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选文档.ppt

    • 资源ID:51604789       资源大小:3.07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选文档.ppt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n n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 n n(一)基本权利的内涵(一)基本权利的内涵(一)基本权利的内涵(一)基本权利的内涵 n n1.1.权利权利权利权利n n 权利指的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一方对另权利指的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一方对另权利指的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一方对另权利指的是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一方对另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要求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为法律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要求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为法律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要求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为法律一方所享有的可以要求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为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资格。它具有以下几主要特征规范所认可的一种资格。它具有以下几主要特征规范所认可的一种资格。它具有以下几主要特征规范所认可的一种资格。它具有以下几主要特征:n n 第一,权利是一种第一,权利是一种第一,权利是一种第一,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法律上的资格法律上的资格法律上的资格。n n 第二,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的一种对等的第二,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的一种对等的第二,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的一种对等的第二,权利反映了主体之间的一种对等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法律关系。n n 第三,实在的权利是由第三,实在的权利是由第三,实在的权利是由第三,实在的权利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法规范所认可的法规范所认可的法规范所认可的。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八页n n2.基本权利基本权利 n n3.我国宪法中的人权与基本权利我国宪法中的人权与基本权利 n n4.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 n n 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构成了整个对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构成了整个宪法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宪法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n n 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主要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主要反映了个人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个人相对个人相对于国家或公共权力的权利。于国家或公共权力的权利。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n n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一、宪法与基本权利 n n(二)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二)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二)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二)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n n1.1.固有性与法定性固有性与法定性固有性与法定性固有性与法定性 n n2.2.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 n n3.3.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n n(三)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三)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三)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三)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 n n 1.1.基本权利享有主体的分类基本权利享有主体的分类基本权利享有主体的分类基本权利享有主体的分类 n n 2.2.各种主体各种主体各种主体各种主体 n n(1 1)一般主体)一般主体)一般主体)一般主体 (2 2)特殊主体)特殊主体)特殊主体)特殊主体 n n(3 3)特定主体)特定主体)特定主体)特定主体 (4 4)关于)关于)关于)关于“集体权利集体权利集体权利集体权利”n n (四)基本义务的宪法含义(四)基本义务的宪法含义(四)基本义务的宪法含义(四)基本义务的宪法含义 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n n二、基本权利的类型 n n(一)基本权利的学理分类 n n1.公民对国家分别存在四种不同的关系,由此相应地派生出四种不同的权利或义务.n n2.分为消极的权利(Negative Right)和积极的权利(Positive Right)等两种类型.n n3.三代人权分类方法 n n(二)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类型 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n n 三、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三、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 n n(一)基本权利的保障(一)基本权利的保障 n n1.基本权利保障的方式基本权利保障的方式 n n第一种方式称之为第一种方式称之为绝对保障方式绝对保障方式n n第二种方式则为第二种方式则为相对保障方式相对保障方式 n n2.我国宪法的基本权利保障方式我国宪法的基本权利保障方式 n n(二)基本权利的界限(二)基本权利的界限 n n1.界限的界限的相对性相对性(是否需要伴随一定的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伴随一定的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伴随一定的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伴随一定的法律行为)n n2.界限的界限的具体性具体性 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八页第一节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n n四、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n n(一)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与基本义务的承担主体之间的关系 n n1.一般情形下的同一关系 n n2.具体情形下的对角关系 n n(二)基本权利的内容与基本义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n n1.一般情形下的非对等性 n n2.特定情形下的统一性 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八页第二节平等权n n 一、平等权的内涵一、平等权的内涵 n n(一)平等权的观念(一)平等权的观念 人的个别性人的个别性 人性的一致性人性的一致性 平等平等=?=对等对等法律上的法律上的平等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 机会均等机会均等 起点平等起点平等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八页n n(二)我国宪法平等权规定的规范结构 一般规定:33条第2、4款,5条 具体规定:民族平等、男女平等、政治权利平等 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八页n n(三)平等权的法的性质 n n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n n1)争论:宪法的原则?公民的权利?n n2)二者的统一:其他基本权利的原则,也是贯穿在其他基本权利之中的构成要素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八页n n二、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 n n(一)形式上的平等(反对不合理差别)反对特权 消除歧视n n(二)实质上的平等(承认合理差别)n n 三、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n n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n n四、平等与“合理的差别”n n1)合理差别的含义:立法上的差别对待n n2)合理差别的目的:实现实质上的平等n n3)合理差别的合理归类:n n、特定职位要求n n选民资格、人大代表、医生、法官。n n、生理自然差异n n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n n、历史、民族差异n n中国招生制度中关于照顾少数民族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n n五、平等权的实现途径 n n1、制度保障机会平等,资格平等、待遇平等。n n2、实施正义补偿原则(实施合理差别)。n n3、对制度进行平等审查。n n4、个人为实现平等权而斗争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逾七成人认同出身决定出路逾七成人认同出身决定出路 社会公平机制被指软弱社会公平机制被指软弱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第三节政治权利(一)n n一、政治权利的宪法意义 n n(一)政治权利的法性质和内容 n n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n n 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政治表现的自由。n n(二)政治权利的宪法地位 n n 主权上的权力,具有程序意义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第三节政治权利(二)n n 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一)选举权的法律性质(一)选举权的法律性质(一)选举权的法律性质(一)选举权的法律性质 传统宪法学上三种不同的学说,即传统宪法学上三种不同的学说,即传统宪法学上三种不同的学说,即传统宪法学上三种不同的学说,即 权利说权利说权利说权利说、公务说公务说公务说公务说(或权限说)和(或权限说)和(或权限说)和(或权限说)和二元说二元说二元说二元说。(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享有主体 公民?人民?公民?人民?公民?人民?公民?人民?(三)被选举权的内涵(三)被选举权的内涵(三)被选举权的内涵(三)被选举权的内涵 资格或地位?主张?资格或地位?主张?资格或地位?主张?资格或地位?主张?(四)选举权的展开形态(四)选举权的展开形态(四)选举权的展开形态(四)选举权的展开形态罢免权罢免权罢免权罢免权 所谓罢免权,主要指的是罢免已通过选举产生的所谓罢免权,主要指的是罢免已通过选举产生的所谓罢免权,主要指的是罢免已通过选举产生的所谓罢免权,主要指的是罢免已通过选举产生的特定代表的权利。特定代表的权利。特定代表的权利。特定代表的权利。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联名,乡镇人大代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联名,乡镇人大代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联名,乡镇人大代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联名,乡镇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可提出对本级国家政权机关组成人员或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可提出对本级国家政权机关组成人员或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可提出对本级国家政权机关组成人员或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可提出对本级国家政权机关组成人员或者领导人员的罢免案。者领导人员的罢免案。者领导人员的罢免案。者领导人员的罢免案。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第三节政治权利(三)三、表现的自由三、表现的自由 (一一)言论和出版的自由言论和出版的自由 言论和出版的自由,是表现自由的最言论和出版的自由,是表现自由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类型。基本的、最典型的类型。(二)集会和结社的自由(二)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三)游行和示威的自由(三)游行和示威的自由 四、监督权(四、监督权(P219厦门厦门PX项目)项目)监督权是我国现行宪法所确立的公民监督权是我国现行宪法所确立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指的是公民监督国家机的基本权利之一,指的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n n刑法第五十四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n n(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n n(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n n(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n n(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第四节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一)n n一、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宪法意义一、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宪法意义n n 这一概念是对那些这一概念是对那些与人的精神作用或精神与人的精神作用或精神活动活动相关联的所有的自由权利的总称,相关联的所有的自由权利的总称,n n 其中主要包括其中主要包括思想和良心的自由思想和良心的自由,言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表现的自表现的自由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文化活动的自由文化活动的自由等基等基本权利与自由。本权利与自由。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第四节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二)n n 二、宗教信仰自由二、宗教信仰自由二、宗教信仰自由二、宗教信仰自由 n n(一)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含义含义含义 n n 指的是对具有超自然的超人格性质的存在(如造物主、指的是对具有超自然的超人格性质的存在(如造物主、指的是对具有超自然的超人格性质的存在(如造物主、指的是对具有超自然的超人格性质的存在(如造物主、绝对者、至高的存在,其中尤其是神、佛、先灵)的确信、绝对者、至高的存在,其中尤其是神、佛、先灵)的确信、绝对者、至高的存在,其中尤其是神、佛、先灵)的确信、绝对者、至高的存在,其中尤其是神、佛、先灵)的确信、畏敬或崇拜的心情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畏敬或崇拜的心情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畏敬或崇拜的心情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畏敬或崇拜的心情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n n (1 1)内心的信仰自由。)内心的信仰自由。)内心的信仰自由。)内心的信仰自由。n n(2 2)宗教上的行为的自由。)宗教上的行为的自由。)宗教上的行为的自由。)宗教上的行为的自由。n n(3 3)宗教上的结社的自由。)宗教上的结社的自由。)宗教上的结社的自由。)宗教上的结社的自由。n n(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保障保障保障n n(三)宗教信仰自由的(三)宗教信仰自由的(三)宗教信仰自由的(三)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界限界限界限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第四节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三)n n三、文化活动的自由三、文化活动的自由 n n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47条规定条规定 n n对文化活动自由的保障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文化活动自由的保障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n n 第一,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非法干涉公民第一,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非法干涉公民从事科学技术、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从事科学技术、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权利。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权利。n n 第二,国家或公共权力必须为公民的文化第二,国家或公共权力必须为公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具体设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具体设施。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第四节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四)(一)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秘密(一)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秘密(一)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秘密(一)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秘密 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4040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 (二)通信自由和秘密的保障与界限(二)通信自由和秘密的保障与界限(二)通信自由和秘密的保障与界限(二)通信自由和秘密的保障与界限 所谓通信的自由,在传统上指的是人们通过书所谓通信的自由,在传统上指的是人们通过书所谓通信的自由,在传统上指的是人们通过书所谓通信的自由,在传统上指的是人们通过书信、电话、电信等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电话、电信等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电话、电信等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电话、电信等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而不受国家或公共权力干涉的自由。信而不受国家或公共权力干涉的自由。信而不受国家或公共权力干涉的自由。信而不受国家或公共权力干涉的自由。对通信秘密的保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通信秘密的保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通信秘密的保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通信秘密的保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第一,第一,第一,积极获知行为的禁止积极获知行为的禁止积极获知行为的禁止积极获知行为的禁止,即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即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即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即国家或公共权力不得非法将公民通信的内容以及通信行为的存在本身作为调非法将公民通信的内容以及通信行为的存在本身作为调非法将公民通信的内容以及通信行为的存在本身作为调非法将公民通信的内容以及通信行为的存在本身作为调整的对象。整的对象。整的对象。整的对象。第二,第二,第二,第二,泄露行为的禁止泄露行为的禁止泄露行为的禁止泄露行为的禁止,即邮政局的工作人员不得,即邮政局的工作人员不得,即邮政局的工作人员不得,即邮政局的工作人员不得泄露在履行职务中可能获知的公民个人的通信资料。泄露在履行职务中可能获知的公民个人的通信资料。泄露在履行职务中可能获知的公民个人的通信资料。泄露在履行职务中可能获知的公民个人的通信资料。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第五节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一)n n 一、人身自由一、人身自由一、人身自由一、人身自由 n n(一)人身自由的(一)人身自由的(一)人身自由的(一)人身自由的宪法含义宪法含义宪法含义宪法含义 n n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3737条第条第条第条第1 1款款款款 n n 它指的是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故而又称它指的是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故而又称它指的是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故而又称它指的是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故而又称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身体自由(personal libertypersonal liberty)。)。)。)。n n(二)人身自由的(二)人身自由的(二)人身自由的(二)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及其保障主要内容及其保障主要内容及其保障主要内容及其保障 n n1.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n n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是人身自由在起点意义上的内容,指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是人身自由在起点意义上的内容,指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是人身自由在起点意义上的内容,指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是人身自由在起点意义上的内容,指的是公民享有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的权利,即人身自由不受是公民享有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的权利,即人身自由不受是公民享有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的权利,即人身自由不受是公民享有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的权利,即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或剥夺的权利。非法限制或剥夺的权利。非法限制或剥夺的权利。非法限制或剥夺的权利。n n2.2.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的权利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的权利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的权利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保障的权利 n n3.3.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n n 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第五节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二)n n二、人格尊严二、人格尊严二、人格尊严二、人格尊严 n n(一)人格尊严的(一)人格尊严的(一)人格尊严的(一)人格尊严的宪法含义宪法含义宪法含义宪法含义 n n 我国宪法第我国宪法第我国宪法第我国宪法第3838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 n n 中国现行宪法第中国现行宪法第中国现行宪法第中国现行宪法第3838条中的条中的条中的条中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其含义相,其含义相,其含义相,其含义相当于当于当于当于狭义的人格权狭义的人格权狭义的人格权狭义的人格权,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价值具有基本关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价值具有基本关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价值具有基本关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价值具有基本关联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联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联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联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主要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n n 广义的人格权广义的人格权广义的人格权广义的人格权则同时还包括构成人格本质的个人的则同时还包括构成人格本质的个人的则同时还包括构成人格本质的个人的则同时还包括构成人格本质的个人的生命、身体、精神以及与个人的生活相关联的利益等其生命、身体、精神以及与个人的生活相关联的利益等其生命、身体、精神以及与个人的生活相关联的利益等其生命、身体、精神以及与个人的生活相关联的利益等其他内容。他内容。他内容。他内容。n n (二)人格尊严的(二)人格尊严的(二)人格尊严的(二)人格尊严的保障与界限保障与界限保障与界限保障与界限 n n宪法上的保障宪法上的保障宪法上的保障宪法上的保障 n n普通法律上的保障普通法律上的保障普通法律上的保障普通法律上的保障 n n对国家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的名誉的限制对国家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的名誉的限制对国家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的名誉的限制对国家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的名誉的限制 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照片显示,一辆制式城管执法车旁,身穿城管执法制服的七名男子,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而两名身穿普通衣服的男子有时手抱着头坐在地上,有时则趴在地上,身上沾满了泥土。有一两张照片显示,身穿城管执法局制服的工作人员手中拿着木棍正打在普通男子的身上,而最后一张照片显示,这辆车的车牌号为陕AWK707,车上清晰的印有“城管执法”字样,车门上还印有“经开”二字。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民间有:n n20012001年年1010月月1818日日 -北京北京“物美物美”黑保安打死人黑保安打死人 n n2007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年山西黑砖窑事件n n20122012年年9 9月佛山中南市场黑保安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将月佛山中南市场黑保安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将人活活打死。人活活打死。n n20102010年年7 7月月7 7月月1313日,网上出现一组超市搜身图,日,网上出现一组超市搜身图,n n20092009年年1212月底,天津河西区法院一审认定华润万家生活超月底,天津河西区法院一审认定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侵害佳佳人格尊严,赔偿原告医疗费市有限公司侵害佳佳人格尊严,赔偿原告医疗费171.40171.40元,元,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10000元,同时在卖场大厅张贴道歉公元,同时在卖场大厅张贴道歉公告。告。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官方有:n n2001年麻旦旦事件n n2003年孙志刚案件n n2005年佘祥林案件n n2006年底深圳深圳“卖淫女示众卖淫女示众”事件事件n n2009年“躲猫猫”事件n n2010年王鹏举报同学考试作弊遭公权力王鹏举报同学考试作弊遭公权力跨省追捕跨省追捕 n n2011年深圳大运会期间清理治安高危人群年深圳大运会期间清理治安高危人群 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追问:n n我们的基本权利去哪里了?n n生命权?n n人身自由?n n人格尊严?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一)n n一、社会经济权利概述一、社会经济权利概述 n n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宪法所保障的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宪法所保障的有关经济活动或经济利有关经济活动或经济利益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保障。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保障。n n 社会经济权利是一个社会经济权利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复合的概念复合的概念复合的概念,是经济权利与社会权,是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的统一。利的统一。n n 所谓所谓经济权利经济权利,传统宪法学称之为,传统宪法学称之为“经济的自由经济的自由”,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职业的自由、营业的自由、合同自由、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职业的自由、营业的自由、合同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以及财产权等有关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权利。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以及财产权等有关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权利。n n 所谓所谓社会权利社会权利,即通过国家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积极,即通过国家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积极介入来保障所有人的社会或经济生活的权利。介入来保障所有人的社会或经济生活的权利。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二)n n 在社会主义宪法中,社会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或劳动保障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或生存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受教育权等 n n 现代资本主义宪法中的社会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劳动者的结社自由以及劳动者的团体交涉和争议权等权利,在学理上又概称之为社会权。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三)n n二、财产权二、财产权 n n(一)财产权的(一)财产权的概念概念 财产权是指财产上的私权,即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财产权是指财产上的私权,即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它不仅包括物权,也包括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它不仅包括物权,也包括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私法上的权私法上的权利利,同时还包括具有财产权性质的公物使用权(水利权)等,同时还包括具有财产权性质的公物使用权(水利权)等公法上的公法上的权利权利。n n(二)财产权保障的(二)财产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宪法意义 第一,财产权是人的人格形成的主要契机,财产权的保障,第一,财产权是人的人格形成的主要契机,财产权的保障,提供了独立的人格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提供了独立的人格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物质前提。第二,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第二,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支柱一个重要支柱。n n财产权的保障对当代中国宪法来说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财产权的保障对当代中国宪法来说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最终又反过来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最终又反过来为宪法自身的安定性提供条件,促使中国宪法走向宪法自身的安定性提供条件,促使中国宪法走向“规范宪法规范宪法”(normative constitutionnormative constitution)的阶段。)的阶段。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四)n n二、财产权二、财产权n n(三)财产权保障宪法规范结构(三)财产权保障宪法规范结构 n n 现代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的规范内容主要蕴含了三重现代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的规范内容主要蕴含了三重结构,即结构,即:不可侵犯条款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制约条款和和征用补偿条款征用补偿条款。n n 不可侵犯条款,又可称为不可侵犯条款,又可称为保障条款保障条款。该条款在近代宪。该条款在近代宪法中被规定为法中被规定为“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只是一个,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概括性的、总纲式的规定总纲式的规定,在一般意义上宣明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原理。,在一般意义上宣明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原理。n n 制约条款,又可称为制约条款,又可称为限制条款限制条款,即在不可侵犯条款的前,即在不可侵犯条款的前提下,承认私人财产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肯定对财产权的提下,承认私人财产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肯定对财产权的公共制约的条款。公共制约的条款。n n 征用补偿条款,即规定国家根据公共的需要而对私征用补偿条款,即规定国家根据公共的需要而对私人财产进行征用时必须予以正当补偿的条款。人财产进行征用时必须予以正当补偿的条款。n n 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五)n n(三)财产权保障宪法规范结构 第一层的不可侵犯条款第一层的不可侵犯条款确定了现代财产权保障制度的一般前提,第二层的制约条款第二层的制约条款则旨在对财产权的保障加诸一种适当的限定,而第三层的补偿条款第三层的补偿条款又进而对财产权的制约进行制衡。n n 这三层结构逐层展开、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深具内在张力,然而又是相对严密、相对自足的复合结构。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六)n n二、财产权二、财产权n n(四)我国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障(四)我国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障n n 我国现行宪法有关私人财产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也显示出其内在的我国现行宪法有关私人财产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也显示出其内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障对象的第一,保障对象的限定性限定性 第二,规范体系的第二,规范体系的不完整性不完整性 第三,保障对象法律性质的第三,保障对象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n n 2004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年宪法修正案第2222条条的其主要内容是的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将第一,将“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改为“公民的合法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第二,将第二,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财产的所有权”改为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三,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条款。第三,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条款。第四,增加了补偿条款。第四,增加了补偿条款。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七)n n三、劳动权三、劳动权 n n(一)劳动权的(一)劳动权的含义含义 n n 劳动权又称劳动权又称劳动保障权劳动保障权,指的是获得劳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件,指的是获得劳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件的权利。的权利。n n 我国宪法第我国宪法第4242条规定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义务”。n n(二)劳动权的(二)劳动权的保障与界限保障与界限 n n劳动权的保障,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劳动权的保障,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国家必须通过积极的措施,大力保障劳动的自由,提供劳第一,国家必须通过积极的措施,大力保障劳动的自由,提供劳动的机会,动的机会,第二,国家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第二,国家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n n劳动权的内在界限也是十分显著的。其中包括各种职业的特定劳动权的内在界限也是十分显著的。其中包括各种职业的特定要求要求 n n 劳动权基本上属于一种劳动权基本上属于一种抽象的权利抽象的权利,它的实现必然受到一个国,它的实现必然受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劳动组织程度、家或社会的劳动组织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以及人口结构状况人口结构状况等多方面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八)n n四、休息权四、休息权 n n(一)休息权的宪法含义(一)休息权的宪法含义 n n 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4343条规定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n n 休息权,指的是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休息权,指的是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n n 休息权与休息权与劳动权劳动权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具有内在的关联性。n n 休息权而且还与休息权而且还与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者的生存权以及以及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密切的联系。n n (二)休息权的保障(二)休息权的保障 n n 休息权的保障包括两个方面具体的内容。休息权的保障包括两个方面具体的内容。第一方面第一方面是国家或公共权力不能通过立法或行政行为侵犯该权利。是国家或公共权力不能通过立法或行政行为侵犯该权利。第二方面第二方面是作为一种社会权利,要求国家或公共权力必须是作为一种社会权利,要求国家或公共权力必须通过立法或行政措施,确立并实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制和休假制通过立法或行政措施,确立并实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制和休假制度,同时保证为劳动者提供休息和休假所必需的设施。度,同时保证为劳动者提供休息和休假所必需的设施。n n 休息权的保障形态和实现程度当然也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休息权的保障形态和实现程度当然也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制约。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九)n n五、生存权五、生存权 n n 生存权的宪法规范最早见之于生存权的宪法规范最早见之于1919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年德国的魏玛宪法第第115115条第条第1 1款中规定款中规定“保障任何人之值得成为人保障任何人之值得成为人”n n 日本现行宪法日本现行宪法第第2525条第条第1 1款中规定款中规定:“任何国民均享有营构健康和任何国民均享有营构健康和文化意义上之最低限度的生活的权利文化意义上之最低限度的生活的权利”。n n 生存权即公民享有维持其身体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权生存权即公民享有维持其身体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权。n n 我国现行宪法我国现行宪法第第4444条和第条和第4545条的规定条的规定 n n 生存权的保障,首先只能有赖于国家通过立法得以具体规生存权的保障,首先只能有赖于国家通过立法得以具体规定和实施。与公民的生存权相对应,定和实施。与公民的生存权相对应,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的基本义务是应当建是应当建立比较完备的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n n 20042004年宪法修正案年宪法修正案第第2323条规定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n n 公民行使这种权利,必须以无法实现劳动权或已经尽了劳公民行使这种权利,必须以无法实现劳动权或已经尽了劳动的义务为前提。这是生存权作为一种权利所具有的动的义务为前提。这是生存权作为一种权利所具有的内在界限内在界限。n n 生存权的实现当然受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生存权的实现当然受到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口状况等展程度以及人口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十)n n六、受教育权六、受教育权 n n(一)受教育权利的(一)受教育权利的宪法含义宪法含义 n n 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4646条第条第1 1款规定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n n 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的亲权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既拥有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的亲权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既拥有对他们施予教育的自由,亦负有让他们接受教育的义务,对他们施予教育的自由,亦负有让他们接受教育的义务,n n 国家和社会又负有相应的义务,其中包括提供合理的教育制国家和社会又负有相应的义务,其中包括提供合理的教育制度以及适当的教育设施和条件等内容。度以及适当的教育设施和条件等内容。n n(二)受教育权利的(二)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保障内容保障 n n 受教育的权利主要包括三个具体的内容,并分别要求不同的保障受教育的权利主要包括三个具体的内容,并分别要求不同的保障措施。措施。n n 第一,学习的权利第一,学习的权利,这是受教育权利的,这是受教育权利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n n 第二,义务教育的无偿化第二,义务教育的无偿化。n n 第三,教育的机会均等第三,教育的机会均等。这一内容要求任何权利主体均不得在教育。这一内容要求任何权利主体均不得在教育上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上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第七节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一)n n一一、概述概述 n n 权利救济是权利保障的权利救济是权利保障的最后手段最后手段,也是权利保障的一个不可,也是权利保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或缺的重要环节重要环节。n n 宪法除了规定上述的那些基本权利之外,同时还规定获得权利宪法除了规定上述的那些基本权利之外,同时还规定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其中主要包括救济的权利,其中主要包括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含诉讼权)、(含诉讼权)、取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以及以及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取得国家补偿的权利。n n 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是权利为了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是权利为了自我保障自我保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权利,为权利保障体系提供了其权利,为权利保障体系提供了其自足的和自我完结自足的和自我完结的内在契机。的内在契机。n n 对基本权利的救济也主要有对基本权利的救济也主要有宪法上的救济宪法上的救济和和普通法律上的救济普通法律上的救济这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n n 宪法上的救济宪法上的救济主要是通过宪法监督制度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宪法监督制度来实现的,而普通法律普通法律上的救济上的救济则主要通过普通法律上的诉讼救济或非诉讼救济的途径则主要通过普通法律上的诉讼救济或非诉讼救济的途径来实现的。来实现的。n n 由于目前我国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主要是采取相对保障的方式,因由于目前我国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主要是采取相对保障的方式,因此对基本权利的救济也主要为普通法律上的救济此对基本权利的救济也主要为普通法律上的救济 。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第七节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二)n n二、几种主要的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二、几种主要的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 n n(一)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一)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 n n我国现行宪法第我国现行宪法第4141条的规定条的规定 n n 根据传统的理论,提出申诉的权利分为根据传统的理论,提出申诉的权利分为诉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选文档.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