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

    • 资源ID:52108390       资源大小:304.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

    第七单元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作业命 题 报 告考查点难易度简单中档稍难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42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13、10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开展及特征5、86、7、912一、选择题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说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解析:统治者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说明,无论天子、诸侯还是王后都亲自从事耕作,这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关系到人民的根本生活保障和统治者的根本利益。答案:A2.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 ()A.西汉B.东汉C.秦朝D.春秋战国解析:图中所示耕作方式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D3.(2022·广州联考)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墨子所描述的是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制产生,个体农耕出现,人们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D4.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下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确实立C.铁犁牛耕开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生产工具的改良,促使生产方式的改变。图片反映了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从石器到耒耜到铁农具到曲辕犁,图片展现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D5.(2022·海南高考)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开展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业经济的开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答案:D6.2022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解析:注意“南海一号属于宋代,而珐琅瓷瓶出现在清代,它不可能在这条船上发现。答案:B7.李明家中有只祖传的青花瓷碗,其制造年代说法有四:造于清代;造于明代;造于宋代;造于元代。对于上述说法的判断你认为最正确的应是 ()A.都不可能 B.第三种说法最不可能C.都有可能 D.最有可能的是第一种说法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青花瓷造于元代,在明清时期已较为普遍,但在宋代肯定没有出现。答案:B8.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解析:仔细解读材料,“祀指祭祀,“戎指战争,所以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答案:B9.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析: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但是商周是我国青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答案:B10.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修建了以下哪一项水利工程 ()解析:由材料中的成都平原可判断是战国时期在四川成都修建的都江堰。C在咸阳附近。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开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奉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开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开展史?材料2: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假设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3: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创造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给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1,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开展的特点。 (2)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开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3)据材料3,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解析:此题围绕中国古代农耕技术与西方近代农耕技术的比拟来展开考查,主要考查学生识读材料、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审题和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问题(1):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秦汉以来,耕犁有所革新;唐帝国前期,耕犁进一步完善,并在江南水田中使用。根据材料,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开展主要表达在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地理范围的扩展,简要归纳即可。问题(2):根据材料总结即可。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表达在:“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假设人力之便。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开展缓慢的根源应该从小农经济的弊端来考虑,小农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技术革新要求不高,落后封闭。问题(3):推广原因和影响,根据材料总结概括。“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创造得到了促进,还可以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高效率。“以供给市场,“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答案:(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本钱较高。根源: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3)原因:农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缺乏。影响:农产品形成世界市场。领先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的影响。12.阅读以下材料: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到达六万件到八万件。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局部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请答复:(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2)假设“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3)假设“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漂浮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解析:运用新情景、新材料(特别是乡土材料)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查是此题的亮点,其考查范围包括了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第(1)问);课本知识的考查(第(2)问及第(3)问前半部)及能力的考查(第(3)问后半部)。答案:(1)用麻石制造的船“锚,制造船身的马尾松木。(2)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3)到过的港口:宁波(明州)、杭州、泉州、广州。理由:它大量装载有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地的瓷器;还有铜镜、朱砂、胭脂盒、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等等。驶向的地方:南洋(东南亚)、印度(南亚)、阿拉伯(西亚)。理由:漂浮时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上有鎏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有两具眼镜蛇遗骨。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doc)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