,需循序渐进,不能跳跃选题。强调设计及设计的测试和实验过程及其过程的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实验任务,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时间。写出实验设想报告和实验过程报告,需有一名教师进行交流和指导。预约登记实验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根据实验的目的,写出实验报告,无论成功与否,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尤为重要,必须提供给实验室完整的实验报告。具体的开放性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br>软件设计、接口电路设计、工程实际的综合系统实验训练,实验环节做到一条龙服务,不断线、分层次进行。在先进的教学平台上,设计,实验,强调系统的全面性及过程性,特别是通过实验过程,赋予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与重视“实验过程教学”是培养工程性应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启发想像力,培养创造力之基础,这是实验教学战略的战术之一。<br><br>5结语<br>我们认为知识之要素在于分析应用,实验之要素在于工程应用。大学教育实验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技能。应开设更多具有工程设计性的,具有培养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形象生动的,更接近于工程设计和工程实验类的实验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具有独创性的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必须同时进行实验教学顶层设计和总评构架的研究,从教学计划上落实到实处。<br>实验课程改革绝不是一场先破后立或只破不立的革<P>CSCL和形成性评价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尝试</P><P>关键词:CSCL;形成性评价;数据结构<BR>摘要:笔者把CSCL应用于数据结构的教学过程,对实验班级采用CSCL教学方式和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多次循环,经过一个学期,实验班学生在考试成绩、反馈信息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比非实验班有更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这一过程。</P><P><BR>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国外成为协作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协作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进行了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2。笔者尝试将CSCL理论用于数据结构教学过程,制定了严密的学习步骤并加以实施,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R>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设计与实现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基础。数据结构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算法设计、创造思维、协同工作的能力3。<BR><BR>1CSCL和形成性评价<BR><BR>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CSCL)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和协作学习(CL)相融合发展起来的,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4。<BR>教学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5。<BR><BR>2数据结构教学CSCL和形成性评价实施步骤<BR><BR>图1展示了CSCL和形成性评价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实施步骤。<BR><BR>图1展示了CSCL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阶段,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将就计算机0704班的一次具体学习周期,结合图示展示此次尝试的步骤,并总结教学效果。<BR>2.1确定学习内容<BR>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本文选择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即火车车厢重排问题:一列货运列车共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将停放在不同的车站。假定n个车站的编号分别为1n,即货运列车按照第n站至第1站的次序经过这些车站。为了便于从列车上卸掉相应的车厢,车厢的编号应与车站(目的地)的编号相同,使各车厢从前至后按编号1n的次序排列,这样,在每个车站只需卸掉最后一节车厢即可。所以,给定任意次序的车厢,必须重新排列它们。可能通过转轨站完成车厢的重排工作,在转轨站中有一个入轨、一个出轨和k个缓冲轨,缓冲轨位于入轨和出轨之间。开始时,n节车厢从入轨进入转轨站,转轨结束时各车厢按照编号1n的次序离开转轨站进入出轨。假定缓冲轨按先进先出的方式动作,因此可将它们视为队列,并且禁止将车厢从缓冲轨移至入轨,也禁止从出轨移至缓冲轨。<BR>图2给出了一个转轨站,其中有3个缓冲轨H1、H2和H3。<BR>要求:设计存储结构表示n个车厢、k个缓冲轨以及入轨和出轨;设计并实现车厢重排。<BR>算法:分析算法的时间性能。<BR><BR>2.2分析学习目标<BR>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BR>(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写出算法,用学过的C+语言实现算法并分析算法的效率。<BR>(2)方法策略目标: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多种存储结构和算法完成此题。<BR>(3)态度体验目标: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都要思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BR>2.3确定小组的基本结构<BR>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0704班35名学生分为5组,确保每组都有一名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强的学生,一名编程能力强的学生,一名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便于向其他同学讲解小组的设计思路。分组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BR>2.4协作环境的创造<BR>Groove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P2P技术,在网络上任意两台计算机建立的共享虚拟空间中,项目内各个团队成员利用各种资源工具进行协同工作。本次教学在计算机机房的每台机器都安装了Groove,创建了一个虚拟协作学习环境。<BR>2.5信息资源的设计<BR>在整个虚拟协作学习环境中,资源包括教师提供的数据结构课件和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累积的习题、资料、程序或算法。<BR>2.6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BR>Groove学习空间的屏幕界面主要包括欢迎、文件、浏览、日历、讨论及联系6功能。<BR>欢迎部分是这次协作学习周期内容的大体介绍,包括学习内容、考察重点、解题思路提示、分组情况、小组成员的大致分工等;文件部分包括所有信息资源;浏览包括一些网页地址;日历允许教师制定课时安排与进度;讨论允许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BR>小组成员确定自己的任务,开始讨论问题解题思路,在如何转化成算法的讨论中,善于思考的学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能够看出组间组内的差异,有的学生可以就问题提出堆栈、队列、是否递归的方法,可有的学生只能想到一种方法或根本没有思路,这时教师有了一定评价,学生之间也有了对比。<BR>学生可以请教师确认算法的可行性,教师起指导作用,并不给出建设性意见,让学生在编程与调试过程中进一步改进算法。<BR>算法确定后开始编码,这时善于编程的学生发挥主要作用,编程结束后讨论可行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提出想法,还可以改正细小的编程错误。<BR>之后,小组成员开始整理解题思路,制作幻灯片,准备讲解给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听,这时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是主力了。<BR>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穿梭于每个小组之间,适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纠正出现的问题,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作出评价。<BR>实践过程结束后,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如图1中的“评价总结”所示,让评价有据可依。教师首先总结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评价,学生除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对组内合作成员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为下次学习做参考,在下一个教学周期中,教师根据上次的评价结果重新分组。<BR><BR>3学习效果评价<BR><BR>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们用调查问卷方法对0704班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调查,29名学生反映自己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高了,80%的学生反映在程序分析方面的思路拓广了;上学期C+程序设计课中学习困难的同学一开始觉得自己在协作学习中的作用不大,可是一学期结束时学到好多东西,到后期也可以完全融入到讨论中。<BR>前一学期C+程序设计期终考试中,0704班和同一教师授课的0705班平均成绩在70分左右,经过这次尝试,在与上学期C+程序设计同样难度系数的数据结构期终考试中,0704班的平均成绩为76.5分,而未参与实验的0705班平均成绩为72分,在高分同学中,0704班最高分为97分,比0705班的最高分高出5分,证明这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P>4结语<BR><BR>笔者将CSCL原理用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丰富了CSCL理论。在实践方面,为数据结构教学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通过课程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科学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他们协作学习、算法分析、编程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进步,提高教学效果。<BR><BR>参考文献:<BR>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BR>2谢幼如,尹睿.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形式的质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120-152.<BR>3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BR>4王真星.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BR>5姜莹.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232-233.<BR>6王史峰.浅谈Groove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3):83-86.<BR></P></p>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根据多年来程序设计的经验以及多年来从事高职高专教学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好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技巧。<br>关键词<br>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程序设计;书写格式;缩排;书写顺序;朗读程序<br><br>1引言<br><br>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实用性与构创性有机结合的课程,要学好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主动创新能力。而高职高专类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来自于职高或中专等学校,在那里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自觉创新能力的训练则不够,不愿多动脑及学习自觉性较差成了他们普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进入高校后,面对高校必须学习的一些理论性逻辑性稍强的课程,感到非常吃力,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一直以来,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成为从事该类课程教学工作者们想努力逾越一道难关,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本人多年来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一直都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寻求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技巧。VB程序设计语言以其易学易用、最适合初学者的特点越来越普及地成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公共程序设计课程,学习VB语言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初学者。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想出教好学生的新点子,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br>对初学者来说,VB程序语言中的许多概念是很抽象的,老师不能指望这些概念讲过了学生就可以掌握,尤其是高职类的学生,有些概念对他们来说始终都是模模糊糊的。所以这就需要老师采取一定的策略,不能孤立地以“讲”为主介绍概念,要寻求其他途径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如约束学生编程的某种习惯。<br>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把握了初学者学习程序设计的心理特征,掌握了他们的认知过程,结合VB程序语言的特点,总结出来了一些实用可行的教学技巧,利用这些教学技巧,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br><br>2严格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缩排格式书写程序<br><br>程序的缩排是结构化程序语言书写程序的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的缩排可使阅读起来程序结构突出,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每一个资深的编程者都会非常熟练地在程序中采用缩排。但对于初学者,正确的缩排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缩排,如何缩排。很多学生问同样的问题,不缩排程序也不会出错,为什么老师必须要求这样做呢?直接回答这一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结构的概念,只能靠时间来答复,老师从一开始就硬性规定学生写程序要缩排。<br>2.1相对于SubEndSub语句的缩排<br>VB语言为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除声明语句外,所有的语句都要写在各SubEndSub之间。首先告诉学生将那些写在SubEndSub之间的语句向左边界统一右缩进一个Tab键,可将之称为第一层次缩排,然后通过不断反复强调,不断更正,久而久之,大多数同学会慢慢养成相对于Sub语句缩排的习惯,这时他们关于缩排的疑虑会自然地消失,逐渐地他们体会到了缩排的必要性,并且关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也逐渐形成了。<br>2.2相对于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结构语句的缩排<br>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是计算机程序的核心基础,是复杂的逻辑思维在计算机程序中表达形式,通常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较难的,尤其涉及到结构的嵌套时,更是困难。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将逻辑思想表达为程序语句外,更要强调书写结构的缩排规范,即要求结构体里面的语句相对于结构头与结构尾语句统一右缩一个Tab键,要自始至终地强调。在结构中缩排的意义更重要,缩排书写可以反映程序中的逻辑关系,可以突显程序的逻辑主线,有助于学生对程序流程及逻辑关系的理解,对结构的掌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被强制要求按缩排书写结构后,会逐渐地领悟用逻辑方法思考问题,慢慢地掌握了如何清晰地用程序来表达自己的逻辑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学生一旦能按正确的缩排格式书写含较复杂的逻辑关系的程序时,表明他真正地掌握了程序结构,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反之,如果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自觉地将程序的缩排书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可以依据学生书写程序的格式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br><br>3要求学生按指定的顺序书写程序<br><br>对学生书写顺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br>(1)在同一个语句行中,成对的控制符号一次输入,如:(),#,“”,这些符号都是成对出现,这些符号在输入时同时输入。这对初学的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当出现多层符号的嵌套时,经常会出现混乱,如果一开始时就要求学生坚持这样做,一旦习惯养成后,将给他们避免很多麻烦。<br>(2)在书写结构时,结构头语句与结构尾语句必须首先输入。如输入IfThen语句后,必须紧接着输入EndIf语句,输入For语句后紧接着输入Next语句,这一点也是我通常强调学生必须要做到的,要求学生首先将结构的框架搭起来,然后再填充结构里面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一些常见错误的产生,如结构不完整、交叉嵌套等。初学者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是写结构时“有头无尾”,当嵌套使用各种结构时,因理不清嵌套关系出现交叉嵌套。一旦学生养成了这种语句书写的顺序,无论如何都是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br><br>4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对变量命名<br><br>与变量有关的概念很多,如变量名、变量的类型、变量的作用域等等,这些都是初学者难以理解的。当老师介绍这些概念时,再精彩的讲解,学生也不能真正掌握。事实上,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办法是,在更多应用中引起学生的关注,不断地将概念引入到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那么,按规范对变量命名是有利的途径之一。规范地命名变量就是在变量的名称中包含变量的类型、变量的作用域及变量的用途等信息,在程序中当遇到变量时老师就提醒学生该变量的类型、作用域等内容,学生通过反复回答这些问题,既知道了这些概念的重要性,也逐渐领悟了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当老师自始至终地坚持这样做后,学生也养成在程序中关注变量的习惯,这将为整个程序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br><br>5要求学生朗读程序<br><br>计算机程序就是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计算机的执行过程描述出来。学习计算机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规则,以及掌握这些语法规则的应用。众所周知,要学好一门语言,关键是不停地读写训练,活学活用。多看、多读、多写、多说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决窍,那么学习计算机语言也应如此。作为讲授计算机语言的老师,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我通常要求学生朗读程序,而不只是默看或默读。首先规定程序中的各种语句的读法,如语句intX=intY,要求读成“将整型变量intY的值赋给整型变量intX”,不能读成“intX等于intY,再比如txt_1.Text=5,读成“t将5赋给文本框txt_1的Text属性”,等等。课前写好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程序交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将程序“朗读”出来。如果能持之以衡,这一做法的收效是非常明显的。通过朗读程序,能够使一些原本很模糊的基本概念得到不断地巩固,逐渐地变得清晰。<br><br>6结束语<br><br>教初学者编程,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图画,你教给学生什么他就掌握什么。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程序员,尤其是当我们的对象是高职高专学生的时候,我们更不能过高要求,因为程序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结构,与他们以往掌握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既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要理解,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只能希望帮助他们基本建立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程序设计中的一般概念,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懈努力,寻求各种适合初学者的教学技巧,不断地重复,利用时间效应,来克服他们可能遇到的一个个障碍,提高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效率。<br><br></p><p></p><p></p><P>3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BR>3.1需求分析<BR>3.1.1性能需求<BR>根据对目前教材征订情况的分析和对目前教材征订系统的了解,我们要开发的教材征订软件与现有的教材征订软件相比,应该具有以下功能:<BR>(1) 具有网络功能,能在局域网内使用。<BR>(2) 系统采用b/s模式。<BR>(3) 支持大型数据库。<BR>具有计算负载分布合理、配置灵活、易于维护、便于扩展、性能可靠等突出优点,支持面向对象的大型数据库系统。如:SQLServer等,可处理大容量数据,并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BR>3.1.2功能需求<BR>系统共有五类用户:<BR>(1) 教师:各老师将下学期各年级所需教材的名称、出版社、课程名、作者名、授课教师、出版时间、教材类型(外文、优秀教材、习题集等)等信息录入到表中,生成教材征定表单。<BR>(2) 系主任:各系用户(主任等人)查看本系教师的教材申报情况,并进行审核。<BR>(3) 教学秘书:各系教学秘书可以查看本系已通过审核的教材,并统计学生需要教材的数量。<BR>(4) 教材科:教材科用户可以查看各系的已经通过审核的教材申报情况,并可以查询、统计记录。<BR>(5) 管理员:对各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密码设定以及数据维护。<BR>3.2设计方案<BR>3.2.1系统设计<BR>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BR> <BR>图3-1教材征订系统功能框架图<BR>3.2.2数据流图<BR>根据对教材征订过程的调查,教材征订的过程及数据流图,如图3-2所示。<BR> <BR>图3-2数据流图<BR>4数据库及具体功能设计<BR>4.1数据库设计<BR>4.1.1数据库表<BR>我们所要设计的数据库共有五张表,分别是:<BR>(1) 管理员表:为了能更好的管理用户信息、分配用户ID。这个表存储管理员信息。关系模型是:管理员(管理员ID,密码等),如表4-1所示:<BR>表4-1:administor_table(管理员表)<BR>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BR>administor_ID nvarchar 20 管理员ID<BR>Password nvarchar 20 管理员密码<BR>Number int 4 管理员编号<BR>(2) 教材征订表:它存储的信息是各个系老师向服务器提交的教材信息。它应该包括教材的名称、出版社等一些图书信息和使用专业和年级信息。关系模型是:教材征订(书籍名,ISBN号,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书类型,条形码,所属院系,学生数,审核,年级,审核人ID,课程名等),如表4-2所示:<BR>表4-2:book¬_order_table(教材征订表)<BR>列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说明<BR>user_ID(主键) int 4 提交老师编号<BR>ISBN(主键) varchar 50 书籍的ISBN号<BR>book_name varchar 50 书籍名<BR>publisher varchar 50 出版社<BR>pub_time nvarchar 50 出版时间<BR>author_name nvarchar 50 作者<BR>department int 4 院系编号<BR>book_type int 4 书类型</P><P><BR>高校网上教材征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BR>摘 要<BR>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但在很多高校中教材征订作为学校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还没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本系统选择学校的教材征订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教材征订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教材征订中的错误为目标。以B/S(Browser/Server)为模式设计了一个高校网上教材征订系统。<BR>该系统用ASP.NET2003和SQLServer2000实现了教材的征订、审核、统计、查询以及管理员对系统维护等功能。<BR>教材征订系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用它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征订,实现教材征订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P><P>关键词:教材征订;审核;ASP.NET2003;SQLServer2000;B/S<BR> <BR></P></p>摘要:我院以传统的OnlineJudge系统为基础设计开发了针对在线程序设计实践和教学辅助的编程网格系统。本文首先介绍该系统的目标和总体功能结构,然后详细说明系统中的虚拟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并阐述了系统在此过程中的教学辅助功能。<br>关键词:程序设计类课程;OnlineJudge;教学辅助;编程网格;虚拟机<br><br>1引言<br><br>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减轻了教育者的工作量,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表现形式,并可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更为广泛的群体可以远程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在这方面,人们已经有了不少的工作成就,MIT的开放课件系统OCW1和Moodle课程管理系统2即是其中的两个。<br>在面向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辅助方面,以PKUACMJudgeOnline3为代表的OnlineJudge系统能够对用户提交的程序进行“黑盒判定”来自动生成判题结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的OnlineJudge系统针对的是解题训练,并不针对课程教学辅助的场景4。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为程序设计类课程提供一定程度的网络教学辅助,我们基于OnlineJudge功能,开发了一个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辅助系统编程网格系统(ProgrammingGrid,PG)。<br>PG利用OnlineJudge的功能提供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学生编程能力的锻炼,通过将现实中的教学中的资源、场景、活动引入系统,在虚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