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核、妻”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 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3 、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4 、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5 、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对抗黑暗势力的可贵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 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 非常机智勇敢。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 .检查自学情况。(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词语) 枣核夫妻爹娘 扶犁折腾 困得很 牲口官府 善罢甘 休涨红脸(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后鼻音“牲 涨”。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O”,还有两个读音,一 个读音是“zh",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组词为"折 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ang",还有一个读音"zhang",组 词为“涨潮”。3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熟字加偏旁:“父+多二爹”“利+牛二犁”“口+木二困”“牛+生二牲” “广+付二府”“四+去二罢”(2)形近字比拟:核一该 折一拆(3)组词扩展:妻子 夫妻(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 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词语解释)衙役:衙门里的差役。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钱搭:古 代装钱物的口袋。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 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 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也用,举起拍于桌上, 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5、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枣核是个勤快而又 聪明的孩子。)(板书:勤快聪明)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1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交流展 示如下。(课件出示)“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 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板书:天天干活学了许多 本领)指名朗读。想象一下,枣核还能干什么农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 喂牲口)正像枣核自己说的一一“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过渡:枣核虽然人特别小,他不光能做一般人能做的事情,还能做一 般人干不了的事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枣核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情。2 .默读课文413自然段。(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预设:把官府赶走的牲口 全部偷偷地赶回来了。预设:被官府抓去后,和县官斗智斗勇,由于人特别小,官府最后 奈何不了他,县官反而挨了打。(板书:偷偷赶回牲口 与县官斗智 斗勇)(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 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 趣了? (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课件出示)“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 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 象合理的地方?(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课 件出示)“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 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 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3)分角色表演课文片段,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 班表演故事。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默读课文,复述故事。1 .续编故事。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板书设计28枣核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聪明:偷偷赶回牲口;与县官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