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经济地理学》复习纲要.doc

    • 资源ID:51961587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地理学》复习纲要.doc

    经济地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 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交通网:连接不同地点的交通线即为交通网 , 由点和线组成 。交通网的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路线的总长度通达性: 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连接度 : 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1、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 ) ,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 “ 满足 ” 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 、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另外 , 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 , 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 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一般因子: 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特殊因子: 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 区域性因子 :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集聚因子 :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分散因子 :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原料指数 :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区位重量 : 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 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等费用线 :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综合等费用线 :为全部费用(包括运输原料和成品费用)相等地点连线。临界等费用线 : 在综合等费用连线中 , 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劳动力成本指数 :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劳动系数 :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加工系数 :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1 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2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二)经济学上的意义(1) 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 , 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 (2) 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 , 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 (3)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 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 , 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前提: ( 1 )已知原料供基地的地理分布;( 2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3、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 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这里 ,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1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4、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如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 , 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 。 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 , 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 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 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 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 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 , 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 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 ,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5、廖什的区位理论的理论前提: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6、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企业最佳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区位选择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需求附着价格变化与市场区大小不同而变化;单个企业的市场区域围绕市场中心呈圆形区域,需求曲线围绕价格变化轴旋转而成的需求圆锥体为需求总量;多个企业市场区域的均衡空间呈蜂窝状的六边形市场结构。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中心地: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货物的供给范围: 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门槛人口 : 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人口 , 也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中心地的等级 : 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 。 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1、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 )基本前提第一,均质平原: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 , 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第二,交通条件相同: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三,就近消费: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第四 , 商品价格与质量相同 , 交通费由消费者承担 : 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 ) 的配置形式。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2 )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 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 ; 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 ; 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多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 3 )各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系列,即:1,3,9,27,81, 。从中看出,是按 3 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 K=3 的中心地系统。( 4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 1,2,6,18,54, 。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 3 倍 。( 5 )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 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 1 )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2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 K=4 的中心地系统。( 3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间数量关系为:1,3,12,48,192,。(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 1 )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 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2 )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7,49,343,。 它是以 7 的倍数增加 , 形成以 K 7 的中心地系统。( 3 )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 1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2 )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 19 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 , 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 、 新开发区 、 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 。 在文化水平高 、 工业人口多 ( 人口密度高 )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基础的社会生活。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论 企业最佳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效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而获得的效率。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多样化 :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接触扩散: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等级扩散: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1)、实现规模经济(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自竞争的压力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折衷理论 :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生产链 :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组织链 :组织关系系统。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1)、广泛性(2)、层次性(3)、区域性(4)、多面性(5)、差异性(6)、时间性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就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 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 、 社会发展 、 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潜导产业: 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技术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大。传统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属于传统技术,并且在发达国家中发展缓慢或者萎缩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夕阳产业: 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逐渐下降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断上升的产业。霍夫曼定理: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 这个比例被称之为 “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创新网络:又称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区域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的 、 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集聚机制: 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1、什么是配第克拉克定律?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2、什么是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什么是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比例是指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业化的比例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 5 ( ± 1 )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 2.5 ( ± 1 )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 1 ( ± 0.5 )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4、试述雁行形态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于 1960 年提出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 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 , 故称之为 “ 雁行形态说 ”。 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 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5、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 。 总的来讲 ,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2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3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6、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 1 )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没有等级之分 。 由于这个时期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 经济极不发达 , 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 2 )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这个阶段是工业化的强大的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 )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新的经济济中心体系 。 每个经济中心都有与其规模相应的外围地区 , 区域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 , 并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4 )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经济的空间结构体系。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界线的逐渐消失,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7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4)、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区域经济增长: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里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 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乘数效应: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示范 、 组织带动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增大。极化效应: 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及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消极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经济地域综合体: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 , 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 , 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区:即经济区域,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区域管制: 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 , 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下而上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认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经济梯度:指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差异。区际经济联系: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H-O H-O H-O H-O 模型 ):不同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本地区稀缺要素的商品,以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经济差异: 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都能持续发展。1、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 , 可达性好 , 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2、区域分工的意义(1)、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2)、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3)、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3、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2)、优势互补、互助协调(3)、区域之间在空间上相邻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4、绝对成本学说: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5、相对成本学说: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应该把资本和劳动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完成相互之间的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十章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的协议、规则使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生产链:生产链主要由输入、生产、物流和最终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生产网络:生产链的每个单独要素的运行都依靠其他要素、环节和外部环境的支持。 生产链中所有这些组成要素构成复杂的横向的、纵向的和旁侧的联系,形成了多维、 多层的经济活动联结网络,即生产网络。地域根植性:指生产网络中的每个要素,都深深地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这个区位具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相适应的“沉没成本”,虽然地理距离的阻力变小,但地理的作用并未变小。国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世界经济多极化:指在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从而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1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2)全球化活动空间移动加剧(3)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局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1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 区域综合工业水平(3) 区域科技与管理水平(4) 关税等国家政策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地理学》复习纲要.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