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精选文档.ppt
-
资源ID:52100808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精选文档.ppt
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本讲稿第一页,共十九页有研究表明术后伴有心肌缺血(MI)者比无MI者发生心脏以外的危险性约增加9倍,因此,有效预测和积极治疗术后M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拟采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非心脏择期手术患者,对围术期MI的预测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本讲稿第二页,共十九页材料与方法本讲稿第三页,共十九页1.选择非心脏择期手术患者150例,表本讲稿第四页,共十九页术前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肢体导联低电压起搏心律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纳入此研究:本讲稿第五页,共十九页3.监测方法记录每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及用药史、术前12导联心电图结果等以三通道DCG(DMSHolter 5.0美国)监测每例患者:术前日约18:00一术晨8:00;术后0一48 h术中监测BP,ECG,SpO2、记录麻醉方法、手术种类和持续时间、术中心血管药物用量及液体出入量等于术前1d、术后1 d,术后2d测量监生化、电解质及心肌酶谱于术前、术后0一12h、12一24 h、24一36 h、36一48 h时间段,记录BP,SpO2、体温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本讲稿第六页,共十九页求得每例患者术前、术后。048 h MI发生率、平均每小时MI次数、MI时间及MI曲线下面积(MI持续时间*ST段偏离程度)将术后48 h平分成4个时间段,求得各时间段MI各指标。4.数据处理本讲稿第七页,共十九页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无Ml患者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不同时间段MI计量资料先行对数转化后再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 0.1的指标进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统计学分析本讲稿第八页,共十九页结果本讲稿第九页,共十九页本讲稿第十页,共十九页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十九页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十九页讨论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十九页术前MI发生率为4。7%(7/150),统计分析未发现与术前MI相关的因素术后及MI预测因素 036h是MI好发阶段,其中024h位高危险期。可能与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应激反应增强、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氧供需失衡有关。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十九页1.心绞痛史、术前DCG或ECG有MI提示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已严重降低,此类患者因术中、术后血液动力学剧烈变化和继发性创伤反应,极易诱发和引起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而导致Ml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十九页2.随着年龄的增加,术后MI发生率增多、严重程度加重和持续时间延长,可能与老年患者隐性冠脉疾病和心肌退行性变增多有关,故年龄 65岁被公认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术后好发MI,可能与此类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异常等有关泛;此外,糖尿病患者扩血管物质的释放受抑制,而对缩血管物质反应增强,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高血压患者术后亦好发Ml,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有关,而且与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脏作功和心肌氧耗量增加有关。若三因素同时存在,则术后MI更频繁、严重。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十九页3.高ASA级别的患者全身各脏器功能储备(尤其是心功能储备)严重降低,对术后M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十九页4.完善的术后镇痛可明显降低术后MI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疼痛可激活内源性儿茶酚胺系统,使心脏作功、氧耗增加等因素有关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十九页结论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无症状MI较术前显著增多尤以术后第1天最为严重。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能较好地预测术后MI的发生。针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患者围术期生命安全。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十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