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争论背后的学理思考分析.docx
-
资源ID:52222128
资源大小:551.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争论背后的学理思考分析.docx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争论背后的学理思考加强作文命题研究,提高写作测评素养。语文教师应以学术和教学视角为主来思考、讨论、评析或者批判高考作文命题,探讨命题背后的学理,把握其中蕴含的密码和杠杆导向,由适应高考、改进备考走向超越高考,推动作文研究的发展。难度的讨论,反映出对高考作文类型、审题方法和内涵能力要求的认知问题。命题素材的选取和运用,有其基本原则。高考作文命题必然追求限定和开放的统一,题目张力和写作空间需要恰到好处。认知偏差大多与教育测评素养有关。我们要加强作文命题研究,提高写作测评素养,还需要以系统化、结构化思维来讨论某道作文题。高考作文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作文题的评价更是见仁见智。今年的作文题争议尤大,有溢美之词,也有尖刻的批判。对于一线教师的争议和割裂看法,我觉得非常有辨析的必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误解曲解。评价高考作文题有多种视角,如政治的视角、社会的视角、学术的视角、教学的视角、综合的视角乃至娱乐的视角等。我坚持认为,语文老师应该以学术和教学视角为主来思考、讨论、评析或者批判,探讨命题背后的学理,把握其中蕴含的密码和杠杆导向,由适应、改进走向超越,推动一线语文教育和作文研究的发展。一、2022年高考作文题难度思考 “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目难哭了无数考生!曹雪芹看了也得复读!”“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太难了!根本就看不懂什么意思!” “双奥之城材料太丰富了,难以抓住。农村孩子没到过北京,不了解双双奥之城,怎么能写好作文。” “全国新高考卷考围棋,对不了解围棋的孩子太难了。”总体看来,2022年高考作文题平和,平易,难度适中,其内涵、形式、思维要求等与2021年作文一脉相承。情境、背景材料涉及围棋技艺里的传统文化,“建团百年”奋发有为的人物,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双奥之城展示的体育荣光、国力发展、个人进步等。四道作文题,有任务驱动作文,有一般材料作文;有限定性较强的主题式写作,有发挥空间较大的阐释拓展型作文。四道作文题都重视思维能力考查,涉及多元关系思辨,如“本手、妙手、俗手”“选择·创造·未来”“移用、借鉴、独创”。而“跨越,再跨越”不仅需要对两者关系的思考,更需要把个人和国家的关联起来,这样才更有深度。应该说,这些作文都是常见常练的类型,但内在思维要求更高了,更侧重考查考生思考、论证的深度。至于反映作文很难,实际上是对高考作文类型、审题方法和内涵要求等缺乏了解导致的,可能是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不足,也可能是写作储备和表达能力没有达标。作文题难不难,属于教育测量学范畴,既要从审题方面看也要从是否有利于激活、展开思维方面观察,同时也要考虑应然和实然。从审题上看,全国甲卷、新高考卷属于开放性题目,需要由此及彼的思维来阐释材料的启示意义,同时需要对概念关系思辨阐释。材料的理解有助于概念关系的深入思考。而由此及彼的“彼”,一般指向人生、社会、国家等层面或科技、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范畴。全国乙卷、新高考卷为“主题式写作”,延续了2021年、2020年的一贯考法。学生审题、破题没问题的话,写作难度,就取决于写作思维和思想认知储备了。而四道题目所需的思维能力要求、人文素养与前两年的作文题无异。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素养。有篇某名教师“定位人生,创造未来”的下水作文,无论审题还是写作,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从文章看,该文作者对高考审题没入门;从写作看,不仅跑题,而且思维严重固化,行文模板化。可想而知,其指导的学生必然反映作文偏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学生审题方法、审题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储备等是否到位,写作素养是否达标,我们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实际达到什么程度,高考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而不能基于个人感受或囿见来感性判断。二、命题素材的选取和运用问题 “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老师,恐怕也没读懂红楼梦。”“农村的孩子没到过北京,写双奥之城有歧视之嫌,太不公平了!”“命题者对围棋认识是不正确的。根据出题人所言,貌似合理却又受损的下法,似乎用恶手来定义更为准确,不应用俗手。”“今年的高考题目,对没有接触过围棋的孩子,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孩子,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命题人根本没有顾及这个群体的孩子。” 这些质疑,实际反映出对作文命题专业认知不足,教育测评素养不高。作文题目所选材料,命题者一般会进行“加工”,与原文、本意未必需要完全一致。命题者或删繁就简或萃粗取精或改编变形等,往往有自己基于测评原理的考量,加工后会借助引导语来避免宿构或激活考生思维。2022年作文题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关注现实,注重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注重考和教的呼应。比如全国甲卷,红楼梦这个材料不仅仅是作文的触发点,是情境的设置,更有助于理解学生“照搬、借用、原创”及其关系(当然,直接看引导语也能写作)。新高考卷的启示意义更丰富,外延拓展性更强,甚至可以借之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这些作文题情境设计好,内涵和思维层次丰富,或直接或潜在关联教材,能很好地引导一线师生注重教材内在写作思维方法的运用。作文情境材料是否符合红楼梦愿意,是否真正吻合围棋术语内涵,都无关宏旨,不影响考生理解题意,不必苛责。何况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对围棋术语内涵也是存在争议的。命题素材的选取和运用,在确保政治站位基础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考虑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甚至教材版本差异等,确保公平公正。2.加工取舍原则。一般不会照搬照用,大多会对素材进行取舍增改、调整组合,以利于实现考查目的。3.限定和开放统一原则。通过恰当取舍加工,增加一定的限定和指向性,既防止宿构或押题,又保留一定的发挥空间,这是大规模教育测评必不可少的。4.立德树人和引导教学的导向(内涵)原则。这是高考的核心功能。高考是高中最后一课,必然以考育人,在考试中实现立德树人。2022年新高考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的“选择·创造·未来”,2021年甲卷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背景下的“可为与有为”,所选材料时代气息浓厚,就很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功能,也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而2022年新高考卷围棋的“本手、妙手、俗手”,2021年“弓矢的的智慧启示”,2021年新高考II卷“写人与做人”,2022甲卷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材,激发考生多维度的思考。“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还呼应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体育的荣耀、国家的强盛和个人的发展;“体育之效,强弱之变”,充满辩证思维。这两套题紧扣时代热点选材,同时又指向丰富的外延。综合起来,更能看出命题者的用心和匠心。当然,有些题目有材料不够简洁等瑕疵。三、高考作文的题目张力和写作空间讨论“四道作文题都比较开放,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发挥空间非常大。” “今年的作文给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小,主题往往固定,不利于考生发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表达和写作水平发挥,未必就是好题目;限定强、发挥空间小,未必难以有效考查写作素养。作文题过分贴近生活,可能会使学生偏于感性,导致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思维逻辑性、严密性缺乏。若是远离生活实际,容易流于空泛说理。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作文题富含张力,所选材料内涵丰富,立意多元、富有层次,引导语或限定内容适切恰当,既有发挥空间又能让不同考生各得其所,才是问题的根本。高考作文命题必然追求限定和开放的统一(开放和限定之间有一个适当的平衡),有与考生生活实际、现实生活距离远近的考量。还要兼顾思维方式和文体写作特长,让感性与理性思维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让擅长论述文和记叙文的考生皆能展其长。当然,有些问题仅靠命题难以解决,需要以阅卷标准和评分细则来调整。好的写作考查应该是开放的,立意应该是多向的,结论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含有命题者的结论,因为写作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认知与逻辑表达。但此材料只给了一个确定的单向结论,这就囿住了考生的思维,课标中要求的用“综合考查”“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的命题目标就难以实现。的确如此,作为开放性作文,立意应该是多向的。如果是任务型或限定性作文,完全可以固化立意,在情境任务指引下,考查考生阐释阐发的情境写作能力。相比较而言,甲卷处理得比较好。“移用”“化用”“独创”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下之说。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要看用得是否恰当,用得是否适宜。给考生的思维空间相对较大。一般水平考生可能分别谈三者的优劣,优秀的考生或许能辩证思考。有人反对高考作文宏大叙事主题,主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得写,能写好”。有人主张选用日常生活细节材料,避免材料情境失真。这涉及到宏大叙事主题与日常生活细节材料处理。宏大叙事主题,在题目命制的时候,可以适度考虑与考生学习、生活进一步联通,为此搭设必要的支架与桥梁。日常生活细节材料,应适度提升、凝练,适度拉开与个人体验的距离,避免考生囿于其中。讨论作文题目张力和写作空间,还应该有系统化、结构化思维。既要单独看某一道题,也要把几道题结合起来讨论,进而理解命题者的用心。有的题目真开放,留给考生的发挥空间和写作空间特别大,有的题目限定性和写作指向鲜明,甚至主题都已确定,就比较好理解了。四、高考作文命题优劣该如何评价“今年的红楼梦作文是不可多得的好题。这个题目体现了命题者一石三鸟的追求。”“新高考I卷作文所选材料主体部分共6句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此则作文(新高考卷)在主题设计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青年学生,很好地实现了高考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评判作文题优劣,要看以什么标准,从什么视角出发。站位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一样。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高考考查和教学的视角来看,好的作文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题目材料以及思想内涵上,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且富有思想意义,还要能够兼顾理性和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二、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三、适度的限制性和较强的区分度,情境可以复杂,任务不宜太多。综观新时代高考作文,呈现“双线融合”的鲜明特点:情境材料内含一条或明或隐的人文素养线,实现以考育人功能,凸显价值引领;一条鲜明的表达能力素养线,注重在情境中考查关键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基于生活情境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双线有机融合又关联现实生活,实现高考选拔和以考育人功能。总体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不错的。当然,今年作文情境材料太长,不够简洁,尤其全国乙卷,影响考生快速审题入题。全国甲卷所选材料似乎认可贾宝玉根据情境独创更好,而引导语“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却意在各有其秒,两者之间不够协调。虽不影响考场写作,考生会根据引导语写作,但还是有瑕疵的。相较于2021年考题,四道题的创新还不够。另,尽管四道题都不限文体,但似乎更适合议论文,不利于擅长形象思维的同学发挥。建议高考作文命题,既要着眼于当下,真正考查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素养,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为高中写作教学提供很好的导向,更要立足未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写作素养不断提升。高考作文备考,首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认知水平,要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关注现实,思考现实、思考人生,把个人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其次,扎扎实实地推进写作思维的细化和情境化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三,从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策略写出亮点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策略,诸如作文审题策略、各种任务完成策略、主题式写作策略、宏大叙事写出亮点策略等,而不能仅仅空泛的指导,寄希望于学生自练自悟。研究高考作文,超越高考作文,是我们语文人的理想追求。今年的高考作文启发我们,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本手”;同时,避免急功近利的单一写作技巧训练这一“俗手”;致广大而尽精微,或许这样就会出现“妙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