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辽宁朝阳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阿婆,我心中的河小时候,家里很穷,阿妈靠种些农作物或是卖点血养活我和阿弟。不知道 自己是不是讨厌吃酱油拌饭的日子,又还是不忍心看阿妈再瘦弱下去的缘故,有 一天,我蹑手蹑脚地溜进了阿婆家,蹲在鸡窝旁等母鸡下蛋。没过多久,那只母 鸡突然张开翅膀,从我头上飞过,不停地“咯咯”叫,我见它得意扬扬地去外面 报喜了,便麻利地将右手伸进鸡窝,手指在触碰到鸡蛋的一刹那,热乎乎的感觉 瞬间让我欣喜假设狂,欲仙欲死。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母鸡下蛋。回到家,我把那枚 鸡蛋交给阿妈,我骗阿妈,说是从山上捡来的。那天中午,我吃到了我最喜欢吃 的韭菜炒蛋。也许人尝到了甜头,就再也不想从糖缸里爬出来吧。之后,我隔三岔五地 跑到阿婆家蹲点。一旦母鸡从我头上飞走,我下手就会超快。我从没想过,自从 我当了偷蛋贼后,我会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蛋。青椒炒蛋、丝瓜炒蛋、西红柿炒 蛋我兴奋得找不着北,我发誓要成为职业偷蛋贼。有很多时候,希望它就像吹气球,你吹得越大,它就越快爆炸。就在我成 为职业偷蛋贼的第一天,就被阿婆逮了个正着。我惊慌害怕,以为阿婆一定会拽 着我的衣领,或是扯着我的胳膊,骂我是个没爹养、没娘教的野娃,然后带我去 见阿妈O可阿婆并不是我能杜撰出来的老村姑,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 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 对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我那时只有七岁,自然还不能理会阿婆所说的话的意思。阿婆还是没再生 我的气,她用手继续不断地抚摸那只母鸡的头说:“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我看见阿婆成了“疯子”,拔腿就跑,我跑得比胡婶家的狗还快。我对阿 妈说,阿婆疯了,阿妈不信,她说,阿婆刚刚来过我家,还给了她六枚鸡蛋,说 是要煮给我和阿弟吃,我俩在长身体。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 子变得出奇地麻木。不一会儿,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阿婆 怎么就没发疯呢? "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妈告状,说我是个贼。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全身开始抽搐起来,我再也不敢向前挪走一步了,阿 妈就背靠着我做饭。如果我做错事惹阿妈生气了,阿妈就会用锅铲柄狠狠地掌我 的手。“叫你不听话!叫你做贼!”我真想一脚把桌子踹翻,“死矮子,你装什么好人?还想用鸡蛋贿赂我妈, 让我挨打。哼!下次我非把你家的鸡全部给活活打死。”可就在我恨得咬牙切齿 时一,阿妈转过头,她拿着锅铲笑着说:“娃,这回你可真给妈长了脸,你奶奶说, 你帮她抓了偷蛋贼,这些蛋都是犒赏你的。”我跟傻子似的看着阿妈,阿妈笑得简直快合不拢嘴,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 我看到阿婆用蓝色的手绢裹着鸡蛋,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捂热了我的血 管,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那一次,我坐在桌子旁吃了两大碗饭,还是 吃了我最喜欢的韭菜炒蛋。后来,阿婆会时常给我和阿弟送鸡蛋,也会时常摸着我的脑袋说:“娃, 听话,做个好孩子。”吃了阿婆的鸡蛋,听着阿婆的话语,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再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阿妈坐在灶前不生火,哭得稀里哗啦。我以为阿 妈开始想阿爸了。可还没等我搂紧阿妈的头,阿妈就哽咽着说:“你奶奶死了, 你张奶奶死了,这是她留给你的最后一枚鸡蛋。”听了阿妈的话,我瘫坐在地上。可婆姓张,抗日时嫁到我们村里。她和阿公结婚不到一年,阿公就被鬼子 害死了。从此阿婆终身守寡,一个人守着一幢土坯房子。阿婆每年都会养几只鸡, 她靠拾破烂和卖鸡蛋养活自己O可我七岁以后,阿婆就再也没卖过任何一枚鸡蛋, 她的鸡蛋都给了我。她说,一斤肉养人一天,一斤鱼养人三天,一个蛋养人七天。 我吃了她无数个蛋,那么,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缺营养了。颔可婆出殡后的第二天,我要上小学五年级了。看着阿婆送我的最后一枚鸡 蛋,耳畔又回响起阿婆的话语,“娃,要听话,做个好孩子! "我飞快地跑到屋 后的河边,我曾记得阿婆说过,河是博爱的。比方,有天你偷走了河里的珍珠, 但河并不会怪你,她反而会在你干瘪的日子里给你带去一场场甘霖。阿婆,您心 中有爱!您不就是那条河吗?我将阿婆给我的最后一枚鸡蛋扔进了河里。暗暗地 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条像您一样的河。后来我成了一名医生,也成了一名作家, 我想用河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摘自2021年16期合订本意林,原文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在字母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概括内容“我”偷蛋成功B.阿婆给“我” 送蛋D.情感变化A.惊慌害怕C.传递博爱(2)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如何理解第段中“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 的”和第段中“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4)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 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对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 以后得听话!”(5)文章的标题“阿婆,我心中的河”,如果换成“阿婆”,是否可以? 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分析】本文写“我”到阿婆家偷鸡蛋成功后,隔三岔五地跑到阿婆家蹲点, 发誓要成为职业偷蛋贼。被阿婆逮住后,“我”惊慌害怕。阿婆给“我”送鸡蛋, “我”惊呆、感动。阿婆一直坚持把鸡蛋送给“我”,阿婆去世后,“我”认识 到阿婆具有像河水一样的博爱精神。于是,“我”决心要像阿婆一样用博爱精神 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解答】(1)此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空,“我'偷蛋成 功”对应第段,由“手指在触碰到鸡蛋的一刹那,热乎乎的感觉瞬间让我欣 喜假设狂,欲仙欲死”可得出答案:欣喜假设狂。B空,由“就在我成为职业偷蛋贼 的第一天,就被阿婆逮了个正着。我惊慌害怕”可得出答案:被阿婆逮住。C空, “阿婆给我'送蛋”对应第至段,由“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 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焙热了我的血管,我的 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等语句可得出答案:惊呆、感动。D空,由文章最后 三段可得出答案:“我”怀念阿婆。(2)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一段插 叙了阿婆的人生经历,“从此阿婆终身守寡,一个人守着一幢土坯房子"她靠 拾破烂和卖鸡蛋养活自己。可我七岁以后,阿婆就再也没卖过任何一枚鸡蛋,她 的鸡蛋都给了我”写阿婆虽然命运坎坷,生活贫困,却把鸡蛋都给了“我”增加 营养,从而突出了阿婆的博爱精神,流露出“我”对阿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结 构方面,插叙往往有防止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姿的作用。(3)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结合“她说,阿婆刚刚来过我家,还给 了她六枚鸡蛋,说是要煮给我和阿弟吃,我俩在长身体。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 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 妈告状,说我是个贼”等语句体会人物心理,阿婆给“我”送鸡蛋,这使“我” 意外、惊呆。“我慨有认识到自己错误后的内心惭愧,又有对阿婆借此告发我” 的担忧,因而“冷冰冰的”。结合“你奶奶说,你帮她抓了偷蛋贼,这些蛋都是 犒赏你的“'我看到阿婆用蓝色的手绢裹着鸡蛋,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 焙热了我的血管”等语句可知,阿婆不仅没有告发“我”,还送鸡蛋让“我”补 充营养,这使“我”感受到阿婆的宽容、博爱,决心做个好孩子,感动使“我” “暖烘烘的”。(4)此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她双手 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是动作描写,“傻孩 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对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 以后得听话”是语言描写。这一句外表写阿婆安抚母鸡,实际是借给母鸡说的“孩 子,要乖,以后得听话”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做偷盗的事。(5)此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此题答案虽具有开放性,但宜持原文标题更 好的观点。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阐述理由,“阿婆,我心中的河”在内容上表 达了对阿婆的感激、赞美之情,升华文章主旨,给读者更深刻的印象。并且以河 比喻阿婆的博爱精神,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标题与文章结尾“阿 婆,您心中有爱!您不就是那条河吗”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而“阿 婆”这个标题仅指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平淡无奇,不具吸引力。答案:(1) A.欣喜假设狂B.被阿婆逮住C.惊呆、感动D. “我”怀念阿婆(2)内容上,这一段运用插叙补充了阿婆的人生经历,突出了阿婆的博爱 精神,表达了 “我”对阿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结构上,防止平铺直叙,使文章 曲折生姿。(3)阿婆送来鸡蛋,“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有愧疚,又担忧阿婆向 母亲告发“我”,因此“冷冰冰的”。可事实是阿婆不仅没有告发“我”,还送 鸡蛋让“我”增加营养,这使“我”感受到阿婆的宽容、博爱,感动使“我”“暖 烘烘的“。(4)这一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阿婆安抚母鸡的情景,实际 上写出阿婆借此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偷盗,从而表现了阿婆博爱、善于 教育的特点。(5)不能换。理由:内容上,“阿婆,我心中的河”将阿婆和她的博爱精 神比作河,表达了对阿婆的感激、赞美之情,生动形象地点明并升华文章主旨。 并且原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标题与文章末尾形成照应,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而“阿婆”只指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平淡无奇,不能 吸引读者。【点评】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 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3)总领全文。句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 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 章结构严谨。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 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2021辽宁朝阳)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底气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a.人体的呼吸量:底气缺乏,爬到第三层就气喘 了。b.指气力或劲头:看到新一代的成长,教师们干工作的底气更足了。c.指信心和勇气: 工作没干好,说话底气缺乏了。人无底气不硬,心力强盛那么兴。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 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表达的是实力与自信。人固如此,家国亦然。我们的国 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思想巨擘,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刚健坚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 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 建党100年的开展史,犹如黄钟大吕,荡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精气神。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发奋向前的底气。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1964 年,石油工业部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说道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 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多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 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砸烂 旧世界,开展新中国,用儿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兴旺国家儿百年才走完的开展道路。当今中国, 民气高涨、民心凝聚,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经济科技国防、工农业生产成就无不辉煌。 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我们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 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20 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疫情、走向繁 荣的经济奇迹;832个贫困县全摘帽,一举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书写了世界减贫史奇迹; 飞天、揽月、探海、5G、高铁,航天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 跑”的演变。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人民勤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 出来的。展望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站起来富起 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有实力有资格有底气平视世界,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奋力前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底气是意志品质 的鲜亮底色,是厚积薄发的精神内涵,是攻坚克难的硬气勇气。我们要继续增强信心、保持 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创造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奇迹。(摘2021年5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是从哪几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参考答案】【分析】文章第段解释了 “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然 后分别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 “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发奋向 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三方面进行了回答;最后一段深化论点,总结全文。【解答】(1)此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 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通 读全文,可知题目“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即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2)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选文第段中“底气是什么”“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 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表达的是实力与自信”,解释了 “底气”的含义; “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用问题引出下文的分析与回答。(3)此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此段先提出“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 的观点,然后列举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 气”的观点。(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第段解释了 “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 “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然后分别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 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发奋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三方面进行了回答。答案:(1)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2)解释了 “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对“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的回答。(3)举例论证,充分有力地证明了 “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的观点。(4)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发奋 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 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2021辽宁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