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docx

    • 资源ID:52249250       资源大小:636.4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docx

    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量价齐升,国产化率有望提高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电机驱动、OBC等环节,价值量提升显著。新能源汽 车用功率器件包括电机驱动用IGBT模块(通常包含两颗IGBT芯片)、车载空调MOS(通常 需要6颗)等,对新能源汽车动力和温度控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 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价值量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汽车的“三电”系统,即电力控制、电 力驱动和电池系统,囊括IGBT、MOSFET及多个IGBT集成的IPM模块等。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2019年传统内燃汽车中的半导体成本合计额为338美元,其中功率半 导体价值量为71美元,占比约21%;而纯电动汽车中的半导体成本合计704美元,其中 功率半导体价值量高达387美元,占比显著提升至55%;相比传统内燃汽车,新能源汽 车半导体价值量提升2.08倍、功率半导体价值量提升5.45倍,有望带动汽车电子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汽车销量整体下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17-2021年,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出 现下滑,从2017年的2426万辆下降至20、21年的2000万辆左右,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 出现瓶颈。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较快增长,2019-2021年CAGR为81.93%,21年 销量达到331万辆,同时渗透率达到16.20%。22年前四月由于受长三角、珠三角疫情 对汽车产业链扰动影响,乘用车销量出现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仍保持较快增长, 分别同比增长126.7%、180.9%、139.9%和75.0%,实现较快增长,同时22年四月渗透 率达到26.37%。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目前的主要增量部分,并且单车电子产品价值 量提升很快,对汽车电子产业有明显带动作用。功率半导体市场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根据EVTank、 中汽协、以及亿欧智库等数据和全球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我们对全球汽车销量进行了 预测,预计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40万辆;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单车功率半 导体进行成本分析,我们假定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量为455美元。测算结果表明,全 球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1.92亿美元;中 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2025年将达到61.39亿美元。虽然21-25年市场规模增速 有所下降,但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需求处于快速扩大 期。欧美企业主导,国内企业逐渐崛起。根据IHS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 英飞凌占比14%、市占率最高;前五大企业共计占比39%、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处于 欧美企业主导的情况。国内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英飞凌依然占比最高、为14%;前 五大企业共计占比42%、占比仍然较高,依然是欧美厂商处于主导地位。英飞凌等企 业由于起步较早、专利技术积累较为雄厚,加上车规验证较为严格,因此长期处于主 导地位。目前国内头部企业技术不断进步,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对标英飞凌IGBT 7,未 来随着国内企业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汽车IGBT用于电机驱动等模块、作用突出,国内企业近年来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从全 球IGBT单管竞争格局分析,英飞凌、富士电机等前五家企业占据67.4%的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较高、处于优势位置。从全球IGBT模块竞争格局来看,依然是英飞凌等欧 美日企业占主导地位,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总计为66.7%。但是近年来,随着IGBT等 功率半导体出现短缺,国内企业借此机会逐渐打入国内主流车企供应链,如斯达、士 兰微获得比亚迪相关订单。并且,国内企业技术进步也很迅速。目前,斯达半导已经 实现车规级IGBT 7相关产品,22年预计批量供货。时代电气750V车规级逆导IGBT芯片 处于样件实验阶段、后续有望投产。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和国内功率半导体企 业产能逐渐释放,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MOSFET主要用于中低压领域,国内MOSFET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从全球竞争格局来 看,英飞凌在MOSFET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达到29.7%,安森美占比11.2%、排名第二; 前五大企业占比为63%、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还是欧美日厂商主导的格局。MOSFET 主要用于中低压领域,汽车上主要用于雨刷、刹车系统的功率变换等环节。近年来, 国内厂商不断崛起,如新洁能的MOSFET器件已经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国内企业 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预计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功率企业交货延期,国内企业打入主流汽车、光伏供应链。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 外功率企业,如意法半导体、安森美、时代电气等企业均出现交货时间延长或者涨价 的情况。根据企业产能和下游需求状况分析,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车规、光伏、工控 等功率器件需求快速增长,而供给侧则由于疫情等原因产能扩张、产品运输受限;行 业整体处于供需短缺状态,国内企业通过产能扩张以及技术迭代,逐渐打入国内主流 汽车、光伏供应链,目前已经实现部分产品国产替代、未来放量可期。2. 汽车 MCU 作用突出,市场有望放量增长汽车MCU用处广泛,汽车电动化带动需求进一步增长。汽车MCU主要用于仪表盘、车身 电子和底盘、汽车娱乐系统、车载空调等方面,是汽车的神经中枢,整体需求量较大、 单车使用数量可达上百颗。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升级,车载信息系统不断增多, 对MCU数量和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车规验证时间较长,业内玩家相对较少, 毛利率水平较高。MCU在车身控制中作用突出,受益ADAS、自动停车等新功能兴起,相关产品有望放量 增长。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是汽车处理输入输出信号 的基本单元,每个ECU的功能都有所不同。ECU一般由MC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I/O)、模数转化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当对传感器输入信 号进行模数转换、放大等处理后,传送给MCU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模块需要对信 号进行功率放大、数模转换等操作,使其能够驱动如电池阀、电动机、开关等较高功 率的元器件工作。ECU对汽车的作用有如中枢神经系统,对发动机点火、ABS系统等起 到控制作用。随着ADAS、自动泊车等新功能逐渐兴起,做为ECU的核心控制单元,MCU 需求量有望上升。车规级MCU良率控制严格,合格玩家较少,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工业级MCU工作温度 区间为-40到85度,而汽车级MCU工作温度可达-40到125度;并且交付良率要低于1DPPM, 即每百万缺陷数要小于1、属于高规格的质量要求;工作寿命方面则要大于15年,基 本覆盖车辆生命周期。较高的车规要求,使得行业内玩家较少,产品竞争力较强。根 据企业营收和业务状况分析,相关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盈利能力较强。MCU市场规模整体扩大,预计25年全球市场将突破80亿美元。根据EVTank和中汽协、 亿欧智库等数据,并结合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将达到2240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49万辆。根据中国市场学会等数据分析, 我们假设21年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MCU数量为50个,并且每个MCU单价为6美元。经过 测算,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到85.30亿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 模将达到51.38亿美元。虽然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数增大等原因,行业整体增速有 所放缓,但是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国际MCU巨头受益新能源汽车带动、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国内企业打入汽车供应链, 随着技术进步、市占率有望提高。2016-2020年间,英飞凌全球汽车MCU市场份额由11% 上升至23%、恩智浦由13%上升至26%,瑞萨电子由10%上升至30%;2020年,前三大汽 车MCU巨头占据全球汽车市场79%的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三大巨头业务变化 分析,主要是由于汽车电动化过程中,MCU单价和数量均不断升高,带动相关业务快 速增长。近年来汽车MCU需求侧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带动、处于扩大状态,供给侧 则受疫情和半导体设备短缺等影响、产能增加受限,目前汽车MCU市场整体处于供需 失衡状态,部分MCU产品渠道价格甚至涨超百倍。国内企业抓住机遇,通过提升技术 水平、扩大产能等方式,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预计随着21年新建产能于22年H2释放, 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有望进一步扩大。国内企业通过车规验证、部分企业达到最高安全标准,未来有望放量增长。 国内杰 发科技的AC781x、AC7801x系列,芯旺微的KF8A、KF32A系列等产品均通过相关车规认 证,处于快速放量期。并且国内比亚迪半导体等企业已经通过国际AEC-Q100、 IATF16949和ISO26262 ASILB标准等认证,达到最高安全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 率快速提升,我们判断,相关MCU企业或将持续受益。3.智能驾驶需求兴起,汽车传感器市场快速成长汽车传感器应用广泛,包括发动机状态感知、碰撞信号检测等多种功能。常见的汽车 传感器包括ABS传感器、用于保证制动活塞和制动碟不卡死,机油压力传感器、用于 检测汽车剩余油量,以及位置和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曲轴转角和转速等,对 于控制车身机械运行和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 功能逐渐兴起,对光学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新型传感器需求不断提升。 目前华为HI等解决方案,传感器数量达到30颗以上;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驾驶等技 术逐渐升级,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辅助驾驶成为传感器市场全新增量,价值量高、且数量增长较快。目前,针对汽车辅 助驾驶,已经拥有华为HI、上汽ES22、长安方舟架构等多种方案。具体涉及的传感器 包括感知正面/侧面图像信息的摄像头、碰撞避免系统的毫米波雷达、行人物体检测 的激光雷达等。通过这些感知器件,汽车控制系统可以建立起周围环境的3D模型,从 而制定行车路线、躲避障碍物等。国内百度等公司在无人驾驶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目前已经实现L3级自动驾驶;国内多城市也开始试点无人驾驶汽车,预计有望带动汽 车传感器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汽车传感器市场近三年来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22年规模将超过三百亿元, 其中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相关传感器带动作用较大。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2017- 2021年间,国内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CAGR为13.81%、并且近三年来保持10% 以上的增长;同时预计22年汽车传感器市场将增长15.12%,达到303.8亿元。对传感 器市场细分后,车身感知传感器占比最高、达到28%,毫米波雷达由于性价比优势而 使用广泛、达到28%,摄像头价格实惠且用处较广、占比达到23%,用于自动泊车的超 声波雷达、占比12%;用于行人物体感知的激光雷达、占比5%。辅助驾驶密切相关的 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总计占到汽车传感器整体 市场的68%,随着汽车电动化、自动化升级,预计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国外厂商由于发展较早、技术优势明显,占据市场60%以上的份额;国内企业目前在 中低端领域实现替代、未来有望向高端领域突破。2020年汽车传感器市场博世占比 22.2%、英飞凌占比15.5%、安森美占比10%,前五大企业共计占比63.6%、市场集中度 较高。目前在高端传感器领域,欧美企业由于起步较早、专利等技术优势明显,当前 处于优势地位。而在中低端传感器领域,近年来国内企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部分产 品实现国产替代。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不断突破,未来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X**)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