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智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docx
-
资源ID:52250623
资源大小:378.1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智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docx
2022年智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 “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筑独特商业模式公司长期专注于设计、研发和制造满足客户需求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智能化制造解 决方案,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智能移动系统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自动化设备,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产量,降低 运营成本。覆盖新能源,电子及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食品和药品等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企业提供制造协同管理平台,覆盖表面贴装,电子组装, 半导体,太阳能等行业,支持各种标准设备协议。公司的经营理念为“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以销定产、 以产定购”的生产和采购模式,根据下游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同时设立专 门的售后服务部门,并针对重点客户配置专人负责其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形成了可持 续盈利的业务模式。研发模式为主动引导和需求响应相结合。1)主动引导式研发模式,根据前期市场调 研,分析行业技术动向及市场需求趋势,探索新业务领域;2)需求响应式开发模式,根 据客户需求开发产品,主要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同时,公司从长期的设计经验 的积累中,提炼出参数化、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大幅提升设计效率。此外,结算模式主要采用“预收款-发货款-验收款-质保金”的流程,其中预收款在 销售合同签订后一定时间内收取,收取比例一般为合同金额的 20%-30%;发货款在发货 前或发货后收取,验收款在公司销售的产品验收以后收取,发货款和验收款合计收取比 例一般为合同金额的 60%-70%;质保金为合同金额的 0%-10%。战略布局上,公司在光芯片、光电子及半导体市场不断推进,相应的技术及产品开 发已经取得突破,并开始陆续向市场推出单晶元制程处理系统、高精度自动化装配和测 试装备及整线方案等。潜在客户广泛分布于 MEMS、LED、功率器件半导体以及光芯片、 光通讯器件、高功率激光器、车载激光雷达等行业。 根据公司技术中心统计,以年产能为 700 万片柔性线路板生产线为例,公司的电子 半导体领域工业生产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节约用工 30 人左右,大幅降低用工依赖和劳动 力成本。随着电子半导体产品精密程度、流水线节拍、生产环境要求的不断上升和国产智能 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替人与进口替代趋势有望驱动电子半导体智能装备高速增长。 而公司陆续推出的全球领先的高精度自动化装备以及相较于同行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 有望为中长期业务增长提供强力驱动。2. 技术储备持续深化,引领行业发展公司致力于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2015-2020 年研发投入 CAGR 约为 70%。2015-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从 0.04 亿元提升到 0.56 亿元,近五年研发投入 CAGR 约为 70%。研发团队构成上,2015 年技术人员数量为 74 人,2020 年技术人员数量提升 至 151 人,员工占比 23%。图:2020 年公司技术人员占比 23%与国内知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2016 年公司与同济大 学机械与能源学院共同建设“同济罗博特科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汽车精密 零部件智能生产线设计与分析”、“数字化设计”等基础领域技术问题的研究。2017 年,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成立“产学研基地”,双方合作针对光学 领域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公司未来发 展奠定基础。 此外,公司联合江苏移动、爱立信战略性地率先布局 5G 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技术研发, 将实现基于 5G 的智能制造系统,将生产数据、设备数据、工艺数据、质量数据通过 5G 蜂窝网网络进行采集,实现数据传输无线化,执行制造系统边缘化,使产品制造实现高 精度控制与闭环控制。掌握多项核心专利技术,确保设备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的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及 经验具有独创性、基于生产过程中所有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及闭环控制设备优化生产 的算法与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领先性。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及子公司共获得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授权专利证书 23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15 项,外观设计 4 项)和 33 项软件著作权, 国内商标注册证 25 项。目前公司在技术端具备较强竞争优势:1)运动控制精度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在直线控制精度上,公司能做到 2 nm 级 别的超高精度,在角精度上公司的技术水平能达到 2;2)拥有处理超薄片的技术,并做好相应准备:公司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了处理 100 m 厚度的硅片,目前市场水平为 180m 左右,未来电池片具备薄片化趋势;3)智能化优势:公司拥有行业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 R 2 -Fab,R 2 -Fab 系统(一款 基于微服务的软件平台系统),可节省 40-50%人工,提升 0.05%转换 效率,0.05%机台 运转时间和 0.05%的产品良率;4)技术与德国子公司协同:拥有成熟高端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高端的流体控制技术。3. 产品性能优势明显,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公司产品具有高效、智能、高稳定性等特点,技术水准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顺应光伏降本增效趋势。具有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高运行效率、高产能、碎片率低、高 装载密度、维护方便、定制化等特点。同时能够兼容 SECS/GEM 和 OPC UA/DA 等 MES 接口,兼容性、智能化程度也较同类国内外产品更为丰富。 此外,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纵向延伸。2020 年伴随下游光伏行业的 各种大尺寸、高效电池的市场导入和普及,全新开发了高产能智能制造 ARK 平台和基于 5G 的全新第二代智能制造系统 R2-Fab,控制制造成本的同时帮助客户降低生产运营成本。4. 客户资源深厚,持续构建品牌竞争力公司光伏电池领域拥有稳固客户群,形成客户资源壁垒。主要客户包括乐叶光伏、 天合光能、中来股份、阿特斯、晶澳太阳能、晋能能源、晶科能源、江西展宇、东方日 升、REC Solar、通威太阳能、爱旭科技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光伏厂商。多年的技术和经 验积累,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设备布局、高效率的安装调试、全面及时的售后服务。根据通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资料显示,公司为通威定制的工业 4.0 高效电池生产线与 传统电池生产线相比,在同等产能情况下可减少用工 40%,降低能源消耗 30%,提升生 产效率 25%。同时,公司为爱旭科技研发的世界首个电池片智能工厂已于 2018 年上半年投 产验收,将使用工和消耗进一步下降,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 4.0 技术日益成熟,下游制造客户对于工业生产的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性 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服务、减少 生产冗余、提高生产柔性化、节约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获取竞争优势,市场潜力 巨大。图:公司积极拓展下游领域,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光伏厂商