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中小企业迎来新能源时代机遇.docx
-
资源ID:52243962
资源大小:443.0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中小企业迎来新能源时代机遇.docx
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中小企业迎来新能源时代机遇1. 中小企业迎来新能源时代机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领域。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 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 年 3 月 5 日,中国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2021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意味着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能源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1+N”政策相继落地,中小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是重 要的市场经济主体,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之下, 绝大多数企业都受到了新能源政策利好的影响。从国务院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 方案中可以看出,政策布局已涉及到各行各业,从新能源产业化到产业新能源化过度的 时机将要到来,“百花争鸣”指日可待。新能源产业的中小企业 2021 年股价呈上涨趋势。2021 年是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的一 年,也是新能源产业的中小企业受益良多的一年。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在我们研究的 1193 家与新能源相关的 A 股中小企业中(2021 年 1 月 1 日市值小于 150 亿以下的公司中 筛选而来),811 家企业截止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收盘价较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收盘 价呈上涨趋势,股价上涨的企业占比高达67.98%,且股价上涨的企业平均涨幅高达59.89%。新能源相关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在不断增强。除股价之外,新能源相关的中小企 业的融资能力也是判断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经济金融条件下,一个 企业可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分析了 1093 家与新能源相关的中小企业 2017-2021 年的总增发实际募集资金规模和 增速,2017 年 763.53 亿元、2018 年 345.34 亿元、2019 年 497.24 亿元、2020 年 420.3 亿 元、2021 年 959.54 亿元。增发实际募集资金增速在 2021 年强势反弹,增速高达 128.3%, 新能源相关企业在 2021 年的表现抢眼,也印证了 2021 年是新能源产业的“元年”,新能 源相关的中小企业开始逐渐发力,在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新能源+” 转型,全面加速发展。新能源相关的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正处于历史高位。1)从营业总收入的规模和增速看,从 2016 年至 2020 年,营业总收入的均值在缓步 上升,但 2017-2020 年的营业总收入均值的同比增速却在逐步下降,说明行业的成长性不 强,发展缓慢。直至 2021 年 Q3,平均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速为 29.65%。反观中位数时, 我们发现,与新能源相关的中小企业的营业总收入的中位数及其增速的走势 非常相似,这说明平均走势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体的情况。2021 年营业总收入中位数的平 均增速为 34.94%,高于营业总收入均值的增速为 29.65%,说明行业中超过 50%的企业营 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2)从 roe 及其增速看,从 2016 年至 2021 年 Q3,roe 的均值在先下降然后保持平稳, 说明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直至 2021 年 Q3,平均 roe 的同比增速为 8.56% ,近 4 年由 负转正,强势反弹。再看中位数,我们发现 2021 年 roe 中位数的平均增速为 15.18%,高 于 roe 均值的增速 8.56%,说明行业中超过 50%的企业 roe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 企业表现出了一定的盈利能力。3) 从毛利率和增速看,从 2016 年至 2021 年 Q3,销售毛利率的均值在逐步下降, 说明行业的利润空间在减少,在营收增加的同时,销售毛利率在下降,说明行业的成本在 增加。直至 2021 年 Q3,销售毛利率增速除 2019 年外,也呈下降趋势。接下来看中位数, 销售毛利率的中位数及其增速的走势也非常相似,这同样说明平均走势可以 较好地代表整体的情况。2021 年 Q3 销售毛利率中位数的平均增速为-7.39%,低于销售毛 利率均值的增速-6.08%,说明行业中超过 50%的企业销售毛利率降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些企业表现出了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2. 电动工具:工具无绳化+技术降本,国产电芯迎机遇2.1. 供需分析:供需剪刀差打开,国产电芯迎时代机遇无绳市场复合增速近 10%,2025 渗透率有望达 6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 2020 年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达 139 亿美元,有绳电动工具市场达 127 亿美元,无绳化渗透 率为 52.3%。受益于行业无绳化趋势,2025 年预计无绳电动工具渗透率有望达到 60.9%, 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 220 亿美元,预期复合增长率达 9.9%。根据 EVTank 及伊维经 济研究院数据,2020 年全球电动工具产量达 4.9 亿台,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7 亿台;届时 无绳化电动工具产量有望超 4.8 亿台。我们用自下而上的两种方式测算工具用圆柱型锂电芯市场规模:1. 无绳电动工具中锂电芯成本占比近 20-30%,根据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我们预 测锂电芯市场规模至 2025 年可达 44-66 亿美元。以单颗电芯单价 1-1.5 美元估 计,2025 年锂电芯需求量中位数近 44 亿颗,较 2020 年需求新增 24 亿颗。2. 根据我们估计,2025 年无绳电动工具产量近 4.9 亿台。假设 2020 年单个无绳电 动工具配备电芯数量为 8 颗,随工业级和园林工具增速加快,至 2025 年配备电 芯数量为 10 颗,2025 年锂电芯需求量约为 48.9 亿颗,较 2020 新增 25 亿颗。海外龙头转向新能源车,国产电芯机遇已至。根据真锂研究数据,2018 年锂芯电池 市场格局 CR3 近 75%,前三名均为海外龙头厂商;作为锂电池全球龙头,三星 SDI 长期 位于工具用锂芯市场市占率前端,2016 年市占率即超 50%。随新能源车的大幅兴起,国 内外主流电池厂商转向新能源车电池研发,电动工具产能建设进入停滞;根据三星 SDI 公 开信息,公司将集中进行小型圆柱电池中 EV/ESS 相关产品研发推进,并计划将 EV 产品 营收占比于今年的 10%提升至明年的 20%。从 2020 年市场格局来看,海外厂商份额有所 下滑,国产电芯如天鹏电源、亿纬锂能、海四达等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产能竞赛开启,国内厂商加急扩产。进入核心供应链的主要国产厂商加急进入电动 工具电芯产能竞赛,蔚蓝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实现 13 亿颗左右产能,长虹计划实现 7 亿颗 左右产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1H1 国内主流厂商合计圆柱型锂芯产能供给近似为 16- 18 亿颗,目前规划新增产能约为 22-23 亿颗。整体来看,2021 年电芯需求仍呈紧平衡状 态,至 2025 年国内新增规划圆柱用锂芯产能 22-23 亿颗,仅能覆盖电动工具用锂芯部分。2.2. 谁最受益:具备认证壁垒+倍率技术壁垒企业电池厂商生产锂芯供给下游形成 PACK。工具用锂芯产业上游为材料厂商,中游为 电池厂商,下游为电动工具、家用智能电器厂商等等;传统电池厂商外购电池材料后生产 锂电池电芯,下游电动工具厂商购置锂电芯进行模组组装形成电池 PACK。随着技术工艺 进一步成熟,部分锂电芯厂商也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电池 PACK 生产推出一体化产品。电动工具行业 CR10 超 70%,头部企业贡献核心增量。从下游竞争格局来看,电动 工具头部企业主要为海外企业,其中第一梯队系以 TTI、百得、博世、牧田为首的四大国 际品牌,行业 CR10 约 73.3%;国内一线电动工具品牌为宝时得、泉峰,但目前市占率仍 偏低。以 2020 年数据计算全球工具竞争格局(含电动工具、手动工具、气动工具及配件 等),TTI 电动工具分部营收达 87 亿美元,牧田营收达 55 亿美元;国内电动工具领头企 业泉峰控股营收达 12 亿美元,占全球工具市场份额近 1.8%,占电动工具市场份额近 3.4%。 随全球无绳化进程持续发展,以无绳电动工具为主打的 TTI、百得等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 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将贡献行业核心增量。海外厂商准入门槛较高,认证壁垒深筑。电源系统作为电动工具最为重要零部件之 一,海外厂商的准入门槛较高,在电芯的倍率性能、制备工艺、生产体量以及安全性能等 多个方面都提出了一定要求。从历史上来看,国际一线电动工具品牌长期选用三星 SDI、 LG 化学作为电芯供应商,目前能进入其供应链的国产电芯企业仍相对偏少,同时进入 TTI、 百得、博世、牧田供应链的国产电芯厂商仅蔚蓝锂芯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一家,充分受 益于行业风口红利。高倍率主要体现在大电流情形下电池仍能维持优质的性能稳态。一般我们把 10C 放 电以上的电芯称为高倍率电芯,个别电芯已能做到 15C 与 20C 持续放电。在放热过程中, 较大的放电功率会引起显著热效应、SEI 膜破坏等一系列负面电化学过程,从而导致电池 性能下降,体现在容量降低、循环性变弱、安全性能不稳定等特点,这也对中游电芯厂商 的制成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具用电池的损耗性较强,电源系统更换频率约在 1- 2 年。高倍率电池制造难点体现在倍率性能、安全性、温度窗口和一致性的满足。1)高容量和高倍率:随着电芯功率容量的不断攀升,开发兼顾高容量和高倍率的电池所适配的材 料及配比比例是一大痛点。2)高安全性:电动工具电池 BMS 设计相对车用较为简单, 在相同强振动工作条件下电池安全性要求高。3)高宽度温度:电池在外部环境工作时对 高低温放电要求一致,需要适配宽温度窗口下的大倍率放电。4)一致性:高倍率条件下 电池的极化会增大,微小的差异会造成 pack 中电池差异性被放大,直接影响 pack 的电性 能和安全性能。高倍率构造核心护城河,优质企业性能突出。优质的高倍率电芯产品能实现更高的 放电电流、循环性能及高低温环境下容量维持率。长虹能源控股公司长虹三杰作为国内最 早实现 21700 型号高倍率电池批量生产的企业之一,旗下产品如 18650 高倍率电池在满 电态条件下容量保持率均92%,容量恢复率98%,远高于行业标准,最大持续放电电 流也高于行业标准近一倍,突出的电池倍率性能是企业在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我们认为,在三星、LG 等原电池头部厂商逐步退出产能建设的情形下,工具用锂电 池行业供需剪刀差有望存续;而下游电动工具厂商以国外企业为主,存在较高供应商认证 壁垒;且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价格传导压力较大。行业内工业级电动工具具备显著高增 速,高倍率电池需求逐渐增加。我们认为产能加码势在必行。3. 风电零部件快速增长,正当时风电将成为主要的发电来源。全球市场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共识和政策的支持推动了 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风电将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 能源属(IRENA)数据,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预定目标,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 占比将达到 86%,风电将满足 35%的电力需求,成为主要的发电来源。到 2030 年,预计 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为 2015GW,与 2018 年的 565GW 相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1%。风电零部件增速迅猛。未来新增风电装机量长期向上的确定性带来了风电相关产业 链和重要零部件的快速发展的机遇。而国内风电零部件的增速主要来源于两部分:(1)从 需求端来看,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保持向上趋势,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将保持上升态势;(2) 从供给端来看,国内风电零部件厂商随着自身技术的进步将充分受益于,零部件 厂商增长速度或将超过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3.1. 风电长期增长趋势确定,带来庞大新增市场风电产业链技术持续进步,风电行业长期增长趋势确定性高。过去五年中国新增风 电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17%,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16%,海 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50%。从历史数据来看,风电行业增长,有一定的周 期性和政策依赖性,但是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这和全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 源的转型趋势密不可分。展望未来,风电长期趋势确定性高,而由于 2021 年陆上风电国 家不再补贴,2022 年海上风电国家不再补贴,理论上短期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或产生暂时 性波动。但随着风电机组及产业链技术持续进步,风电度电成本仍有下降预期。据产业专 家测算,海上风电预计将在 2024 年达到平价。海上风电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趋势下, 新增风电装机量仍有望高速增长,预计2021-2023年我国海上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8GW, 5GW, 7GW。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迎来大规模增长。此外,由于政策补贴退坡带来的 2020 年陆上风 电抢装潮, 使得 2021 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降,而未来几年陆上风电增速有望 恢复正常,预计 2021 年-2023 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 45GW, 50GW, 55GW。综 合来看,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 78GW,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5%。3.2. 技术进步带来机遇国内风电零部件持续加速研发产品,扩张比较优势,需求上涨。风电发电机组主要部 件包括叶片,轴承,塔筒,驱动器,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等。根据驱动的方式的不同, 对齿轮箱也有不同需求,双馈式发电机组和半直驱式发电机组需要齿轮箱,而直驱式发电 机组不需要齿轮箱。重要零部件如轴承,叶片,齿轮箱,变桨驱动器等重要精密零部件对 制造技术和工艺要求高,国内整机厂多采用国外供应商产品。然而,在 2020 年风电抢装 潮中,风电零部件供不应求,很多厂商开始寻求国内可提供高质量零部件的供应商。受此 机遇影响,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加速研发产品,经过整机厂质量认证并进入风电整 机厂商供应链。如国内轴承企业洛轴已开始持续为多个风电整机厂商提供轴承,军用伺服 龙头星辰科技生产的风电变桨驱动器也通过上海电气的产品认证,并开始供货。由于部分 优秀的中国企业技术持续进步,已经可以生产出满足风电机组要求的高质量零部件,且相 比于进口零部件,国内零部件产品价格低,售后服务好。这些优势将持续加速国内零部件 替代进口零部件,而优秀的国内风电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充分受益于大规模的国产替代趋 势。风电发电机组各零部件呈现不同增长趋势。从市场规模看,2013-2020 年中国风电零 部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21%。受益于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缆的市场规模复合 增速最快,达到 86%。而叶片,轴承,铸锻件,齿轮箱,主轴受益于,市场规模 也保持较高增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4%-26%。预计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和的 加速,国内零部件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4. 光伏辅材蓄势待发,玻璃产业迎新机遇4.1. 玻璃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发展亟待新势能玻璃制品应用丰富,广泛运用于建筑、装修、电子、国防军工、光伏等领域。玻璃是 硅酸盐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浮法玻璃是主要的玻璃生产方式。玻璃制品通常分为平板玻璃 和深加工玻璃两类,普通平板玻璃应用范围广、技术壁垒低,行业竞争激烈;各类深加工 玻璃主要普通平板玻璃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满足生产生活对玻璃产品更高层次 的要求,主要应用于更细分的专业领域,如国防军工、光伏发电、电子制造,具有较高的 技术壁垒。玻璃上游主要涉及建材类与石油化工类,下游以房地产需求为主。玻璃生产的主要 成本为原材料成本、燃料成本和设备成本,分别占比为 23%、34%、43%。原材料成本中, 纯碱占比最高达 54%,是影响玻璃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从下游需求端来看,房地产行业 玻璃需求占比最高达 75%,汽车行业占比 10%,出口占比 5%,其他 10%主要应用于光伏 发电、国防军工等领域,占比 10%。玻璃产业需求与房地产市场、家装市场紧密联系,随 着房地产市场、家装市场的超高景气度不再、增长缓慢,玻璃产业需求也不断下降,过剩 产能难以释放,玻璃产业增长亟需新动能。玻璃产业产能过剩已久,特殊功能玻璃需求驱动行业新增长。2006 年以来,我国平 板玻璃一直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严禁玻璃准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 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年化复合增长率 为 2.5%,2018-2020 年产量基本持平,2019、2020 年增长率仅为 0.5%、0.8%。传统平板 玻璃产能逐渐稳定,产业总体产能过剩,向平稳增长期过渡,亟需新的需求增长释放过剩 的产能。随着建筑建材、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国防军工、光伏发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玻璃产品提出了更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深加工玻璃、特种玻璃等特殊功 能玻璃的需求逐步上升,有望改善现有玻璃产业产能过剩格局。4.2. 光伏玻璃未来可期,或带动产业迎来新增长光伏玻璃属于玻璃制造在光伏特定应用领域的分支。光伏玻璃是指用在太阳能光伏 组件上的玻璃,用以保护机械强度较差的电池片破裂和易氧化生锈的电极,延长组件使 用寿命,同时保证较高的透光率。目前业内的光伏玻璃主要采用超白压花工艺,与技术 含量较低的压延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别,需要用到含铁量极低的矿石原来,使用特质的压 花辊。在特殊工艺的应用下,光伏玻璃比普通玻璃含铁量更低、强度更大、更耐高温、 更抗腐蚀。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四大重要辅材之一,是光伏组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光 伏组件的四大重要辅材包括铝边框、光伏玻璃、背板、EVA 胶膜,成本占总成本分别为 11.6%、8%、4.3%、3.6%。其中,光伏玻璃具有不受酸碱侵蚀、耐高低温、强度大、透 光率好、绝缘性好和耐老化性等特性,能够在组件中保护机械强度较差的电池片和易氧化 生锈的电极,延长组件使用寿命,保证较高的透光率,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2019 年以来我国光伏装机量激增,未来“十四五”期间装机量将进一步扩大,光伏行业前景乐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光伏装机量达到 48.2GW, 较 2019 年增长 60%,增幅明显。2021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 2021 年新能源 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 2021 年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 光伏项目不再补贴,新建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 0.03 元,标志着 我国正式进入光伏平价上网阶段。随着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时代加速到来,成本控制的重要 性将进一步凸显,组件降本增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将促进光伏度电成本继续下,促 进企业扩大光伏装机量,充分享受市场红利。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目前光伏装机 容量中枢为 48.2GW,预计到 2025 年光伏装机容量中枢在 90-110GW 之间,“十四五” 期间(2021-2025 年)年化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 13.3%-17.9%,有较大成长空间。光伏玻璃产能持续扩大,长期受益光伏终端需求增长,有望突破传统玻璃行业现有困境。作为光伏组件的重要辅材,得益于光伏装机量未来的良好增长预期,光伏玻璃需求 量有望进一步增大。2016 年以来,光伏玻璃有效产能不断扩 大,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 8.7%,显著高于平板玻璃产能的年化复合增长率 2.5%,成为 拉动玻璃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2021 年 7 月 20 日,工信部发布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 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办法明确,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新上光伏玻 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光伏玻璃产能将进一步释放。考虑到目前光伏玻璃供不应求的 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玻璃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行业规模进一步 扩张。双玻组件渗透率不断提升,光伏玻璃需求持续增长。双玻光伏组件即正反面都能发 电的光伏组件,具有生命周期较长、低衰减率、耐候性、防火等级高、散热性好、绝缘好、 易清洗、更高的发电效率等优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6 年以来,双玻组件 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2021 年双玻组件占光伏组件装机量比例达 38%。随着光伏产品成 本不断下降,安装、运输方式的逐步优化,双玻组件带来的更高光伏转换率或将逐渐被市 场认可。假设“十四五”期间装机量达到 80GW、双玻组件达到 60%的市场渗透率、每 GW 对应 1139 万平方米 2.0mm 光伏玻璃,新增光伏装机量对应光伏玻璃 7.3 亿万平方米。4.3. 新能源+强势赋能,传统玻璃企业迎新机遇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超行业水平,有望实现长期增长。2016-2021 年,光伏玻璃产能复 合增长率为 8.7%,远高于平板玻璃产能年化复合增长率 2.1%,受益于政策积极引导及需 求端光伏产业强力拉动,光伏玻璃与平板玻璃相比产能扩张更加景气。长期来看,受益于 光伏装机量的增加与双玻光伏组件渗透率的提高,光伏玻璃需求端增长有一定必然性。光伏玻璃行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规模优势,成本管控能力决定盈利水平。光伏 玻璃在产业链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成本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能 源燃料价格的变化、设备折旧水平。当光伏玻璃市场价格下行,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仍可 获得合理利润水平,保持扩张速度,但成本管控能力较差的企业将面临被出清或者削减原 有产能扩张计划的处境;价格上升,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将享受量价齐升的周期上行过 程。光伏玻璃行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规模优势,单炉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窑炉 越大单耗越低,生产效率提升、折旧摊销减少。1000 t/d 的窑炉生产线生产的玻璃产品成 本较 650t/d 玻璃生产线成本要低 10%-20%。金晶科技历史悠久,在传统玻璃领域技术底蕴深厚。金晶科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9 年,前身是博山平板玻璃厂。90 年代就建成了包括 400 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在内 的多条玻璃生产线。2002 年,原厂更名“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上交所正式 挂牌上市,成为全中国最早的几家上市玻璃企业之一。2006 年,“金晶”商标被中国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曾参与鸟巢、水立方等工程,在未转型前属 于浮法玻璃制造领域的老牌知名企业。敢于创新,多次更新产品线,拓宽主营业务,积极布局光伏玻璃业务。公司根据市场 供求变换,积极探寻公司新增长点。2006 年浮法玻璃正式进入到产能过剩阶段,仅生产 普通浮法平板玻璃已经难以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扩大主营构 成,开启超白玻璃等优质、高端玻璃生产线,进军深加工玻璃行业。积极布局光伏玻璃, 分别在马来西亚、宁夏石嘴山布局光伏玻璃生产线,率先抢占广阔市场。光伏玻璃将成为 未来玻璃市场重要发展方向,光伏玻璃需求增量稳定。公司在传统浮法玻璃璃产能的先发 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有利地位,将有望成为公司的又一增长点。德力股份 2017 年起涉及光伏玻璃业务,技术基础良好。公司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在 2017 年就曾尝试性的涉足了光伏玻璃生产领域,投产 300t/d 的玻璃窑炉,积累了较为充 分的技术与经验。2020 年 8 月以来,先后设立德力(北海)够理有限公司与蚌埠德力光 能材料有限公司,两公司业务范围均包含太阳能用镀膜导电玻璃。根据 2020 年 12 月 4 日 公司公告,公司决定使用自由资金向德力光能增资 9500 万,增资后德力光能注册资本提 升到 1 亿元。拟建设两条 1000t/d 光伏玻璃产线,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公司拟在蚌埠建设两条 1000t/d 一窑五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合计产能为 2000t/d,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首期项目 (1000t/d)预计 2021 年 12 月投产。二期项目(1000t/d)预计 2022 年 8 月份投产。 所生产玻璃规格最小为 1634986mm,最大为 24001300mm,可满足常规尺寸和大尺 寸组件的需求,产品厚度以 2mm 为主,并可生产 1.63.2mm 的玻璃,按厚度 2mm 计 算,光伏玻璃年产能将达 1.2 亿平米.。德力股份在原材料、燃料、电力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政府部门协助企业进行融资并 锁定天然气、电力比较价格,公司将享受较低生产成本。政府部门承诺在上述项目所在地 投建 11 万伏变电站,以保证用电需求,公司将享受 11 万伏对应的电价;在燃料方面, 相关部门将协调蚌埠新奥燃气提供价格不超过临近市县同类型企业在该年度综合平均价格的天然气。公司参股的中都瑞华具有较大储量的可满足光伏盖板生产的高品质石英砂 资源,将进一步帮助公司锁定成本。5. 中小企业主阵地,新能源+赋能北交所北交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北交所为中小企业主阵地:11 月 15 日, 北交所正式开市,具首次提出仅用时 74 天。对比科创板从正式提出到开市用时近 8 个月, 北交所的迅速进展既得益于精选层的成功实践,同时也表明了顶层设计服务专精特新中 小企业、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壁垒的坚定决心。截至 2022 年 1 月 10 日,北交所上市企业共达 83 家。其中受益新能源产业链格局重 塑的新能源+企业共 26 家,市值头部企业分别为贝特瑞、连城数控、吉林碳谷,市值分别 为 669、215、173 亿元;同样为全市场市值前三企业。受益新能源+产业革命,相关企业迎来营利双增。以 2021H1 来看,北交所受益新能 源+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值达5.81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值0.74亿元;营收同比增速达47.4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 69.18%,体量与增长速率上均高于北交所其他企业。新能源、市值提升。从市值角度来看,新能源+相关企业市值均值达 61.62 亿元,中位数达 16.86 亿元,体量较非新 能源+企业偏大。上市新能源+企业已达到一定数量,头部企业业绩较好。新能源+增量市场可期:排 队企业仍有一批等待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根据我们统计,目前上市的公司与新能源+高 度相关的企业达 53 家,充分受益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新能源产业链方向。其 中头部盈利企业平均营收规模达 12.70 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规模达 1.0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