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oc

    • 资源ID:51839581       资源大小:8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oc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中学石增磊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学领域后,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激发学生兴趣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新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学领域后,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师讲(演示),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实践是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交流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好方法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的交流应当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再应用到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设计板报;利用Excel进行成绩统计;利用“画图”和Photoshop制作美术作品;利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主题的幻灯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 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学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是基础而信息意识是关键。对于信息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例如上网搜索,收发邮件,文件的上传、下载,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等等。但信息意识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并不是单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使学生逐步具有信息意识,能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工作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正确把握信息素养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课难道就是教学生练练打字,制作表格、画画图片吗?果真如此,那么只要参加电脑培训班好了,又何必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而并不是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同样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查阅资料、浏览网络、收集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别化教学,进行探索性学习等。二、创设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情景,处处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应该努力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的关系。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学习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采取主题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到任务的完成,还要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三、整合其他学科,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在教学安排中,选定一些适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课程,提出任务主题,安排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例如网络,书籍等媒体去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四、信息素养溶于日常教学,改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往往不光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还要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例如,可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同学在信息的收集、加工等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全面系统地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之我见信息是知识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类解开自然之谜的向导。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未来的教育是培养信息能力的教育,未来的人才是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应好好地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即采用哪些有效办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下是本人通过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而得到的几点浅显的见解。其一,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目前培养信息素养最主要的手段,它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意识的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培育,还有学生自己的锻炼、积累和体念。针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阶段,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提供不同的硬件、软件、辅导和任务,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任务和问题驱动下,从不同的阶段开始学习,在规定的课时内最终完成即可,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教学采集网上信息一课时,可把这一内容细分为三个小任务:首先是保存完整的网页,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其次是文字的保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是保存图片,相对来说,这个操作比较容易。完成以上三个小任务,包括基础较差的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保存网页和网上文字、图片的方法,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二,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许多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在从事各门学科教育的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中发现,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技术的应用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在学校的应用推广,使学生能大量接触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培育信息意识与情感,提高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熟悉与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信息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注重实践操作的素养,如果能够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那么它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如果在语文、数学与英语教学中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由于需要使用键盘打字、使用鼠标检索有关信息,因此能够提高学生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由于体会到信息系统能够十分方便地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呈现信息、传播信息和解决问题,学生会感到信息技术的便利、实用,由此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这种意识、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他们会怀着好奇心开始钻研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奥秘,以后就有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其三,创设信息应用情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条件。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方面学生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努力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从信息能力的培养来说,除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以外,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等能力均与具体的知识范畴有关。所以,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这方面的信息获取能力。其四,正确指导学生处理信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夹杂其中,这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信息,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处理信息。学生获取信息往往出于自身的需要,他们要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对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然后分门别类、留取精华、去其糟粕。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来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细致地锻炼学生。例如: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在计算机中建立文件夹存放电子信息;使用网络收藏夹或邮箱存放网络信息;使用电子表格对相关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提高。其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际动手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必须动手,但是有一些学生一时间接受不了新知识,一时间不敢下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实践过程渗透应用意识,体验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便利。例如:利用电子表格统计学校各个班级学生人数,统计期中、期末考试班级的总分、平均分;同学之间尝试互发邮件和收阅邮件等。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应用意识,养成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并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人人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未来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公民生存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一辈子都很重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为学生提供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机会,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浅谈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通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初学信息技术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至关重要:一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一、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低年级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来教学信息技术课。如:给七年级初学电脑的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及对于窗口、桌面等基本概念很难理解,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生认识键盘时利用输入法练习软件中有趣的小游戏让他们练习,这样学生在玩中把平时认为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轻松愉快,很快就记住了键位,以往需要六到八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只需四至五课时。在讲解“桌面”及“桌面”上的快捷图标时,我把“桌面”比作他们自己的课桌,把快捷图标比喻为课桌上的书本和文具,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了,“桌面”上的图标就像我们课桌上的书本和文具,可多可少,只是为让我们使用起来方便而已。除此以外我还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在给八年级的同学上计算机的组成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同学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同学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了什么地方,最后再把机箱打开拆出课本上涉及到的硬件一一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把各个硬件安装到计算机上。对于学校没有的硬件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激光印字机等,我便找来一些相关的图片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老师的讲解,很快学生便对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有所掌握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多数学生都感到自己能安装电脑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分组学习,相互协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又使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实现了共同提高。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一般二人一组,最多一组分三人(视学校微机情况而定,这样也可解决了学校学生多、微机少的矛盾),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由于我校微机少而班级学生人数多,有时是两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在学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图画作品大赛活动,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大家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设计、有负责制作的等等,另外各个小组还将作品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对作品的评价,改变了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利用广播教学,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评价。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我校使用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本中有图形的移动和复制这一内容,我给学生设计了情境优美的课件,并提出了三点任务:“让蝴蝶(可以从图库中打开,也可自己画)飞到花朵上”(移动);“把你邀请的小动物复制到画图文件中”(复制、粘贴);“添加自己的创意,展示个性”(体现层次性)。前两个任务必须完成,第三个任务可选。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这样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兴趣热爱学习成功感兴趣”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们用“画笔”、“PowerPoint”制作出好多幅优秀作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把部分学生作品在给其他班级上课时进行播放,使学生的绘画和欣赏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也有了新的创造意识。我们从中选出一部分最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设置为“桌面”背景,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学期结束了,回顾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收获,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四、结束语。在新世纪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行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改革迫在眉睫,信息技术教学更应首当其冲,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新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益和水平,为培养出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而努力。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供了挑战,如何解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都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我真诚地希望在全社会、全县师生共同努力下,我县的信息技术教学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如何培养信息素质信息素质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智慧、信息道德等构成。在信息化社会中,教育技术人员具备这样的素质将会对教育技术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信息意识 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是指教育技术人员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对其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人员信息行为的效果。 1、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体现在对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中心变革的历史必然性的一种自觉认识。教育技术中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现代化教学实施和保障单位,而信息化社会的网络信息环境给教育技术中心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学生不再仅停留于坐在教室与教师之间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坐在终端前就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教育技术中心何去何从?这个挑战性的问题给教育技术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教育技术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发展,教育技术中心不能只停留在“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的水平上,要从单纯的教学服务型提高到以教学为基础的教改型,其职能覆盖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内容,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在交流中让信息增值。最终向学生提供优化的、针对性强的、高效快捷的全方位的教学信息服务,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从外界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而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则是把加工处理外部信息得到的“主观”信息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信息的价值已被现代人普遍认同,更被信息化社会里的教育技术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开发利用好信息已被各大高等院校看作是拓宽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就能形成教育技术人员自觉的信息意识,化成自身的自觉行动,使其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将其传递给使用者。 (二)、信息智慧 教育技术人员的信息智慧是指教育技术人员运用信息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凭借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评价、设计、开发和运用的能力。 1、信息智慧是教育技术人员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信息化社会里的教育技术中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站点,其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有:视频资料信息资源;电子载体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因此,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已不再只限于视音频信息处理的单一媒体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信息网络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的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技术人员的职能则发生相应的变化。 (1)信息管理者。信息的激增,信息传播渠道的四通八达,需要教育技术人员转变为信息管理者,对各种信息资源如师生上网的教学信息,浩瀚的网上信息进行认知、甄辩、选择、重组,使之有序化,建立起一个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系统。 (2)信息开发者。凭借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教育技术人员参加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建成各类专业数据库,并有重点有计划地将其上网;可通过构建有特色的网上资源来开发各种信息;承担各种相关的信息咨询。教育技术人员成为信息专家,通过这些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文、图、声、像等信息产品,使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手。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内部首先组建一个局域网(LAN),实现自身的数字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再与外部网络挂接,并建立起自己的WEB服务器,通过主页向用户提供。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教育技术中心自动化的管理,对普遍使用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驾轻就熟。并承担用户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培训教师使用各种软件技术工具的能力。 职能的重新定位要求教育技术人员除了以往的专业知识外,还要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掌握有关的信息学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信息智慧。 2、信息智慧是教育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工作的内在要求。信息智慧的知识基础是信息学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其表现形式是教育技术人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信息是一种无形资源,信息的产生,在时空上表现出较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具有不宜认知和难以把握的特点。教育技术人员须有一定的对信息资源价值进行认知与把握的能力,以此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洞察力、创新力和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为教育技术中心的信息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信息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可反复利用与共享。教育技术人员要使信息资源深入、广泛和持续开发利用,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学信息服务与对象的研究、对象利用信息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信息利用方式和效果的分析评价、教学信息的开发与运用等。由此,教育技术人员才能保障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最终目的。 (3)信息形态转换具有可增值性。传统的教育技术工作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投影或播放教学录像等二次或多次加工的信息形态转换,并产生信息增值效果。利用现代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信息的存在形式做必要的合理的转换,使信息具有不同的时空表现特征,从而更容易为使用者所识别和利用。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构成了教育技术人员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计算机原理及体系结构、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设计等。教育技术人员凭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就能优化信息形态合理转换的方法,使教育技术工作锦上添花。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调节信息开发者、服务者、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的总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技术人员应自觉遵循一定的信息道德准则,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交流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尊敬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比如,在信息技术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引用、复制、咨询等知识产权问题;出版发行教学出版物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网络信息规范化管理与应用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教育技术人员具有规范化管理的信息道德意识。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运用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问题。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新”掌握前沿性的知识;“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深造诣;“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倡并推广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信息素质的内涵(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一般可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内容结构。层次结构是由信息认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行为倾向三个层面组成的;内容结构是由信息心理状态和信息素养组成的对信息意识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信息意识的操作,也就是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等手段来完善信息意识的内容结构,并进而控制信息意识的层次结构。(2)信息实践能力。信息实践能力实质上就是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学生学习计划的完成过程在信息学意义上就是信息的搜集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2. 信息素质的作用信息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信息素质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学生具有了信息素质,不管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他都可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获取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2)具备信息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打破学科的界限,随时按照研究方向,进行相应资料的获取、整理、研究、利用,实现学科的扩展交叉,从宏观上把握各学科间的联系,实现具有良好的智能结构和知识的创新。提倡信息素质教育,是针对“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过死”等来说的。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对信息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认识上和应用中的一些偏差也是不容忽视。例如:1. 多媒体计算机用得越多越好。用电子幻灯代替板书,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或课堂演示实验。这种媒体搬家式的课堂实际上排斥了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只有视觉冲击力,缺乏多种感觉的刺激,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2. 只要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就“新颖”。很多公开课课件表现形式花哨,过分追求动画、声音与版面背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对中小学生来说,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计算机教师的事。一些教师甘做“电脑盲”,多数课件大多出自几个计算机教师之手。而计算机教师受专业限制,使课件的学科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并不是计算机教师一个人的事,教材的收集、脚本的编写,课件的成形和使用,都要任课教师来完成。任课教师只有将先进的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融入课件之中,合力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把课件应用得灵活自如,课件效果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的思维和生存方式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能给懂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滴水”,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作为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以人为本,落实技术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1. 成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培育高水平课件制作人员由中心负责搜集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素材,购买各种软件,开展校内外交流,整理保存教师制作课件,使资源高度共享。2.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的总体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网络与通讯技术;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的使用。一般课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普及型培训Windows 98、Word 2000;基础型培训PowerPoint 2000、Excel 2000;提高型培训多媒体制作平台(重点是Authorware、flash)和图形处理(重点是Photoshop);研修型培训初步的视频、音频技术,网络操作与网页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每一个阶段均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考核与激励办法,并将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衡量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仔细剖析,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1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课程中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外,还要包含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如怎样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等。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项目研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将“学生为主”和“创新人才”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是否“手把手”、“一步步”地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在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