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分析:替代加速_场景拓宽_内资迎来黄金发展期.docx
-
资源ID:52243506
资源大小:761.9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工业机器人产业分析:替代加速_场景拓宽_内资迎来黄金发展期.docx
工业机器人产业分析:替代加速_场景拓宽_内资迎来黄金发展期1. 我国工业规模大、品类多,工业机器人换人空间广阔1.1. 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行体力劳动,是自动化产线的核心环节之一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产线的核心环节之一。成套装备是指以机器人或数控机 床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所有设备高效连接而形成的大型自 动化柔性生产线。其中,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 多关节或多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感知功能,如视觉、力觉、位移检测等,从而实 现对环境和工作对象自主判断和决策,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 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成套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外 围及周边辅助设备组成的一个独立自动化生产单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 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结构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垂直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及 DELTA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被设计为不同的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 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据 MIR 统计,2020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中,这四种类型 的工业机器人占比分别为 63%、30%、4%、3%。垂直多关节机器人通常为 46 轴,工作范围广且具有高灵活性,能够实 现上下料、质检、装配、喷涂、点胶、包装、打磨、焊接等复杂功能。SCARA机器人有 3 个轴线平行的旋转关节,在平面内进行定位和定向, 另一个关节是移动关节,用于完成末端件在垂直于平面的运动,具有结构 紧凑、速度较快的优势,特别适合零部件的搬运、装配等工作。协作机器人的结构以及功能场景与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相同,且可以在没 有防护栏的情况下与人近距离协同工作。Delta 机器人是典型的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重复定位精度高,尤其适 合轻质产品的分拣、装配等应用。1.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20 年下游已有 70%应用于汽车外的一般工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根据 IFR 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 安装量由 2009 年的 6 万台增长 2019 年的 37.3 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 其中,2018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速放缓至 6%,2019 年进一步下滑,主要 原因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汽车、3C 等几个主要购买机器人的行业自身出现销量 增速放缓或下滑,相应地也放缓了固定资产投资。自 2013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 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15.4 万台,占全球 销量的比例达 36%。2013-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复合增速达 33%,明显 高于同期全球复合增速 19%的水平。全球各大知名机器人品牌如发那科、ABB 也 争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工业机器人从汽车工业起步不断渗透一般工业,2020 年我国非汽车领域的应 用占比超过 70%。工业机器人技术刚起步时面向的是大规模生产的汽车行业,例 如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Unimate 被安装在通用汽车的产线上,只能根据存储在磁鼓 上的信息完成事先设定好的动作。随着机器人技术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性提 升,其在电子、金属制造、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等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的一般工业中 的应用也不断普及。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从 2010、2014、 2020 年的截面数据来看,机器人横向拓宽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比较明确:2010 年,我国约 50%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领域,2020 年这一比例已经降 低至 29%,电子/电气行业的占比 2010 年为 13.5%,2020 年仅电子行业的占比 就达到了 32.2%,另外 2020 年锂电、食品饮料行业应用占比均超过 5%。2019 年 9 月,时任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 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在世界 500 多种主要 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 220 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我国工业产品品类 多、工业规模大,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般工业为内资品牌提供发展机遇,2020 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约 30%。 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最顶尖的四大企业分别为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电机 (Yaskawa,日本)、ABB(瑞士)、库卡(KUKA,德国),它们历史悠久,技术积淀深厚,且长期垄断了对工业机器人稳定性等指标最为严苛的汽车工业尤其是 汽车整车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素有业内“四大家族”之称。据英国知名市场研究 和咨询公司 Interact Analysis 统计,2018 年“四大家族”约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 人市场 56%的份额。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渗透与我国内资品牌的发展 互相促进,逐渐打破了外资垄断的格局,据 MIR 统计,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 内的市占率从 2015 年的 18%提升至 2020 年的 29%,长期来看是大趋 势。1.3. 疫情加剧行业洗牌,内资品牌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工业机器人份额向头部集中。2020 年全球市场经历疫情 大考,一方面,外资机器人品牌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在中国市场持续采取定向降 价策略,如雅马哈推出了经济型 SCARA 产品 YK-XE 系列,另一方面,疫情对供 应链、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冲击也加剧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洗牌。据 MIR 统计, 我国工业机器人 Top40 份额由 2019 年的 90.5%提升至 2020 年的 93.2%,其中 Top20 份额由 77.2%提升至 81.2%。在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考验的情况下,部分 规模化水平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足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加速退出,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内资龙头占有率提升,竞争格局逐渐清晰。内资品牌的格局调整更为明显, 前五名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内资市场的占有率从 2018 年的 29%提升 9pp 至 2020 年的 38%,国产厂商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卡诺普等均在细分领域取得较好 进展。其中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达到 5600 台,在全市场中排名第八,为唯一 进入前十的内资品牌;汇川重点开拓电子、锂电行业的应用,其 SCARA 机器人 出货量在全市场排第三名,且为内资第一名;卡诺普聚焦细分市场如厨具、自行 车、五金件等领域的弧焊应用,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及中小型企业渗透,跻身国产 出货量第三名。内资品牌瞄准特定行业差异化竞争,开拓新市场。2. 突破高端应用+拓展细分领域,内资品牌加速替代进口2.1. 机器人下游应用广泛,部分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相似性从全球和我国来看, 汽车和电子都是应用机器人最多、参与者众多、相关技术更加成熟的两个行业, 而且这两个行业分别对于“重载稳定”、“轻载高速”有更强的倾向性。我国工业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2020 年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包括金属加工、机械 加工、集装箱、轨道交通等)、汽车整车、家用电器四个大行业共占 41%,其中超 过 90%均为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电子、锂电、光伏共占 38%,其中约70%为 SCARA 机器人,另外 30%为垂直多关节机器人。考虑到机器人有不同形态主要是为了适 应下游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那么从这些行业对于不同类型机器人的选用存在的 较高相似性来看,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行业制造过程中的需求应该也存在一定 相似性,我们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工作范围广、角度大、比较灵活,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操 作;SCARA机器人结构紧凑、速度较快,特别适用于平面定位、垂直方向进行装 配的作业;另外,协作机器人代表了工业机器人标准化、小型化、柔性化的发展 趋势。我们将在 2.2、2.3、2.4 分别介绍这三类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下游应用的情况。2.2. 6-axis:内资已切入专用车整车产线,下沉至金属制品、家电等大有可为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高,四大家族优势明显,国内以埃斯顿为首, 已在专用车整车制造领域获规模性订单。2020 年,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金属 制品及家用电器四个行业购买的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约占该品类的 60%。重载( 20kg):Top5 分别为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川崎和 ABB,市占率合计达到 74%, 市场集中度很高,内资品牌中以埃斯顿为首,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汽车、 汽车零部件、家电、木工、压铸、食品、化工、工程机械、煤机、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1 年 6 月 3 日,埃斯顿发布了与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签署机器人销售合同 的订单,标志着公司在专用车辆整车制造的领域获得规模性订单。轻载(20kg): Top5 市占率合计 51%,内资品牌中以卡诺普为首,其聚焦细分市场如厨具、自行 车、五金件等领域的弧焊应用,2020 年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及中小型企业渗透。汽车工业是垂直多关节机器人最早批量应用的领域,流水线严格的节拍使得其对机器人稳定性、重复定位精度、寿命等指标要求严格。工业机器人最早的目 标市场是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在产品定型之后,在足够长的时 间内生产线可以不做大的调整,在机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基本不需要重新部署, 发挥了机器人高重复性、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对机器人系统高额的部署费用相对 不敏感。汽车行业是大规模生产的典型代表,以日产轩逸为例,这个型号的第一 代车于 1959 年诞生,在 2019 年于中国发行了第 14 代,六十年里平均来看,约 4 年更新一代,更迭周期明显较普通消费品如电子产品更长。另外,随着更新换代 更快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也会倒逼传统车更新换代提速),汽车产线对于机器 人的寿命要求可能缩短,国产机器人进入汽车及其配套产线的可能性增加。我国汽车工业中的机器人密度较发达国家明显偏低,但处于快速提升并追赶 的过程中,国内埃斯顿携全资子公司 Cloos 的焊接机器人成功进入专用车整车产 线。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主机厂负责汽车主体结构的生 产、总装以及最后测试并顺利下线,汽车零部件包括内饰件,座椅,轮毂,轮胎, 减速箱,传动齿轮等上千个部件。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IFR),2011 年,我 国汽车工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仅 141 台/万人,同期美国、德国、日本均在 1100 台/万人以上,而从 2011 至 2016 年,我国的该指标快速提升至 505 台/万人,美、 德等国家基本持平,日本甚至有所降低。例如,在专用车领域,河南骏通“半挂 车数字化车间及智能物流涂装焊接生产线技改项目扩建项目”即采用了焊接机器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快速提升但仍较国外有一定差距,我们分析认为, 主要可能有两点原因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趋势,而且在不同行业中应具有一定普 适性,同时,据 2020 年内资品牌机器人占有率 Top10 的埃夫特的招股书,“从行 业分布来说,汽车工业、3C 电子工业仍然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该等领域内 系统集成厂商技术水平较高。在其他通用工业领域,整体智能化水平较低,国外 品牌与国内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未来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是如何降低生产线的 操作难度,提升柔性和智能化。国外企业引入视觉检测、云技术等技术解决该等 问题”:1、我国劳动力成本更低,部分在海外采用自动化及机器人的环节,在我国更多采用人工,考虑到汽车主机厂各环节配合十分紧密、停线损失巨大,我们认为 自动化程度较海外更低这一点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会更为明显。相应的,汽车 零部件中使用的多为轻载工业机器人,国内品牌有望逐渐突破。2、部分难以实现自动化的环节被转移至我国。相应的,这是外资品牌同样不 熟悉的应用领域,虽然国外的自动化、机器人等基础技术较我国成熟更早,但在 应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而且应用场景位于我国,内资品牌更加具有在 各个细分领域深耕、迭代的优势。金属制品、家用电器等下沉市场空间同样广阔,国内品牌已经导入具备较好 发展机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 年,我国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 械和器材制造业(包含家电制造等)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 5100、1786、3943 亿 元,若以汽车行业为基准,则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分 别为汽车制造业的 35%、77%,且这两个行业用工人数合计值达到 902 万人,为 汽车制造业的两倍。我们认为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空间同样广阔,如 2020 年在 工程机械、集装箱、厨具、家具、自行车、口罩机等金属制品的焊接、冲压、上下 料和打磨上,20kg 6-axix 机器人呈高速增长态势;且对于节拍、稳定性的要求较汽车行业相对宽松,国产品牌具备较好的发展机遇。2.3. SCARA:电子、锂电、光伏购买量占 84%,进口替代较 6-axis 更快SCARA机器人进口替代进程较快,外资或已受到较大挑战。2020 年,内资 SCARA 机器人 Top3 分别为汇川技术、众为兴、台达,三者市占率合计达到 19%, 较内资 6-axis 机器人 Top3 的占有率更高,进口替代的进程相对更快。其中,汇 川技术凭借“控制器+伺服+机器人”的整套解决方案,以重点行业、重点客户为 导向在锂电、电子零部件等细分行业加大布局,2020 年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 收入同比+61%达 1.68 亿元。另外,据 MIR 统计和调查,埃斯顿聚焦锂电、教育、 食品、PCB 等领域,并借助“核心部件+整机”优势,2020 年 SCARA出货量实 现翻倍,在 SCARA 机器人领域的占有率由 2019 年的 2.1%提升至 2020 年的 2.9%。国产 SCARA机器人挖掘电子、锂电、光伏领域的细分应用,并不断向上突破扩大份额。国产 SCARA 机器人通过提升技术及降低成本,将在两个方向扩大 份额:1、在利润水平低的行业/环节实现机器换人;2、在利润水平更高的细分行 业/环节实现替代进口。分别来看:电子行业,按照产品主要分为手机、电脑、智能 穿戴设备、通信设备等,国产机器人如汇川、台达、众为兴等已能进入利润水平相 对低、对价格敏感的电脑行业,也能够进入对柔性要求高但可能利润水平更低的 电子零部件制造;锂电行业,主要分为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汇川、埃斯顿一方 面能够在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动力电池行业突破一些非关键环节使用,另一方面 能够在速度、精度要求相对低的消费电池中实现更大程度的渗透;光伏行业,在 对机器人速度、精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电池板的生产中,以内资机器人为主,有 待向上突破电池片的生产环节。内资品牌在 SCARA领域具备更好的替代进口基础。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 角度进行分析:在减速器方面,SCARA机器人基本均为小负载机器人,以使用谐 波减速器为主且这方面进口替代较为顺利;在伺服和控制器方面,电子、锂电、光 伏行业的生产工况较好,一般不用面临高温、振动、油污、粉尘等在汽车产线中较 为常见的恶劣工况,对于伺服、控制器等电子产品的挑战相对较小;在算法方面, SCARA 仅有 4 个自由度,控制算法较 6 自由度机器人的更简单。综合来看, SCARA 机器人的速度会比 6-axis 更快。2.4. 协作机器人:代表标准化、小型化、柔性化趋势,有望加速发展协作机器人市场尚处起步阶段,随更多内外资品牌布局有望加速发展。目前 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以遨博、优傲两家企业为主的格局, 2020 年二者合计市占率达到 63%,其中遨博为内资品牌,其在按摩理疗、教 育、新零售等非工业场景取得突破,2020 年跻身我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第一 名;优傲为外资龙头,在电子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有较好的表现。另外,四大家族 均已完成协作产品的战略部署,内资品牌如节卡、大族电机等厂商也在积极开拓 市场渠道,随着更多厂商的进入和拓展,协作机器人市场有望加速发展。协作机器人具有安装快捷、部署灵活、编程简单等优点,其较低的综合成本 更加适用于中小企业。据埃夫特招股书,以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欧、日 系工业机器人,目前仍然主要以汽车工业机器人为主,除 3C 行业外的通用工业, 自动化率普遍不高。原因在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标准化程度较高,属于单件大 批量制造,都属于大型制造企业,具有良好的设备运维团队。而除此之外的其他 通用工业,通常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产品一般以小批量,定制化,短 周期为特征,没有太多的资金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并且对产线的投资回报 率更为敏感,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小企业中的渗透率很低,协作机器人的优势 有望解决这些痛点。3. 对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发展的进一步思考3.1. 2020 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 29%不低,坚定看好持续推进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 2020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 前十名来看,七家为日本企业,其余三家分别为瑞士、德国和中国的企业,其中, 除我国埃斯顿,其他企业均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前后推出或正式开始研发工业机 器人。以发那科为例,据电焊机杂志 2009 年对发那科机器人研发鼻祖之一鸟 居信利先生的采访来看,“发那科当时 CNC 的产量达到 200 万台,产品占全球份 额的 60%,其中在日本占 75%,在中国占 55%,在全球安装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达 到 20 万台”。而且,据鸟居信利先生所说,发那科在数控系统和伺服技术方面技 术积累和绝对优势,是其开发机器人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也是奠定发那科机器人 全球第一地位的核心优势。中国企业追赶脚步并不慢,且格局优化后有望进一步提速。据 MIR 统计, 2020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内资占有率为 29%,从相对值来看,市占率较 2019 年小幅下降 1pp,主要系抗风险能力弱的内资品牌在疫情冲击下加速退出市场所 致,而龙头企业的占有率提升,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保持快速发展;从 绝对值来看,与国外机器人企业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技术积累相比,我国数控系 统以及工业机器人商业化起步较晚,领军企业如埃斯顿 2012 年才推出首款机器 人,2020 年就取得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第八名的好成绩,快速追赶外资脚 步。另外,内资品牌如汇川技术、卡诺普、众为兴的销量也超过三千台,分别位列 第十一、十四、十五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处于快速替代进口产品 的阶段,经历疫情洗牌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国内龙头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日臻完善,为国内品牌加速崛起奠定基础。减速器、伺服 电机与控制器被认为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在工业机器人的总成本中,这三 大核心零部件占比超过 70%,其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占比分别为 36%、 24%和 12%。减速器:机器人用减速器主要包括适用于重载的 RV 减速器和适用于轻 载的谐波减速器,其中国产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一改此前日企垄断时国内机器人企业采购周期 长以及部分型号买不到的局面。控制器及伺服:各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基本都使用自研的控制器,也有相当 部分比例企业从控制器或伺服领域起家。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 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与配套能力,且核心技术自主能 力及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国产工业机器人的认可度逐步提高,有望加速崛起。3.2. 各行业用工短缺日益凸显带来应用场景拓宽,内资品牌享天时地利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人换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中国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 2011 年开始下降,绝对数量也自 2014 年开始 出现负增长,分农林牧渔、采矿、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来看,其中制造业就业人 数(含城镇非私营单位与私营企业和个体,下同)2018、2019 年分别为 9954、 9739 万人,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 3.3%、2.2%,较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速度 更快。这种人口转变趋势在劳动力市场上反映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随着劳动年 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国内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也快速提升,2019 年制造业城镇非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 7.8 万元,2016-2019 年复合增速为 9.5%,在所 有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而机器人随着 技术进步成本会逐步下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有望不断渗透。部分岗位用工短缺问题将日益凸显,机器人换人由“可选”逐步切换为“必 选”。我们可以从更详细的人口结构来看劳动力短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的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2014、2019 年我国 20-29、30-39、40-49、50-59 岁的人口数量,我们根据出生时间将这些人大致划分为“70 后”“80 后” “90 后”等类别,我们的假设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同年龄段的人选择焊工等对 体力劳动要求较高且较为辛苦的岗位的意愿会逐渐下降,这一点在“90 后”中将尤 其明显。从 2004 年到 2014 年,劳动人口数量增加可以抵消人们在焊工等岗位就 业意愿下降的影响,而目前已经处于劳动人口数量和该类就业意愿同时下降的阶 段,很多类似焊工的岗位用工短缺的问题将不断凸显,我国市场对于机器人的需 求已不仅限于传统的“精度”“速度”的范畴。4.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头部企业将充分受益4.1. 埃斯顿: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打通全产业链进入加速迭代阶段从金属成形机床拓宽至下游更广泛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核心零部件+本 体+集成”全产业链优势。埃斯顿 2002 年从金属成形机床领域起家,陆续推出了 作为机床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数控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布局交流伺服系统拓 宽至纺织、包装、印刷等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基于在数控、伺服等领域的技术研发 和实践积累,公司 2012 年推出了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并围绕工业机器人所需的核心技术以及下游应用工艺,先后收购了英国 TRIO(高精度及高可靠性运动控 制器)、美国 BARRETT(微型伺服驱动器)、德国 Cloos(百年焊接机器人品牌) 等公司,打造了“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的完整产业链。2020 年公司被福布斯 评为中国“2020年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TOP50”,为唯一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 是我国国产机器人领军企业。采取“通用+细分”战略,多方位提升公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市场份 额。通用方面,公司 2020 年发布了多款运动控制及机器人新产品,如 60KG 码 垛、130KG六轴、二代自主控制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全面升级,速度、精度、抖 动及碰撞检测灵敏度四方面性能提升达到 30%,发布了折弯离线编程、弧焊、光 伏排版、搬运及码垛等新一代应用软件,据公司 2020 年年报披露,公司显著缩短 了公司机器人、运动控制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通用机器人抢占市场份额成效 显著。细分方面,埃斯顿充分利用自主核心部件、成本、质量和定制的竞争优势 拓展机器人细分市场,在钣金折弯、光伏排版、压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4.2. 汇川技术:国内工控龙头,战略布局机器人与原优势业务协同作用强国内工控龙头积累深厚,战略布局机器人有望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公司前身 汇川有限于 2003 年成立,初期专注于开发高性能矢量变频器,聚焦服务中高端设 备制造商及终端客户,结合不同行业特殊要求,以行业一体化及专机产品的形式, 积累起在电梯、起重等细分行业的优势,并在技术层面上向上、向下拓展,掌握了 “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公司业务分为五大板 块,其中,工业机器人业务属公司战略型业务,与通用自动化业务(产品包括通 用伺服系统、PLC&HMI、工业电源等机器人及成套系统所需部件)具有较强协同 作用,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2020 年,汇川技术为我国 SCARA 机器人市场销量排名第三,内资中居第一。公司围绕“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经营策略,积极推进机器人业务,已经 完成 20Kg(含)以下全系列六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在市 场开拓方面,公司聚焦 3C 制造和新能源市场,重点拓展 3C、锂电等行业,订单 取得明显增长,同时持续深挖行业应用工艺,凭借行业专机、工艺技术,实现行业 部分应用的局部领先。2020 全年,公司机器人销量超过 4000 台,工业机器人业 务(含上海莱恩)实现销售收入 1.68 亿元,同比增长约 61%,业务实现了快速增 长。报告链接:工业机器人产业分析:替代加速,场景拓宽,内资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