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51845406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五)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段)。 ku 见 2. 在第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这个词应是:_ 3. 比较一下第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八)马戏团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 第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_2. 第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_3. 第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_4. 第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_5. 第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_;说他“困窘”是因为_6. 第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_ ;(2)_7. 第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们得到的是什么? (十)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 第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2. 第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_ (2)_ (3)_3. 第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4. 第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5. 第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1)_ (2)_6. 第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7.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十二)大学生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嘿嘿,帮个忙吧。” 大学生没出声。 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1. 上文第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段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2. 第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3. 第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 第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 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 _; _; _。 6. 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 _7. 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_ (十四)秋 叶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 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2. 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 ;秋叶的死,是为了 3. 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4. 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5. 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作用。 (十六)赏 画(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2)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3)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4)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点燃一支烟。 (5)“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6)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7)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幅画” (8)“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9)“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10)“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11)“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 (12)“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就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 (13)“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14)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 用“”线标出本文的层次 2. 划线句表现了吕林怎样的心理状态? 3.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为文中画线句打下伏笔的一个词:_4. 苏老师这出人意料的设计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5. 就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或写作特点,请你简要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十九)无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 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时期。 2. 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些”指代_ “这里”指代_ 3. 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4. 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比喻 5. 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分别比喻什么? 6. 段划线句表达了_的感情。 试题答案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1. 窥 2. 委婉(婉转) 3. 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4.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 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 略 马戏团1. 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 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 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 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 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 (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 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海中救援1. 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 (1)突出汉斯的精神 (2)救援工作的困难 (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 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4. 自愿救援队员 5. (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6. 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7. 略 大学生1. 没错,从第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 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 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 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5. 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6. 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 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赏画1. (1)(2)(3)/(4)(5)(6)(7)(8)(9)(10)(11)(12)(13)/(14) 2. 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领略了油画的妙处,读懂作品的主题 3. 狡黠 4. 人不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提示:就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巧妙的情节或对比手法的运用)的一个角度做几句阐发即可 无根的兰花1. 抗日战争 2. 从中国来的牡丹、雪球、丁香 费城郊区的大学 3. 在异国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战乱中故国的无限思念 4. 人没有离开祖国 5. 萍,有水可借,比喻没离开祖国;絮,无依无靠,比喻漂泊海外 6. 强烈的爱国

    注意事项

    本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