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区教研室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成效.doc
市县区教研室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成效(校本新讲座一之2)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5年3月24日(编号:zhongweiblog170102)编者按:“(第17类)校本新讲座”是“(第1类)校本工作讲座”的续篇,分七为个系列:一校本教研、二校本科研、三校本研修、四校本培训、五校本管理、六校本课程、七校本研究,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校本工作讲座系列一”中对“校本教研”已编发了十七个专题,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校本新讲座系列一”中对“校本教研”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市县区教研室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成效(校本新讲座系列一之专题2),分为八版块:一是本求实,聚力开拓-即墨市教研室谈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的实施;二是绛县教研室推进校本教研的总思路;三是信州区教研室-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促进课改深入发展;四是滨州市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介绍因地制宜、科学引领、突出重点,努力促进区域校本教研工作均衡发展;五是肥城市教研室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六是兴庆区教育局教研室提高校本教研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的专题总结;七是郫县教研室-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八是商州区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报告。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务本求实,聚力开拓-即墨市教研室谈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的实施作者:(山东省)即墨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来源:青岛教育资源网 日期:2005年1月5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进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构建学习型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内在机制。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几年来,我市在推进课改进程中,特别重视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启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工程,坚持以教研为先导,以教研网络为载体,以校本研训一体化发展为途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落脚点,走体现“即墨校本教研”特色的教研新路子。一、完善教研网络,搭建校本教研的运转平台。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为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我市于2003年8月制定了即墨市中小学实施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任务、方法要求及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为各校实施校本教研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完善建立了“三线”、“四级”教研网络,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一线”是管理领导网络。全市建立了以“教研室分管主任教委办副主任(委属学校副校长)中小学校长(委属学校教导主任)-级部教研组长”组成的四级教学研究管理网络。“二线”是教育研究网络。建立由“市中心教研组-教研联组-各镇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构成的四级教研网络体系,把全市中小学划分为16个联组,逐步形成由教研员牵头,以联组组长为中坚,以乡镇教研员为骨干,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的教研队伍。“三线”是校本教研网络。我市特别强化校长作为校本研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每学期初各单位均要制定出自己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构建了“校长(责任人)-分管副校长(牵头)-学科组长(具体实施)-教师个人(参与人)”的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后续培训、问题研讨等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在“三线”“四级”网络建立的同时,我们建章立制,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如各学校制定了领导参入听课评课制度、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教学研讨制度、教师定期研训制度、校本教研经费保障制度等,保证了多种校本教研方式的顺利进行,调动了课改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加强多层次研修,实施校本研训一体化发展在实施课改实验中,我们坚持从农村中小学实际出发,全面推进教育教研创新,紧紧围绕“创建全员性学习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个主线,采取“三种渠道”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1、“外出取经”和“多层次研修 ”, 放飞农村地区新课改校本教研领头雁。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农村地区要开展校本培训、教研和实施新课改,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认识水平和辐射带动至关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重点抓好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培训,通过“外出取经”和“多层次研修(包括参加市级集中研修和校本研修等)”使他们在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模式构建、组织管理等方面率先掌握先进的培训理念、模式和方法,成为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者、新课改的领头雁和兼职培训教师。例如,我们组织20名初中校长赴江苏名校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和成功的管理经验,通过集中研修和互动交流,分析自己的校情、学情,使校长们准确定位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将先进经验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和校本教研,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组织部分初中副校长参加中央教科所“新课标与创新能力培养专题骨干教师高级研讨会”,着重解决新课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科技潜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中小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共60人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校本研究行动专题研修,培训后通过撰写论文、进行互动交流、评选并结集编印优秀论文,举办校本专题研修等形式,提升了中小学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举办了即墨市新课改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骨干教师60人,通过“在教学第一线收集问题-撰写案例-集中交流研讨接受专家点拨回校开展校本研修”等形式,提高了骨干教师素质,使骨干教师在新课改校本研修中充分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2、请进专家,举行专题讲座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释疑解惑。针对农村地区缺乏优质培训资源,聘请专家难,理论层次低等实际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为各中小学聘请专家,通过举行专题讲座,集中解决疑难问题,更新理念,提升教师理论层次。(1)举行专家报告会。聘请了清华大学著名教育教学专家举行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报告会,全市1000余名中小学干部、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2)开展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研修。聘请青岛市高等院校和培训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就学校心理健康、中小学德育专题、教育法制、学校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高层次研修,进一步提高校长的领导水平和教育教研能力。(3)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专题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活动,开辟教师论坛,聘请专家加强教师与研究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校本教研的水平不局限于校内,收到校际联动合作的良好收益。3、下乡调研,深入教学一线,营造全员研训良好氛围。为提高农村地区校本教研实效性,我们将研训重心下移,植根于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1)各教研员与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联合组成校本研训指导小组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充分论证农村地区以校为本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和模式,将“教育行动研究”作为农村地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主要模式加以推广;通过到课堂听课、参与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共同评课、进行研讨交流等方法与一线教师合作,使各校教研在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引领下,能够紧贴教师的教学实际,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达到全市各校教研的均衡发展,我们实行人员承包责任制,进行重点指导扶持,树立典型,同时落实城乡“联校帮扶”政策,以点带面,促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均衡发展。(2 )针对农村教师外出学习困难、培训较少这一现状,我市组织四十六名城区优秀课改教师,以下乡送课、听课、评课为手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重点培训乡村教师,通过“四种形式”促进校本教研,以研带训。一是收集问题,确定专题。学期初,我们有计划地在部分乡镇中小学收集教师平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整理筛选,确定重点解决的专题,然后给优秀教师布置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研究。二是送课。根据各校不同的需求有目的地送课,到农村中小学上实实在在的课。三是搞好评课与反思。由优秀教师说课、反思,听课者评课质疑,达成共识,课后并实践,并写出课例研究的反思、札记。四是搞好校本培训。通过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农村教师的共同参与,并且亲自上课,使教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通过研训,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三、抓好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太多,因此,我们在抓好校本教研过程中特别强化问题和反思意识,以“问题”及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以课题带动课改,课改促进课题研究,实施“三三”工程(三作用、三研究),即“充分发挥教研联组的引领和协作作用,实验中小学、中心小学的辐射带头作用,教师个人的发展内化作用;实施“大教研,小课题研究”战略,抓特色研究、抓校本教研的方式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一)认真抓好“三个研究”。一是以校为本搞特色研究。我市各校注重发挥校本教研中特色的研究,即抓住本学校具特色的教学进行有点带面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即墨一中的“自主性学习”,即墨四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八中的“双分教学”,七级镇中心小学、八里庄小学、龙湾头小学教研联组开展的小学生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全镇二年级以上学生背古诗均达到200首以上,多者达300余首,写读书笔记多者已写6万余字。岙山镇中心小学开展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课发言积极,教学成绩均名列全镇前列。通济街道办事处通济小学的低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也初见成效。二年级120名学生现场20分钟作文,学生写出的作文都在250字以上,并且当场诵读。这些单位取得的成果都是发挥了校本教研的作用,是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校本教研的结果。二是进行小课题的研究。校本教研中,我们实施“小课题,大教研”战略,开展课题攻关,走“课题带动”的路子。“小课题的研究”就是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以教师及教师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他们自发研究的“课题”。自去年以来,我市要求各校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由于这种“小课题研究”的实用性,教师一般都很愿意实践。这样的研究过程不必重视理论基础,只重视实用,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合作解决-自我反思”这一过程来解决。如:岙山卫中心小学在小班化实验中发现学生课堂提问动起来了,课堂活了,但课堂却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控制不了局面,课堂上放的太大;二是严肃的批评之后课堂静了,活不起来了。如何活而不乱就成了一个现实的课题。经过两个月的研究与实践,他们终于解决了难关,使全校各班级都有了提高。三是开展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实行“校本为主,校际联动”战略,将学校作为教师研修的主阵地,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学校教师研训的经费投入,保证学校引导和监督教师一环不少地完成所有专题的学习,进行专题自修,互动参与,研训一体,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师研究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也是今后我们提高农村地区研修实效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种种问题,在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佳,或出现其他的问题,再进行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不断得到改善与提高。组织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以此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的培训研究集体,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训研氛围,促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我们要求各学校,整合各自的校本专家及骨干教师优势资源,通过骨干带动的方式引领教师走进参与式培训与教研,以“案例剖析”、“教学诊断”、“问题研究”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思辩交流。“互动式”、“专题式”、“沙龙式”教研活动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二)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教研联组的引领和协作作用。由于我市农村中小学较多,分布较广,教师的年龄及专业化发展差异较大, 2003年我市建立以中心小学或力量教强的学区小学为骨干的58个教研联组和以三个镇为一组的16个联片教研组,由市教研员实行分片承包责任制。这一组织的建立,如:以七级镇为龙头的大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作用和“联组”的协作作用,为校本教研提供了组织的保证。二是发挥实验中、小学与中心小学辐射作用。为发挥实验中、小学和中心小学的龙头和辐射作用,我们把全市划分为十六个大片,以实验中、小学和中心小学为龙头,定期按专题开展教学联谊和教研专题研究活动。如实验一小 与田横镇、度假区、王村镇等建立联谊,先后就数学的信息窗、语文的识字教学、学生的合作学习等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教师讲课、课后反思 、相互评课达成共识,或进行再研究,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三是发挥教师个人的发展内化作用。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校本教研中,我们要求每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随时组织督导小组深入中小学检查档案,帮助教师完善和丰富专业发展档案袋,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一环。将教师发展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作为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作为教师参入校本研训,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教育、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档案袋里面有教师自己制定的“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参加校本教研的收获,参加新课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出的改进措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的收获、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我的实验心得以及撰写的论文、案例分析、学习笔记等。教师在不断充实、丰富发展档案袋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四、校本教研工作成效明显1、认识提高。校本教研,是深化课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了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2、成果显著。经过几年的实验,我市立足于以校为本,按需培训的原则,通过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发展的形式,以定期集体备课,互相上研究课、反思课、听讲座、写教学案例、札记、课题研究等方式达到了校本教研和培训的目的,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市灵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谭启理,一年写了4本教学札记与心得,记录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蓝村镇第二小学姜世娥校长的在校本教研中校长要做好第一责任人,实验四小等学校的教师成长档案和资料积累,都是校本教研和培训中取得的可喜成果。南泉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和农村的地理优势和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研究,成果显著。金口镇山汪小学,指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店集镇南渠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等一大批一线教师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岙山卫镇中心小学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长,定期轮换组长和组员的职责任务。实验四小孙晶晶、顾文青老师指导学生“开放式”识字,一年级学生平均识字达1200多个,二年级平均识字达2350个,近一半学生识字达2500个左右,并将识字与阅读、作文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通济小学于红花、宫向丽老师进行了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实验,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写话,并通过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从一开始的信手涂鸦,到现在在20分钟内能写出二、三百字的小文章,进步非常大,成果非常明显,许多家长自发制作了锦旗向两位老师表示感谢。虽然我市校本教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校本教研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任务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版块二:绛县教研室推进校本教研的总思路作者:(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教研室 来源:运城远程教育网 日期:2005年9月19日绛县亦称古绛,因绛山(又名紫金山)而得名,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境内峦峁起伏、沟壑纵横, 俗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绛县素有文风蔚盛、崇教尚学、耕读传家的习俗和尊师重教的风 尚。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教育这一基础性工作,全力以赴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了三教统筹、五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如何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深感抓校本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先进县的重要途径。一、为什么我们关注校本教研?1、为了振兴绛县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每个绛县教育人的光荣神圣、义不容辞的责任。2、彻底改变“三苦”现象(教师苦、学生苦、家长苦),改变教师的生活状态及学生的学习状况。3、彻底改变“三厌”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校长厌管)。4、为了实现绛县教育可持续发展。二、校本教研,我们关注什么?1、关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2、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如何进行校本研究.3、关注解决校本研训的内容,时间,地点,资料,组织,手段,资金,效果等难题和基本问题的解决途径.4、关注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是不是真正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能够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5、关注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三、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1、专家引领,区域项目带动:高起点引进推广了陈玉琨的发展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七大行动,一批专家来);正在区域整体参与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一批特色校)。2、同伴互助,围绕课堂活动:大规模开展了课堂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坚持量化相互听课评课制度;集中民智实行集体备课制度。3、自我反思,突出细节行动:全方位进行"三小"行动研究,在常规中研究,关注小现象,研究小问题,提出小策略.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4、学校校本教研的硬件建设:一人一报:(图书,报纸,杂志);一校一室:(多媒体教研室,教师图书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周一研:(4。5+0。5)或(5+1)模式;一季一刊:校本教研刊物;一年一评:总结评估奖励。真正保障校本教研的基本条件的落实,让教师在校本教研时手中有资料,学习有地方,研讨有时间,成果有阵地,先后有总结。5、县教研室教研员建设:承担一项课题;深入一所学校;关注一门学科;进入一个班级;培养一名教师。教研室,教研员要有效地参与、指导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努力在校本教研中发挥重要的专业引领作用。6、学校校本教研的软件建设:(1)读好一本图书:<绛县教育>精选教研文选40篇;(2)选择一个榜样:学习阳思课堂闸北成功教师魏书生;(3)明确一个重点:围绕课堂三唯目标,克服教学五堂现象;(4)突出一个特色:因校制宜,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5)培养一批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绛县名师;(6)学习“洋思经验”,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具有我县特色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闸北八中”的经验,引进成功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学习魏书生等特级教师的经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7、构建校本教研的数码社区。(1)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开设教育论坛:管理论坛,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学生论坛,专题论坛。(2)充分利用绛县教育信息网,建立教研平台,创造校本教研环境。(3)招募校本教研志愿者,推动校本教研管理者,打造校本教研的共同体。8、培育旨在推动校本教研的优秀的质量文化。校本教研需要行政发动,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广大教师自觉持久、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校本教研呼唤团结互助、合作共享、拼搏发展的团队精神,呼唤人人想质量、人人谈质量、人人抓质量的校本质量文化。我们注意校园显性文化建设,更注重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激励人的以人为本的隐性文化建设。9、优化校本教研的组织,加强组织建设与保证。(1)县局整合优化配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原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校本教研服务中心四个服务组。(2)建立以教研室为龙头的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组,发挥其指导、服务、引领职能;(3)建立以电教馆为核心的教研信息化服务组,在多媒体与教学的有机整合上实现突破,让现代化手段服务教学;(4)建立新的教研教学督导评价服务组,实现信息交流、反馈、互动,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5)建立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组,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优化教师队伍。10、建立校本教研的责任机制。(1)建立以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分管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以教研主任各组长教研员为具体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制,搭建校际教研、片际教研、学科教研平台。(2)局委会包片领导每月要召开一次片内校长会,指导基层校本教研工作,协调开展校际教研和片际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教研员每学期要组织一至二次全县学科教研活动,以加强横向交流,推动校本教研。(3)各校(中心校)建立以校长(中心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直接责任人,教研组长、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各级学科带头人为具体责任人的校级组织领导机制,实行校长(含中心校长)负责制。校长应成为校本教研、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身体力行者。10、校本教研的启示。校本教研并不神秘,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校本教研是让教师幸福的事,要让教师感到幸福。校本教研中细节决定成败,校本教研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校本教研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抓好校本教研必须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版块三:信州区教研室-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促进课改深入发展作者:(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教研室 卢明星 日期:2005年11月6日 来源:信州区教研室网站 日期:2011年12月10日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对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加强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州区教研室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了以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了我区中小学课改的深入发展。一、健全领导组织机构,落实管理制度建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本教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首先取决于学校领导是否重视,认识是否到位。我区广大中小学在校本教研中,通过不断创新实践,形成了信州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特色。1、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指导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处制订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计划,指导全体实验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2、学校相关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充分挖掘校本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教科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3、学校教导处、教科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交流经验,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组织好师徒结对,开展帮扶工作,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4、教研室制订了关于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校本教研评估细则,并进行评比检查。二、注重教学理念更新,探究课改机制发展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源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一旦转变,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我们注重把发展师生的互动性、关注学生的“共同学习”、重视特色教育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学科教研和年级组教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教师培训与资源开发相结合,不断探究课改机制的新发展。1、围绕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变“要儿童适应教育的教育”为“要教育适应儿童”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和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发生,交往是教学的本质。2、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的评价内容,比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态度的评价;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创新精神与发展情况的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情况的评价等。3、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双方相互交流、启发、沟通、补充、完善。用心去领悟教材,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使教材的使用更加便利化、科学化、效益化,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收益。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形成了和谐统一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许多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研究出了多种教案的模式:文字式;提要式;框架式;流程图式;表格式;教本粘贴式等。在校本教研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从被动学习状态走向主动的探究,使课堂教学产生了新成果。例如: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发展与创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小学语文和谐共振式教学实验”,等几个全国性的大课题的研讨展开了有声有色的系列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加上课、评课、说课、论坛、微型讲座,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教案的预设撰写方面,提倡学科间的整合和单元整合,从学生的角度预设学案。在课堂教学方面,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中、小三个课堂相结合。在评价方面,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努力做到在发展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数学教学注重倡导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设置、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主要做法有情景设置与贴近生活结合;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结合;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动手实践与适度操作结合等。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则要求紧密联系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孩子们在游戏与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身心得到愉悦。音乐、体育、美术、小学科学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四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性,明确提出改革课堂教学的16字原则:“学之以思,授之以渔,用之以练,辅之以情”,加强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观念的更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快乐,给广大师生带来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新的教学机制。三、关注校本教研特色,促进城乡均衡发展1、区教研室在开展全区教研工作中,下降重心,把工作重点下移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上,对各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建立教师与学科教研员的互动教研模式。教研员转变角色,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带头搞讲座上研究课、评课,到学校参加教研讨论,与教师面对面互动对话,及时帮助解决在教研中存在的问题。2、中小学在校本研究活动中,发挥团队智慧,做到“六有”、“六为”、“六突出”。“六有”:胸中有“标”、腹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教中有艺。“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情感为主线。“六突出”:突出重点、突出精练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教学实效、突出用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究,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改革教学策略,探索出符合自身教学风格的教学方式,形成校本特色。许多学校在校本教研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在2004年11月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一小、逸夫小学、五小、六小的校本教研活动展板主题鲜明,令人耳目一新,为课改实验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五小推行“作业超市”的做法、成效和体会,在江西教育2005年第4期上发表,得到了专家的赞赏。2005年6月,在上饶市第三次小学新课程展示与交流会上,三小的“学生多元评价改革”、八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十三小的“打造和谐绿色校园”等等,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在今年秋季刚刚开始实施新课程的初中各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进新课程的活动”,如:四中开展了以“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活动。五中开展了全员性的教师论坛,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求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六中通过教师自主研修反思,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不断探索、研讨、与学生共同发展,与新课程共同发展。朝阳农中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通过抓“三优评比”,抓“教研示范”和“研训一体化”等措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自觉参与教学研究,进而推动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3、开展城乡校与校之间手拉手的帮扶工作,注重城乡课改的均衡发展,信州区有96所中小学,有60多所属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大部分师资缺乏,设施陈旧,信息闭塞,教学成绩难以有新的进展,影响着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了缩短城乡间教学上的差距,我们注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活动: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进行相互合作,促进城乡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求城区学校定时间、定人员、定学科进行教学的帮扶工作,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适时到城区中小学进行听课学习,参加教研活动,有了一定的收获。教研室组织各学科中心组,每学期在城乡共同开展研讨课、微型讲座、说课、评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科研讨,讲究实际运用,力求实在,讲究实效。通过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手段,解决农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四、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整合校本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而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信州区教育局按照国家的要求划出10%的课时比例用于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增强了课程多样性和灵活性,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活动中,我们认为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开发者,也是应用者和实践者。随着课改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使教材更适合学生,更利于个性化处理。我区有20多所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研究,为此,我们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物质资源,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激发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潜能,提高探究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近年来,我区不少学校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兴趣、爱好方式等差异,在分析教师个人专长状况和校园设施条件、校园文化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将资源有效整合,科学管理,开发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真实需要的校本课程。例如:市一小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校本课程开发,举行了校本课程教案设计比赛和校本课程教学练兵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市逸夫小学的情感教育专题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切入,围绕目标,层层推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市三小开设了地方特色的上饶民歌为素材的校本课程,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市五小组织精干力量充分考虑现有的地域、文化、社会资源,尊重学生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地研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做到努力拓宽教材,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合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社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市八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块实验田。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和校内学科资源,学生得到了较大的收获。市九小在实施校本课程中,做到“六步联动”。即建立领导机构、确定题目、前期论证、培训师资、撰写课程纲要、教师开题学生选题。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做到坚持主体性、合作性、民主性、选择性、开放性等。市十一小把“五心”(孝心、爱心、诚心、信心、忠心)列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市十三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打造“绿色教育”,实践丰富多彩的“绿色活动”。“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使教育贴近学生,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开展了铭记丰碑,托起明天校本课程的研究。沙溪、灵溪、秦峰、朝阳、茅家岭等乡镇学校都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区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今后,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版块四:滨州市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介绍因地制宜、科学引领、突出重点,努力促进区域校本教研工作均衡发展作者(山东省)滨州市教学研究室 日期:2007年11月30日我市是一个农村为主的市,基础教育阶段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校、学生、教师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基础差,学校分散,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素质教育得不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近几年,国家大力加强“三农”工作,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但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和形成的差距,难以在几年之内得到彻底解决。所以,农村中小学教育薄弱依然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