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昆虫神经生理优秀PPT.ppt

    • 资源ID:51796447       资源大小:9.76MB        全文页数:1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昆虫神经生理优秀PPT.ppt

    昆虫神经生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昆虫的神经系统是昆虫的信息系统1.通过感受器从外部和内部不断获得各种信息2.依靠神经的综合能力和固定的编码程序处理信息3.依靠脑和神经节的整合能力,综合信息并对效应器发出指令昆虫纲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化,形成了这种相当复杂的综合能力与行为程序,特别在社会性昆虫的行为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它体现了昆虫的神经系统在结构方面的高度复杂性,和在功能方面的惊人适应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昆虫的神经系统是昆虫的控制系统,通过信息整合并发出指令,对昆虫实行控制1.控制昆虫的运动2.控制昆虫的行为3.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昆虫的神经系统是昆虫的调节系统,通过神经肽的分泌,对昆虫实行调节1.调节昆虫的内分泌系统2.调节昆虫的消化和营养吸收3.调节昆虫的物质和能量代谢4.调节昆虫的排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信息的突触传导三、信息的电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信息的突触传导三、信息的电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68页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神经细胞2.神经胶细胞3.昆虫的神经系统4.脑的结构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e),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根据细胞体上的轴突数量,神经细胞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三种根据它们的功能又分为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另外还有一种特化的神经分泌细胞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细胞体(核周质)富含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神经纤维树突:接收信号轴突:传出信号给其它细胞端丛(形成突触)细胞体细胞体细胞体细胞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感觉神经原(Sensory neurone)是传导感觉器发生的冲动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组织,又称为传入神经原它们的细胞体位于体躯的周缘,除去轴状突外,还有一个端突(distal process)连接在感受器上,以接受特殊的刺激这类神经原一般是双极的,谓之双极神经原少数为多极神经原,其细胞体位于体壁内面和消化道壁上,其细小分支形成树状突分布于皮细胞层,体壁肌及内脏肌上,而轴状突也通入腹神经索的神经节内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原(Motor neurone)将中枢神经节内的冲动传至反应器官的神经组织,所以它们的轴状突又称为运动神经纤维或传出神经纤维,一般是单极神经原(unipolar neurone)细胞体常位于神经节内,神经纤维外延至肌肉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一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联络神经原(Association neurone)其细胞体位于脑或神经节的周缘,称神经细胞球体(globuli)联络神经原的轴状突和侧支分别联络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形成一个双边系统一个联络神经原可联系多个运动神经原使产生复杂反应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二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膜构成膜由双层脂蛋白组成膜上有多种离子通道K+、Na+、Ca2+等通道膜分区细胞体区:无激应性纤维区:具激应性突触区:前膜释放递质,后膜接受递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三页,共168页1.神经细胞神经由神经纤维束(轴突束)及其外围的一层神经鞘组成的长线型构造。一般情况下,一条神经含有2种(如感觉和运动)或3种神经纤维,但也有只含一种神经纤维的神经神经可由主干分支,直径逐渐变细、所含轴突数量逐渐减少,在末端分支内只含有一种神经纤维神经的一端或两端与神经节相连接。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四页,共168页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神经细胞2.神经胶细胞3.昆虫的神经系统4.脑的结构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五页,共168页神经胶细胞及神经鞘神经鞘内的胶细胞包围在神经细胞外(除微小分支)分层:单层折叠或多层重叠胶细胞间以紧密、间隙和桥粒等联结方式联结胶细胞外有间隙:外层大内层窄(periodiclacunae)胶细胞数量:中枢神经系统较多,大轴突较多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六页,共168页胶细胞(神经鞘)的功能神经围膜:保护、支持神经细胞(系统);具有弹性。血淋巴可自由出入外周鞘细胞:维持微环境中的离子等平衡的稳定内层胶细胞:提供营养,损伤修复小型胶细胞(microglia),具有分化、增殖、移动、分泌和吞噬功能,修补伤口,吞噬异物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七页,共168页胶细胞(神经鞘)结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八页,共168页神经鞘对离子平衡维持神经鞘细胞对各种离子不是一概排斥的,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而对Na+的通透性较差(只有K+的130)有离子泵进行Na+和K+的主动运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九页,共168页神经鞘对离子平衡维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页,共168页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神经细胞2.神经胶细胞3.昆虫的神经系统4.脑的结构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一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交感神经和外周神经三部分由外胚层腹面的一部分细胞发育而成整个系统除脑以外,就是一系列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因此昆虫与环节动物相似,都属腹神经索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二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咽下神经节、13个胸神经节、l一10个腹神经节以及相应的神经连锁和神经索组成在高等昆虫的体节中,很多神经节已经发生合并,胸部神经节和咽下神经节及腹神经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愈合,合并成少数几个神经节随着神经节愈合程度的加强,昆虫的神经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三页,共168页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位置(咽上)组成咽下神经节胸神经节腹神经节尾神经节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四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包括控制消化道的口道交感神经和控制气门与背血管的中神经(由胸部 神经节和腹神经索伸出)腹部末端的复合神经节控制后肠和生殖器官的活动,也具有交感神经的功能交感神经也是神经内分泌的组成部分,有的直接与血淋巴相通,形成神经血器官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五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六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七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昆虫的外周神经系统不发达,主要分布在软体幼虫的体表,由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形成网络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八页,共168页3.昆虫的神经系统神经节(ganglia)是神经细胞和胶细胞的集合体,其中有大量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轴突也伸入到神经节内,各种神经元之间通过复杂的轴突联系,进行综合作用,形成多种多样的反射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十九页,共168页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页,共168页运动神经细胞(传出神经)数量较少,其分布左右对称单极,细胞体较大且成组分布树突分枝很多,与众多神经形成突触;轴突则不分枝(中神经除外),进入外周神经控制本体节的肌肉运动神经节内的神经细胞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一页,共168页神经节内的联系神经细胞(interneuron)感觉和运动神经间一般由联系神经相联系中枢神经系统中,联系神经细胞占绝大多数可分为本地联系神经元:只在一个神经节内,非峰型(non-spiking)占相当比例节间联系神经元:沿腹神经索传递信息,用于协调不同神经节间的活动,上升和下降纤维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二页,共168页咽下神经节由上颚、下颚和下唇三个神经节愈合而成有伸向上颚、下颚和下唇的神经,及通向颈和唾腺的神经口器附肢活动和协调中心,对胸神经节有刺激作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三页,共168页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神经细胞2.神经胶细胞3.昆虫的神经系统4.脑的结构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四页,共168页4.脑的结构脑(Brain)是昆、虫头部多个神经节愈合而成的,由于位置在消化道的背面,因此又称咽上神经节(supraoesophagealganglion)脑的组织学与神经节相同。但结构比神经节要复杂得多现代昆虫的脑,虽在外形上有很多变异,但都由前脑、中脑与后脑合并而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五页,共168页4.脑的结构前脑的左右两侧有突出的视叶(opticlobe),直接与复眼相连接,在中部的蕈体(mushroombody)是最重要的联络中心,它的大小与昆虫行为的复杂性有十分明显的相关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六页,共168页4.脑的结构此外,还有中央体、脑桥体和脑腹体形成的联络中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七页,共168页4.脑的结构 中脑包括两个膨大的中脑叶,控制触角的神经由此发生,并有很多联络神经与前脑的神经髓相联络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八页,共168页4.脑的结构后脑由第一体节的一对神经节特化而成,它的神经通向额神经节与上唇在昆虫的前脑与后脑中,都有神经分泌细胞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十九页,共168页脑特化的神经节特化的神经节附叶触角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页,共168页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神经细胞2.神经胶细胞3.昆虫的神经系统4.脑的结构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一页,共168页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蛋白受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酶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二页,共168页神经系统特殊的功能蛋白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离子通道蛋白及相关传导成分脑特定蛋白激酶神经递质合成酶递质释放器神经肽作用酶递质重吸收载体细胞骨架和轴突传导蛋白神经元生长因子及受体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神经元生长抑制因子神经胶质生长因子及受体神经节及树突形态因子神经细胞粘连及细胞寻址大分子神经系统形成素记忆机理相关蛋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三页,共168页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脂类:主要为磷脂,少量神经节苷脂和胆固醇磷脂: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在亚细胞中以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形式存在神经节苷脂:脑组织脑微粒体和突触体-突触膜中,含量依次增高;与胆碱脂酶、ATP酶活力平行;与激素受体、细胞间识别和物质运输密切相关胆固醇:含量高而稳定,不随发育阶段和饥饱变化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四页,共168页5.神经组织的化学成分糖及核酸糖贮备很低,主要靠血液供糖DNA与其它组织相比,无区别RNA在不同细胞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轴突上,愈远端含量愈高,但近细胞体时又增高无机盐:磷酸盐、钠、钾、氯、钙一般地,功能越复杂的部位,其蛋白、水分、糖、脂、核酸的含量越高,其中脂在神经组织中较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五页,共168页中枢神中枢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糖代谢特点耗氧量最高、糖代谢最旺盛组织依靠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供能,只少量摄取血液中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等)糖元贮备少,几乎无糖的异生作用,依靠血液供糖由胶质细胞转移,饥饿时受影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六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信息的电传导三、信息的突触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七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电传导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2.分级电位3.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八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电传导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2.分级电位3.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十九页,共168页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1)静息电位(2)电压门控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页,共168页(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是指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跨膜电位差由于神经元对不同离子跨膜透性不同,形成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导致膜内电位比膜外更负,这即是神经的极化状态昆虫神经细胞的跨膜电位一般为70mV左右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一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神经轴突的离子通道(ionchannel)是双层脂膜上跨膜的大分子蛋白质,对离子通透具有高度选择性通道的开关可以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和细胞膜电位按照通道对电位的引发方式,神经轴突的离子通道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两大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二页,共168页四种类型门控离子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三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又称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它的开关由轴突膜电位控制常见的有Na+通道、K+通道、Ca2+通道和Cl-通道典型的Na+通道是由一个球链模型(ballandchainmodel)构成的该模型的跨膜蛋白由3部分组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四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选择性滤器(selectivityfilter),位于细胞双层膜的外侧,它选择性允许Na+等离子通过电压感受器(sensor),位于双层膜的中间,对膜电位变化非常敏感,它控制闸门的开关闸门(gate),由膜内通道口上一个胞内球构成,当膜电压发生变化时,能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开启或关闭闸门,造成膜内外离子浓度的改变,激发出轴突的动作电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五页,共168页Na+通道的功能部分选择性滤孔:位于细胞外膜,对离子通过具选择性,对Na+有高度选择性;电压感受器:S4,内外膜之间,带正电荷,对膜电位很敏感,控制闸门;闸门:位于内膜,为通道内侧口。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六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发现电鳗(Electrophoruselectricus)的Na通道由一个亚基和两个亚基组成亚基有4个结构相似的功能域,即工、和每个结构域又有6个亚区,都呈跨膜螺旋,而且氨基酸序列相似,分别以S1S6命名其中两个亚区是疏水性的,两个带负电荷,一个带正电荷,另一个是中性的,这样就由24条跨膜氨基酸链组成四重对称结构形成的一个Na+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七页,共168页电鳗钠通道跨膜片段的排列S1S3带负电,S4正电,S5-S6为非极性4个S2形成钠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八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十九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果蝇Na通道的中心亚区为S4,其结构高度保守,处于S1、S2、S3、S5和S6的中央,构成一电压感受器S4以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螺旋,每3个氨基酸中有一个带正电的赖氨酸或精氨酸,而正好与S1、S3中的负电荷形成离子对,S5和S6之间有两条发夹样折叠,构成孔道内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在膜电位变化时,引起S4片段的旋转,将膜内一个电荷移到膜的外侧如果的S4全部移动,使S2、S3中一些保守氨基酸残基位移,引起通道内壁的结构变化,掩盖通道上S4的正电荷,从而为Na+打开中央孔道,这就是电压感受器的滑动螺旋模型”(slidinghelixmodel)它由20世纪90年代Kallen等根据鼠脑的研究而提出,以后陆续在果蝇等昆虫中得到证实,但其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一页,共168页Na+通道离子通道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4个相似的主构域;每个主构域由6个(S1-S6)跨膜结构组成;24条跨膜螺旋形成4重对称结构,中央形成Na+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二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在果蝇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多K通道蛋白基因已得到克隆shaker(sA)基因编码的K通道蛋白,由7个疏水的跨膜片段构成。其中除6个为螺旋外,膜内还有一个折叠在氨基酸链中,部分氨基酸形成开关闸门的球体编码亚基蛋白的还有shaw、shab和shal基因等,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三页,共168页(2)电压门控通道果蝇Na通道的中心亚区为S4,其结构高度保守,处于S1、S2、S3、S5和S6的中央,构成一电压感受器S4以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螺旋,每3个氨基酸中有一个带正电的赖氨酸或精氨酸,而正好与S1、S3中的负电荷形成离子对,S5和S6之间有两条发夹样折叠,构成孔道内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四页,共168页K+通道K+通道的种类:延迟整流K+通道早发K+通道Ca2+激活K+通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五页,共168页延迟整流K+通道神经轴突中K+离子流随去极化而增加称为延迟整流作用,与此有关的通道为延迟整流K+通道。是一微量的跨膜蛋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六页,共168页延迟整流K+通道功能部分选择性滤器:于狭长管道入口处,直径3.3A;电压感受器:带正电荷,控制活化门的开闭;活化门:于通道内口处,直径8-12A,较大,可被季胺盐阻断。隧道:于通道外口处,为一狭长管道;果蝇K+通道和Na+通道一样,为四聚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七页,共168页早发K+通道开启后,可对抗去极化刺激的效应,并可阻制动作电位的触发。与电压门控Na+通道不同的是:它们从失活状态恢复得比较慢,从而抑制了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八页,共168页Ca2+激活K+通道只当膜内Ca2+离子浓度升高时,才启动;当长期用一强大的去极化刺激时,会引发一连串动作电位,使Ca2+离子经电压门控Ca2+通道进入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使Ca2+激活K+通道打开。K+的通透性增高,引起动作电位后的长时间超极化,膜难于去极化,从而增加了两个动作电位间的时间延迟。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十九页,共168页A通道在持续去极化电流作用下能产生长时间的动作电位,其频率与电流成正比。与延迟K+通道不同的是:去极化时,通道开放,产生短暂的外向电流,即迅速活化和迅速失活,因此称为A通道。功能:参与膜的兴奋性调节,减慢去极化速度及延缓动作电位的产生,并使重复爆发性放电变成缓慢放电。果蝇的A通道蛋白由6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70.2KD,有7个大疏水区域组成的跨膜A螺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电传导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2.分级电位3.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一页,共168页2.分级电位分级电位是(gradedpotential)是神经细胞接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原发性膜电位,因此,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分级电位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在传递过程中由于组织的阻抗作用,会逐渐衰减和峰电位的l3ms的时间过程相比,分级电位的上升和下降都很缓慢。因此,分级电位有时又称为慢电位(slowpotentials)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二页,共168页2.分级电位分级电位经常以其发生部位来命名,例如突触电位(synapticpotential)受体电位(receptorpotential)启动电位(pacemakerpotential)局部电位(localpotential)分级电位不能远距离传播,常局限于发生部位的附近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三页,共168页2.分级电位分级电位经常以其发生部位来命名,例如突触电位(synapticpotential)受体电位(receptorpotential)启动电位(pacemakerpotential)局部电位(localpotential)分级电位不能远距离传播,常局限于发生部位的附近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四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电传导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2.分级电位3.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五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神经元产生的分级电位,可在轴丘处引发出峰电位电位发生时其上升相即Na+大量进入膜内的时期,下降相则相反当Na+透性变化时,K+和C1-等离子也在膜内外发生一连串变化,其间有Na+活化和失活两个过程组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六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神经元产生的分级电位,可在轴丘处引发出峰电位电位发生时其上升相即Na+大量进入膜内的时期,下降相则相反当Na+透性变化时,K+和C1-等离子也在膜内外发生一连串变化,其间有Na+活化和失活两个过程组成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七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当刺激的程度达到神经细胞膜去极化时,Na+通道完全开启,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在瞬间达到最大值这种Na+流的瞬间增加称为钠活化(sodiumactivation)。此时,Na+在23ms内进入膜内随着向内的电流的产生,在示波器上会显现一个上升电位,即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或称峰电位(spike)。它具有明显的阈值,是一个全或无的反应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八页,共168页动作电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十九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峰电位的上升相(阶段)非常迅速例如美洲大蠊的大轴突在1ms内就可上升1370mV这个速度可使大轴突内一个典型的70mV静息电位在10ms内去极化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Na+迅速涌入膜内,膜电位上升达到零电位,然后继续超升,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这个电位称为超升电位(overshootpotential)。蜚蠊大轴突的超升电位为+35mV动作电位的大小是静息电位和超升电位绝对值的总和。例如一个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为70mV,超升电位为+35mV,其动作电位即为105mV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一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在动作电位的峰期内,再给予第二个刺激,不能引发第二个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不应期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lyrefractoryperiod)当动作电位的高峰终结时,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不管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发第二个动作电位,称绝对不应期因此,第一个刺激后12ms内再给予第二个刺激不会引起轴突的反应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二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几个毫秒的绝对不应期后,一部分Na+通道由失活恢复到活化状态,这时,若提高刺激强度,可能引发一个动作电位,因此称为相对不应期虽然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都很短,但它限定了一个神经元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神经冲动的频率,大约为100脉冲s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三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没有离子泵的补偿作用,蜚蠊大轴突的轴突系膜间隙的Na+仅够发生2030次动作电位因此,每次动作之后,必须在短时间内恢复轴突周围的离子组成和浓度,否则会造成轴突失活这就依靠镶嵌在胶细胞膜内表面的Na+K+泵,从胶细胞内将Na+泵入轴突系膜,将K+泵入胶细胞,为轴突在短时间内连续被激活创造外部环境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四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活化轴突膜上也镶嵌有Na+K+泵,使Na+泵出轴突,K+进入轴突Na+K+泵能在短时间内连续运转,维持轴突膜内低浓度的Na+,保持神经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五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失活膜的兴奋状态通常是非常短暂的,Na+通道具有依赖于 时 间 的 关 闭 机 制,称 为 Na+失 活(sodiuminactivation)Na+的完全失活的时间变化较大,从几毫秒到几百毫秒在Na+失活期间,Na+通道是关闭的。动作电位会迅速下降(蜚蠊神经大轴突的下降速率为640mVms),下降的速率反映出钠通道的关闭的过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六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失活一般情况下,随着动作电位的下降,会变得比静息电位更负,称为正相或正后电位(positiveafterpotential),即膜电位的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紧接着出现一个振幅比较低的更缓慢的负后电位(negativeafterpotential)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七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失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八页,共168页3.动作电位Na+失活这是由于当Na+通道部分关闭,限制了Na+的向内流动时,向外的K+流才会使膜电位朝着静息电位发展。恢复极化相对于去极化来讲是非常缓慢的,完全恢复需要十到几十毫秒随着K+向外流出和Na+通道关闭,膜电位开始向静息电位恢复,重新回到膜内为负而膜外为正的状态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十九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电传导1.静息电位与电压门控通道2.分级电位3.动作电位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页,共168页4.动作电位的传导动作电位的传导是根据局部电路理论(localcircuittheory)进行的按照局部电路理论,Na+电流流入轴突膜,使电压门控的Na+通道打开,导致一个部位的膜去极化接着去极化又使局部电流流入膜的下一个部位,在新的位点发生去极化,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这种沿轴突的去极化作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就形成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一页,共168页4.动作电位的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二页,共168页4.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之后的膜区域处于相对不应期,很难使这部分膜再次去极化,因此冲动在轴突上只会向前传导,不会返回到刚经过去极化的轴突部分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三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四页,共168页第七章神经生理第七章神经生理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二、信息的电传导三、信息的突触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五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突触传导1.突触传导2.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与神经激素3.神经递质的受体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六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细胞、或神经元和腺体细胞之间的联结点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七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分电突触和化学突触。前者通过间隙联结直接电偶合,但其适应的范围及调控的可能性很小;后者由神经递质来传导,适应范围很宽,绝大多数属于此种前膜与后膜之间的距离1020 nm,有 的 可 达2050nm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八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前膜以囊泡形式释放递质。当递质通过间隙与后膜或肌肉上受体结合时,产生后膜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电位,即完成突触传导(synaptic transmission)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十九页,共168页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由突触前膜、间隙和后膜组成。前神经元末端膨大突触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间隙宽200-500A,含电子密度高、含糖基的物质传递前膜的递质到后膜;后膜是换能器递质与其受体蛋白(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或分解酶)结合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一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1)钙通道(2)突触种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二页,共168页Ca2+通道控制Ca2+的跨膜内流,可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机能:触发肌肉收缩、递质释放和发挥第二信使作用。其激活和失活过程都很慢,较钠通道需更强的去极化电流才能激活。一般在去极化期间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多见于突触前膜。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三页,共168页Ca2+通道的类型L型:通过的电导大,衰减慢,持续活动时间长,需强的去极化去激活。普遍存在于骨骼肌、心肌、神经元等不同组织中。T-型:电导小,衰减快,弱的去极化电流可激活;N-型:电导大小和电压依赖性介于两者之间,需强的去极化去激活,但失活快。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四页,共168页Ca2+通道的分子结构是高分子量的糖蛋白,L型研究较细。为3种亚基构成的复合体。亚基的4个亚区构成通道结构,每个亚区由5个疏水性螺旋片段及一个亲水片段(S4)构成。S4(含5-6个正电荷残基)为主构成电压感受器;亚基包括一个cAMP依赖磷酸化位点,为非糖多肽。亚基有30的碳水化合物,其余为疏水区。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五页,共168页Ca2+通道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六页,共168页Ca2+穿过Ca2+通道Ca2+通道对Ca2+有高度的选择性。正常时,胞外Ca2+浓度比内高两个数量级;而胞内Ca2+浓度比胞内K低5-6个数量级,因此,Ca2+通道主要透过Ca2+离子。Ca2+通道上有两个Ca2+高度亲和位点,且相距很近。当胞外Ca2+浓度极低时,通道不结合Ca2+离子;当升高时,一个位点结合;当胞外Ca2+浓度进一步升高,两个位点都结合。两个位点间产生很强的静电斥力,使一个Ca2+迅速解离,进入细胞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七页,共168页1.突触传导(1)钙通道(2)突触种类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八页,共168页突触类型l兴奋性突触: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细胞膜去极化动作电位l抑制性突触:配体门控阴(Cl)离子通道静息电位接近Cl-平衡电位膜超极化对抗兴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零九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页,共168页突触类型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68页突触传导l电信号刺激Ca2+通道打开,增加Ca2+的通透性而使大量Ca2+进入突触前膜l激活环腺苷酸合成酶,合成cAMPl引发一系列反应,促使突触内的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l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68页神经递质种类小分子:乙酰胆碱,氨基酸,单胺等神经肽:不同动物,神经递质种类不同神经肌肉接头处,脊椎动物-乙酰胆碱,昆虫氨基酸;交感神经及其它神经联结处,脊椎动物-去甲肾上腺素,昆虫章鱼胺。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68页乙酰胆碱部位: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外周神经中不存在代谢:胆碱乙酰化酶(CAT)催化,轴突末端合成,突触小泡内贮存乙酰CoA+胆碱+ATP-乙酰胆碱+ADP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68页昆虫与脊椎动物的神经递质比较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为主神经肌肉的突触部位,乙酰胆碱昆虫(非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为主神经肌肉的突触部位,谷氨酸两者刚好相反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68页胆碱及CAT来源胆碱血浆,主要来源;突触间隙摄入,只占8-9。CAT线粒体内糖的有氧氧化和脂肪酸的-氧化。以柠檬酸和已酸的形式穿膜,再硫激酶再转化回来;糖酵解中的丙酮酸转变而来,占10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68页乙酰胆碱的贮存和利用乙酰胆碱的存在形式利用乙酰胆碱:在兴奋时释放,占80;定态乙酰胆碱:不因兴奋而传递,占20乙酰胆碱的存在部位突触小泡中,90;突触间隙10胆碱能神经兴奋时,其合成速度提高7-8倍,此时,大部分进入间隙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68页乙酰胆碱的分解与乙酰胆碱酯酶一个突触冲动:放出的乙酰胆碱分子可达10-5mol,后膜上约有8500个AchR及同样多的AchE。乙酰胆碱要么与AchR结合,引起突触膜后电位;要么与AchE接触,被分解成已酸和胆碱。昆虫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底物有两种:乙酰胆碱和丁酰胆碱,前者对乙酰胆碱的活性要大于后者。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68页AchE的结构为糖蛋白,分为球型(对称型)和尾型(不对称型)。昆虫中主要是球型二聚体(G2)和球型单体(G1)。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不同AchE分子,大小、形状、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但都具有相同的底物催化特征,原因是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都相同。这一序列也称催化亚基。与此亚基相连的结构域决定着酶分子的类型和理化特性。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页,共168页AchE的催化机制形成酶和底物的复合物(EAX)乙酰化反应形成乙酰化酶(EA):乙酰基连到催化部位上,胆碱和乙酰基脱离。乙酰化酶水解成已酸(A)和酶(E),酶复活图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68页乙酰胆碱的再形成如果乙酰胆碱不能被即时除去,其过度积累使神经传递阻断。分解后的胆碱重新被前膜吸收;已酸被一般细胞吸收,再与CoA形成乙酰辅酶A,运到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在胆碱乙酰转移酶作用下,两者重新合成乙酰胆碱。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68页AchE的酯酶同工酶高等动物和昆虫中,乙酰胆碱酯酶均有多种分子型-同工酶。家蝇中,有4种脊椎动物中,同工酶在于由不同的亚基组成;在昆虫中,除亚基外,还涉及到其糖和脂肪分子的不同。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68页AchE的酯酶同工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68页胺类递质(生物胺)章鱼胺(Octopamine)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血器官(胃神经系统和中神经联系的)和唾腺中;儿茶酚胺存在于某些膜翅目的毒腺中;5-羟色胺在美洲蜚蠊的血细胞;多巴胺在表皮鞣化中起作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68页胺类递质(生物胺)在昆虫交感神经末梢和效应器间构成胺能突触刺激cAMP的活性,导致靶细胞中cAMP水平的增高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68页生物胺的合成脊椎动物中路线如图昆虫中不完全清楚。美洲蜚蠊中,5羟色胺由色氨酸合成;章鱼胺由酪氨而来。烟草天蛾中,章鱼胺由酪氨酸而来。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68页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页,共168页生物胺的灭活和分解灭活可能有多种途径1.轭合作用(conjugation)。把体内原存在的一些轭合剂(如葡萄糖酸等)与生物胺轭合,形成轭合物,灭活。是一生物合成过程,因此是耗能过程。据活化的中间物质将轭合分成两类:即中间活化物为轭合剂(包括甲基化、葡萄糖醛酸苷等)和中间活化物为底物(氨基酸轭合)。昆虫中最主要酶代谢途径是N-乙酰化。2.氧化作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催化5羟色胺脱氨是其最主要的代谢途径。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68页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是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68页谷氨酸神经系统中,其含量很高。很 少 有 灭 活 现 象,其 灭 活 是 在 谷 氨 酸 脱 羧 酶(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GAD)作用下合成了-氨基丁酸。该酶在昆虫一些组织中浓度相当高,主要存于轴突末端的突触体组分中。昆虫中,谷氨酸也能通过转氨作用破坏。酶为GluAsp转氨酶。谷氨酸可从三羧酸循环或谷氨酰胺获得。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68页-氨基丁酸对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的抑制效应。不仅能突触后抑制,也能作用于突触前,减少兴奋性递质的释放(突触前抑制)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68页-氨基丁酸哺乳动物中,GABA的合成是通过三羧酸循环的“侧支”进行的,谷氨酸是直接前身这种侧支循环是中枢神经系统独具的合成后由神经末梢释放,但突触间间隙不具其分解酶,因此不是在间隙水解,而是被前膜或相邻的胶质细胞收回(靠专一性转运蛋白来摄取)其它多种神经递质也靠类似的机制来终止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68页神经肽类神经递质由神经系统合成、贮存和释放的一类多肽活性物质,是重要的化学信使。昆虫中以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形式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和代谢活动。主要包括:后肠灵、鞣化激素、羽化激素、利尿激素、氯化物运载激素等。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68页昆虫中主要神经肽后肠灵:对中枢神经系统中单胺能神经元产生慢的双重影响,即在持续兴奋后产生一种抑制作用。为后肠神经肌肉接点的递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调控剂。鞣化激素:在整个神经系统中,主要在脑神经细胞和心侧体,从胸和腹神经节进入血淋巴,蜕皮前或中刺激酪氨酸羟基化成多巴。羽化激素:蜕皮前从腹神经节、羽化前从心侧体释放,引起神经支配的复杂行为。氧化物刺激到运栽激素:由心侧体分泌,刺激Cl-1从直肠腔进入血淋巴。其它多种神经肽类激素。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68页各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模式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68页神经递质的释放递质的释放是量子化和随机的钙与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每释放一个小泡,需3-4个Ca2+。膜上的Ca2+通道只能通透Ca2+,并在去极化间总处于开启状态。由胞外进入胞内,与CaM结合,引起前膜蛋白质构象变化,Ca2+进一步内流,Ca2+-CaM复合物激活CaM依赖的蛋白激酶。后者使一第列的内源蛋白磷酸化,使ATP酶的活性增加,ATP水解释放能量,引起轴突内微丝收缩和微管解聚。这一过程使小泡”贴靠”在突触前膜上,两者的蛋白相互作用,两者融合、扭曲、破裂,递质从泡内释放出来。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68页二、信息的突触传导1.突触传导

    注意事项

    本文(昆虫神经生理优秀PPT.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